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連橫破縱(三)
消息傳到各國,,反應(yīng)是又驚又怒,。
誰也不肯反思魏在最需要援助的時候自己都在干什么。
對于魏的動搖卻都義憤填膺,,尤其是楚懷王更是暴跳如雷:
“寡人剛?cè)巍畯募s長’,,魏就背盟事秦,分明是沒把我放在眼里,,以為處罰不了他,?
立即通知四國,按盟約規(guī)定:
一國背叛,,五國共擊,;
同時陳兵函谷關(guān),,給秦點兒顏色看看!”
齊國接到通知,,立即召集大臣研究討論,,蘇秦當然要維護“合縱”之盟,力主出兵,;
此時齊國執(zhí)政的是田嬰之子田文,,即名震古今的孟嘗君,雖然年輕,,卻很有見識:
“臣以為,,不可不出兵,又不可出兵,,楚以‘從約長’按盟約規(guī)定發(fā)出召集令,。
如果拒絕出兵就是不服從盟約,情同背叛,。
匹夫背信棄義都不能立于世間,,何況堂堂大國?
但當前形勢已不同于蘇先生所創(chuàng)時期,,承平日久,,從不合練;
各懷私念,,人心已散,。
就是勉強出兵也是互相觀望,誰肯拼死沖鋒,?
而且楚王新登大位,,年輕氣躁,不孚眾望,,難免指揮失誤。
楚勝,,各國爭先為上,;
楚敗,必潰不成軍,,損失嚴重,,所以不可不出兵又不可出兵?!?p> 愍王自己倒是想去湊熱鬧,,但孟嘗君指出參戰(zhàn)的危險又有點兒害怕,只得問孟嘗君:
“那你說怎么辦,?出還是不出,?”
孟嘗君回答:
“出兵,,由臣為將,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視情況以決進退。
既有遵約出兵之名,,又可避兵敗之失,。”
果然,,楚王率四國之軍先掠邊邑,,中途又變計劃:
“還是到函谷關(guān)去給他個下馬威!
秦若求和,,魏必不攻而自降,!”
但他想的都是一廂情愿,秦卻早就做好準備,。
聯(lián)軍剛到,,不容他耀武揚威,秦軍就開關(guān)而出,,猛沖楚軍,。
猝不及防,當時就散了陣腳,。
楚王剛才還嚴厲地向聯(lián)軍三令五申:
必要齊心合力勇往直前,,后退者斬!
現(xiàn)在一看面臨危險,,他倒帶頭先跑,,楚軍隨著潰退;
兩翼韓,、燕本是驚弓之鳥,,一見楚敗,抱頭鼠竄,;
好在趙軍素質(zhì)較高,,邊戰(zhàn)邊退,損失不大,;
惟齊軍在孟嘗君的率領(lǐng)下,,不慌不亂,嚴陣以待,。
張儀的目的只在打散“聯(lián)軍”,,見齊軍不好對付,便不去招惹,,孟嘗君整軍而還,。
從此,,人們才對他刮目相看,威望大增,。
這一仗更加暴露出“合縱”的虛弱不可靠,,韓、燕也轉(zhuǎn)而事秦,。
溯本追源,,創(chuàng)始人蘇秦頭上那榮耀的光環(huán)熄滅了,栽了大跟頭,,連愍王都瞧不起他,。
“英雄”踏上“末路”。
蘇秦得勢時怨恨他的人不少,,卻不敢動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寵,就難免殺之以泄憤,。
一日上朝,,車到宮前停住,蘇秦正要下來,,忽從車后轉(zhuǎn)過一個仆人伸手攙扶,。
蘇秦知道是好意,便把另一只手按在他肩上,。
不想那人抽出短劍用力一穿刺入蘇秦腹中,,扭身跑入人群中。
蘇秦知道不好,,腹里帶著劍走進大殿,,報告給齊王,齊王大驚,,立即命令捉拿刺客,。
蘇秦擺擺手:
“早已藏好,捉不住了,。
大王愿為臣報仇,,請斬臣之首懸掛城門,號令于市曰:
蘇秦為燕行反間于齊,,殺之有功,賞千金,,賊必得,。”
說完,,拔劍出腹血流滿地,,當即斃命,。
齊愍王雖對蘇秦失去興趣,卻無意殺他,。
這樣一位名人慘死在齊國,,影響也很壞,便依計而行,。
果然不出三天,,就有“傻子”上鉤了。
又一個歷史人物退出舞臺走了,,走向遠方……
蘇秦死后,,張儀長長的出了口氣:
“這回我可以放開手大干啦!”原來此前還算留面子,!
他說的“大干”就是加速推行“連橫”,,讓“合縱”徹底解體。
“連橫”是指南北各國由東往西,,各自與秦建立聯(lián)系,,名為“友好”,實為臣屬,。
是同“合縱”相對立的外交政策,。
實現(xiàn)“連橫”后,各國就像被套上繩子的馬,,拉著秦國這輛大車,,接受秦王的駕馭。
對秦當然有利,,但在初期由于戰(zhàn)略上的原因,,張儀的工作進行的緩慢。
現(xiàn)在幾個弱國都已轉(zhuǎn)向,,局面打開了,,他就要向縱深發(fā)展,解決較強的齊,、楚,。
齊、楚是僅次于秦的強國,,正如張儀所分析的那樣,,他們也是“緩則相圖,急則相援”,。
秦最近幾次出擊,,讓楚、趙受到教訓,。
因為魏,、韓之路已通,,齊也面臨威脅。
三晉和燕都不聽吆喝了,,這兩個國家又結(jié)成聯(lián)盟,。
“齊楚聯(lián)盟”雖沒有“合縱”勢大,但凝結(jié)的更加結(jié)實,。
不把他們納入“連橫”體系,,別說“吃掉它”的最終目標不能實現(xiàn),對其他各國也有負面影響,。
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引起“合縱”死灰復燃!
但要讓他們“聽話”就必須打破齊楚聯(lián)盟,!
對這樣的國家,,一般的威脅利誘不起作用,在強大實力的保護下,,你也很難砸開它,。
政治家選擇的突破口,是人在心靈上的弱點,,抓住這些弱點再撕大口子,,堡壘就攻破了!
一般年輕而又當大國之君者,,都特別喜歡聽順耳的話,、愛戴高帽子,氣浮而意驕,,總想占大便宜以出人一頭,。
楚懷王是其中尤其突出的人物,他更貪,,也就更容易上鉤,。
當然要釣“大魚”須用“大鉤、大餌”,。
秦王忽然以“過于勞累,、應(yīng)該休養(yǎng)”的理由,免去張儀的一切職務(wù),。
無官一身輕,,他又可以悠閑地周游列國,慢慢飄到楚,。
楚懷王手下有位“幸臣”名叫靳尚,,最善于見風使舵、溜須拍馬。
這種人一般在古今中外都吃得開,,當然也就能成為懷王身邊言聽計從的心腹親信。
張儀到楚后,,先去拜訪他,,喝著茶時,又送上一份“厚禮”“請多關(guān)照”,。
靳尚百分之九十九的家產(chǎn)都是因“請多關(guān)照”而積累增值,。
當然要做成這筆生意,點頭,、微笑,、心照不宣。
第二天便把他介紹給楚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