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楚國使團,,漢陽諸姬國君,、王師將士大多心意難平,,七嘴八舌,,爭論不休。
眾人多有異議,卻都不信楚國愿與大周議和,可又不敢同召公虎言說。其中,,唯獨師寰面帶悅色,似乎毫不擔心盟誓之事,。眾人大奇,,又素聞師寰足智多謀,便紛紛來問其所見,。
“師將軍,,”隨侯最為焦急,“楚人狡猾,,他們定不敢來漢水北岸盟誓,。”
“隨侯多慮,,末將料定,,楚子必不爽約?!睅熷疚⑿Υ鸬?。
隨侯道:“為何如此篤定?”
師寰笑道:“楚人雖狡猾,,但極迷信,,只要盟誓過之事,倒是極為奉行,?!?p> 隨侯仍是不解:“可楚子要是渡過漢水,來到我軍帳中,,不怕有去無回,?”
師寰道:“隨侯此言差矣,楚子即便再有二心,,依舊是大周諸侯,。更何況,楚人之所以自甘蠻夷,,還不是受中原諸侯長期排擠所致?事實上,,楚人對中原認同之渴望,,遠超華夏對楚人臣服之期許也!”
隨侯面有慚色,道:“可與爵位低下的楚子盟誓,,太保未免也太過屈尊紆貴罷,!”
師寰有些無奈,分明是你這隨侯不甘自降身份,,倒推脫到召公虎頭上,。更何況,楚人兵鋒不弱,,如今主動示好并歸還銅綠山,,可見對王師有幾分忌憚。若拒絕楚人盟誓,,再兵戎相見便得不償失,。盡管師寰期待與楚人一戰(zhàn),但如今王畿大旱,,糧秣告罄,,絕非決戰(zhàn)良機。
師寰只得道:“我大周以禮樂治天下,,祖訓有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華夏若行宵小之事,,豈不是反不如蠻夷?”
隨侯猶然忿忿不平:“他們私自開拓銅山,,私自冶銅,、販賣,還與漢南各小國勾結,,禍亂邊疆,,這就是他們投來的桃嗎?那我們所報之李,,又是何物,?”
師寰道:“楚人難以武力服之,只得以德招撫,,如此漢水兩岸才得以安寧,。莫認為與楚國盟誓,諸夏便屈尊紆貴,。周人乃高辛氏之后,,楚人乃高陽氏之后,同出一脈,,便當是同宗重聚罷,!”
隨侯啞然,,懨懨告退。唐侯和息侯見狀,,也都沒再言語,,作禮而退。
漢陽諸姬們離開明堂,,師寰頓時松了一口氣,。
楚國使團今日說得不錯,楚國雖然是蠻夷,,但是漢陽諸姬也未必忠于大周,。自進入隨國都城,師寰便覺得此地四處散發(fā)著腐朽的氣息,,比鎬京城還要壓抑,。隨侯此人精于算計,唐侯,、息侯亦是自私自利之人,,他們在乎的才不是大周中興,而總是眼前的分毫之利,。
是夜,,召公虎召集王師眾將,命南仲安排盟誓事宜,,又令程伯休父準備班師之事,。
一切安排妥當,召公虎喊住師寰,,留他于營內敘話,。
“太保,不知所召何事,?”師寰畢恭畢敬道,。
召公虎笑道:“師將軍,今日隨侯等人對盟誓之事多有不解,,多虧你良言相勸,,這才解其疑慮?!?p> “此乃末將謬言,,只怕有悖太保本意?!?p> “恰恰相反,,師將軍所言,甚合孤意,?!闭俟㈩D了頓,。
“不過……”師寰欲言又止。
“但說無妨,?”
“末將斗膽進言,楚人固然會來盟誓,,當其未必真心求和,。楚人所示之忠心,亦是虛情假意,?!?p> “此話怎講?”
