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虛妄
其實趙嘉清楚,,韓非所謂的強趙之策不過是夸夸其談,根本就沒有讓趙國強大起來的辦法,。
所謂的聯(lián)合韓,、魏抗秦之策,只不過是飲鴆止渴,,依靠這個方法能抵御秦國一次,、兩次的進攻,可是能抵擋秦國一輩子嗎,?
想要真正的挽救趙國,,只能變法!
就如同當(dāng)年武靈王變法一樣,,變法后不過十二年的時間就消滅了中山國,,并且還向北驅(qū)逐林胡等異族。
在武靈王的帶領(lǐng)下,,趙國在數(shù)十年間一躍成為能夠與秦國,、齊國比肩的大族。
不過也就這樣了,,趙國的變法并不全面,,這也就造成了趙國先天不足。
不過這也正常,,世間哪有什么完美之法,,各國的變法都有一定的缺陷。
韓非在桑海城曾經(jīng)研究過各國變法,,趙國變法偏向軍事,,其余方面并不強。
燕國變法偏向全面,,但是卻無全面的律法,,治國全靠官員和君王的能力。
如果君王和官員的能力都不出眾,,就會變得吏治混亂,。
然后就是楚國的變法,楚國的變法有些可惜,,只能用人亡政熄來描述,。
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比較全面,,能夠相對集中的調(diào)動楚國的國力,可惜當(dāng)時的楚王死的太早了,。
在楚王死后,,吳起立即就被楚國的封君殺死。
然后就是齊國變法,,齊國變法同樣不完善,,很大程度依靠君王的能力,跟燕國變法并無實質(zhì)差別,。
接下來就是第一個變法的國家魏國,,魏國的李俚變法相對完善,同時也使魏國成為第一個稱霸中原的國家,。
不過魏國地處中原,,所以只要失敗幾次戰(zhàn)爭,就無力回天了,。
下面剩下的就是秦國與韓國,,韓國變法先不說,說說最重要的秦國變法,。
秦國變法可以說是魏國變法的改良或者說是戰(zhàn)爭版,。
秦國變法的基礎(chǔ)是魏國變法的法制制度,不過商鞅卻又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法,。
商鞅把秦國的軍功制度制定的很詳細,,普通底層的秦國人能夠通過打仗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然后商鞅還把有利的一切都給壟斷到國家手里面,,反正只要能獲利的東西都在秦國的律法里面,。
最重要的是秦國重農(nóng)抑商,商人在秦國幾乎沒有地位,,而且想在秦國當(dāng)商人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當(dāng)然了,秦國律法雖然完善,,可是卻只是針對普通秦國人,對于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來說并不管用,。
接下來就是韓國本身的變法了,,韓國變法跟燕國、齊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當(dāng)時韓國變法的是申不害,,這位是法家術(shù)派的代表人。
申不害在韓國變法十幾年,,確實使韓國的國力大增,,可惜申不害的術(shù)治實際上就是人治,。
當(dāng)時申不害遇上的是韓昭候這位有為的君主,所以申不害就把國家的事情都交給國君韓昭候和自己全權(quán)處理,。
其實申不害的變法并不能說錯,,只能說目光不夠長遠。
申不害變法的時候,,韓國國小力弱,,再加上地處中原這個四戰(zhàn)之地,所以申不害就按照韓國的國情,,想出了術(shù)治這個捷徑,。
當(dāng)時的韓國明君在位,然后又處于四戰(zhàn)之地,,根本沒有那么多道時間和精力來制定完整的律法,。
因為一旦韓國變法,秦國,、魏國,、楚國都不會坐視不管,就連當(dāng)時的齊國也不會坐視,。
因為魏國不會想讓韓國這個崛起,,而秦、齊,、楚國也不想見到第二個縱橫天下的魏國,。
于是申不害等人為了保住韓國,以及強大起來,,直接使用人治,,不拘一格的提拔人才,并且政令都是由韓昭候和申不害制定,。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當(dāng)時的行政效率高的出奇,在加上申不害的能力,,韓國不過十幾年就擁有了抵抗大國侵略的實力,。
不過成也變法,敗也變法,,申不害當(dāng)時的變法太過依賴君主和丞相的才能,。
