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0,、又見殘陽
0440、又見殘陽
大將軍吳世琮告別了眾人,,獨自一人朝著山上各自而來,,就連一直帶在身邊的幾個隨從,,都被他留在了老兵軍師陶潛身邊,幫老兵整理‘內(nèi)務(wù)’去了,。
其實,,將軍吳世琮心里有他自己之秘密。正如昨夜夢里所‘見’,,有些事,,他并不想讓更多的人知道。甚至連老兵軍師陶潛,。關(guān)于之前他秘密上山,,秘密把大周昭武皇帝遺骨埋葬于山上這事,他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還有那些他‘生前生后’之秘密,,也即是他穿越之前與穿越之后之事。
還有就是,,大周昭武皇帝遺骨“失蹤”之事,。
在此之前,是他親手把‘他’葬于最高峰往東那座嶺上的一處小平臺上之石棺材內(nèi),后來,,山中老道士有先見之明,,在清軍來到鳳山上之前,他秘密移走了大周昭武皇帝之遺骨,。
不過,,后來確實證明,老道士之先見之明是正確的,,清兵果然在鳳山上進(jìn)行了鋪地式搜索,。那口石棺材不無人幸免,被入山之清兵弄了個底朝天,。不過,,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所謂的大周昭武皇帝吳三桂之遺骨。
發(fā)自內(nèi)心,,吳世琮應(yīng)該感謝那位曾經(jīng)與他有一面之緣之道士,。可是,,在那場清兵浩劫中,,他也無可幸免,連同鳳山上那些寺廟,,淹沒于清兵的熊熊烈火之中,,甚至沒有一片完整之遺骨。
可是現(xiàn)在,,吳世琮卻想要找到那一處掩埋從石棺材中移出的遺骨,,想知道他到底埋葬在何處。這也是他不想帶其他人,,包括老兵軍師陶潛,,還有他隨身侍從一起過來之原因。
繞前前面第一個小包,,轉(zhuǎn)回頭,,那座已經(jīng)建得接近尾聲的寺廟,老兵軍師建議他仍然仿照南岳衡山上之寺廟之稱謂,,叫它‘南岳廟’,。還有那兩株不知從什么朝代什么人種植之銀杏,也巍峨挺拔在廟宇后面,,他們所形成的,,正是鳳山所特有之‘氣勢’。
再往前走,,是一道如刀背之脊梁,,兩側(cè)如刀削一樣,,讓這道梁有如一座橋。透過兩側(cè)威古樹掩映之空隙,,可以遠(yuǎn)遠(yuǎn)看到山下眾多屋宇及田園,。這一處,也是鳳山上視野最好之一,。
前面,,又一道小山,把這道梁隔成兩段,,就像是這道橋梁中間之一座橋墩一樣,。
就在這個‘橋墩’上,正對著路口的,,也是剛剛建起來的一座廟宇,,由于特殊之地形地勢,老兵陶潛欲把這座小廟叫‘南天門’,。
‘南天門’后面一座山峰上,,是雷神廟。再往后,,就是鳳山上之最高峰,,峰之北側(cè),鑿開懸浮于懸崖,,自建一組廟宇叫‘寶鼎庵’。
寶鼎庵,,距離原穿越前之吳世琮,,即后世之吳遼的遇見老道士茅草庵不遠(yuǎn)。原有一些廟宇之痕跡?,F(xiàn)根據(jù)吳世琮,、老兵陶潛參照南岳衡山之勢,在此建此‘寶鼎庵’,。此時,,此處正有士兵及民工在建。但他們都得到了軍師之命,,不必為大將軍到來而特意迎接,,仍然繼續(xù)他們自己之工作,任由將軍一個在山上各自行走,。
吳世琮也不便打擾他們,,他繞過‘寶鼎庵’,徑直向山上走去,。
山上,,這就是鳳山之最高處,所以,‘寶鼎’也有‘寶頂’之說,,即山之最高處,。
登上高處,環(huán)顧四周,,群山連綿,,高低起伏,遠(yuǎn)處之房舍田園,,河流山川盡收眼底,。此時,正值正午,,烈日高照,。藍(lán)天中幾片白云,有如飄在自己腳下,。山風(fēng)微微,,也帶走了將軍吳世琮之思緒。他不由自主地聯(lián)想起昨日之夢,,聯(lián)想起幾年前在此鳳山上所發(fā)生的一切,,歷歷往事浮現(xiàn)在他眼前——