“末將曾聽聞,,行竊之人為了偽裝,,都喜歡往熱鬧之處鉆,如此渾水摸魚,,不易為人發(fā)現(xiàn),。楚人越是懷有二心,便越會把自己偽裝成大周最忠誠的諸侯國,?!睅熷拘⌒囊硪硖岢鲎约旱囊娊狻?p> “此言正和孤意,!”召公虎拍案叫絕,,“楚人素無信義。他們之所以要盟誓,,非是臣服,,乃是權宜。此乃楚人一貫策略,,楚國先君熊繹,、熊渠等,皆是如此,。只不過,,楚人兵鋒正盛,還未同王師交戰(zhàn),,何故突然請降,?”
“莫不是楚國有了變故?”師寰大膽猜測,。
“哦,?愿聞其詳?!?p> “楚子熊霜今日派來之使團,,其構成十分不合情理——莫敖屈虔老成持重,,幼弟熊徇伶牙俐齒,這二人自不必說,??沙拥亩苄苎斆o禮,,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楚子派他前來,,不知是何緣由,?”
“此事孤亦覺得蹊蹺,”召公虎沉吟半晌,,“楚子若是誠心求和,,就不應該派熊雪前來。幸而熊徇善辯,,這才攔住其二哥的口舌之快,。若真鬧起事來,莫敖屈虔和熊徇如何回去交差,?”
“既然熊雪敗事有余,,楚子熊霜為何要派他前來?”師寰繼續(xù)猜測,。
“孤實不知,。”
“末將聽聞,,楚國自熊渠死后,,其子熊延與二位兄長爭位、互相殘殺,;熊延死后,,其子熊嚴又同室操戈、血流成河,;而去歲熊嚴莫名薨斃,,楚人猜測,或許是其子所為,。楚國已亂三世,,如今熊霜雖是長子即位,但他有胞弟三人……”
召公虎并非庸輩,,一經師寰提醒,,瞬間參透其中蹊蹺,“是也,!楚子熊霜派兩位胞弟前來,,乃是刻意為之,!若是將二弟、四弟留在國內,,則恐其趁勢作亂,;而將其悉數(shù)派出,或可假我等之手除掉他們,?此一舉而兩得也,!”
“太保英明?!?p> “孤觀那楚子二弟熊雪,有勇無謀,,倒是不足為慮,。其幼弟熊徇,少年英才,,表面敦厚而心懷城府,,倘若他有志于篡奪其兄之位,恐怕會成為下一個僭越稱王的熊渠,?!闭俟⒉粺o擔憂。
“誠如是,,則楚國日后必成大周心腹之患,。”師寰附和道,。
二人又談論了一陣,,所見大多略同。促膝長談,,徹夜方休,。
三日后,一座十余丈高的盟會臺在漢水北岸拔地而起,,召公虎,、衛(wèi)伯和與漢陽諸侯,以及周王師將帥等,,皆齋戒更衣完畢,,在岸邊等待楚國來客。此次會盟的規(guī)格甚高,,本非子爵的楚君熊霜可享,,只因召公虎同楚國議和心切,故而破格提高接待等級,。
眼看約盟的吉時將到,,眾人愈發(fā)懷疑楚人是否爽約,。
就在這時,漢水波濤中赫然出現(xiàn)幾艘大船,,旌旗飄揚,,繡著碩大“楚”字。
