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開業(yè)和大胃王活動
兩人家里也就兩畝田,這會正好剛閑下來。
陸錦依和伍元一合計,,干脆就把腌咸鴨蛋的事情交給他們來負(fù)責(zé),。
咸鴨蛋的工藝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必須是可信的人來做才保險,,這點沒有比李明和李荷花更適合的。
兩人聞言,,自是不可能拒絕,,這簡直就是天上砸下餡餅的事情。
工坊到時候要分區(qū)域,,腌鴨蛋一個區(qū),,松花蛋一個區(qū),制火腿一個區(qū),,制米線一個區(qū),,以后其他的再設(shè)立分區(qū)。
然后一番清算下來,,兩人發(fā)現(xiàn)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人身上,。
能用的人實在太少了。
伍元又找上了伍羅,,讓他與李明夫妻一起,,負(fù)責(zé)腌鴨蛋的事情,每月十兩加獎金,,而獎金就是咸鴨蛋和松花蛋的一成利,,如果他們能自己額外拉來訂單,那么拉訂單的人可以從這個訂單中抽一成利,。
而后兩人又去了縣城里,,打算買人。
陸錦依對買人這事兒倒也沒什么不適應(yīng)的,,不說她擁有原身的記憶,就是她自個本來也看多這些,。
她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她自個就是被父母賣的那個,只是后來對方嫌棄她生病把她給丟路上,,正好遇上師傅被撿了回去,。
后來去了唐人街,說實話,,那個時代,,華夏人在唐人街非常不容易混,多少黑暗勾當(dāng)都見過,。
再說了,,雖說買人,但又不是每月不給工錢,,相當(dāng)于雇傭,,除了把對方賣身契捏手里外,,沒多大區(qū)別。
兩人跟著牙子走了半天,,看了幾個區(qū),,每個區(qū)域各買了幾個人,最后總共買了二十個人,。
其中有十個青壯,,都有給人當(dāng)家做護(hù)院的經(jīng)驗。
這些區(qū)域賣的人大部分都是從一些官牙子手里買下來再轉(zhuǎn)手賣的,,很多都是因為一些官家富戶犯了什么事被抄家,。
一般抄家,仆人也是作為主人家家產(chǎn)之一,,同樣要被帶走,,這些人帶走后都會被送去場子批量拍賣。
一些人販子會低價搶拍,,或者走關(guān)系直接拿下一批人,,隨后帶走販賣。
這些人身上都有賣身契,,并且還有官府的蓋印證明,,都算安全。
另外十個人中有兩個婦人,,兩個十四五歲的少女,,兩個年長一些的中年男人,一個曾經(jīng)是賬房先生,,一個曾做過某個富戶家?guī)椭蚶懋a(chǎn)業(yè)的總管,,余下一個九歲的女孩是其中一個少女的妹妹,兩個瘦弱的十六歲少年是添頭,,一個六十多歲的婆子是那位總管的老母親,。
二十個人,總共花了兩百兩銀子,。
兩人算了下,,積蓄花得都差不多了。
工坊那邊還沒建好,,陸錦依先把自己房子里三間空置的屋子給改成臨時宿舍,,十個青壯一個屋子,睡大通鋪,,婦人,、女孩、少女、婆子睡一屋,,中年男人和少年睡一屋,。
家里忙碌起來,伍元直接把兩個孩子送到伍秀才那邊去讀書,,一般都要到晚上才回來,。
陸錦依選了一個少女,叫喜兒,,負(fù)責(zé)跟在兩個小孩身邊照料著,。
其余人暫時都做機(jī)動人員,哪里需要哪里搬走,。
后院三個大灶每天都沒有滅過火,,屋后被清理出一片空地,搭了許多架子,,每天都晾著粉絲,。
農(nóng)忙這會也差不多接近尾聲,伍良和劉娟這兩日在物色店鋪,。
因為兩人的積蓄還不足,,村長也不能厚此薄彼,所以一家子商量下,,決定兩家合作,,也就是伍慶夫妻兩也參與進(jìn)來。
兩家各有一些積蓄,,村長又給兩家湊了點錢,,讓他們順利在縣城比較好一些的地段租到了一個鋪面。
陸錦依這邊做了不少米線,,按照成本價高一點賣給他們,,并教他們做過橋米線。
等看著她做完一遍,,大家才知道原來這東西這么復(fù)雜,,但也的確很吸引人。
兩家人只是吃了一次,,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這種湯粉太特殊了,,而且也太好吃,,食材豐富,烹飪方式新穎,,肯定會很吸引人,。
不過定價方面他們有了一些為難。
陸錦依干脆找來伍元幫著他們想辦法,。
最后按照伍元的說法,,這種吃法頗為精致精細(xì),,所以定位可以在中高檔客戶,價格可以是一碗50文,。
“這會不會太貴了些,?”伍良皺眉道。
一些小館子里一碗牛肉面也就15文左右,,路邊攤的更便宜,,10文都能吃到。
50文一碗湯粉,,他們心里有些沒有底,。
陸錦依道:“我倒覺得還便宜了,你要看看這碗湯粉里多少料,,配菜加佐料共有十二道,,湯底需要用到豬骨、雞,、火腿,,哪一樣不是錢,還有米線也要錢,,50文并不貴,。再說這吃的過程也是一種樂趣,你見過碗里盛著湯,,把肉菜放里邊就立刻能熟嗎,?”
最后他們還是被兩人給說服了,便定下這個價格,。
很快,,村長家也要在縣城里開飯館的消息就傳了開來。
一開始還有人以為是劉娟學(xué)了陸錦依的餃子手藝,,打算另起爐灶,,都等著看好戲。
后來才知道他們并不是要賣餃子,,而是賣湯面,,據(jù)說陸錦依也在其中參了一手。
大家就有些不理解了,,賣早點還好,,在縣城里賣湯面這種東西,不太好賺錢吧,,畢竟競爭太大,,而且竟然還那么多人都參合進(jìn)去,一個人能分到多少錢。
之前就聽說村長自個給工坊那邊砸進(jìn)去一百兩不說,,還拉上幾位伍家村德高望重的耆老一起砸錢,,都說村長是被伍元家給洗腦了。
甚至參與砸錢的耆老家里有人也頗有微詞,,但是礙于長輩的威嚴(yán),,所以都沒敢鬧事,但心里卻也憋著一口氣,,畢竟他們也是被逼著掏錢,,別提多心疼。
這會都想著看這家館子倒閉,,到時候說不定還有借口說服自家長輩去把錢要回來,。
沒過幾天,館子正式開業(yè)了,,名字為第一粉面館,。
開業(yè)第一天辦了個大胃王活動,誰能連著不停吃下二十碗過橋米線,,以后每天都能來館子里免費吃一碗過橋米線,。
當(dāng)天,在館子的外邊拼了一排長桌子,,放了十張椅,,只要交150文錢就可以參加,或者連續(xù)在本店消費十天以上的也可以免費挑戰(zhàn)大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