‘遠(yuǎn)觀東南三千界,近聽西北八百州……’
東南三千界外,,衡州兵敗,,曾稱霸一方之平西王——大周昭武皇帝兵峰敗如山倒,他秘密運送昭武皇帝之遺骨沿沅水入黔地,,被迫秘密遺骨于此山,。
西北八百州,那曾是平西王之天下,、大周之大本營,。可是,,卻已人去樓空,,檣櫓如灰飛煙滅,城頭早已變幻了‘大王旗’,。這也是將軍最于此山把昭武之遺骨葬于此山,,最后自己緊于此山之原由。
如今登高而望,,滿懷惆悵,。昨日夢中之情景又歷歷在目,不得又引起將軍之一絲絲傷感,。
最高峰往東南那一處平臺,,正是他所劍劈之‘石棺材’,,亦是他親手安葬昭武皇帝遺骨之處。此情此景,,他不由自主地邁開腳步,,朝著那個方向而去。
一堆亂石,,墓穴之位隱隱還在,,可卻充滿了亂石及雜草。吳世琮剛剛轉(zhuǎn)過身來,,面對墓穴,,一陣風(fēng)從遠(yuǎn)處吹來,把周圍的松針吹得‘嗚嗚響,。大將軍吳世琮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雙膝跪下,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從臉上滾落下來,,他強忍住哽咽,,可還是與周圍之嗚嗚風(fēng)聲產(chǎn)生了‘共鳴’。
幾年來,,欲復(fù)仇滿清,,卻幾次三番出師未捷。
幾年來,,雖身在此山,,卻不知那一俱遺骨移往何方。
將軍模糊著雙眼,,情不自禁把手伸向石穴,,用力地在穴中撥拉著,想從中找到些什么,,就像當(dāng)年,他流著淚把那遺骨葬下去一樣,。
手指出血了,,他又換成腰中之劍。又幾次想把劍鋒轉(zhuǎn)向自己之脖脛……
最后,,他雙手模糊,、雙眼模糊昏倒在亂石堆前。
等他再一次醒來,,已是夕陽西下,,天邊,又出現(xiàn)了滿天如血之殘陽,。
殘陽如血,!
吳世琮對于這個場景,,是多么的熟悉。
他又一次沒能在此鳳山中獨自一個人找到他想要找到之秘密,。那俱被‘移走’之遺骨,,還是沒有任何消息。
夕陽西下,,‘血’越來越暗,,越來越深紅。他不能在山上過夜,,盡管一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人來打擾他,。他還是決定要下山。
他立起身,,手握寶劍,,再一次覺悟地看了那石穴一眼,沿原路返回,。
可就在此時,,他發(fā)現(xiàn)剛才自己已經(jīng)走過的地方,這里又有一堆亂石,。旁邊還放著一塊相對大些的石碑,。
一堆被砸碎的石碑中,隱隱能看到一些字跡:
‘游了一峰又一峰,,七十二峰到祝融……’
吳世琮突然想起,,此處正是老兵軍師曾經(jīng)向他提起的,要在此安放那聲‘隱詩碑’之地,。士兵也曾提起,,如果錦城之石碑不能得來,就只能用本地之‘砂石’做成石碑了,??墒牵笆]能和頁石石碑相比,。不但容易斷裂和打碎,,更容易被長期‘風(fēng)蝕’。
這里,,也許士兵他們已經(jīng)試用了好幾塊砂石石碑,,最終都斷裂在此。旁邊一塊較為完整的,,也許正是他們又找來的一塊新的砂石石碑,。
看到石碑,將軍吳世琮心頭之窩囊氣不打一處來,。他揮起手中劍,,一劍把那塊新的砂石石碑劈成兩半,。
‘不從錦城取到石碑,誓不為人,!哪怕用一聲戰(zhàn)爭,!’
幾個月后,有關(guān)于鳳城與清兵之戰(zhàn)爭又打響,。并且烽煙四起,,燃燒到了整個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