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德年間,,貴州修文龍場。
這是一個宿命的夜晚,,這是一個傳奇開始的地方,。
黑暗,早就籠罩寂靜山谷,,除卻破爛房舍和荒蕪的窮山峻嶺外,,山谷中還有一具石槨。
石槨里盤坐著一個中年人,,面龐削瘦,,雙目沉思。
想起自己已三十有七,,可如今仍一事無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一直以來支撐他的信念終于崩潰,。
時過境遷,,風華早已不在,曾經的輝煌,、光榮,、夸耀和羨慕,都已隨歲月而去,。
這世界上最讓人痛苦和絕望的折磨方法,,無疑于先賜予,然后再一一拿走,,讓你變成最初那個模樣,。
十幾年來,唯一支撐著他的,,只有一個成圣之愿,。可在殘酷的現實里,,多年的努力都如井中撈月,,除了花白的頭發(fā),他什么也沒有得到。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他苦苦思索,。
“矢志不移,追尋圣賢,,我錯了嗎,?”
“仗義執(zhí)言,挺身而出,,我錯了嗎,?”
“不!”
“我沒有錯,!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沒有錯!”
“可是,,為何上天要奪走我的榮華,,羞辱我的尊嚴,使我至此山窮水盡之地步,?”
“既然你決意奪去我的一切,,當時為何又給予我所有?”
中年人閉上雙目,,嘆氣搖頭,。
忽然,一個聲音在他耳畔響起:
“之所以奪走你的一切,,只因為,,我要給你更多?!?p> “給你榮華富貴,、錦衣玉食,只為讓你知曉世間百態(tài),。”
“使你困窘潦倒,、身處絕境,,只為讓你通明人情冷暖?!?p> “只有奪走你所擁有的一切,,你才能擺脫人世間之一切浮躁與誘惑,經受千錘百煉,,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為我即將給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財富,,也不是能號令天下的權勢,。”
“它是這世間最珍貴最神秘的寶物——終極的智慧,。它能你通曉這世間一切奧秘,,”
這聲音仿如一陣驚雷,中年人驀然睜開雙眼,,雙目在這漆黑夜里閃過著智慧之光,。
這么多年以來,他在痛苦中掙扎著,,一切都已失去,,追尋的“理”卻依然不見蹤影。
朝堂上沒有,,花園里沒有,,名山大川里沒有,南京沒有,,京城沒有,,杭州沒有,貴州也沒有,!
突然,,中年人揚起頭,喃喃自語:
“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人欲。天理,,人欲,。......”
“理...欲...,理...欲...,,......”
“吃喝拉撒睡都是欲,,欲在心中。那理呢,?理在何處,?理在何處?”
自語罷,,中年人陷入了極度的焦慮與狂躁,,在這片荒涼的山谷中,,在這個死一般寧靜的夜晚,外表平靜的他,,內心卻正在地獄的烈火中煎熬,。
他知道,他所要尋找的答案就在眼前,!這個答案近在眼前,,只有一層窗戶紙的距離,只要捅破它,,答案就能呈現眼前,。
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可是,,有時候一步之差,卻是千里之遠,。
中年人不斷沉思,,腦海中不斷閃現著過往種種。
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到蹣跚行步,、呀呀學語;他見過的每一個人,,熟悉的,、陌生的;作過的每一首詩,,讀過的每一本書,,寫過的每一個字,做過的每一件事......
它們統統涌入腦海,,在他腦中盤旋,、盤旋,久久不散......
時間一點點過去,,夜幕終于在旭日照耀下被驅散,。
忽然,一聲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間山谷的寧靜,,聲震寰宇,久久不絕,。
中年跳出石槨,仰頭看著東方旭日,,燦爛的陽光照耀其身,,他仿佛披上了圣光,,璀璨無比。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二十年,,終于在他人生最為痛苦的一瞬獲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只此一瞬,,便是永恒,。
“歷經千辛萬苦,虛度二十年光陰,,尋遍天涯海角,,卻始終找不到那個神秘的答案?!?p> “現在,,我終于明白了!”
“原來,,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如此明了、如此簡單,,它從未離開過我,,只是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我的醒悟,?!?p> “原來,我所要追求的答案就在我自己心中,?!?p> “我竟如此的愚鈍啊,天地圣賢之道并非存于萬物,,也無須存于萬物,,天人本是一體,何時可分,?又何必分,?”
“隨心而動,隨意而行,,萬法自然,,便是圣人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不,!都錯了,都錯了,!”
“天理就是人欲,。”
這一瞬,,是載入史冊的一瞬,。
在史書上,幾乎所有都用了相同的詞語來描述這一瞬——“頓悟”,。
從此,,中華文明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
它在這個幽靜的夜晚,,誕生于僻靜而不為人知的山谷。
它雖悄無聲息,,但它的光芒終將照耀整個世界,,它的智慧將成為無數人前進的燈塔。
至此之后,,無數后來人追尋他的腳步,,心向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余姚人,,公元一四七二年生人。
王守仁成功了,,歷史最終承認了他,,他的名字將超越所有的帝王,與孔子,、孟子,、朱子并列,永垂不朽,,成為華夏又一位圣人,。
(在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本章改自《明朝那些事兒》第三部宮廷妖孽之第九章部分內容,,目的是再現五百年前的圣人得道那一刻。原本是打算自己寫的,,但腦子突然蹦出看過的此章,此書此章寫得實在精彩,,幾乎無書能出其右,,故而只好借用??催^原文的書友,,若改得不好,莫見怪,,沒看過的書友,,也請莫見怪。至于為何要在這里寫這么一章,,顯得有些出戲,,不過,龍場是主角的一個重要地方,,是劇情需要,,所以花了些筆墨。為了本著對王陽明在尊重,,此章單獨成章,,不著其它。當然了,,直接跳過本章也是可以的,,不過對于中國到現在為止的最后一位文圣人,我還是抱著尊敬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