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哪里不妥?”綠荷仔細檢查了一遍,,也沒發(fā)現(xiàn)什么錯別字,,問道,。
“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太費勁了,?!崩钌薪忉屨f道。
“標點符號?李公子可說的是句讀,?”王翹兒飽讀詩書,,極為聰慧,立刻就領悟了李尚的意思,。
“你知道標點符號,?”李尚也有些驚詫了,難道古人也有標點符號,。
其實,,李尚有些孤陋寡聞了,中國古代是有標點符號的,。古代的書籍,,雖然大多數(shù)都沒有標點,但是,,標點符號卻很早就有,,春秋時期就有了標點符號的雛形。
在一些書籍中,,特別是一些文人的手抄本,,為了斷句的方便,有些文人抄寫時,,會根據(jù)自己的習慣,,加上“句讀”進行斷句。只是,,標準不統(tǒng)一,,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不一樣,,于是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標點方式,,點、圓圈,、方塊,、黑三角、扁長條,,半圓等等各種圖案都有,,最常見的就是點和圓圈。
在明人的《罪惟錄》和流傳下來的《永樂大典》中,,都能看到句讀的存在,。
王翹兒微微一笑,也不說話,,接過綠荷手里的筆,,提筆在文中,需要斷句的文字旁,,輕輕或點或圈,,添加上標點,。
王翹兒用的是明代文人最常用的句讀方式,點和圈,,和現(xiàn)代的頓號和句號幾乎一樣,。
居然連標點都會用?
李尚心里大為驚訝,,他以為古人沒有標點,,見到王翹兒加上頓號和句號,大感驚訝,。
“你有微信嗎,?”李尚上下打量一下王翹兒,難不成你也穿越的,?
“微信是何物,?”王翹兒不解。
還好,,看來還是自己孤陋寡聞了,,你要是連微信都知道,那就要懷疑你到底是什么人了,。
李尚一邊想著,,一邊這看那一段文字,想了想,,又說道:“雖然也不錯,,不過還是覺得不夠完美?!?p> “不夠完美,?”
“你這些標點只是點在文字旁邊,每一句話之間雖有標點,,但是沒有間隔,,閱讀起來太累。而且,,標題最好換行,,段落首行最好有縮進?!?p> 李尚按照自己后世的習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不知道李公子說的換行和縮進是何意,。小女子淺見,,斷句乃是讀書人的基本功,有標點固然好,沒有標點,,亦無不可,,為何在些許小事上如此執(zhí)著?”王翹兒有些不明白李尚的意圖,,開口問道,。
“一篇文章,若是沒有標點和段落,,密密麻麻寫到底,,不但閱讀起來極容易疲勞,而且還要花費精力思考如何斷句,,而且若是斷句錯誤,,還容易產生歧義?!?p> “行文方法,,自古至今,皆是如此,。如若斷句錯誤,,理解不對,或是老師教授有錯,,或是自己讀書不求甚解,,學識不夠,也不能怪寫文之人,?!?p> “我們寫的文章,就應該降低學習的難度,,讓學習更為輕松簡單,。圣人說,人不學不知義,,只有讓學習變的更加輕松簡單,,才能讓更多人可以學習到圣人之學,?!崩钌幸娡趼N兒不以為然,只好把孔圣人的話搬出來,。
“倒也有些道理,。”王翹兒微微點點頭道,。
“而且,,如果不加標點,還容易產生歧義?!崩钌型A艘幌?,想到在百家講壇聽到的一句話,繼續(xù)說道,,“比如,,圣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覺得該如何斷句,?!薄?p>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王翹兒對論語了如指掌,立刻說了出來,,在停頓之處特意加長了停頓時間,。
“我認為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李尚一笑,,說道。
這句話可是鼎鼎大名,,因為這句話不同的讀法,,其含義卻大相徑庭,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
在古代,,都是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進行解讀,,意思是百姓讓他們去做就行了,,不能向他們解釋為什么這么做,顯然是為了配合統(tǒng)治者,,實行更好的實行愚民政策,。
而按照李尚的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認可的事情,,就讓他們去做,,不認可的事情,就要向他們講清楚道理,。卻是站在百姓的立場,,和第一種說法的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王翹兒略一思索,,就明白兩種解讀具有完全不一樣的含義,,內心也隱隱有些疑惑,嘴里卻仍說道:“千年以來,,一直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的老師也是這么講解的,,他也算是有學問的大儒,,想必不會有錯?!?p>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而且,,就算是大儒,,難道他就知道孔圣人內心的想法,孔圣人又沒親口告訴他,。依我看,,孔圣人心懷天下,提倡仁愛,,必定是第二種解釋,。你們都以為是第一種,是因為皇上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特意讓人這樣解釋,。”李尚哈哈大笑,,繼續(xù)道:“若是孔圣人當初就寫好標點斷句,,一切都明明白白,后人哪有機會胡亂篡改,?!?p> “李公子慎言!”王翹兒見李尚對皇權毫無敬畏,,隨口就編排它的不是,,嚇了一跳,急忙制止,,又問道:“那依你所言,,這標點、段落還有什么縮進等該如何運用,?!?p> “每一個標點符號,要占一個文字位置大小,,標點也要根據(jù)語義,,分為逗號、句號,、問號等等,。每一個標題,要單獨成行……”
李尚見王翹兒有些意動,,立刻開始向二人講述后世常見的標點,、段落及行文排版格式,除了文字還是按照自右向左,、自上而下,,其他的都按照自己的習慣講解了一遍,花了近半個時辰才講解清楚,。
王翹兒和綠荷雖然弄明白了李尚的要求,,卻有些疑惑:“一個行文格式,句讀方法,,需要弄得如此復雜么,?”
