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朱由檢也沒閑著,一邊翻閱奏疏一邊繼續(xù)完善他的計劃,。
前世的經(jīng)驗告訴他,,做事之前制定個計劃是很重要的。
其實大明的情形什么樣,也無需怎么研究,,前世喜歡上網(wǎng)的他清楚的很,。
這個帝國已經(jīng)進入垂暮之年。
經(jīng)濟有麻煩,。
老天爺不賞臉,,北方五省連年天災不斷,這導致了糧食危機,。
帝國傳統(tǒng)產(chǎn)糧區(qū)江南又過度商業(yè)化,,江南的糧食已經(jīng)不能自給自足了,需要仰仗湖廣,、江西糧食的供應,。
政治上不用說。
軍費,、冗官,、宗親、士紳,、科舉等等,,到處都是麻煩。
諸多大小文官從內(nèi)閣到胥吏,,從閹黨到東林黨,,除了爭權(quán)奪利之外人事不干。
軍事上內(nèi)外都有麻煩,,辮子,、蒙古、陜西,、四川,。
一個個分析。
外敵蒙古可以緩一緩,。
大明與蒙古糾纏了兩百多年,,事實證明蒙古動不了大明的根基,大明也拿蒙古沒有太好的辦法,。
而且這個時候的蒙古人已經(jīng)四分五裂,,漠北不說,光是漠南與東北就分成了占據(jù)了赤峰通遼一線的北元察哈爾本部,,再往東北方向就是左翼科爾沁,、內(nèi)喀爾喀兩個部落,右翼喀喇沁,、土默特,、永謝布,、鄂爾多斯四個部落則占據(jù)了漠南土默川、河套一帶,。
現(xiàn)在察哈爾本部大汗林丹汗正在征討其余部落,,希望能統(tǒng)一蒙古再現(xiàn)祖上榮光。
不過他時運不濟,,雖然打敗了各部,各部卻甘愿給辮子做奴隸也不臣服于他,,最終林丹汗被辮子打的如喪家之犬,,最終客死甘肅。
這樣看來蒙古可以暫時擱置,,只需要與林丹汗保持互市即可,,如果時機合適,朱由檢甚至覺得可以與林丹汗談一談,。
外敵辮子則很是麻煩,,作為古代軍隊最后的輝煌,八旗的戰(zhàn)力不可小覷,。
沒法談,,任何希望與辮子談和的企圖都是可笑的。
因為辮子很幸運的先后出了三代野心與才能具備的首領,,努爾哈赤,、黃臺吉、多爾袞,,他們是絕不會止步于東北那點苦寒之地的,。
歷史上之所以會有和談的說法,是因為那時的辮子東有毛文龍,、朝鮮威脅,,西有蒙古作對,辮子希望和談以騰出手來收拾東西兩邊,。
辮子必須先解決后顧之憂,。
在此之前,不用和談辮子也騰不出手攻打大明,。
在此之后,,談和了也不會影響辮子繼續(xù)劫掠大明。
稍微一分析就知道,,對辮子辦法就一個,,用刀劍說話!
好像辮子除了刀劍,,他們也聽不懂別的語言,。
當然,火炮聲他們也能聽懂。
內(nèi)憂四川還算容易,。
歷史上是因為崇禎將川兵調(diào)出去不少才導致土司們幾次作亂,,現(xiàn)在只需要留下這些軍隊,應該能在一兩年內(nèi)平定,。
內(nèi)憂陜西很麻煩,。
在老天爺?shù)牡箅y下,那里已經(jīng)不是銀子能解決的了,,沒有糧食一切休提,。
有了糧食還要解決貪官污吏,否則再多的糧食都不夠他們貪污的,。
貪官污吏與糧食,,兩個都要解決,缺一不可,。
大明朝廷有救濟幾十萬上百萬災民的糧食嗎,?
沒有。
當然各地士紳手里有糧食,,可是,,這大明是你朱家的,關我們屁事,,憑什么讓我們出糧食,?
想要糧食,拿銀子來買,。
可惜,,大明朝廷廢物官員多得是,可銀子卻是沒多少的,。
能解決貪官污吏嗎,?
好像幾年內(nèi)還是看不到希望的。
只能武力解決了,。
還有海上,。
海盜一直是令大明頭痛的問題,雖然后期招降了鄭芝龍,,貌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實際上,這大海依然不是大明的,,大明在海上沒有得到絲毫利益,。
想了一會忽然咧嘴苦笑,好像沒得選擇??!