一切如師寰所料,,楚子熊霜沒有負約,,他果然如期而至。
師寰極目遠眺,,楚國戰(zhàn)船確實不一般,,非漢陽諸姬的戰(zhàn)船所能對抗。楚國有如此水師,,怪不得罕有諸侯敢渡過漢水與楚國為敵,。楚人戰(zhàn)船體型龐大,渡江跨河如履平地,,得此巨物,,就連澎湃洶涌的漢水,都好比楚國護城河一般,。
大船靠岸,,一彪人馬登上岸來,人雖不多,,但皆精神振作,,頗有勇武之氣。
在衛(wèi)隊簇擁下,,楚子熊霜率眾走到召公虎等諸侯,、公卿跟前,依此作揖行禮,。
師寰仔細打量這個楚子熊霜,,只見他體態(tài)臃腫,氣色虛弱,,精神萎靡,,看著就像被酒色所傷。傳言中,,楚國的君主是個兇悍殘暴的狠人,,今日相見,這熊霜同他的胞弟熊雪相比,,簡直可以用“柔弱”形容,,同其幼弟熊徇相比,更是少了許多神采。
楚子熊霜與召公虎見過禮,,便開始介紹身邊的隨從人員,。
熊霜身后,身披甲胄的熊雪依舊顯眼,,莫敖屈虔和熊徇卻并未前來,,作為替換,楚子熊霜帶來了他的三弟熊堪,。再看這位熊堪,,一副木訥怯懦的樣子,面皮發(fā)紫,,似乎自幼就得了隱疾一般,。熊霜四位胞弟各有不同,卻偏偏都是一奶同胞,,也是一件奇事,。
“楚君遠來,召虎禮數(shù)不周,,有失迎訝!”身為大周代表,,召公虎沒有失了禮數(shù),。
“太保親臨水濱迎接,我等不甚榮幸,,”楚子熊霜干咳幾聲,,又道,“古時天子會盟諸侯不以兵車,,而以衣裳會之,。今日一見,果然如此,,讓我等子男小國佩服,。”
師寰見楚子熊霜衣著得體,,說話也沒有少了禮數(shù),。只是這一開口,卻顯太過造作,,令人頗不自然,。
隨侯不屑,在旁邊低聲嘟囔:“都說楚人沐猴而冠,,今日一見,,果真如此!活脫個穿禮服之大馬猴,?!?p> 其余諸侯,、卿大夫聞言,皆忍俊不禁,,只是礙于召公虎在場,,都硬生生把笑容憋回去。
召公虎卻不以為意,,對楚子熊霜道:“楚君沒有負約,,亦是忠君體國之諸侯也!”
“豈敢,,豈敢,!”楚子熊霜擠出一絲笑容,在肥胖圓臉上很不自然,,“寡人聽莫敖回報后,,不敢有懈怠,晝夜準備,,風塵仆仆渡漢水而來,,不敢有負太保?!?p> 召公虎聽楚子熊霜的恭維如此生硬,,頗為尷尬。于是順口問道:“今日為何不見屈莫敖和公子熊徇,?”
楚君熊霜干笑道:“勞煩太保掛心,,莫敖屈虔和幼弟熊徇留在國內,輔佐太子守國,??瓤龋@漢水洶涌,,萬一寡人出了意外,,國內也不至于動蕩嘛!”
眾人聽出弦外之音,,心中皆不由暗罵,,這楚子表面謙恭,內心里的小九九可一點不少,。他口出此言,,無疑是想告訴老太保——你們可別想著軟禁于我,,楚國早已做好準備,,看你敢把我等如何?
