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得考慮如何抑制遼西將門的問題,。
孫承宗時代,,以遼人守遼土其實只是初現端倪,直到袁崇煥任督師后瞎搞,,方才大肆提拔遼西本土將門,、排擠外系將領。
然后遼西將門再以銀子開道大肆買官,,發(fā)展到最后祖大壽,、吳襄、祖大樂,、祖大弼,、祖可法、祖寬,、吳三桂,、吳三鳳、吳三輔等等不是總兵就是副將,、參將,,大小軍閥趴在大明的身上吸血吸的不亦樂乎,。
而此時沒經過圓嘟嘟整編,關寧軍還是由趙率教,、滿桂,、祖大壽、侯世祿,、尤世祿等分領,。
這其中大約有一半多點的兵力是關內湖廣、四川等地的援兵,,遼西將門控制的軍隊只有大約十個營多點,。
又正值大戰(zhàn)之后,現在可能是解決關寧軍最好的時機,。
還得敲打王在晉,。
雖然王在晉曾被譽為明末最為知兵之人,可他同樣是大明的官僚,。
其為官滑頭就不說了,,歷史上,他可是卷入了惠安伯張慶臻賄賂閣老劉鴻訓擅自更改敕書一案,。
大明慣例,,總督京營者不得兼轄巡捕營,就和京都軍區(qū)司令不得兼任治安局長一個意思,。
可劉鴻訓收了銀子就敢在任命書上加上‘兼轄捕營’四字,,時任兵部尚書王在晉自然脫不了干系,因為這事被趕出了政壇,。
由此可見其貪與其膽大,。
由此可見大明文武之無可救藥。
可是朱由檢又不得不用王在晉,,這就為難了,。
——
王在晉剛出來皇極殿的門,王之心追出門外道:“王督師留步,,陛下還有事相詢,。”
回到殿內見皇帝呆呆的出神,,王在晉沒敢打擾,。
許久之后朱由檢方道:“先生坐?!?p> “臣謝陛下,。”
“昔年孫承宗曾言‘以遼人守遼土’,,朕以為似乎不妥,?!?p> 王在晉會意:“臣明白?!?p> 不管為官還是治軍,,平衡方為王道,即使皇帝不叮囑他也不會放任遼兵坐大,。
“先生到任后,,欲從何做起?”
“萬事不離其宗,,臣到任后首先要厘清空額,,其次裁撤老弱不堪之兵將,然后方是修繕城池,、選練精兵,。”
“從何地開始,?”
王在晉略做考慮:“易州鎮(zhèn)兵少將微,,當從此開始?!?p> 易州鎮(zhèn)又叫保定鎮(zhèn),,從薊鎮(zhèn)分出來的一個小軍鎮(zhèn),,屬于保定巡撫管轄,,也是薊遼督師屬下。
吃柿子從軟的捏,,朱由檢很贊同這一點,。
“此事先生拿主意即可,有事多以密奏告知于朕,。
朕將關外糧餉推遲了幾日,,你到任之后按照慣例發(fā)放,只是發(fā)放時必須由王坤派出太監(jiān)監(jiān)視,,沒有戰(zhàn)事時,,糧餉盡量發(fā)放到士卒?!?p> 這有些強人所難了,。
這時候的技術條件根本達不到要求,也只能盡量了,。
“臣遵旨,。”
朱由檢猶豫一下又道:“一旦開始清軍,,恐怕會生事端,,朕以為先生還需慎重選擇標兵,。”
王在晉明白其中的意思,,也有那么一絲的感動:“謝陛下關心,,臣理會得?!?p> 朱由檢也不欲多說了,,手指無意識的敲打著桌面,慢慢的組織語言道:“朕知道朝廷里陋規(guī)甚多,,先生自然也不能免俗,。
不過朕不是皇兄,對此弊端卻絕不會坐視的,,早晚會有一些……,。
以前的事情朕就不計較了,可先生以后若是不能自律,,朕的詔獄卻也有的是空閑地方,。”
王在晉遽然一驚,,他自有渠道知道三大殿之事,,心知這位不是什么寬仁之主。
忙起身道:“臣不敢,?!?p> 再交代些細節(jié),王在晉告退自去準備出關,。
