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莞他們在宗祠住了一晚后,村長親自帶人送他們回家,幫著把家里收拾了下,,又送來了些日用品,。玉莞幾人也靠著賣山貨,,把家里的東西又慢慢置了起來。
半個月來,,天氣逐漸熱起來,,小張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有與張義信李氏交情好的,,都送來了一些米糧果蔬,,助他們渡過難關(guān),。張義富和張大發(fā)兄弟也不時的來看看他們,,把柵欄加高加固、把家里重新修整,,張義富還給他們帶了兩把大鐵鎖,。
玉嵐后來在竹林找到了三只小雞,除了被雨淋的焉巴了,,還是活著的,。這三只小雞有一只公雞,兩只母雞,,都可以自己覓食了,,玉莞想著干脆喂在竹林得了,就讓玉嵐在靠山壁的竹子上用舊板子給它們做了三個窩,,每日傍晚去趕回來就好,。
家里修整好的時候,又重新起了泡菜,,這東西是各家各戶都會備著的,。起泡菜時候,玉莞留了點酒把底巾上的霉斑去了,,又用花瓣加水清洗了好幾遍,,曬干幾乎看不出什么斑點,再用花樣遮擋,,應(yīng)該還是有品相,。
玉莞把絲帕底巾和線頭給了李氏,讓李氏繡成兩塊,,一張給張翠蓮,,一張拿去賣。雖然張翠蓮在祠堂的話讓她很不爽,,但又怕李氏受委屈,。
李氏繡工非常好,,稍稍用草紙描了個圖樣便開始繡起來,現(xiàn)在家里經(jīng)濟緊張,,為了快點賺錢,,李氏一有時間就趕工,田里和上面荒地的事情就交給了仲禮和玉嵐,。
插秧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剩下就是日常的施肥、除草,、管理田里水量了,,這段時間以來,家里雖沒什么錢,,但沒有張李氏的克扣,,春天里也有不少野菜可以食用,加上捕獲的山珍野味,,米飯還是吃飽了的,,幾人都看著身體要結(jié)實了很多。
玉莞還央求張義富在村外小河里網(wǎng)了幾條小鯉魚,,都放進自家田里養(yǎng)著,,這是她前世在湘西苗家寨學(xué)到的,稻花魚,,魚兒吃稻田里的雜草,、害蟲,糞便又成了稻田的肥料,。
至于叔娃,,在大家忙的時候,學(xué)著用竹條編小背簍,,編小籃子,。
到了傍晚,大家會坐到一起,,點起蠟燭,,李氏繡帕子,而玉嵐就會教導(dǎo)三人三字經(jīng),、千字文,,然后四人一起用毛筆在桌子上蘸著水寫大字。
平靜的日子過得總是飛快,。
時間一晃就到了五月初,,快端午了。李氏終于將兩張絲帕繡好,,給張翠蓮送帕子,,是玉莞陪著去的,。
到了老張家,只有張義富去了田里,,張義誠帶著妻兒也在,。在玉莞冰冷的注視中,張翠蓮神色躲閃的接過絲帕,,小聲說了句“謝謝,。”就躲回西廂房了(自他們搬走,,張仁齊就安排張翠蓮住西廂房),。
張仁齊的大兒媳婦叫趙曉英,是云溪郡一個老秀才的女兒,,比張義誠大了五歲,,都二十八了才成親,成親后給張義誠生了一個兒子張伯禮,,一個閨女張金枝,,因為從小嬌生慣養(yǎng),,都是住在城里,,不愿意到張家村,今日不知為何來了老張家,。
李氏本想送了絲帕就走的,,卻被張李氏叫住:
“站到,,你這點人情世故都懂不到嗎,?我看你也只有點繡活拿的出手了,給你大嫂和金枝繡張絲帕,,給你大伯和伯禮,,做雙布鞋?!?p> “這——”李氏不敢答應(yīng),,家里都快揭不開鍋了,怎么敢答應(yīng)啊,。
“這,,那的,喊你繡個花做個鞋子好難嗎,?東西雖不貴重,,你親手做的還是個心意啊,不要忘了,,你們遭強盜時候,,我們也出了錢的,!”
