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心急如焚
魏王對出兵援趙本就十分勉強,。
從大軍一出發(fā),,他就夜不能寐,,接到秦王的威脅后更是驚恐萬分,,就想把兵撤回來。
辛垣衍認為:
“如果撤軍,,相國和信陵君都會反對,,定要天天找您聒噪不得安寧;
而且中途無故收兵,,既失信于趙,又被人視為怯秦,,輿論都不好,。
臣以為不如密令晉將軍行到湯陰就生病,,停下治療休養(yǎng)。
既保持著援趙的姿態(tài)以塞內(nèi)外之口,,又不必冒與秦交戰(zhàn)之風(fēng)險,,誰也不得罪最好?!?p> 這個妙計對魏王確實是“最好”,,可是趙國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求援催兵的使者絡(luò)繹不絕的來到大梁,,既有公文,,也有私信。
而且辛垣衍的“隔岸觀火”之計也瞞不過信陵君,。
信陵君一反過去的消極態(tài)度,。
天天上朝請魏王念盟誓之義、手足之情,,迅速采取實際行動,,不要再拖延。
甚至提出由自己代替晉鄙過河作戰(zhàn),。
“晉鄙生病”已不能再成為躲避的借口,,這可將了魏王一軍。
辛垣衍的才能,,就突出表現(xiàn)在善于適時的幫魏王出主意,、解難題:
“五十萬秦軍的力量太強盛了,咱們那點人馬投進去有如以卵擊石,。
所以絕不能對秦宣戰(zhàn),。
不過秦至今對邯鄲圍而不攻,臣觀其意并不是想滅趙,,而是要趙投降,。”
魏王咂咂嘴:
“趙人強悍而又固執(zhí),,肯定不會同意,。”
辛垣衍笑笑:
“換個說法嘛,,若是尊秦為帝,,邯鄲之圍立解。
趙雖稱臣,,仍保王位,,每年奉獻些貢物就可以永免征伐之苦,何樂而不為,?
臣去說他,?!?p> 魏王大喜:
“卿真乃寡人之管仲也!”
于是辛垣衍來到邯鄲,,與郭開東方虎密談了兩個時辰,。
詳細掌握了趙國君臣的心態(tài),為完成任務(wù)做好詳細準(zhǔn)備,。
對魏國的援軍,,早就是望眼欲穿,辛垣衍的光臨一定帶來好消息,。
趙王和平原君非常高興,,以僅次于國王的規(guī)格為他舉辦了歡迎儀式。
對晉鄙的按兵不動,,平原君當(dāng)然是既焦急也不滿,。
辛將軍親臨,總算可以面對面的談?wù)劇?p> 但是不敢催促,,更不敢抱怨,,只能是小心翼翼地探問:
“晉老將軍的身體是否已經(jīng)康復(fù)?
敝王及在下都很惦念,?!?p> 辛垣衍嘆口氣:
“終是上了年紀(jì),偶感風(fēng)寒便成了毛病,,行軍作戰(zhàn)的身體不能將就硬挺,。
十天半月里,怕還不能動身,?!?p> 平原君實在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聲音發(fā)高:
“重兵壓城,,形勢緊迫,,城內(nèi)人員、物資日日耗損卻得不到補充,。
長此以往,,困也會把我們困死,趙勝現(xiàn)在是心急如焚??!”
辛垣衍更加愁眉苦臉地陪著長吁短嘆:
“可不是嘛,魏王每念及此也是寢食不安,。
只恨國力薄弱幫不上大忙,,正所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君侯明鑒,就是晉鄙沒生病,,區(qū)區(qū)十萬的投入也是杯水車薪,,徒做犧牲,何濟于事,?
所以若無各國齊心,僅靠魏國,,實難獨挽狂瀾,。”
聽這口氣,,魏王并不想把晉鄙的兵力投入戰(zhàn)斗,,平原君的心涼了半截,但不肯放棄希望:
“當(dāng)然,,僅靠魏,、趙二國之力確不敵秦,不過楚,、齊都已加盟,。
盡管有些困難還能出兵,只等各路部隊到齊,,勝秦還是大有希望嘛,!”
“您還在等他們嗎?”
