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帝頒下退位詔書之時,,元姝元彥姐弟倆已經(jīng)在孫斳卿的護送之下離開了京城,,帶著兩個孩子按理來說是不方便的,,可是早幾年元世澤就做好了離京的準備,,事先打好了兩架大馬車,。
這次離京倒是沒人懷疑什么,,一來宮里的消息還沒傳出來,,二來帶著孩子回家祭祖也不為過,,畢竟孫家不在京城,,他又是入贅而來,,理應在京城過年的。眼下年初一了,,回趟家也沒什么,。重要的是他們根本沒帶多少東西,,仿佛真的只是回鄉(xiāng)一樣,就兩架馬車,,十幾匹馬,。孫斳卿在前邊開路,元彥騎馬走在姐姐的馬車旁邊,,第一輛車坐的是元姝,、碧楓和兩個孩子,后一輛車坐的是奶娘和幾個信得過的丫鬟,,他們和跟來的家丁護院一樣,,全都是家生子。
而且夫妻倆走的時候半點兒風聲沒透,,連元彥也不知道,,只告訴他要帶他去姐夫家認認門兒,也省的過年應酬太多,,元彥聽見了高興的不得了,,跳上馬就走了,半點兒沒多想,。
其實他們?nèi)艟痛穗[居下去根本不成問題,誰會想到大權在握的元家小姐公子流落民間呢,?更何況他們雖然是滿軍旗,,那也是后來才抬上去的,單從他們平日里并不按照滿族習慣稱呼阿瑪額娘就能看出來了,。
一行人走走停停,,遇到客棧就歇上一晚,路邊有茶棚就下來喝口熱茶暖身,,倒真是像回鄉(xiāng)省親祭祖的樣子了,。
┈┈┈┈┈┈┈┈
除了元府的人,似乎還沒見哪家家眷出京了,,這個年,,似乎格外的平靜。不過,,即將從宮中傳出來的消息,,馬上就要打破這平靜了。
但是平民百姓們卻多多少少的,,有不少人離京回鄉(xiāng)了,。京城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錢越賺越少,,入不敷出,,外鄉(xiāng)人實在活不下去只能選擇回家,。本地人在京城也活的艱難,真正是“京城居,,大不易”啊,,無奈只能背井離鄉(xiāng),又加上南方商機愈加的多,,想要出洋也更加方便,,不少商人也準備卷鋪蓋南下了。
活不下去的人不管年不年節(jié)不節(jié)的,,做生意的人也不在乎這些,,因此一些小老百姓反倒早早的躲了出去,避免了即將到來的翻天覆地般的大變革,。
┈┈┈┈┈┈┈┈
無雙他們也已經(jīng)做好了打算,,過了年就去天津,投奔師父一個遠方的親戚,。正好,,師父的腿也好很多了,雖然走路有些不便,,但他一直坐車,,也沒有什么大礙的。跟去的人就是還在家里這幾個,,大師兄的差事不做了,,那個老板已經(jīng)南下,京城的倉庫都廢棄了,;無雙雖然還不知道元姝她們已經(jīng)走了,,但是也打算去道個別,直奔天津而去,;蕙卿,、素云幾個沒什么主意,左不過師父要帶著去哪兒就跟著去,,不跟丟也就是了,;還有杳兒、棗子幾個小的也是要跟著的,。本來二師兄也說要去,,但是那掌柜的不放人,堅持要他做到關門,,二師兄沒辦法,,只能應下,就留在了京城,。
隔壁的李嬸子也要去天津,,正巧順路,,就說好了結(jié)伴而行,一路上也互相有個照應,。
這一片的老鄰居小一半都要搬走,,其實大家還都是挺舍不得的,可惜世道艱難,,住在附近的又多是靠手藝吃飯的人,,平時跑場子多了,只這幾年落下腳來,,現(xiàn)如今也算是回到了幾年前罷了,。
其實除了舍不得這些鄰居,無雙,、蕙卿,、杳兒幾個也挺舍不得元家的人的,在孫府住了將近一年,,互相都有了感情,。無雙還自己找了個老師,杳兒更是和廚房里每一個人都有交情,,蕙卿嘴上不說,,心里對元彥也并不討厭。十幾歲的人,,怎么說都還是沒長大的孩子,,有些小心思再正常不過,舍不得朋友也是在所難免,。無雙還好,幾個女孩兒知道可能在也不回來了就說不出的難過,,連帶著年都沒怎么過好,。而且樣樣都想帶著,可是不能都帶走,,糾結(jié)萬分,。
按照兩邊的路線來看,無雙蕙卿和元姝元彥他們是遇不上得了,,京城一別,,也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
京城天翻地覆,,別的地方也不知是什么情形,,貿(mào)然離京,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誰也說不好,。只是,,此刻離京,似乎成了大多數(shù)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