怕村里說他冷血不仁,張仁齊還是拿了些家里不用的舊物和糧食給小張家,,還讓張義富跟著村長去修整,,這些都沒和張李氏商量過,她覺得侵犯了她的權(quán)力,,非常有怨言,,這段時間都在和張仁齊慪氣。
“哎呀,,娘,,不用的,說到這里,,我也很羞愧啊,,城里消息不便,現(xiàn)在才知弟妹你們遭了罪,,本來想上山來看看,,哪知道娘又心疼我們小腳走不得山路。今日來得匆忙,,也未給弟妹和侄兒侄女們見面禮,,是我的不是,這是玉莞吧,,長得甚是可愛啊,,你來,這對絹花是府城最新的款式,,云溪郡也難買到,,就給你和玉嵐一人一朵作為見面禮吧?!?p> 坐在椅子上的趙氏說起話來細聲細語,,拿著一對絹花對玉莞說,而旁邊的張金枝想要插嘴卻被她按住了,。
玉莞早就看出金枝的異樣,,也知道趙氏是惺惺作態(tài),更不想張李氏壓榨李氏,,她按住怒火,,睜大眼裝著很天真的對他們說道:
“謝謝大伯娘,絹花是大伯娘送我們的,,一定是最好的,,是我最好的東西了,我娘說,,送人就要送最好的,,這個絹花我送給堂姐和大伯娘吧,,大伯和堂哥沒送我們東西,不過沒關(guān)系,,這幾個香包是我自己親手做的,,包了滿滿心意,送給大伯和堂哥吧,?!?p> 說完,掏出她用破布做的端午香囊遞向張義誠,。
裝,!我看你怎么裝!你能裝賢惠,,我就裝天真,!
趙氏本就是強裝的假笑,差點繃不住了,,手里的絹花,,送也不是,收也不是,,而張義誠更是臉色難看的接過香囊,。
“你這幾個破香囊還拿來送人?李氏,!你咋個教的,?”
張李氏聲音尖了起來,,臉色不愉的望向李氏,,她向來在大兒媳婦面前端著地主小姐的架子,玉莞的做法讓她下不了臺,。
“奶奶,,你剛說的東西雖輕,親手做的就是心意啊,。而且大伯也沒送我東西啊,。”
玉莞把天真裝到底,,仗著自己還是個孩子,,裝糊涂,特別把“大伯沒送我東西”這句話說的很重,。
“你——”
張李氏想開口罵,,看著大兒媳婦坐在一邊又得端著地主小姐的溫婉。
“好了,,都是一家人,,還要啥子見面禮,,老三媳婦,我們還有事,,你們先走吧,。”
張仁齊臉色也很不好,,不過大兒媳婦在場,,不好發(fā)作,他看場面很僵,,發(fā)話讓李氏帶著玉莞走,,今天張義誠來說有重要的事情,玉莞那天拿刀和發(fā)誓的場景還讓他心有余悸,,干脆眼不見心不煩,。而張李氏見張仁齊都發(fā)話了,也揮手讓她們走,。
李氏牽著玉莞從老張家出來,,不由得拍了拍胸口,對著玉莞說:
“莞妞兒,,多虧了你啊,,不然你奶奶哪能輕易放我們走啊?!?p> 玉莞正色望著李氏道:“娘親,,我們以后還是少來吧?!?p> “玉莞,,我們不能忘了本啊,家里出事了,,你爺爺不是還叫你幺爹提了米來看我們嗎,?你奶奶說話就是那樣的?!?p> 李氏是個記恩情的人,,人家對她一分好,她還人家十分,。
玉莞能狠心教訓(xùn)外人,,卻沒法教訓(xùn)娘親,她也不想李氏失去這樣的純善和樂觀,,改變?nèi)说牧?xí)慣,,首先要改變她的想法,只能以后再想辦法了。
村里這么多天還是沒有找到打砸了她家的人,,不過她聽村里的莽娃說過,,那天看見張翠蓮上山了,但莽娃他媽說娃娃還小,,看人都一樣的,,當不得真。她本就懷疑張翠蓮,,但李氏和玉嵐都說那天沒見張翠蓮出去過,,又讓她有些疑惑了,今日張翠蓮的態(tài)度又讓她有點想不通,。
李氏見玉莞在想事情,,也不打擾她,只是輕輕牽著玉莞,,往山上去,,今天能不挨罵就逃離了張李氏“魔爪”,她很高興,,決定回去給孩子們做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