所以在申不害死后,韓國就如同一顆流星般隕落,。
而后接任的韓國君王只能盡力保存韓國,,根本不敢有任何的變化。
其實韓國歷代國君并不都是笨蛋,他們也曾經(jīng)想過讓韓國強大起來的辦法,。
可是韓國的位置實在是不好,,南面是強大的楚國,北面是趙國和魏國,。
就連西面也有秦國這個大敵,,所以韓國完全找不到能夠強大起來的道路。
而且韓國想要在不占領(lǐng)其他國家領(lǐng)土的情況下強大起來,,只能通過變法來實現(xiàn),。
可是韓國一旦變法,秦國就一定會出兵,,甚至就來楚國也會出兵,,而趙魏兩國有很大的幾率直接不管韓國。
沒辦法,,誰叫韓國周圍的國家都比韓國強呢,。
就比如戰(zhàn)國前期的趙國,趙國能夠變法成功,,完全就是因為趙國地處北方,,沒有后顧之憂。
再加上當(dāng)時的趙國和秦國最大的敵人都是魏國,,所以趙國變法的壓力并不太大,。
如果韓非想要變法的話,只能速戰(zhàn)速決,,不能拖太久了,。
而且最好是在秦國沒有空閑理會韓國的時候。
因為如果韓國一旦變法,,秦國和楚國一定不會坐視不理,,就連魏國也會感覺到緊張。
韓非看著趙嘉,,說道:“太子只管幫我引薦趙王,,韓非自己會跟趙國分辨?!?p> 趙嘉看著韓非,,本來不想幫韓非的,不過突然想看看韓非的本事,。
如果韓非真有本事的話,,那他或許就真的可以把韓非應(yīng)為外援。
如果韓非是夸夸其談,,那他首先就過不了趙國大臣和趙王那關(guān)。
就比如剛才韓非寫的那篇文章,里面全是一些大道理,,根本就沒有執(zhí)行的方案,。
寫出這樣的文章并不難,只要一個有些學(xué)識,,并且對七國形式有些了解的人都能寫出這個,。
可是最難的是方案,就比如當(dāng)年的長平之戰(zhàn),,韓非說的跟秦國要么不打,,要么就速戰(zhàn)速決。
可是怎么個不打法,,又怎么個速戰(zhàn)速決的方法呢,?
就好比趙嘉,趙嘉自己其實也知道趙國的一些弊端,,可是他就是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改變這些弊端,。
因為一旦變法,那趙國那些原本支持他的人利益就會受損,,到時候不只是趙王不喜歡他了,,就連身后的那些勢力都會放棄他,甚至想要殺死他,。
所以趙嘉根本就不敢表露出任何不滿來,,只是在平常的時日里面表現(xiàn)一點愛惜子民和寬容的特質(zhì)來。
當(dāng)然了,,趙嘉要是當(dāng)上趙王,,倒是可以考慮一下改革國內(nèi)的情況。
趙嘉在跟韓非道別后,,就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府上,。
明天他在參加朝會的時候就可以把韓非的這篇文章拿出來,至于趙王堰召見不召見韓非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其實戰(zhàn)國時期對于國籍之事并不太看重,,幾乎都是自己選擇想要效忠的國家。
更有另外一個國家的公子王孫效忠其他國家的事情發(fā)生,。
所以對于韓非想到趙國要個一官半職,,趙嘉并不意外。
思考了一會,,趙嘉就又準備去妃雪閣見見雪女了,。
不過想到最近趙王堰想要廢自己的位置,趙嘉強行忍住了自己去妃雪閣的沖動,。
而在趙嘉送給韓非的那座府邸內(nèi),,韓非微微嘆了口氣。
繹心的心一直對韓非自己保留了余地,剛才韓非發(fā)現(xiàn)在與繹心談話時,,似乎有人在偷聽,。
而能有這樣能力和藏匿之法的也就只有繹心了。
繹心對韓非并不放心,,所以她習(xí)慣性的監(jiān)聽整個府邸內(nèi)的情況,。
韓非打開自己拿到的趙國和秦國地圖,仔細的觀看了起來,。
這次秦國攻打趙國,,不外乎就是兩條路,一條就是強攻邯鄲城,,可是邯鄲城城墻高深,,而且滏口徑還有趙國重兵把手,并不好攻打,。
就像長平之戰(zhàn)后,,秦國想要一舉攻克邯鄲,可是卻遭到了趙國子民的全力抵抗,。
誰叫白起把那些投降的趙國降卒給全殺了,,搞的趙國剩下的子民幾乎家家戴孝,更別說邯鄲城了,。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居然還想敢打邯鄲,結(jié)果就被五國聯(lián)軍給打敗了,。
在其他國家的心里,,秦國把戰(zhàn)爭打贏了,還想把趙國給滅了,,那其他國家的情況可就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