召公虎微微笑道:“楚君多慮,對天而盟,,孤必誠心相待,。更何況,高辛氏與高陽氏的先祖,,也都在庇佑此次會盟罷,。”
楚君熊霜禮貌地笑了幾聲,,卻難掩他心中的忐忑,。
話不多說,午時將至,,在太宰衛(wèi)伯和張羅之下,,盟誓儀式便告開始。
西周之時,,于盟誓之法最為講究,。首先需要設置盟誓的地點,方位,、距離都需卜筮,,在吉處夯土筑臺,高達數(shù)丈,,四面砌有石階,。到了盟誓之日,臺上插滿旌旗,,帶甲武士里三層、外三層,,把盟誓之臺團團圍住,。
楚子熊霜在臣屬簇擁下,同召公虎等王室公卿,、漢陽諸姬諸侯,,一同登上盟誓之臺。
古人盟誓,,極為講究信用,,所有盟誓方上臺前,都要經過嚴格的檢查,,確保臺上之人都未攜帶利刃,。
到了高臺之上,衛(wèi)伯和擔任主盟者,,用利刃挖出一個土穴,,名曰“鑿地為坎”。
待到與盟者全部聚集在土穴四周后,衛(wèi)伯和將事先準備好的牛,、羊,、馬親手牽來,作為祭祀之犧牲,,依次宰殺于洞穴之上,。先是殺牛,助祭者用銅敦接住犧牲之血,,待其血流干,,衛(wèi)伯和用利刃割下牛左耳,把它放在金盤之上,,稱之為“執(zhí)牛耳”,,后世亦用此來稱呼會盟的盟主。
而今日漢陽之盟,,執(zhí)牛耳之人自然公推召公虎,。
老太保一手執(zhí)牛耳,一手取來“載書”(即盟書的別稱),,書曰:
“嗟乎,!我有大周太保召虎,太宰衛(wèi)和,,大司馬程休父,,少師顯父,少?;矢?,及中大夫程仲辛、程仲庚,、師寰,、南仲與諸王師帥佐。及楚子熊霜,,楚嗣弟熊雪,、熊堪等。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以為今日漢陽之盟,。
“王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先王新喪,,幼王登基,,國多動蕩,民生蹇艱,。茲南國百濮為禍,,蠻夷作亂,為禍江漢,。今賴楚子忠君體國,,定其疆土,堪平蠻叛,,我大周王師兵馬未動而南國皆平,。
“王元年夏,四月庚寅,,召虎與熊霜盟于漢水之濱,,盟曰,‘楚為周邦,,以役南土,;周為楚服,受貢南疆,?!暻G山之包茅,云夢之羽革,,銅綠之金錫,,九江之大龜。罷息刀兵,,永不再叛,。勉哉!爾若不勉,,其于爾身有戮!”
載書言辭嚴厲,,待召公虎念罷,,楚子熊霜也跟著重復一遍。
“罷息刀兵,,永不再叛,。勉哉!”
宣讀完載書之后,,召公虎焚香告神,,讓參加盟會的周,、楚雙方大員依次微飲銅敦中的熱血,名曰“歃血為盟”,。歃血后,,召公虎把載書盟約放在犧牲之上,一同埋在土穴內,,表示讓天地知曉,,不可反悔。其后,,又讓各會盟者領走盟誓載書的副本,,各自珍藏。
會盟結束,,盟誓臺上下一片歡呼雀躍,,竟是“萬歲”之聲。
而楚人臉上各個面帶慍色,,熊雪更是恨得咬牙切齒,。顯然,楚國今日和大周盟誓,,絕非出于本心,,而是另有隱情。不過,,這個短暫的和平,,至少對周、楚而言,,都不失為一件好事,。
下了會盟臺,召公虎邀請楚子熊霜前往隨國都城,,在郊外舉行了酬謝貴賓的“獻禮”,,接著進城大擺宴席。酒席散去,,楚子熊霜一行也和召公虎和各諸侯作別,,準備辭行回國。召公虎與隨侯等盡地主之誼,,在漢水之濱送別楚國貴客,。
臨別時,楚子熊霜感慨道:“世人說大周衰微,,實乃謬言,。大周尚有太保、太宰這等棟梁股肱在朝,,四夷安敢作亂哉,?”
