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馮翰遠與父親更了喪服來到皇宮的時候,養(yǎng)心閣外已經(jīng)跪滿了朝臣,。因為幾筵殿尚未布置完畢,,眾臣只能跪在養(yǎng)心閣外等候皇帝的旨意,。
馮翰遠依照品軼,,跪在了稍微靠前的位置,。剛剛跪穩(wěn),,就聽見養(yǎng)心閣里傳來了皇帝的斥責之聲:“現(xiàn)在知道來了,?”馮翰遠正疑惑著,就聽皇帝又斥責道:“承元是你們的親弟弟,!這么多天,,你們來過幾次?”
馮翰遠聽罷抬頭掃視了一番,,果然沒有看到其他幾位皇子,想來是正在養(yǎng)心閣中被陛下訓斥,。
皇帝的斥責又傳了出來,,雖然比之前聲音小了些,但馮翰遠還是能聽得清楚:“看看人家老三,,每天潛心研讀醫(yī)典,,還送過幾個方子進宮,。雖然也沒派上大用,但是他好歹是用了心,。你們?nèi)齻€呢,?可曾為你們這個弟弟做過哪怕一丁點什么嗎?”
這時候趙承啟不服氣了,,回道:“父皇,,兒臣也想為五弟做點什么,只是幫不上忙,。而且兒臣也不是沒去看過,,只是每次都被純妃娘娘的人給擋回來了。父皇這么說,,倒好像我們不關心五弟一樣,,兒臣冤枉?!?p> 話音剛落,,馮翰遠就聽到了齊王的聲音:“四弟!父皇訓斥,,莫要頂撞,!”
皇帝見他開口似乎更生氣了,高聲呵斥道:“你還有臉說他,?你今天在穎國公家里鬧出來的丑事,,馬上就傳到宮里來了!你呀你呀,,真是給朕長臉?。 闭f完皇帝便咳嗽不止,。
齊王馬上磕頭道:“兒臣知罪,,請父皇保重龍體!”
皇帝緩了一會,,又說道:“你說你,,怎么什么人都敢領進府里?身邊每天貼身侍奉的人,,居然連底細都不好好查一查,,你自己不后怕嗎?”
齊王答道:“兒臣治府不嚴,,父皇降罪,,兒臣甘心領受。兒臣只請父皇念我大周江山社稷,,保重龍體啊,?!?p> 這時馮翰遠又聽到漢王說道:“是啊父皇,齊王縱有錯,,父皇以后有的是時間訓斥,,此時切莫動氣,傷了龍體,?!?p> 皇帝聽漢王這么說,剛剛消下去的怒火似乎又躥了起來:“不動氣,!怎么能不動氣,!你這個做長兄的,你弟弟鬧成那個樣子,,你在干什么,?怎么就不知道勸阻?”
漢王見皇帝怒氣更盛,,慌忙叩頭道:“父皇明鑒,!當時有外人在場,二弟內(nèi)宅之事,,兒臣不敢擅問?。 ?p> “什么不敢擅問,!”皇帝越聽越氣,,“你分明就是冷眼旁觀,站在一旁看熱鬧,!你知不知道,,他這么一鬧,丟的不僅僅是他齊王的臉,,更是丟朕的臉,,丟皇家的臉!”
漢王道:“父皇教訓的是,!是兒臣考慮不周,,未能為君分憂,請父皇降罪,!”
眾臣跪在外面,,里面的對話聽得真真切切。馮翰遠不用看也知道里面的人都是什么表情,。
過了一會,,皇帝才又緩緩說道:“朕五個兒子里面,承元是最聰明,若假以時日,,必能造福萬民??赡芄湃苏f得對,,過慧易夭。現(xiàn)在承元沒了,,對朕,,對大周來說,是天大的不幸,,但是對你們幾個來說,,卻是天大的幸運?!?p> 此言一出,,幾個皇子都趕忙說道:“兒臣不敢?!?p> 皇帝沒再說話,。又過了一會,常公公出來傳旨,,召內(nèi)閣大臣,,穎國公、涼國公和世子馮翰遠覲見,。
馮翰遠來到殿中,,因為品軼最低,所以跪在了最后,,很不起眼,。他悄悄抬頭張望,看到四位皇子已經(jīng)跪到了一邊,,皇帝的臉上也已無怒色,,斜靠在龍椅上,眼神中透著疲憊與哀傷,。
內(nèi)閣首輔楊老太師首先開口道:“五皇子薨逝,,臣等也是萬分痛心,還請陛下節(jié)哀,,龍體要緊,。”
皇帝沒有搭話,,只是問了問旁邊的常公公:“幾筵殿布置好了嗎,?”
