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住了春耕和夏收的考驗,、被各大流民農場的廣泛使用,、在鐵峰郡有口皆碑的蒙氏犁,,來到隔壁的沃涅郡卻遭受冷遇,。
對于新式犁車,前來參觀的沃涅郡士紳,、商人表現(xiàn)出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然而他們的熱情僅限于“通過眼睛和嘴巴”傳達,一旦聽到任何風吹草動,,他們就會緊緊捂住錢袋子,,輕易不肯松手。
于是乎,,除了幾位家住近郊的莊園主為了照顧某位閣下的顏面,,每人羞辱性地買走一輛——溫特斯...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5-11/5eb93a4e73856.jpeg)
尹紫電
[補充說明:釘子] [現(xiàn)代社會,釘子已經不是什么寶貴物件,。今天的人們很便宜地獲取到各種各樣的釘子,。但是很反直覺的是,在手工業(yè)時代,,釘子是一種單獨一根不貴,、但用量很大、所以總體成本高昂的必需品] [只要想象一下,,那種隨處可見的一盒一百枚的釘子,,每一枚都需要 鐵匠先把粗鐵棍燒熱,鍛成細鐵棍,,再截斷成小鐵棍,,再墩頭、再打磨,、再硬化……全部過程只能靠雙手和簡陋工具完成,,大概就能理解它的價格會有多離譜] [十六世紀以前的釘子都是較為粗長的方釘,讓鐵匠手工打造出今天常見的細鐵絲釘實屬強人所難] [所以在英屬時代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人們在遷居之前會把舊房子燒掉,,只為回收其中的釘子(舊房無法及時賣掉的情況下)] [而在大洋另一邊,直到工業(yè)革命之前的蘇格蘭,,釘子都被作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貨幣使用] [甚至我國古代也在廣泛地使用釘子,,而不是完全使用榫卯。甲骨文中的“釘”通“丁”,,是目前辨認出來的最早的漢字之一] [很多今天很容易獲取到的東西,,在工業(yè)革命解放生產力之前,都是反直覺的昂貴物件,,例如布料,、能源和干凈的水,釘子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