“有楚國為大周藩屏,,天子可安枕而無憂矣!”召公虎行禮陪笑,,也說了幾句恭維之語,。
盡管雙方的話都言不由衷,但終究各罷兵戈,,大周不必追究楚國作亂的責任,,楚國也只需做些進貢稱臣的表面文章?;蛟S,,這就是周、楚兩百年來斗而不破的默契吧,?周文王與鬻熊如是,,周成王與熊繹如是,周厲王與熊渠如是,,今時今日亦如是,。
送走了楚國君臣,召公虎也總算完成平叛任務,,準備帶領王師班師回朝,。
當晚,周軍大營燈火通明,,正忙著打點行裝,。南線戰(zhàn)事告一段落,營內氛圍前所未有地輕松,,一片歡聲笑語,。
自初春出征以來,如今已過百余個晝夜,?;叵肫鹕硤錾系捏@心動魄,師寰依舊回味無窮,。
桃林塞一役,,師寰初露鋒芒,粉碎敵軍夜襲陰謀,。
函谷關一戰(zhàn),,師寰智計百出,以退為進智取雄關,。
平焦國之難,師寰假戲真做,,揭開焦國丑聞之謎,。
鷹喙山大戰(zhàn),,師寰孤身詐敵,助徐翎破淮夷國主,。
出師四月,,五面受敵,周王師奔波輾轉于崤函,、宛洛,、南陽之地,可謂應接不暇,,顧此失彼,。如今伊洛之戎遠遁,淮夷之眾瓦解,,楚人相機而降,。北方赤狄、西面諸戎也逡巡不近,,五路犯周聲勢固然浩大,,但就目前戰(zhàn)局而言,實屬有驚無險,。
但師寰知道,,這次四夷的叛亂絕不是結束,而僅僅是個開始,。五路犯周絕非巧合,,乃是反周勢力精心謀劃而成。如今五路威脅暫退,,并非大周之強,,一來各路叛軍只是試探,二來大周尚有茍延殘喘之力,。他日大周運數(shù)已盡,,四夷必卷土重來。
于此同時,,師寰與召公虎有著相同的擔憂,,那便是徐國和楚國的崛起。
淮夷之敗,,乃是徐國主動反水,。新君徐翎絕非庸才,其背叛淮夷而投奔大周,,盡收夷人部眾,,實力不降反升。然而徐人自詡少皞氏之后,,徐國先君徐駒王,、徐偃王都有僭位稱王,、進而圖謀大周的行徑,這位徐翎屢次以下克上,,想必也不是什么善茬,。
楚國之盟,乃是楚人審時度勢,。楚國內部經歷三代內斗,,至今未休,尚無與周王師一戰(zhàn)之力,。熊霜,、熊雪、熊徇兄弟雖是手足,,亦非齊心,。他日楚國內亂平定,有為之君橫空出世,,以楚國的地利與物產,,定會南面稱孤、同大周劃江而治,,成就霸業(yè),。
至于北方諸狄、西面諸戎,,雖成不了大氣候,,但他們逐水草而居、來去如風,,也足以讓大周疲于應付,。
無論如何,大周至今外有強敵環(huán)伺,,內有黨同伐異,,民心尚未復原,糧秣又面臨虧空,??芍^多災多難,百廢待興,??v有太保召公虎嘔心瀝血,要重修先王之政,,實現(xiàn)厲天子中興大周之遺愿,,尚且任重道遠,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師寰思來想去,,輾轉難眠,,轉眼間已是黎明時分。
次日,,天光大亮,周王師拔營北歸,。
隨侯,、唐侯、息侯及三國卿大夫早已等候隨國郊外,,為周王師踐行,。隨國軍民感念周王師的千里馳援,都爭先恐后地夾道歡送,。
周王師羸弱多年,,大部分將士從未享受過如此擁戴,都激動得歡呼雀躍,。召公虎連連向人群揮手致意,,熱淚盈眶。老帥程伯休父更是老淚縱橫,,欣慰周王師正漸漸恢復往日榮光,。
曉行夜宿,過了三日三夜,,召公虎班師回洛邑,,衛(wèi)伯和先行告辭,也帶衛(wèi)軍先回封國,。
