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老道士的遺言(2)
0216,、老道士的遺言(2)
站在旁邊的吳畏,,立即彎下腰,,把落在地上的‘書’撿起來,,小心地交到了吳世琮的手上,。
‘吾大周龍威大將軍臺啟:
老道知道,,將軍離開之時(shí),,就知道你能回來,,如若是你親手打開此‘門’拿到此信,,就此證明我已經(jīng)‘走’了。
如此戰(zhàn)亂年代,,再與將軍見面,,幾乎寥寥,故提前留下此信,?!?p> …………
信中重?cái)⒗系朗可硎溃B同布袋放入一枚軍戒和一枚私印,。
吳世琮重又抖抖布袋,,真有一枚軍戒和一枚私印從布袋里滑落出來。
軍戒,,是平西王駐守云南時(shí),,特意鑄成,,軍中立功,都會得到一枚軍戒,,軍功的大小,,軍戒也有大小之分。
看看這枚軍戒,,吳世琮知道,,這位曾經(jīng)平西王手下的謀臣,曾立過大功,,至少是二等功以上,。再看看那枚私印,吳世琮終于知道這位改裝易容,、隱姓埋名的大周重臣是誰了,。
當(dāng)時(shí),軍中的傳說,,他就是在當(dāng)時(shí)平西王攻打黔地的這座縣城時(shí)犧牲的,。卻不想,他留了下來,??磥恚?dāng)時(shí),,不管是這位重臣,,還是平西王吳三桂,都曾經(jīng)有個(gè)想法,。
…………
‘將軍,,自你走后,我大周慘狀,,想畢知道一二,,成王敗寇,這本也沒什么,,只怨我等實(shí)力不濟(jì),。可,,敗后,,清軍追殺,對我大周皇帝,、重臣,、太子太孫的殘殺,猶為太過,。此即異族之爭,、異族之恨,。
吾身處深山,并不閉塞,,衡州兵敗后所發(fā)生的一切,,老臣略知一二。滿清對于漢人的仇恨,,漢人有目共睹,,這不僅僅是我等吳氏一族,是我等整個(gè)南方漢人的共同仇恨,。
大周昭武皇帝身死,,皇孫被誅,眾將士,、大臣或誅或逃或隱,,已不知所蹤,。不過,,老臣知將軍一定會回來。
我大周后事,,唯靠將軍了,。
血我氏仇,振我民心,,克服中原,,驅(qū)逐滿清,還中原大地一看凈土,,唯有將軍才能做到,。
吾留此處,一為年已花甲,,不勝奔波,,雖有退意,但衷心不改,。老臣知我大周東進(jìn)驅(qū)虜,,并非易事。受吾大周昭武皇帝委托,,老臣留此,,雖難盡職,卻也時(shí)時(shí)以我大周為念,。
老臣曾思,,如我大周北上,一帆風(fēng)順,,蒞臨京師,,坐北朝南,,固然好事。若有不濟(jì),,退守滇黔,;此滇黔要塞,必為要地,。
如今全軍潰散,,幾近滅族,想要復(fù)仇,,必重新起事,。
之前,將軍扶柩而來,,乃冥冥中事,。
那時(shí),平西王即我大周昭武皇帝,,登臨此山,,觀八方風(fēng)水,也知此山有帝王之像,。故留我于此,,此又一原因矣。
如今,,果不出所料,。
流落此山五年,除誦經(jīng)念佛,,老臣無時(shí)不在想我大周之事,,無時(shí)不在觀此處軍事要塞。
我大周東進(jìn),,有操之過急之嫌,;不過,也被逼無奈,。
衡州稱帝,,是急之又急,以至今日兵敗如山,。我大周昭武皇帝死而不宣,,宣而不發(fā),秘密回滇,,最終流落此地荒蠻,,乃上天注定。
如今,,昆明盡失,,大周已無力回天,。
能逃脫者,唯將軍爾,。
至此,,將軍意欲何為?,!
