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想要理順后周的內(nèi)部,,首先要處理的是三件大事和一件小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對宋王李景裕的處罰,李景裕丟失了整個楚州,不管原因為何,,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后周皇帝,,郭威必須要賞罰分明,,但是這個處罰必須要把握好分寸,罰重了不行,,容易逼反李景裕,,在這種時候逼反李景裕,對后周只有壞處沒有好處,;罰輕了也不行,,起不到警示群臣的作用。
李景裕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林仁肇等人安全回到徐州城之后就主動向后周朝廷上表請罪,,這也算是李景裕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向郭威上表。
怎么罰是政治問題,,請沒請罪就是態(tài)度問題了,,李景裕的認錯態(tài)度這么好,郭威總不能重罰吧,。
好在這難不倒宦海沉浮數(shù)十載的郭威,,郭威下詔——降封宋王李景裕為宋國公,剝奪其對毫,、單兩州的管轄權(quán),,罰俸三年,余如故,!
這份處罰說重不重,,說輕也不輕,由正一品的親王直接降封為從一品的國公,,這在太平盛世是非常嚴厲的處罰,,因為按唐制,爵分九等,,一曰親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由食邑萬戶直接變?yōu)槭骋厝簦@中間的差距足以讓人瘋狂,。
但是在五代十國這個爵位漫天飛舞的亂世,,食邑這種東西早就名存實亡了,因為有爵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在中原的朝堂之上,,隨便一板磚拍下去就能拍倒一個公爺,有些是前朝冊封的,,新朝想要收買人心,,自然就要優(yōu)待了,于是都向上提一級,;有些是新朝的開國功臣,,那自然不能厚此薄彼,也要加官晉爵,。這樣的后果就是子男多如狗,,侯伯滿地走,如果全都給予完整的食邑,,那皇帝的國庫就不用要了,。
所以對于李景裕來說這處罰不痛不癢,,只是以后的自稱要改一下,不能再自稱本王了,。
雖說剝奪其對毫,、單兩州的管轄權(quán)對李景裕的實力會有不小的影響,但李景裕對這事倒一點也不在意,,他是個明白人,,自然知道在這次動亂中,自己固然是成功的進入了中原朝廷,,可同樣的,,也被這場政治的大浪沖上了風口浪尖,所以接下來聰明的選擇就是一切低調(diào)行事,,最好能夠淡出政治的漩渦,,爭取做一名最好的旁觀者,看清楚天下動向,,等到柴榮橫空出世才是自己一展身手的時候,!
至于說罰俸三年,那就更不用提了,,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從來都不是靠著朝廷那微薄的俸祿過活的,。而郭威之所以要做出這個處罰,有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沒錢了,!
當初,,后漢皇帝劉承祐為了抵御郭威可是將國庫都給掏空了,最后,,汴京城內(nèi)的禁軍也只能每人分得銅錢二十貫,,慕容彥超帶來的勤王之師,更是每人只有銅錢十貫,。
現(xiàn)在后周的國庫可就真的只剩下庫房了,,之所以還有錢財來獎賞將士,完全是靠之前劫掠汴京城時搶來的財物,,但是劫掠之事終非正道,,可一而不可再。郭威最近也在為錢糧的事而發(fā)愁,,所以能省一點是一點,。
第二件大事就是撤消營田務,營田務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區(qū)設置的由戶部直接管理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機構(gòu),。在郭威之前,,所有的皇帝都特別地注重國計民生,尤其是糧食是否穩(wěn)定地高產(chǎn),。為此,,所有的皇帝都把勞動力固定,,讓百姓在規(guī)定好的土地上耕種,誰也不許跑,,跑了就全家殺頭,,而且這塊土地上什么都是國家的,土地,、耕具、牛馬,、還有你的妻子和兒女,,當然也包括你本人,都是國家的,,就算死了也得埋在這塊規(guī)定好的土地里,,以便使之更加肥沃。
這是五代十國里最基本的一條國策,,惡毒如朱溫,、強悍如李存勖、無恥如石敬瑭,、狡詐如劉知遠都沒有改動過,。
而郭威在登基之初就下詔廢除營田務,并把原來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耕牛及其他農(nóng)具都無償賜給他們永久使用。同時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來加收百姓賦稅,,正稅以外的苛捐雜稅一律廢除,。
一時之間,后周國將不國的言論甚囂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