大明原有的刀把子已經(jīng)爛沒了,,對后金連年戰(zhàn)敗不說,對付農(nóng)民軍都不堪使用,。
孫承宗練出的關寧軍號稱精銳,,卻連野戰(zhàn)的勇氣都沒有,只能縮在城里當烏龜,,而且還有個賣隊友的惡習,。
毛文龍也不靠譜,雖然毛文龍是明末少數(shù)幾個敢主動與辮子作戰(zhàn)的將領之一,,東江鎮(zhèn)也屢屢報捷,,其實都是小打小鬧,騷擾可以,,正面作戰(zhàn)就算了。
實際上,,毛文龍所起的作用僅僅是騷擾,,打不死人惡心死人的那種。
還有其余邊軍就不說了,。
被辮子打的如喪家之狗的蒙古都能隨意出入邊墻,,邊軍的能力可見一斑。
編練新軍是必須的,,手里握有刀把子,,說話才硬氣,做事才有底氣,。
用一到兩年的時間編練一支軍隊,,擇機與辮子干上一仗。
到時候只要能戰(zhàn)平甚至戰(zhàn)勝,,他就能獲得巨大的威望,,之后再大刀闊斧的進行革新。
可問題來了,,打仗是要錢的,,沒錢說個幾把!
——
再琢磨財政,。
大明的財政比較奇葩,,暫且略過,只統(tǒng)計收入支出,。
前世看過一個天啟七年的統(tǒng)計,。
大明朝由于人頭稅的存在,戶口瞞報嚴重,,此時官方在冊人口大約五千多萬,,實際上估計在一到兩億之間,。
田地在冊7億多畝,實際可能不足6億畝,,因為湖廣一省在冊田地就達到了2.2億畝,,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收入,。
先講稅負,,大明規(guī)定官田畝稅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
這是多少,?
明制一石大約100斤左右,折算下來官田每畝大約交稅5.5斤糧食,!
民田3.5斤左右,。
以平均畝產(chǎn)一石來說,相當?shù)暮竦溃?p> 總賦稅收入大約米2149萬石,,麥430萬石,,屯田籽粒370萬石,總計折銀大約2200萬兩,。
鹽稅收入大約110萬銀子,,其余關稅、雜課等雜項收入大約60萬的樣子,。
加派遼餉此時是545萬兩,。
總之,大明天啟七年的全部賬面收入,,折銀后大約也就是2900萬兩上下,,其中還有兩成逋賦收不上來——就是欠稅。
———
再算開支,。
朝廷的開支毋庸置疑,,邊軍軍費是大頭。
先說遼餉,。
薊遼總督治下包括了山海關,、寧遠、登萊,、東江鎮(zhèn),、天津以及薊、密,、永鎮(zhèn),。
各處募兵糧餉都以新餉支付,合計600多萬兩銀子,。
新餉即是遼餉,,戶部為了管理方便設新餉司管理遼餉,,將正賦稱為舊餉。
此外還有舊有的邊鎮(zhèn)十余處,,衛(wèi)所與募兵混雜,,部分糧餉由朝廷從太倉銀庫內(nèi)支出,稱為京運銀,。
宣府鎮(zhèn),、大同鎮(zhèn)、山西鎮(zhèn),、延綏鎮(zhèn),、固原鎮(zhèn)、寧夏鎮(zhèn),、甘肅鎮(zhèn),、薊州鎮(zhèn)、昌平鎮(zhèn)等十余個邊鎮(zhèn)京運銀總計超過320萬兩,。
此外,,各邊鎮(zhèn)還有地方民運銀,包括屯田與北方五省起解的糧食,、糧食折銀、馬草,、布匹等等,,大明中期就已經(jīng)達到400多萬兩,現(xiàn)在只多不少,。
這樣一算,,光是邊鎮(zhèn)軍費總計達到1400萬兩上下。
這些銀子按照花名冊計算,,養(yǎng)著合計超過50萬邊軍,。
至于實際上有多少軍兵,估計打個對折都不止,,打完對折還要扣除一半被軍官役使的農(nóng)夫,。
就是說,大明九邊合計能有12萬合格的士兵就很不錯了,。
還要算內(nèi)地衛(wèi)所軍,。
大明登記在冊的軍戶大約在150-200萬之間,,雖然后期軍戶逃亡現(xiàn)象非常嚴重,可很顯然軍官是不會主動上報的,。
即使多次清查,,效果也都懂得。
這么算來,,大明一年的軍費開支保守估計也要1800萬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