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是朔望朝的日子,,現(xiàn)在的隆慶皇帝也就偶爾會參加一下這樣的禮節(jié)性朝會了。
按照規(guī)定,在這樣的朝會中,,京中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要參加,。
張敬修一大早就步行著往皇城中去,,至于張居正,自是乘他的八抬官轎,。
一路上,,張敬修遇到不少坐轎子的官員,皆為三品以上大員,。
在國初之時,,是不允許官員坐轎上朝的,因為讓人臺轎,,簡直就是把人當(dāng)牲口使,。但朱元璋、朱棣一死,,誰還管這個啊,,違制的官員越來越多,后來干脆規(guī)定三品以上可以坐轎子朝會,。六七品官同樣坐轎,,只是不坐轎上朝而已。
張敬修也是有官轎的,,不過他并不喜歡坐轎,,所以從到翰林院上班這一個月來,大多時候都是步行,,偶爾才會坐坐轎子,。當(dāng)然,這也是他家離翰林院不遠(yuǎn),。
走了近兩刻鐘時間,,來到了承天門外,此時已有不少官員在城門口驗牌進(jìn)入,。張敬修將跟隨的兩個仆役打發(fā)走,,也拿出牙牌,進(jìn)入皇城之中,。
說起來,,這還是張敬修第一次以官員的身份參加朝會,,上次金殿傳臚時,雖已有了官身,,但畢竟還不算正式官員,。至于為何這么久才得以參加朝會,也是因為隆慶皇帝這一個月來,,幾乎未曾臨朝,。
在候朝的地方,張敬修翰林院中的一些同僚已在等候,,便上前一一見禮,,就連那與他有些嫌隙的周子義,也互相拱手,,行了一禮,。
眾人等了一會兒,見聚集的官員越來越多,,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參加朝會的人太多,甚至連一些不入流的雜職,,居然都跑來參加朝會。
林士章笑著解釋道:“陛下難得臨朝聽政,,故而在這朔望朝之日,,禮部就要求在京的官員都來皇城之中感受天威,任何人都不得缺席,。是以今日督察院和鴻臚寺都查得極嚴(yán),,才會又怎么多官員來參加朝會,若是往常,,可沒多少人會來早朝,。”
張敬修一聽就明白了,,據(jù)史書中說,,隆慶皇帝因為寬仁的性情,又宅在后宮之中不怎么露面,,以至于大臣們,,經(jīng)常要隆慶皇帝參加一些精心安排的盛大典禮,以此來樹立他的威嚴(yán),,這朔望朝就是特意給他立威用的,。
黃鳳翔驚訝道:“這朝會也能缺席?”
林士章低聲笑道:“朝會早就是形式了,,孝宗實錄上還有過記載,,在一次朝會中,百官中竟有一千多人未來上朝。在孝宗皇帝時尚且如此,,更不用說現(xiàn)在,。故而你們?yōu)楣俸螅浇袢詹诺谝淮螀⒓映瘯??!?p> 黃鳳翔恍然道:“原來如此?!?p> 其實,,這大明朝的朝會確實沒什么必要,也沒什么人能夠扛得住天天參加這種天還未亮就舉行的朝會,。
當(dāng)然,,朱元璋除外,他可是常年早朝不斷,,把官員們折騰得半死,。不過就算是強(qiáng)悍如朱元璋,到了晚年,,也沒有這個精力天天參加早朝了,,只是規(guī)矩仍在。
到了內(nèi)閣制成熟后,,諸事都由內(nèi)閣先行票擬,,這樣早朝就更成了走過場,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員,,都默契地把朱元璋定下的規(guī)矩拋開,,各種罷朝。
得益于良好運轉(zhuǎn)的行政系統(tǒng),,這種形式化的朝會是否舉行,,對國家政事的處理毫無影響。于是嘉靖皇帝就拋出了‘早朝無用論’,,公開說‘朝堂一坐亦何益,?’。于是,,越來越多的官員曠工,,不參加朝會成了常態(tài)。
所以說,,祖制就是扯淡,,需要用時才拿來當(dāng)令箭用,大家都不喜歡時,,就丟得遠(yuǎn)遠(yuǎn)的,,無人問津,。而‘清流’官們總拿嘉靖、萬歷常年不上朝,,而批評這爺孫兩怠政,,是很說不過去的。