將軍進(jìn)京,,心存僥幸;可事與愿違,,行刺康熙,,卻天命難違。幾次行動(dòng),,都無功而歸,。此乃滿清氣數(shù)也,亦我大周運(yùn)勢如此,,也由天命,。
可事在人為??v然天命難違,,但家仇必報(bào),。
將軍,,湖南已失,廣西亦沒,,云南舊都,,已物是人非。滿清眾目睽睽,,一只屬于大周的蚊子尚且不能放過,,何況人乎。
故將軍若要起事,,必選黔地,;若選黔地,必為此山,。
此山突兀,,視野廣袤,遠(yuǎn)觀東南三千界,,近看西北八百州,,七十二峰,峰峰重疊,,清水迂回,。
東有黔東第一關(guān),,河水湍急,山勢險(xiǎn)峻,,若再輔以建筑工事,,必能拒敵于雄雄關(guān)外。
此處,,南與廣西相連,,也曾是將軍得民心、鑄我大周軍魂之地,。將軍一呼,,應(yīng)者必至。更有龍勝雄關(guān),,進(jìn)可攻退可守,,可與廣西連為一體,亦可以龍勝為界,,據(jù)守要塞,,讓想進(jìn)之?dāng)骋矡o從越過此關(guān)。將軍不正因?yàn)榇岁P(guān)險(xiǎn)要,,才得以從廣西出逃進(jìn)入黔地嗎,。后雖有清兵跟隨而至,終懼于黔地地勢復(fù)雜險(xiǎn)峻而讓將軍得脫,。
此北去千里,,有巍巍武夷,縱觀歷史,,曾不止一次阻止我族與苗裔蚩尤后人以此山為屏,,多次血戰(zhàn),竟然占不到半點(diǎn)便宜,。若能據(jù)為我用,,同樣可與滿清抗衡于此山脈左右。更有當(dāng)時(shí)大明邊城,,也即是我大明抵御苗民反抗的南長城,,至今猶存;稍作修整,,亦是一道銅墻鐵壁,,可抵千萬兵馬。
滾滾清江(繞過黔地東南大部的清水江)之水,,從此繞南而行,,西起苗嶺,迂回西南,東出黔關(guān),,亦可成為此南方又一屏障,。
現(xiàn)南方漢人百姓,逼于滿清淫威,,更有滿清對我大周余部的仇殺追捕,,由此而起,濫殺無辜,,早已激起民憤,。
滿清入主中原,民心未定,,卻仇殺無辜,,此天助我等起事。
將軍若亦有此心,,乃我大周之幸,。不知將軍亦有此意?
將軍若起事,,老臣雖已九泉,,亦會佑我大周子民,浴血北上,,驅(qū)除滿清,,還我大漢河山。
將軍若無此心,,老臣亦能理解,,我等也會在陰朝地府向我大周昭武皇帝及大周諸臣眾將帥說明,天意難違,,勿怨將軍,。
修得此山,,以佛為念,,永守我山上昭武亡靈,保一方平安,,亦是一種修為,。
而此時(shí),滿清對我大周余部風(fēng)聲仍緊,,將軍若有此心,,黔、滇,、桂地廣招舊部,,三年五載,風(fēng)聲過后,必將給滿清重重一擊,,報(bào)我大周血仇,;雖不能直搗京師,坐北朝南,,亦可割據(jù)一方,,長我大周志氣,保我漢民,,滅滿清之氣焰,。
此唯老臣臨別遺言,跪祈將軍念我大周君臣浴血經(jīng)年,,慘遭潰敗,,家人生死,無處可埋,。
縱有逃脫者,,亦人心惶惶,朝飯暮無,;今日躺下,,亦不知明朝尸首何處——
…………
看完此信,吳世琮早已是淚流滿面,,喉中嚶嚶難受,。站立于左右一同看信的吳畏吳懼,亦是雙眼模糊,,手心有汗,。
“將軍……”
“將軍休悲……”
龍威將軍吳世琮何嘗沒有此想法,萬里奔波,,歷盡千險(xiǎn),,只是當(dāng)時(shí)一個(gè)唯一信念。
可此時(shí),,面對茫茫群山,、空寥大地;滿清追殺,,鶴涙四起,,草木皆兵。
他又拿什么起事——
高原風(fēng)輕
參加完“建黨百年*百家網(wǎng)站*百漸精品”活動(dòng)回來了,,繼續(xù)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