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相、薛曳莽神色敬畏的看著面前的橋,,震撼了許久許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他們兩人是親眼看著這橋梁,一點點的搭建而成的,。
沒有一根鐵錠,,不用石灰,不用石條,,甚至連繩索固定都沒有用,,只是用一根根的木頭嫁接著,然后木橋就成了,。
這是在做夢嘛,?
有這么造橋的?
別說他人想象不到,,就算親眼見這木橋一點一點搭建成功的張寶相,、薛曳莽都如做夢一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是什么情況,?
半日伐木,半日搭建,,一日時間,,這木橋就搭建成了?
他們自然是不知道,李元璦搭建這木橋用的手法是后世雪區(qū)鄉(xiāng)村用的木里伸臂橋,。
雪區(qū)多山,,藏民族部依山而居。
為了生存,,為了抵御外敵,,藏民修葺堡壘,搭建防御工事,,最終根據(jù)漢人的伸臂橋,,發(fā)明出一套獨特的防御方法……木里伸臂橋。
他們在山與山的連接入口修葺橋墩,,每層相隔約寸余左右,,橫置一木條,以固定牢靠,。然后以木頭用科學的著力方法,,將木頭與木頭連接起來,手臂一樣遞伸向河中,,逐層向河中遞伸數(shù)尺,,最后在兩個“大手臂”上搭上數(shù)根兩面削平的木桿,就可以通行了,。
藏民為了安全,,甚至于白天用此辦法將木橋搭上,給村里人行走,,晚上抽掉上面的木桿,,防止外敵入侵。
這種木里伸臂橋不需要釘子不需要繩索,,靠的就是對力學的了解,,利用橋基的堅固以及木頭與木頭的嫁接而成。
根據(jù)后世的物理力學專家計算,,木里伸臂橋的嫁接方式,,極限狀態(tài)下能夠浮空伸出三十米。超過三十米,,受力點不足,,將會導致橋面崩塌。
遼水勝在湍急,,兩岸艱巨不過二十米,,在伸臂橋的伸展范圍之內(nèi)。
李元璦見高句麗摧毀了橋面,,卻沒有毀橋基,,登時想出了這套法子。
木里伸臂橋看起來困難,說起來卻是極其簡單,。只要懂得物理力學之人,,用幾根筷子相互嫁接就能夠造成簡單的類似橋梁的模型。
木里伸臂橋的原理跟這差不了多少,。
只要懂得其中原理,,這橋就極其簡單。
但是你要是不了解個中關鍵,,肇死都搭建不出來,。
糧車緩緩行駛在削平的圓木上,渡過了遼水,。
張寶相傻呆了良久,,除去了身上的衣甲,,赤露著身子,,來到正在指揮糧車過橋的李元璦身旁,噗通的一下就跪伏在了地上,,叩首道:“張寶相孟浪無知,,沖撞了商王。不知商王身懷魯班奇技,,險些誤了大事,,還望商王寬恕在下,有眼無珠,?!?p> 李元璦大人大量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見張寶相這般誠懇的與自己道歉,,那一點點的不快跟著消失了,,解下自己的披風套在了面前這位誠心認錯的大將身上道:“都尉不必如此,你我術業(yè)有專攻,,只是見解不同,。總之,,征戰(zhàn)對敵,,以你為先。其他瑣事,,交由我來即可,。”
張寶相哪敢不從,,恭敬道:“末將聽憑吩咐,。”
李元璦扶張寶相起身。
薛曳莽卻跪伏了下去,,高呼道:“商王真神人也,,無釘無繩,制作飛橋,,聞所未聞,,薛曳莽叩見神人?!?p> 李元璦見狀“哈哈”大笑,,隨即又云淡風輕的道:“此乃微末小技,不值一提,?!?p> 薛曳莽更是崇拜,心想著自己在薛延陀的那個無知的弟弟,,大唐有如此神人坐鎮(zhèn),,他胡亂挑事,豈非自取滅亡,?
待兵士渡河之后,,李元璦讓人將自己搭建的遼水橋拆了。
薛曳莽不明所以問道:“商王,,這是為何,?將遼水橋拆了,豈非白勞無功,?留著它還能造福后人……”
李元璦神秘笑道:“此橋終究是臨時搭建,,并不穩(wěn)固。時間一長,,難免會有隱患,。”他頓了頓,,說出了真正的目的:“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讓高句麗震撼,,讓他們以為我們是長翅膀飛過來的,讓他們疑神疑鬼去吧,?!?p> 其實最關鍵的他沒有說。
這個木里伸臂橋的核心受力點是兩岸的橋基,。
就如造房子一樣,,根基打得穩(wěn),才能受得住風吹雨打,。
木里伸臂橋的雙臂沒有可靠的受力點,,橋基就成了關鍵,。
如果高句麗的兵士將橋基都拆除了,那李元璦真的沒有回天之力了,。
不過橋基最是堅固,,沒有特殊的工具,沒有三五天,,想要拆卸橋基也是癡人說夢,。
李元璦倒不是不信任薛曳莽,只是不想多事,。
周邊兵卒正在拆卸橋梁,,人多口雜,萬一說漏了嘴,,讓高句麗的斥候暗探將前面小遼水的橋基給拆除了,,那可玩蛋大吉了。
拆掉了橋梁,,李元璦一行人來到了遼東城,。
李世民遣大將牛進達鎮(zhèn)守遼東,確保遼東城無恙,。
在遼東城,,他們稍作休整,,換了先一步送到城里的風力獨輪車,,打算向高句麗腹地行去。
正在動身之際,,張寶相心平氣和的來報:果如預料的一樣,,不管高句麗的斥候怎么懷疑,他們還是將小遼水的橋梁給拆掉了,,當然橋基猶在……
只是小遼水上游并沒有樹林,,沒有法子將木材從上游隨水運下。
這砍伐樹木,,難免要耽擱許久,。
李元璦只能向牛進達求助。
牛進達略一思索,,問道:“檑木可行,?城中有高句麗遺留下來的守城檑木,我軍動作太過迅捷,,他們還來不及用盡,,城就破了?!?p> 李元璦毫不猶豫道:“只要是圓木就行,!”
便是如此,,李元璦不費吹灰之力的渡過了阻擋在他們面前唯二的兩條河渠。
兩個河渠總共耽擱了唐軍一天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