眾人談笑一陣,,隨著官員們緩步過了午門,,在金水橋外候朝,張敬修舉目四望,,頓時驚呆了,。只見月光之下,密密麻麻站滿了穿著各色官袍的官員,,他大略估計了一下,,上朝官員接近有兩千人。
皇極殿里肯定裝得下,,但太過擁擠成何體統(tǒng),。因此末流小官,以及雜職小吏,,只能站在廣場里上朝,,待遇類似后世游覽故宮的游客,只不過他們不用掏錢買門票而已,。
張敬修穿著從六品官服,,隨著翰林院的同僚們,默默站在人堆里當(dāng)背景板,。至于陳于陛,、王家屏等庶吉士還未正式授職,,只能穿著金殿傳臚時的進(jìn)士服來上朝,。
跟電視劇里不一樣,沒有太監(jiān)喊“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而是鼓樂隊奏樂,鴻臚寺官員宣布入班,,接著再行禮奏事,。
早朝沒有確切時間,什么時候天光微亮,,就什么時候正式開始,。隆慶皇帝明顯沒睡醒,打著哈欠坐在上邊,,聽取昨日已經(jīng)在被內(nèi)閣處理的事務(wù)——皇帝面前甚至放著劇本,,各種臺詞都準(zhǔn)備好了,。
鴻臚寺卿李用敬首先出列:“啟稟陛下,翰林院檢討成憲,、禮科右給事中王璽,,赴朝鮮詔諭冊立東宮事,今已復(fù)歸,,朝鮮國王李昖,,遣陪臣睦詹等,來朝進(jìn)馬及方物,,賀東宮冊立之喜,。”
隆慶帝立即對臺詞:“宴賚如例,,成憲,、王璽傳諭有功,皆與賞賜,?!?p> 于是李用敬便領(lǐng)命退回去。
接著,,禮部尚書高儀又出列奏請宗室冊封之事,,隆慶即傳制遣使持節(jié)赴各地冊封。
戶部尚書馬森又出列奏道:“陜西西安府縣,,地震經(jīng)月,,壓傷人民甚眾,乞賜賑恤,?!?p> 隆慶帝說道:“地震重大所在,被災(zāi)人民朕深憫念,。賑濟(jì)一事,,戶部議處以聞?!?p> 馬森同樣領(lǐng)命回到班中,。
然后,首輔徐階也出班奏道:“前番陛下令廷臣議開海事,,臣等經(jīng)廷議,,擬重開廣州、泉州市舶司,,并放寬船引發(fā)放限制,。臣等又商議,升太仆寺卿曾省吾,,為督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東,,并提督廣州市舶司;以常州知府李幼滋為福建右參政兼泉州知府,,掌泉州市舶司事,。”
隆慶帝再次對臺詞:“如議行,,內(nèi)閣并吏部當(dāng)對廣東,、泉州原掌事官妥善安排?!?p> 徐階及站在朝班中的吏部尚書楊博都是領(lǐng)命,。
一樁樁國家事務(wù),就這樣被大佬們說出來,,皇帝只需照本宣科回答表態(tài),。而張敬修等小官小吏,猶如一根根木樁杵在那里,,聽到的全是被內(nèi)閣處理好的結(jié)果,。
所以說,這樣的朝會確實沒什么必要,。長期以往下來,,別說皇帝不耐煩,就是張敬修也想曠工,。
還是自己的老爹牛逼啊,,這種陋習(xí)延續(xù)一百多年,誰都知道浪費時間且無用,,但又誰都不敢從制度上改革,。只有老爹敢下刀子,把每天早朝,,改成三六九早朝,,一個月只需早朝九次。
沒過多久,,早朝就上完了,,眾臣在禮樂聲中退去,。
隆慶帝突然站起來:“張敬修何在,?”
張敬修都打算離開了,好去翰林院中,,將擬好的《庶吉士儲養(yǎng)培訓(xùn)疏》給庶吉士們看看,。此時聽了皇帝找他,立即上前:“臣在,?!?p> 隆慶帝笑道:“你且來西暖閣聽差,,朕有要事與你說?!?p> 百官聞言反應(yīng)各一,,大部分都向張敬修及他的父親張居正投去羨慕的目光。
張敬修看了眼丹陛上笑意盈盈的隆慶皇帝,,躬身應(yīng)道:“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