“先不管有沒有必要,且按照我的要求,,把這個策劃方案寫好吧,。”
“好吧,,那就先按照你的說的辦,!”王翹兒重新?lián)Q過一張紙,這次卻是自己動筆,,按照李尚口述的文字和格式要求進行書寫,。
王翹兒的書法極好,籫花小楷頗有幾分衛(wèi)夫人的風骨,,奇峻卻又不失靈動,,雄渾又不少娟秀,既不失后世印刷品的干凈工整,,卻又靈氣四溢章法天成,。
如此美麗的女子,儀態(tài)端方,,素手持筆,,筆下一個個簪花小楷,,跟著筆鋒的流動躍然紙上,手腕瑩潤,、指甲鮮紅,、筆桿明黃、紙張雪白,,文字墨黑,,形成一副唯美的畫卷。
李尚站在一邊欣賞,,一邊感嘆,。
王翹兒一字一字寫著,隨著文字越來越多,,越寫越是驚訝,,也對李尚的這個彩票策劃的內容越來越明了。不但十分驚訝李尚的奇思妙想,,更對李尚思慮的全面性也大感佩服,,活動籌備、宣傳造勢,、廣告贊助,、現(xiàn)場措施、組織協(xié)調,、應急預案等等一個個新鮮名詞,,讓她嘆為觀止。
只是時間一久,,寫字對腕力要求又高,,王翹兒有些吃不消,就換綠荷接替著書寫,。因為李尚總是說到后面,,又想到前面的遺漏之處,經(jīng)常刪刪改改,,直到顧嬸前來,,已到午時,還未寫好,,只好先各自回屋吃飯,。
吃過飯后,三人又回到書房繼續(xù),,又花了一個時辰,,才算完成。最后又因為之前有許多涂改之處,,重新讓王翹兒謄抄一遍,,才算結束,。四尺開四宣紙,整整寫了近兩張紙,。一篇策劃方案,,花了三人幾乎一天的時間,。
待到墨跡略干,,王翹兒把紙張拿在手里,又通讀一遍,,這才對李尚說的段落,、標點、排版帶來的好處大為驚訝,。
一張紙上,,文句段落大小不一,卻又錯落有致,。每一句,,每一段都有明顯的間隔或換行,不但閱讀順暢,,無須考慮斷句問題,,讀起來十分順暢,語義也清晰明確,。
要說不好的地方,,或許就是比較廢紙,哪像以前,,字一個挨著一個,,密密麻麻,一張紙可以多寫不少字,。不過,,王翹兒倒是喜歡這種排版方式,覺得排版如同書畫中的留白,,一篇文就如同一幅畫,,只有合適的留白,才會協(xié)調不至于臃腫累贅,。
兩張紙拿在手里,,文字精美,版面錯落有致,,先不說內容如何,,光看上去就讓人賞心悅目,不失為一幅藝術品,。
三人交替接過紙張欣賞一番,,心里都十分滿意,。王翹兒和綠荷心里,此時對李尚所說的排版極為佩服,。而李尚心里,,更是對王翹兒的一筆好字,佩服的五體投地,。
“好了,,大功告成,我的桃花酥呢,?”
突然,,綠荷伸出白嫩嫩的小手,卻是事情完畢,,想起了李尚答應的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