在東都休整幾日,,召公虎已將捷報快馬呈遞入鎬京,而程氏兄弟也已將成周新招募的二師新兵訓練完畢,,編入王師之中,。自國人暴動后,宗周六師終于剔除空餉之弊,,實現(xiàn)真正的滿編,。
風奏得勝鼓,人唱凱歌還,。大軍重回函谷關,,再過桃林塞,景色如故,,心情截然,。
一切看似都好起來了。
直到鎬京城再次出現(xiàn)在周王師的面前……
在城外,隨處可見的是瘦骨如柴的野人,,是陳尸遍地的餓殍,。這一切都在提醒王師將士,京畿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旱肆虐,,并有愈發(fā)慘烈之勢,。師寰覽此慘景,也忍不住掩面拭淚,。
不過,,周王師畢竟是凱旋歸來,雖然道旁的死尸大煞風景,,但天子還是派出要員,,為將士們接風洗塵。
自國人暴動以來,,鎬京城的國人們就很久未聞捷報,,更別說是周王師大勝凱旋的消息。年初周王靜剛剛登基時,,五路犯周接踵而至,,京畿內外惶恐不安,多少百姓連夜逃離,,就連最達觀的國人也料定,,搖搖欲墜的大周怕是熬不過這輪叛亂。
師寰還清楚地記得,,幾個月前召公虎在太廟授兵,,率領殘破的周王師出征時,是何等惆悵與悲壯,??扇缃瘢钟姓l能預料到,,正是這股哀兵,,竟能先后平定多路叛軍,兵威大振,。當然,,沒有國人在意,周王師究竟是否打了真正的大勝仗,。
民眾的情緒容易傳染,,容易蔓延,去歲的暴動如是,,年初的恐懼如是,,今日的喜悅亦如是,。
同時,民眾又極為健忘,,他們半年前還在抗議召公虎擁立周王靜,,如今又為老太保歌功頌德起來。
周王靜今日心情大好,,一早就讓眾公卿齊聚在鎬京城北門,,準備迎接周王師凱旋。北面玄武,,象征武力,,因此大周凱旋乃是從北面城門入城。
隨著王師回城腳步將近,,瞽矇頌詩的聲音越來越大。
“伐鼓淵淵,,振旅闐闐,。”
所謂“振旅”,,乃是作戰(zhàn)獲勝的軍隊進入城門的禮儀,。
周人向來重視禮法,出征伐鼓,,凱旋振旅,,皆一絲不茍,十分講究,。
大軍漸行漸近,,片刻間已至外城。
有周以來,,每當王師出征和凱旋時,,出入城次序上皆有不成文的規(guī)定——出征時,為體現(xiàn)勇力可貴,,都是年少者,、地位卑賤者走在隊伍最前;而振旅凱旋時,,反倒是年長者,、地位尊崇者走在最前面,體現(xiàn)尊卑次序,。
故而今日王師回城,,年紀最長的程伯休父排在隊伍最前,其后是德高望重的召公虎,,而南仲,、師寰、程氏父子等年輕將領位于最后。
剛入鎬京城,,周王師便奔赴太廟,,周王靜與眾公卿一道下了城墻。待天子沐浴焚香,,虔誠向太廟內供奉的歷代先王禱告完畢,,便是飲至之禮。
所謂“飲至”,,乃是效仿上古先王的慶功宴,。
周朝禁酒,但在公卿諸侯朝,、會,、盟、伐后,,祭告宗廟之時,,才允許微飲薄酒以示慶祝。同時,,周朝重視祭祀祖先,,出發(fā)前卜于太廟、歸來后又在此飲至,,也是對先王列祖的交代,。
飲酒畢,召公虎將此役俘虜?shù)囊谅?、淮夷叛眾,,及楚國送來的南蠻罪徒獻于太廟,宣讀罪狀,,下令處決首惡者,,余者充入奴籍。
這便是凱旋的最后步驟——“獻俘”,。
一切儀式結束,,周王靜喜不自勝,恩準全軍將士休假三日,,眾皆謝禮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