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二請
劉備頗有劉邦之風(fēng),,向來都是知錯就改:“孔明所言甚是,,若非先生提醒,,備幾誤大事矣!”
如諸葛村夫這般至誠君子,,又豈會做出,,貪天之功為己有的事?
諸葛亮急忙否認:“此功不在臣,而在這位輔弼良才身上,,主公當(dāng)謝此人,,而非在下?!?p> 劉備試探的問道:“孔明所言甚是,,我欲親自去請劉君,不知先生以為然否?”
諸葛亮點了點頭:“主公此意甚好,,如此大才主公不囊括在手,,恐為他人先!”
如今劉備陣營極度缺少人才,,正是需要汲取天下能人,,為劉備效力,才能大力發(fā)展,,匡復(fù)漢室,。
從此前的談話可以看出,,劉玄大局觀絕對是當(dāng)世數(shù)一數(shù)二,,他能夠無中生有,判斷出以后大致走向,這種大才還不趕緊手下,,等著與自己為敵?
“誠如先生此言,,明日備沐浴更衣,請劉顯圣出仕,!”
劉備為了表示誠意,,還準(zhǔn)備給自己打理一番,然后再登門請人,。
這也是古代表示禮賢下士的必要手段之一,。
想不久之前三顧茅廬也同樣如此,只是沒想到人生還能再來一次,!
“理當(dāng)如此,,臣本欲明日趕赴江東,與孫權(quán)談合盟事宜,,既然主公明日請濟世英才,,我便過些時日再去江東,明日與主公一起拜訪劉顯圣,!”
諸葛亮思索了一番,,決定還是去見見劉玄,他還有些細節(jié)問題想要向劉玄詢問清楚,。
“善,!”
二人一夜相談甚歡,最后抵足而眠,,直到天明時刻,,二人洗刷熏香之后,一路緊趕,,到達鄂縣劉玄家中,。
劉備、諸葛亮二人站在門外,,敲了敲劉家大門說道:“在下涿郡劉備,,瑯琊諸葛亮前來拜謁!”
劉玄都管打開大門,,說道:“快快請進,,我家郎君早有言,今日劉使君會再至,!”
劉備,、諸葛亮面面相覷之后淡然一笑,便跟著都管進了劉家,。
劉玄能夠知道劉備再至,,其實也正常,,畢竟昨天那番話,如果回去細細考量,,自然今日還會再來請教,。
所以二人只是一愣,便想通了其中的關(guān)節(jié),。
“劉使君,、孔明先生遠道而來,劉某有失遠迎,!”都管對著手里拿著,,一卷穎容的《春秋左氏條例》看著的劉玄,耳邊提醒一句,。
劉玄聽后走到二人面前見禮,。
不然他如何知道,諸葛亮來了?
“是我等不告而來,,多有失禮了,!”
因有求于人,是故劉備,、諸葛亮二人將態(tài)度放的極低,。
諸葛亮看到劉玄手上《春秋左氏條例》之后,故作驚訝說道:“高明治《左傳》?”
劉玄心中暗笑:“我不拿《春秋左氏條例》出來,,如何跟你們套近乎?你問我是不是治《左傳》不也是套近乎嗎,?”
但是面上不漏聲色,一副誠惶誠恐之色:“玄不過因穎師治《左傳》,,所以才常常習(xí)看,,豈能談治字?”
諸葛亮又故作可惜:“高明謙虛了,可惜在下不善《左傳》,,不然可與你討論一番,!”
劉備這時笑道:“云長喜好《左傳》,高明若是有空,,倒是可與之后論學(xué)一番,。”
關(guān)羽好讀《左傳》那是毋庸置疑的,。
《裴注三國志·蜀書·關(guān)羽傳》引《江表傳》:「羽好左氏傳,,諷誦略上口?!?p> 還有《裴注國志·吳書·呂蒙傳》引《江表傳》:「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guān)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xué),。讀《左傳》,,略皆上口……」
這些條文,都能證明關(guān)羽熟讀,,而且還能背誦,可見其雖難以比治經(jīng)大儒,,但是造詣也絕對不低,。
當(dāng)然這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因為《左傳》拉進了雙方關(guān)系,。
劉玄故作驚訝:“哦,?有機會必定上門請教一二!”
“想來君侯必是掃榻相迎,!”
