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翠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恨不得立馬撲上“藍星號”,。
雖然大將軍已經同意“藍星號”拋錨停泊,讓戰(zhàn)船士卒進餐休息,。
可竹山翠很不甘心,,他冒著撞船和擾亂編隊的風險,費盡心思大航程,,大迂回,,到頭來就得到個登船觀摩的機會。
而且這機會艦隊所有指揮官都有,,并非是他的特例,。
就算是早餐,老子也要去“藍星號”上吃,。竹山翠下定決心,等“藍星號”停下來,,他就第一個沖上去,。
“戰(zhàn)隼號”對“藍星號”緊盯不舍的行為,讓關東艦隊的官兵們哄笑不已,,他們一邊啃食著干糧,,還不時灌幾口清酒,,一邊欣賞“戰(zhàn)隼號”執(zhí)著的表演:
就像一只老鼠在緊追著一頭大象。
大象會怕老鼠嗎,?據(jù)說會的,。因為老鼠可能從大象的耳朵、鼻孔鉆到腦子里面去,。
細思極恐啊,。但竹山翠盯的是“藍星號”的船尾嘢,難道他想從那兒進去,。
“藍星號”被“戰(zhàn)隼號”逼得極為窘迫,,先是向右偏向“五堡礁”的西邊,“戰(zhàn)隼號”在它后面,。然后“藍星號”又調頭左轉回還,,回轉半徑已做到極致,想擺脫“戰(zhàn)隼號”這個討厭的家伙,。
只是“藍星號”龐大的身軀怎么也不可能比“戰(zhàn)隼號”靈活,,真的就如同只笨拙的大象,被尖嘴的老鼠戲弄得左支右拙,。
一不小心竟然鉆入到“棱礁”和“五堡礁”的狹縫里,。
關東艦隊的官兵們已笑得噴飯,還好他們吃的是干糧,,噴得不太夸張,。
連“大島倉”的兩艘商船也往前湊,想看“藍星號”的窘相,。
對于兩艘商船的行徑關東戰(zhàn)船并不在意,在他們看來商船越往前越是進入到包圍圈的核心里,,何況還有十一,、十二號艨艟快船形影不離地看守著呢。
關東艦隊官兵們更關心的是“藍星號”這只笨大象會不會被“棱礁”和“五堡礁”夾扁啦,。
“棱礁”就是外形呈四棱或三棱的礁石,,像這樣的礁石在黑石崖水域有很多。而西南角這一塊長棱形“棱礁”靠黑石崖海灣的最西端,,也是最大的一塊“棱礁”,。東西長六十八米,南北寬三十七米,,高有五,、六米。
南邊就是高聳的黑石崖絕壁,,距離有上百米,,不過除去七八十米的亂石灘,,能通行的水道則有二十多米寬。
能讓海鷂戰(zhàn)船過得去,。
“五堡礁”在“棱礁”東北偏北五十度的位置,,二者間距僅有四十九米,比漁夫估計的五十多米還要窄,。如果不是漁夫估計有誤,,便是受到潮汐水位的影響,水位高低不同礁石在水面露出的距離也不一樣,。
一兩米的距離對于大海而言,,根本就不是度量單位。但對于要在礁石間穿行的藍星號而言,,半尺的距離就可以把它卡死,。
何況“五堡礁”還比較大。
“五堡礁”近似于五邊形,,高高聳立仿佛個五邊形的城堡而得名,。東西長六十七米,南北寬五十五米,,最高處超過十米,。
所以藍星號必須得先向西拉出百米空間,然后再掉頭東南,,以五十度的角度插入
“棱礁”和“五堡礁”間的狹縫,。盡管這兩座礁石之間有四十九米寬,而“藍星號”的寬度是四十二米,,理論上兩邊還有三米多的空余,。
可前邊還有座“朵礁”呢,“藍星號”不可能完全順著狹縫行進,,它還得左轉,。
緊貼著“五堡礁”礁石的棱角左轉,以避開右前方的“朵礁”,。
“朵礁”的外形就像橢圓的云朵飄在海面上七八米高的地方,,云朵的直徑有六十余米。
