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崇一說:“先生把致良知的宗旨闡釋得如此淋漓盡致,,在這個問題上實在已經(jīng)沒有再深入的余地了,?!?p> 王陽明批評他:“你不要說得太輕易了!再下半年功夫,,看看如何,?再用一年功夫,,又如何,?功夫越久,,越覺得不同,不要輕易講這樣的話,!”
先生說:“對朋友,,應(yīng)當(dāng)少一些批評指責(zé),多一些勸導(dǎo)鼓勵為好,!”
后來又告誡九川說:“和朋友討論學(xué)問,應(yīng)該委屈謙卑,寬以待人,?!?p> 【一】
九川臥病贛州。
先生問:“生病這個事也很難格??!你格得怎么樣?”
九川說:“這功夫可不好下呀,!”
先生說:“時常保持快活,,便是功夫?!?p> 【二】
九川問:“我反省自己的念頭思慮,,有時候是一些邪念妄念,有時候是思考平治天下,,想到極處,,沉醉其中,津津有味,,便難以擯去,。覺察得早的話還好些,覺察得越晚就越難以去除,,越用力克治,,阻力越大。只有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其他事,,才能忘掉。我這種清除思慮的方法,,似乎也沒有壞處,。”
王陽明回答說:“何須如此,,你只在自己良知上下功夫就行了,。”
九川說:“我說的正是那良知沒有醒覺的時候,?!?p> “我這里自然是有功夫的,怎么會需要你再找其他方法呢,?只是你功夫間斷了,,便遮蔽了良知。既然功夫間斷了,,接上就是,,哪需要去找別的辦法呢,?”
“那真是一場鏖戰(zhàn)啊,!心里明白,,卻又去不掉?!?p> “這需要勇氣,!用功時間長了,自然就有勇氣,。所以孟子說這是集義所生,。到時候能輕易戰(zhàn)勝妄念,就是圣人了,?!?p> 【三】
有一位同學(xué)的屬下,長時間聽先生講學(xué),,感慨說:“這學(xué)問太好了,,可惜我文書、斷案工作太繁忙了,,沒時間學(xué)?。 ?p> 王陽明聽到了,,說:“我什么時候叫你脫離文書斷案工作,,懸空去學(xué)習(xí)呢?你既然有公務(wù)要做,,就從那官司上學(xué)習(xí),,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斷案,,不能因為他回答時無禮,,就起怒心;不可因為他嘴巴甜,,就起個喜心,;不可厭惡他托人說情,就加倍懲罰他,;也不可因為他苦苦哀求,,就隨意答應(yīng);不能因為自己事務(wù)繁忙,,就潦草斷案,;不可因為別人誣陷詆毀,就隨別人的意思去判,。這里面很多情況,,都是自己的私意在作祟,,這只有自己知道,要精細地省察克治,,唯恐自己的心有一絲一毫的偏頗,,就斷錯了案件。這便是格物致知,。文書斷案工作,都是實實在在的學(xué)問,。如果離開了具體事去做學(xué)問,,反而會落空?!?p> 【四】
我將要離開贛州的時候,,寫了一首詩告別先生:“良知何事系多聞,妙合當(dāng)時已種根,。好惡從之為圣學(xué),,將迎無處是乾元?!?p> 王陽明聽了,,提醒他說:“你若沒有來這里聽講學(xué),那就不知道‘好惡從之’的‘從’是從什么,?!?p> 王陽明的意思是,你不要簡單地講好惡從之,,不仔細體察,,從的就不是良知,一不小心就從了自己的私欲了,。
敷英在座,,說:“是啊,是啊,,我曾經(jīng)讀過先生的《大學(xué)古本序》,,根本讀不懂,不知道先生說的是什么意思,。來這里聽講,,才稍微知道大意?!?p> 于中,、國裳等同學(xué)一起陪先生吃飯。
先生說:“飲食的目的在于滋養(yǎng)我們的身體,,吃了一定要消化,。如果只是蓄積在肚子里,,就成了積食腫塊,怎么吸收長成肌膚呢,?后世的學(xué)者追求博聞多識,,留滯在胸中,都是消化不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