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又失去了先機,,這樣的不利局勢下,縱然孫武復生,,也沒有必勝把握了,我這有上,、下兩策,,請大家議一議……”
眾人思考良久,李全彬第一個站了起來說道,。
“上策:趕赴澤州,,與柴榮合兵一處,再與敵軍決一死戰(zhàn),!”
“下策:固守徐州,,此戰(zhàn)無論哪一方獲勝,都必然會元氣大傷,,到時候對于公子這樣的重鎮(zhèn)節(jié)度使只會厚待有加,。”
“敵眾我寡,,又是以逸待勞,,現(xiàn)在趕赴澤州,,無異于以卵擊石,。而且我軍經過了長途跋涉,已是一支疲憊之師,,未戰(zhàn)先失三分勝算,。一旦我軍戰(zhàn)敗,恐怕徐州都難保了,!還是下策最為穩(wěn)妥,?!?p> “下策看似穩(wěn)妥,其實卻是最危險的選擇,,只能換取一時的安寧,,一旦這樣做了,無論最終是誰勝誰敗,,我等以后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聽完李全彬的計策,,眾人沉思片刻,,便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大多數(shù)人認為,,上策太冒險,,下策太被動,都不是特別好的方法,。
不過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究竟是戰(zhàn)是守,,還得聽李景裕決策,,眾人的目光全落到了李景裕身上……
“這兵我們是一定要出的,只是我們的對手不應該是漢人同胞,,而應該是犯我疆土的異族人,!”
“契丹人號稱有十萬大軍,我軍只有一萬兵馬,,倉促應戰(zhàn)只怕……”
“契丹人都殺進國境了,,我軍若是畏懼不戰(zhàn),豈不是上愧列祖列宗,,下羞子孫后代,!日后還有何顏面立于天地之間!”
“公子所言極是,,末將不才,,愿為先鋒,請公子準許,!”林仁肇請命道,。
“準了!”李景裕拔劍在手,,傳令全軍將士:“一日之后,,開赴澤州,與契丹人決一死戰(zhàn),!”
李景裕將矛頭從北漢與契丹聯(lián)軍轉移到了契丹人身上也是有原因的,,不愿殺害漢人同胞雖然也是原因之一,,但對方如果真的成了自己的敵人,李景裕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因為他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更重要的原因是柴榮現(xiàn)在也需要戰(zhàn)勝一個強大的對手來樹立起自身的威望!
柴榮雖然憑借著郭威的遺詔登上了皇位,,但是在后周國內卻并不缺乏野心之輩,,遠的就不說了,近在眼前的李重進就不是一個善類,,他的存在讓柴榮如芒在背,,以至于此番出征都要把他帶在身邊,以防不測,!
在這種時候,,柴榮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樹立起自身的威望以應對隨時都有可能到來的危險,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樹立起威望呢,?
只有戰(zhàn)爭,!
而就在這時,上天給柴榮安排了一個極佳的敵人,!
劉崇,,二十歲在河東應募從軍,隨兄長劉知遠征戰(zhàn)四方,,先后擔任虢州軍校,、河東步軍都指揮使、麟州刺史,、河東馬步軍都指揮使兼三城巡檢使,、泗州防御使。劉知遠稱帝之后,,劉崇更是被拜為特進,、檢校太尉、太原尹,、河東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
個人資歷雄厚,,又占據(jù)著河東十二州之地,,府庫錢糧充足,擁有兵馬數(shù)萬之眾,,位列中原藩鎮(zhèn)之首,!
安排這樣的人物做敵人,,既是上天對柴榮的考驗,,也是上天對柴榮的幫助,。
接下來的高平之戰(zhàn),就是柴榮與劉崇兩人的生死對決了,,也是他們的宿命之戰(zhàn),,兩雄相遇,生死搏殺,,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戰(zhàn)敗了自然就沒什么好說的,,身死國滅,,貽笑后人;一旦戰(zhàn)勝,,那柴榮面前的天地就會闊然開朗,,中原大地將任其馳騁!
這種意義重大的勝利果實,,容不得柴榮之外的任何人插手,,王彥超不行,符彥卿也不行,,李景裕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