常公公道:“回陛下,還沒好。老奴派人再去催催,?!?p> 皇帝點了點頭,對跪在一旁的幾位皇子說道:“一會等布置好了,,你們幾個就去跪著,,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許回府?!?p> “兒臣遵旨,!”
皇帝又問道:“禮部的陳尚書可在?”
禮部尚書陳淵回道:“微臣在,?!?p> “五皇子承元,是朕最喜歡的兒子,。他的一切喪事禮節(jié),,都依儲君為準。你明白嗎,?”
“臣遵旨,。”
皇帝想來想,,又說道:“承元福薄,,未及冊立東宮便遭此不幸,朕心痛不已,。內(nèi)閣回去擬一道旨意,,追封承元為儲君。一應謚號也一并擬出來報給朕,。到時候讓欽天監(jiān)算個日子,,朕親去太廟,告知列祖列宗,?!?p> 楊老太師聽罷正色道:“老臣啟稟陛下,五皇子聰慧過人,,天下皆知,,陛下之疼愛,亦是天下皆知,。陛下痛失愛子,,天下人亦能同感陛下之痛。然五皇子生前并無任何爵位封賞,,如今突然追封太子,,于禮不合,,還請陛下三思?!?p> 皇帝見他敢公然反駁自己,,心中大怒,但念其三朝元老,,沒有發(fā)作:“皇子薨逝,,追封太子,自古已有許多先例,,老太師所說的‘于禮不合’從何說起?”
禮部尚書陳淵回到:“臣回陛下,,自古皇子薨逝追封太子者,,生前多為親王爵,最少也是郡王爵,。五皇子年少薨逝,,生前未及封任何爵位,現(xiàn)直接追封為太子,,確實于禮不合,。臣建議,先追封五皇子親王之爵,,再以儲君之禮儀厚葬,,待三年喪期過后,再行追封太子,?!?p> 皇帝不悅道:“既可用儲君之禮厚葬,為何不可行儲君之封,?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陳淵回道:“陛下,越級厚葬,,是為彰顯圣人‘逝者為大’之教誨,。而越級追封,圣人并無教誨,,史書中也無先例可查,。臣再懇請陛下,三思,?!?p> 皇帝怒道:“沒有先例,就不能從本朝開這個先例嗎,?”
陳淵叩首說道:“陛下,,越級追封實為僭越,,開此先例定然會招致天下人非議,臣懇請陛下,,一定要三思啊,。”
皇帝勃然大怒,,吼道:“三思,,三思,還思什么思,?朕想封個兒子當太子都這么難嗎,,還是個死了的兒子!你們眼里還有沒有朕,?”
陳淵回道:“陛下此言,,臣萬不敢當。陛下立哪個皇子為儲,,那是陛下乾綱獨斷之事,,臣等不敢妄言。然越級追封,,是為僭越,。僭越禮法,有傷陛下圣德,。臣蒙陛下厚恩,,忝居禮部,匡正陛下乃是為人臣者之責,,絕無半點不敬之心,,望陛下明鑒?!?p> 皇帝冷冷的說道:“如果朕,,一定要追封呢?”
陳淵直起身子,,正色道:“若陛下一意孤行,,那便是臣沒能匡正陛下之過,是臣職責有失,,臣愧對陛下,,愧對天下人。還請陛下治臣失職之罪,?!?p> 楊老太師也說道:“陛下喪子之痛,老臣感同身受,。然正如陳大人所言,,越級追封有違禮法,,陛下強行追封必為天下人詬病,有損陛下圣德,。臣以為,,以五皇子之聰慧孝悌,也定然不愿陛下圣德有損,。陛下若真要一意孤行,,天下人定會知道陛下是因為疼愛五皇子而有違禮法,豈不是讓天下人說五皇子不孝嗎,?為陛下圣德計,,為五皇子陰德計,老臣懇請陛下,,三思,。”
皇帝氣得渾身發(fā)抖,,說道:“好好好,你們都是忠孝之臣,,只有朕是昏庸之君,,行了吧?”
眼見皇帝痛失愛子正值傷痛之時,,卻被兩位內(nèi)閣重臣逼到如此境地,,馮翰遠心中不忍,高聲道:“啟稟陛下,,臣馮翰遠有話說,!”