對關外兵額,,可以參考徐光啟、郭允厚,、王之臣三人先后奏疏,,大致可以判定為三分之一空額、三分之一老弱,、三分之一勉強合格的士卒,,其中精銳也就十分之一的樣子。
朱由檢并非不想追究,,只是追究不過來,,至少在禁軍練成之前追究不過來。
現在愛咋咋地,,總之把軍餉降下來就行,。
——
魏忠賢在東廠衙門大堂里在發(fā)呆。
君心難測,,說起來皇帝好像很神秘,。其實皇帝也是人,,皇帝的想法也是可以猜測的。
這個皇帝的想法他就看的很清楚,,既想用他,,又不是太信任他,要打壓他,,免得他尾大不掉威脅到皇帝,。
當然,還有一個基本可以排除的可能,,就是穩(wěn)住他再收拾他,,從幾次見面交談,他已經確認了這一點,。
只是,,皇帝還是太年輕,也沒有經驗,,做事難免漏洞百出,。
想讓朝堂動起來,想法是好的,,可是還要用他的消息已經傳遍內外,,還動個屁啊。
在皇后面前說這個,,皇帝你也不看看皇后宮里多少人,,皇后又是哪里人?
讓我不要聲張,,你倒好,,鬧得滿城皆知,玩?zhèn)€屁,!
“小的恭喜廠公,賀喜廠公,?!崩畛瘹J進來,見魏忠賢心不在焉的樣子,,忙湊趣道,。
“喜從何來?”
“廠公就別逗小的了,,消息都傳遍了,。”
“傳遍了,?”
“當天就傳出來了,?!庇譁愡^來小聲道:“還傳說皇帝陛下梅開三度呢,據說皇后次日午時方起床,?!?p> 魏忠賢正在煩心時,聞言一個大嘴巴就扇了上去:“滾,,亂嚼舌頭,,信不信爺給你拔去?”
這事辦的,,搞砸了,!
朱由檢剛回乾清宮,王之俊就來稟告:“陛下,,魏忠賢求見,。”
早上剛見過,,這才多大會,,這廝又來干什么?
有些奇怪:“讓他進來,?!?p> “陛下?!蔽褐屹t行李過后低眉順眼的坐在錦凳上沒有言語,。
王之俊見狀很識趣的出去了。
“陛下,,臣知道您想等等看,,可外邊沸沸揚揚的都在說您會重用臣,臣實在不解其意,?!?p> 朱由檢惱了:“知道誰傳出去的嗎?”
“臣不敢說,?!?p> 朱由檢一愣,隨即想起什么:“說,?!?p> “坤寧宮?!?p> 果然,!
這事鬧心,有心去責怪皇后,又覺得徒增煩惱,,也不可能因為這事廢后什么的,。
只是,此后對皇后終究是有些芥蒂,。
又摸摸下巴,,瞧這事做的。
玩這些,,還是太嫩,,也不是這塊料。以后做事還是要靠實力,,以皇帝的大義名分開道,,以手里的刀把子做后盾,堂堂正正的碾壓過去,。
想了一會,,事已如此也沒轍了,只能讓老太監(jiān)復出了,。
——
明代宦官的崛起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皇權時代一直有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誰才是皇家的基本盤,?
從漢代開始,,皇家對各種勢力都做了嘗試。
皇親:隨著血緣關系的疏遠,,皇親愈來愈變成皇家的對立面,。
外戚:代價很大,行不通,!
勛貴武將:代價很慘重,!
太監(jiān):也是很悲劇,!
一一嘗試后,,宋朝選擇了文官,也是迄今為止最可靠的一種,,至少目前為止沒有文官造反的先例,。
可代價也是巨大的,隨著文官集團的慣性前進,,他們會凌駕于皇權之上,而不僅僅是架空皇帝,。
甚至借著道德綁架,,他們連皇帝與誰上床都要管。
并且,他們極端的自私與自利——對外極端軟弱,,對內極端貪婪,,絲毫不顧他們的統治基礎。
他們不僅不管百姓,,他們連皇帝也不管,!
明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