不過它可不像云朵那樣蓬松柔軟,,經過海浪千百萬年無數(shù)次地拍打和沖刷,,仍然屹立的礁石又怎么可能蓬松柔軟。
竹山翠已經聽見“藍星號”的右舷在“朵礁”的巖石上摩擦——“咯吱,,咯吱”的磨牙聲令牙齦都瘆得慌,。
而左舷也在被“五堡礁”的棱角切割——“呼哧,呼哧”那是用鋸子鋸木頭的聲音。
讓竹山翠不能理解的是在如此狹窄的縫隙里,,“藍星號”竟然還能前進。
盡管速度很慢,,可就是在前進,。
劃槳肯定不行,船舷都貼在礁石上了,,船槳根本就伸不出來,。即使有些位置能伸出幾支船槳,頂多也就是兩三米而已,,會因距離礁石太近,,沒有入水的角度。
其實這也一直是困擾船長浦廣和漁夫的問題:
藍星號要穿過“棱礁”,,“五堡礁”和“朵礁”的狹窄三角區(qū)域根本無法劃槳,,唯一能夠憑借的就是海流的力量,可近岸紊亂的海流未必就會聽從公輸元帥的調度,,順順當當?shù)陌选八{星號”送進“連云礁”水域,。
而且當藍星號左右兩側都貼在礁石上時,得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夠推動,。
連竹山翠都走到“戰(zhàn)隼號”船頭,,想伸手幫忙推它一把。
在沒有風帆,,也不能劃槳的時候如何讓藍星號獲得動力,,這個難題公輸孟啟早有考慮,他采取的是在“迷離津”用絞盤牽引船只靠岸的辦法,。
不同的是這次絞盤是設置在負三層的船艙里,。左右兩側各設置了五個串聯(lián)的絞盤,連接絞盤的纜繩從船艏左右兩角伸出,。藍星號就像多出兩條長長的觸須,。
當需要靠左行進便轉動左側五個絞盤,需要靠右行進則便轉動右側五個絞盤,,若是直行則可以兩側同時轉動,。
五個絞盤的串聯(lián)設置,能夠讓百余名關東士卒在狹長的船艙里全部都能使上勁,。
隨著淩大剛敲響的鼓點,,翻譯喊著號子指揮士卒。這種行進方式下連船舵都已不起作用,,最為關鍵的乃是是船外的兩條牽引纜繩,。
牽引纜繩附著點的選擇和調整,關系著藍星號的行進,石步和漁夫一左一右擔當起了這個重任,。選點錨固纜繩,,換位再向前再錨固,憑借兩條纜繩牽引著藍星號一步步進入“連云礁”水域,。
“連云礁”水域就像是黑石崖下凹進去的鍋底,,西邊有“棱礁”,“五堡礁”,,“朵礁”呈三角排列,。北邊的“五堡礁”,“黑石礁”,,“西礁”,,“東礁”則從西向東一字排開,大小與“五堡礁”差不多,,只是形狀各異,。
除“五堡礁”與“黑石礁”間距在十米左右,其他礁石之間的距離都有二十來米,。
遵照公輸孟啟的命令,,胡出、胡入將率“大島倉”的兩艘商船自沉在“黑石礁”,,“西礁”,,“東礁”之間,封堵住其間兩個口子,,構筑起藍星號北面的屏障,。
至于東面,則是由北向南七八處礁石連成一串的“連云礁”,,一個個礁石的形狀都像極了漂浮的云朵,,由此得名“連云礁?!?p> 在海面上看一朵朵云朵間的距離倒是很寬,,可水下卻是連成一片的整體,吃水超過三米就無法通行,。是藍星號賴以依托的最穩(wěn)固屏障,。
這就是公輸孟啟把“連云礁”水域作為“絕地”的原因。三面皆有依托固然最好,,實在沒有兩面也行,,如果不夠,那就自己打造,。
兩艘“大島倉”的商船離北邊的“黑石礁”,,“西礁”,“東礁”越來越近,他們很想看看“戰(zhàn)隼號”是否還執(zhí)著地釘在藍星號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