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孟子·離婁上》)
恭者:待人端莊謙遜的人,。侮(wǔ):輕慢,侮辱,。
其實(shí),,何止君主會如此呢,特殊的社會地位或身份,,經(jīng)常給人的內(nèi)心造成虛假的幻象,,令人產(chǎn)生莫名其妙的心理優(yōu)勢,從而把自己擺到高高在上的位置,,于是在與人交往時(shí)便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俯視的姿態(tài)。
孟子說的“儉”,,同樣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說文》:“儉,,約也,。”“約”即嚴(yán)格約束自己
儒生的理解:嚴(yán)格要求自己,,因?yàn)槲也徽J(rèn)為自己做不到,。
萬章問曰:“敢問友?!泵献釉唬骸安粧堕L,,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獻(xiàn)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獻(xiàn)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xiàn)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xiàn)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費(fèi)惠公曰:‘吾于子思,,則師之矣;吾于顏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晉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則入,,坐云則坐,,食云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于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孟子·萬章下》)
接下來,,孟子將晉平公與亥唐的相交和堯,、舜的相交作了比較。兩者相同之處在于,,晉平公和帝堯身居帝王之位,,都能禮賢下士;然而,,晉平公只是君主的禮賢下士,,跟帝堯與舜的深度相交,有本質(zhì)的不同,。
儒生的理解:我有資格成為別人的友乎,?
公行子有子之喪,右?guī)熗?。入門,,有進(jìn)而與右?guī)熝哉撸芯陀規(guī)熤欢c右?guī)熝哉?。孟子不與右?guī)熝?,右?guī)煵粣偅唬骸爸T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dú)不與驩言,是簡驩也,?!泵献勇勚唬骸岸Y,,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我欲行禮,,子敖以我為簡,,不亦異乎?”(《孟子·離婁下》)
就:走過去,。
簡:慢待,,輕視。
歷:越過,,超過,。位:位次,即依照卿大夫的身份等級而規(guī)定相應(yīng)的位置順序,。相與:相互
相揖:拱手行禮,。
儒生的理解:寵臣的心態(tài)有問題,他自己卻沒意識到!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色與禮孰重,?”曰:“禮重,。”曰:“以禮食,,則饑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金重于羽者,豈謂一鉤金與一輿羽之謂哉,?取食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與禮之輕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應(yīng)之曰:‘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不紾,,則不得食,則將紾之乎,?逾東家墻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則將摟之乎,?’”(《孟子·告子下》)
色:美色,女色,。
親迎: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夫婿到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巹(jǐn)之禮,?!痘茨献印ぬ┳濉罚骸按蕉Y(jié)言,聘納而取婦,,紱絻(fú miǎn)而親迎,。”這里“親迎”相當(dāng)于說舉行正式婚禮,。
揣(chuǎi):這里指測量(高度),。本:指樹木的根部。這里“揣其本”指從根基開始測量,。
齊:使整齊,,使齊平。末:樹梢,,這里指頂部,。齊其末:從比較對象的末端開始測量。
岑(cén)樓:高樓,。
食之重者:吃飯這事中最重要的部分,,即吃飯或不吃飯。禮之輕者:禮制中最輕微的部分,,即按照禮制吃飯,。比之:比較它們?!爸敝复笆持卣摺迸c“禮之輕者”。
奚:何,,哪里,。翅:通“啻”,僅僅,,只,。奚翅食重:何止是吃飯重要不重要的問題呢。意思是兩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紾(zhěn):扭折
《荀子·禮論》:“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無爭,。……故制禮義以分之,?!比说奈镔|(zhì)欲望和生理欲望是人的自然本性,為了滿足各自的欲望,,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發(fā)生爭斗,;人又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合作共存,,因此便有了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準(zhǔn)則和規(guī)范,,這就是禮。
任國人向屋廬子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是人的自然本性與禮制之間的沖突,,實(shí)際上其中隱藏了詭辯的陷阱。孟子一針見血地指出,,任國人是把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方面強(qiáng)行進(jìn)行比較,。人不吃飯會餓死,因此吃飯還是不吃飯,,在吃飯這個(gè)話題上是重大的問題,;是否按照禮制吃飯,則是禮制中比較次要的問題,。拿吃不吃飯跟是否按照禮制吃飯這兩件事放在一起比較,,顯然是不合理的。娶妻不娶妻,,是古代倫理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否行迎親禮,則是相對次要的問題,。
儒生的理解:自己也會不自覺地詭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