“彬叔若無要事,,不妨留下吃一頓便飯,?!崩罹霸]有再多說北方的戰(zhàn)事,畢竟自己現(xiàn)在還完全插不上手,,多說無益,還是抓緊時間發(fā)展自身實力為好。
“多謝殿下厚愛,,不過我還是想先去縣衙了解清楚情況,,方便日后的工作?!奔热淮饝?yīng)了兼任淮陰縣縣令,,李全彬自然要把事情辦好。
“嗯,,這樣啊,,那你先去忙吧……哦,等一下,,我想起了一件事,,淮陰縣的縣衙外居然沒有安裝登聞鼓,之前踹門踹到我腳都痛了,,你有時間就安排人去將登聞鼓安裝好,。”
“登聞鼓,?殿下,,縣衙外為何要安裝登聞鼓?”李全彬一臉疑惑的看著李景裕,。
“這還用說嗎,,當(dāng)然是因為……哦……”李景裕突然想起了在縣衙外放置登聞鼓是在宋朝之后才開始的。
登聞鼓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一直以來都眾說紛紜,。相傳遠(yuǎn)在堯舜之時,就有“敢諫之鼓”,。凡欲直言諫諍或申訴冤枉者均可撾鼓上言,。
到了周朝,則懸鼓于路門之外,,世人稱之為“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護,,百姓有擊鼓聲冤者,,御仆須迅速報告太仆,太仆再報告周王,,不得延誤,。
到了西晉時期才正式在朝堂之外懸置登聞鼓,允許百姓擊鼓鳴冤,,直接向皇帝申訴冤情,。
魏晉之后,,歷朝歷代都設(shè)置登聞鼓,方便百姓直接向皇帝申冤,。
可登聞鼓雖設(shè),,但考慮到要向皇帝直接告御狀,除非事情危急,、冤情極大,,臣民實在是已經(jīng)走投無路了,否則沒有誰會輕易敲打這登聞鼓,。畢竟天威難測,,誰也不敢保證這鼓要是真敲了,皇帝絕對不會翻臉,。
所以登聞鼓雖然很早就出現(xiàn)了,。但是,真正讓登聞鼓制度達到頂峰的還是非宋朝莫屬,。
不是因為宋朝專門設(shè)立了登聞鼓院和登聞鼓檢院,,而且兩院均受理吏民申訴之狀,而是因為宋朝敲登聞鼓的門檻最低,,而受到的重視程度最高,!不像明朝那樣,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特別重視登聞鼓外,,其他時期則流于形式,;更不像清朝那樣硬性規(guī)定“必關(guān)軍國大務(wù),大貪大惡,,奇冤異慘”之事才可以擊打登聞鼓,。
有兩件趣事可以說明宋朝登聞鼓制度的優(yōu)秀。
公元993年,,有一個叫作牟暉的普通百姓敲打登聞鼓,,嚇得窩在皇宮里養(yǎng)傷的宋太宗趙光義趕緊召他進宮中詢問。
誰知這牟暉見了皇帝之后,,所訴說的“冤情”卻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母豬跑了,找了好幾天都找不到,,便來找皇帝訴苦,。
竟然就為了這樣的小事去敲打登聞鼓告御狀!
宋太宗趙光義都快被氣笑了,,隨手賞賜給他一千錢,,算是補償了他走丟母豬的損失,就打發(fā)他走了,。
等到牟暉離開后,,趙光義才笑著對身邊的大臣說道:“今日有人敲登聞鼓來問朕找尋他家走丟的母豬,,但朕又何嘗見過他家的豬。然朕與卿所共喜者,,乃知天下已無冤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