辛垣衍撇嘴一笑:
“他們的承諾其實一文不值,!
趙已被困數(shù)月,,這么長的時間里,最遠的楚,、燕如真要出兵,,大軍早就到了。
可至今不見一人一馬,,顯然說的都是空炮,。
當(dāng)著面,他們送你個人情,,你一走,,就置于腦后了。
不信,,請君拭目以待,,只怕到邯鄲攻破,您也等不來他們,!”
辛垣衍并非危言聳聽,,實際情況確是如此,平原君絕望了:
“那趙國不就完啦?”
“不,,俗話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君侯不必著急,,欲退秦軍還有一策?!?p> 平原君從絕望中精神一振,,不禁挺直了身子向辛垣衍拱手:
“請先生指教?!?p> 辛垣衍微微一笑:
“您看秦王竭其全力是為奪取邯鄲嗎,?
如果志在于此,他早就下令攻擊了,,之所以圍而不攻,,臣看他是另有目的?!?p> “他想干什么,?”
“君侯應(yīng)該知道,當(dāng)年他和齊愍王為帝號爭奪了好多年,。
由于勢均力敵難分上下,,并稱‘東帝、西帝’平分秋色,。
雖然迫于形勢又相繼取消,,但秦王何曾須臾忘之?
如今齊已力衰,,唯秦最強,,豈能不想重溫舊夢?
秦今在邯鄲耀武,,也是在向天下?lián)P威耳,!
趙雖失利于長平,但在各國中的影響還相當(dāng)大,。
如果能率先尊秦王為帝,,以引天下效尤,秦王必定大喜,。
不但會收兵解圍,,還可以因此與趙釋怨結(jié)好,趙從此千秋萬代,,永無后患,!”
平原君聽了點點頭:
“尊秦為帝,,果然能解眼前燃眉之急,也未嘗不是一條出路,。但再一想:
原來大家都是平起平坐,,他要自己持強稱帝別人管不得也就罷了;
若由趙國自己主動上表勸進,,請求人家當(dāng)‘天子’,,豈不就是自貶一個等級,做人家的臣屬,?
咋想咋不對味兒,,但辛垣衍是為趙國解難出的招兒,自己又不好意思反駁,,感到猶豫難決。
于是揖謝辛垣衍:
“感謝先生為趙國撥云散霧,,指出一條明路,,但事關(guān)重大,還得奏明趙王,,與眾臣議后才能決定,。”
辛垣衍也拱手還禮:
“理當(dāng)效勞,,不必言謝,。
不過在下的這個建議若能實施,可以消災(zāi)免禍于無形,,對大家都有好處,。
實不相瞞,這也是魏王的意見,,請轉(zhuǎn)告趙王,,認真考慮?!?p> 送走辛垣衍后,,平原君先召集自己的“上客”們來討論。
毛遂首先反對:
“我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與各國訂下‘合縱’之盟,。
如果率先向秦稱臣,就是背叛盟約,,日后還有什么臉再見列國,?”
東方虎嘿嘿冷笑:
“毛先生只顧面子,堅守前盟,,卻不面對五十萬秦軍的現(xiàn)實,。
現(xiàn)在邯鄲是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軍,,頑固堅守更加激起秦人的憤怒。
一旦城破,,必是一場大屠殺,。
可憐幾十萬老幼都將成為地下冤鬼。
到那時候您的頭被割去領(lǐng)賞,,可就真是‘沒臉’再見天下人了,。”
公子閔等少壯派們是大義凜然:
“死怕什么,?我們寧可戰(zhàn)死,,也不稱臣!”
聽大家亂哄哄的吵嚷了一陣,,平原君一擺手:
“諸位安靜,!我也覺得上表稱臣受制于人,不僅貽羞,、還有后患,。
但辛垣衍已經(jīng)挑明:
他代表的是魏王的意見。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我們不聽從,,魏國就撒手不管,,‘合縱之盟’也不復(fù)存在。
他還會把敗盟的責(zé)任橫加給咱們,?!?p> “那好辦!”
突然魯仲連從人群后走出來:
“我會會這位辛先生,。
說服他和魏王收回這個意見,,繼續(xù)承擔(dān)‘合縱之盟’的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