眾人無不為之震驚,這皇帝與內(nèi)閣重臣商議皇子葬禮和追封的事宜,,無論怎么看,,都輪不到一個三品平北將軍說話。馮鼎璋更是心急如焚,,生怕他此時多言多語,,惹惱了陛下。
皇帝看了他一眼,,說道:“你說吧,。”
馮翰遠正色道:“臣遵旨,!剛才陳大人的話,,翰遠有點沒聽明白,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二,?!?p> 陳淵沒想到馮翰遠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硬著頭皮說道:“請世子明示?!?p> “陳大人剛才說,,越級追封,圣人并無教誨,,是嗎,?”
“是……是吧?!?p> “陳大人既然說圣人并無教誨,,怎么又那么篤定越級追封就是僭越呢?”
“回世子,,臣不知世子史集讀了多少,。據(jù)臣所知自古以來確實沒有無爵皇子追封太子的先例?!?p> “陳大人,,翰遠讀書是不多,所以翰遠想問清楚,,這越級追封究竟是因為圣人無教誨才僭越的,,還是因為沒有先例才僭越的?”
“這個……這個……”
“若僅僅是因為沒有先例,,那僅僅是因為前朝沒有此情況而已,。凡種種先例,都有首例,,若陛下開次首例,,只要不違背圣人教誨,此父慈子孝之佳話必將流傳千古,,怎么會有損陛下圣德呢,?陳大人不會如此糊涂吧?”
“世子明鑒,,自然不是因為沒有先例,,而是……”
“若是因為圣人沒有教誨,那翰遠就更不明白了,。難道我們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圣人的教誨去做嗎?”
陳淵面露輕蔑之色,,說道:“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自當以圣人之言處世;為人臣者,,亦要以圣人之言匡正君上,。世子將門虎子,,又久在軍中,無暇分心他處,,也是人之常情,。”
馮鼎璋聽了此話登時火冒三丈,,這分明是瞧不起馮家武將出身,。但此時礙于情勢,也不能發(fā)火,,只能強忍著,。
馮翰遠說道:“陳大人說的是,翰遠常年舞刀弄槍,,論起學問自然是比不得大人您,。翰遠常聽父親夸贊大人學識淵博,經(jīng)史子集無一不通,,那大人可知,,這孔圣人最得意的門徒是誰嗎?”
“自是復圣,,顏回彥子淵,。”
“大人果然學識淵博,。翰遠雖然讀書不多,卻也知道些論語中的典故,。論語有言,,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論語中還有言,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這個典故,,大人可曾聽過,?”
“這……”
“顏回乃是孔圣人最得意之門徒。即便如此,,他死后,,孔圣人也是極力反對厚葬,。而陳大人剛才卻諫言陛下厚葬五皇子,這豈不是有違圣人的教誨,,有意讓陛下自損圣德嗎,?這是忠臣所為之事嗎?陳大人,,您到底是何居心,?”
陳淵聽罷,急忙向皇帝叩頭:“陛下,,老臣絕無此意?。 ?p> 楊老太師見事態(tài)發(fā)展至此,,搖了搖頭,,說道:“皇子早薨,厚葬之禮古以有之,,世子不必如尖鉆此刻薄,。”
馮翰遠正色道:“老太師,,圣人教誨不可厚葬,,厚葬之禮卻早有先例,而越級追封圣人并無教誨,,只因為事無先例就變成僭越,,只怕難以說服天下人吧?”
老太師聽罷,,閉口不言,。
皇帝嘆了口氣,說道:“陳大人,,今日之事朕不怪你,。你身為禮部尚書,今后要對這‘禮’多多研究,,切不可再像今日這般被人挑出毛病,,知道嗎?”
陳淵跪地叩首道:“臣謝陛下恩典,?!?p> 皇帝又說道:“追封之事,內(nèi)閣去辦吧,。擬好旨意以后報上來給朕看,。”
楊老太師回道:“臣遵旨?!?p> 皇帝又說道:“翰遠啊,,你明天就要帶兵去宣府了,幾筵殿那你就不用去了,,回府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就出發(fā)吧?!?p> “臣遵旨,。”
“對了,,朕忘了,,承啟明天也一起走,那你今晚也別去幾筵殿了,。國事在身,,你弟弟不會怪你的?!?p> “兒臣遵旨,。”
皇帝突然想起什么,,對馮鼎璋說道:“對了,,涼國公父子也好久沒去后宮看看德妃了吧。這長輩不送晚輩,,一會你們就直接去給她問個安吧,,要不明天一大早還要再跑一趟?!?p> “臣謝陛下恩典,。”
“行了,,朕也累了,你們沒事的,,就都去幾筵殿外候著吧,,再最后替朕,陪陪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