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
蘭臺是鎮(zhèn)里少有的一塊高地,,位于老街北邊,。如果老街是當年的護城河,蘭臺就應(yīng)該位于古城的東南角,。
蘭臺之名,,源于戰(zhàn)國時期,現(xiàn)在與其有關(guān)的僅有新建于明清之際的蘭臺書院一座,,位于二中校內(nèi),,不對外開放。如今,,市里最好的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都位于其上,,可惜像我這種不認真讀書的鄉(xiāng)下人,,無緣就讀其中任何一所學校。此外,,市政府,、武裝部、人民醫(yī)院,、幾大銀行也集中于此,,可謂全市要地。
蘭臺,,既然起源于戰(zhàn)國,,自然歷史悠久。實驗小學門外的宋玉井,,據(jù)考證,,正是送宋玉家門口的井,。這樣說來,實驗小學就是當年宋玉的家了,。而這個宋玉,,就是戰(zhàn)國楚頃襄王時期的辭賦家,師從屈原,,據(jù)說還是一位大帥哥,,著作中有《登徒子好色賦》:“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素束,,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請原諒我大段摘抄古文,,我要大力宣傳家鄉(xiāng))此段成為形容美人的經(jīng)典,,把好色之人稱為登徒子也由此而來。而另一個關(guān)于宋玉的典故,,則是《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就是我們這兒,!就是我們這兒!就是我們這兒,!重要的事說三遍?。。,。┱?,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保ú灰獑栁覟槭裁从殖盼?,謝絕復述)成語“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皆源于此,。
另一段關(guān)于蘭臺的歷史,在明朝,。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出生地——興王府,,就位于現(xiàn)在的二中。其父興獻王專門挑到這里來安了家,,于是,,故鄉(xiāng)便與明朝這位修仙皇帝,建立了無法割斷的聯(lián)系,。在一中原大門的西南邊,,還有一座建于明朝的少司馬坊。當年我讀高中時每天路過,,坊下是臭不可聞的垃圾堆,。
再去看這些歷史遺跡時,宋玉井孤獨的立在路邊,,有塊大理石標牌的底座被撞破了一角,;興王府僅剩鳳翔宮,空蕩蕩的房內(nèi)擺放的一些粗糙的造像,,由于沒有窗戶,,艷陽高照時進去都感覺陰森;少司馬坊被整體搬遷到莫愁湖畔的市博物館,;蘭臺書院則“鎖入深閨無人識”,。
可惜了,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