關(guān)羽固然重下輕士,,那要看你對不對味,不對味,,啥人都不行,。
“若有機會,必定前往,,二位請,!”說罷,劉玄就把二人引進客廳,。
隨后又是一頓忙碌,,點好茶湯分于二人,再坐下淡淡說道:“二位今日造訪,,不知所為何事?”
“備身欲請閣下出山相助,,一起匡扶漢室!”劉備起身大拜,。
劉玄急忙從坐席站起,,攙扶劉備說道:“在下年紀(jì)尚幼,才疏學(xué)淺,,不值君如此大禮,!”
“閣下有濟世之才,安邦之能,,何故不愿出仕?”諸葛亮也在一旁勸說,。
劉玄謙虛道:“在下不過山野豎子,何談濟世安邦?如才智出眾者,,曹操二十歲舉孝廉,、孫權(quán)十五舉孝廉,此方為人杰,!
如我先前之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我無我,,又何足道哉?”
劉備還想再說,,諸葛亮一把拉住,然后問道:“高明此前有說孫權(quán)必圖荊州,,不知作何寓意?”
劉玄俊眉一挑問道:“孔明先生已經(jīng)心中有數(shù),,何必再問玄?”
“亮想聽高明見解!”
“也好,,那我便說說,,至于對錯,且當(dāng)笑談,。
假使此次大戰(zhàn)大勝曹軍,,則孫權(quán)必然以雷霆之速,橫掃荊州,,搶奪襄陽,、南郡等地。
荊州于江東來說,,自孫策以降,,便視為口中魚肉,絕不許他人染指,。
奈何孫權(quán)此人志大才疏,,猜忌之心極重,雖重用周瑜,、程普諸人,,然必在眾將之間橫加阻攔,使進軍無力,。
此次抵御曹操大軍,,在下竊以為,此戰(zhàn)孫權(quán)必定加周瑜為左都督,,程普為右都督,,卻無人節(jié)制。
使各領(lǐng)一軍,,合兵三萬余,,然老將程普,素來不服周瑜新貴,,即是不服,,兩人定然互生齟齬,相互掣肘。
于此則江東軍,,必然后繼無力,,意圖全竟荊州之意,也將半途而廢,。
更無心關(guān)注使君動向,,如此使君可乘機奪下荊襄諸地,取一立足之地,?!?p> “以使君名聲,取荊襄諸地其實并不太難,,難在如何有兵據(jù)守城池,,防備孫權(quán)來攻……”
“既然玄德公奪下荊州,,孫權(quán)何以生受,,已經(jīng)到嘴的肉塊,卻不翼而飛?不過介于曹軍勢大,,一刻半刻孫權(quán)也不敢妄動,。”
“有道是:‘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
有關(guān),、張勇將,及公再側(cè),,依孫權(quán)才智,,必然不會讓將軍安居荊州,好隨時可順江而下,,剿滅江東文武,。
待天下再次大變,想起如此種種,,豈能不攻荊州?”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妙,妙,,妙,!高明一言,道盡天機,,亮多有不如也,!”
諸葛亮聽到趙匡胤的這句名言,不禁擊節(jié)叫好,。
這句話用在孫,、劉兩家日后局面上,絕對是恰如其當(dāng),,簡直就是量身定做,。
事到如今,,諸葛亮自然也看出來了,孫權(quán)絕對不會放過荊州,。
但出于孫權(quán)太廢,,那么也自然會給劉備帶來,許許多多的好機會,。
“不敢,,先生乃國士之才,我又豈能比之?”
劉玄這句話沒有半點違心,。
就漢末三國這段時間而言,,村夫先生,無疑是最杰出的人才,,無論是出將征伐,,還是入相理政,他的才能都是三國頂尖的,。
這點毋庸置疑,!
但諸葛亮不知道呀,雖然他自我口嗨,,比管仲,、樂毅,但是他哪里知道,,他真的做到了,。
如果不是關(guān)公戰(zhàn)秦瓊,可以說,,他做的比管,、樂兩人都強。
以一州之地,,每次只領(lǐng)少數(shù)人馬,,走艱難的蜀道,拖著半個天下的魏國打,,打的曹魏差點崩潰,,當(dāng)著司馬宣王的面前割麥子等等輝煌戰(zhàn)績。
這些事情他自己是不知道,,但是劉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