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政府自武帝后,,漸漸從宗室,、軍人、商人之組合,,【漢制雖禁商人入仕,,然以貲選,富人其先皆商人也,?!哭D變成士人參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輩出,。
仍舉丞相一官言之,,昭帝時有王訢、【郡縣吏積功,?!織畛ā窘o事大將軍幕府,為軍司馬,。】蔡義,?!疽悦鹘?jīng)為博士,拜相封侯,?!啃蹠r有韋賢、【以詩教授,,稱大儒,。】魏相,、【少學易,,為郡卒史?!勘?、【獄吏?!奎S霸,、【入財?shù)霉佟,!坑诙▏?。【獄吏,?!吭蹠r有韋玄成、【以父任為郎,,亦稱名儒,。】匡衡,?!旧洳叱乒省,!糠Q帝時有王商,、【外戚,。】張禹,、【郡文學,。】薛宣,、【廷尉書佐,。】翟方進,、【射策為郎,。】孔光,?!疽悦鹘?jīng)舉議郎?!堪У蹠r有朱博,、【亭長?!科礁?、【治禮學?!客跫?、【射策為郎?!靠坠?、馬宮?!旧洳邽槔伞,!可w自宣帝后,儒者漸當路,。元、成,、哀三朝,為相者皆一時大儒,。其不通經(jīng)術而相者,,如薛宣以經(jīng)術淺見輕,,卒策免;朱博以武吏得罪,,自殺,,皆不得安其位。
且即庶僚下位,亦多學者,。
即前舉丞相亦多由下僚進身,其外如王吉,、【郡吏?!旷U宣、【嗇夫,。】韓延壽,、【郡文學,?!客踝稹ⅰ究Q曹史,。】蓋寬饒,、諸葛豐、【郡文學,?!繉O寶,、【郡吏?!抗扔馈ⅰ鹃L安小吏,。】梅?!究の膶W,?!恐畠?,皆名臣也。
士人在政府里漸漸占到地位,,一半是憑借武帝時董仲舒,、公孫弘諸人所創(chuàng)建的種種制度,,一半是讀書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現(xiàn)的成績,,究竟比貴族軍人和商人們來得強,。
武帝時,兒寬為廷尉奏獻掾,,以古法義決疑獄見重。昭帝時,,雋不疑為京兆尹,,以春秋義縛訊偽衛(wèi)太子,。宣帝時,,蕭望之為御史大夫,引春秋義主吊匈奴喪。皆為一時推尊,?;艄鈴U昌邑王,,先問于古有否先例,可見士人學者逐漸在政治上占到地位和勢力,,實為當時一種自然之趨勢,。
自此漢高祖以來一個代表一般平民社會的,、素樸的農民政府,,現(xiàn)在轉變?yōu)榇硪话闫矫裆鐣?、有教育,、有智識的士人政府,,不可謂非當時的又一進步,。
七,、漢儒之政治思想
士人們在政治上逐漸得勢,,他們所抱的政治思想,,要逐漸發(fā)揮效力,。
漢儒論政,有兩要點,。
一為變法和讓賢論,。
此派理論遠始戰(zhàn)國晚年之陰陽學家,鄒衍五德終始說【鄒衍思想另詳下論古代宗教思想章,。】下及董仲舒公羊春秋一派“通三統(tǒng)”的學說,。【董氏說詳春秋繁露,。】大抵主張?zhí)烊讼鄳?,政治教化亦須隨時變革,,并不認有萬世一統(tǒng)之王朝,亦不認有歷古不變之政制,。
他們根據(jù)歷史觀念,,主張如下一套之進程:【此據(jù)漢儒所傳鄒衍第二學說,,與第一說呂氏十二紀,、淮南時則并不同?!?p> 一,、圣人受命?!镜厣细鞔_國之君,皆符應于天上某帝之某德(如青帝木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白帝金德,、黑帝水德,。)而降生?!?p> 二,、天降符瑞?!臼苊赜蟹?,如以土德王者黃龍見之類,。】
三,、推德定制,。【包括易服色,、更制度、改正朔等,。如水德王者服色尚黑,,以十月為歲首,,數(shù)尚六之類,。董仲舒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乃指政治上最高原理言,,與制度更易并行不悖,?!?p> 四,、封禪告成功?!臼ト耸芴烀鼮榈厣暇?,故定制度,,蘄太平,,成功則必祭天(封禪,。)報告,。】
五,、王朝德衰,,天降災異,。【天運循環(huán),,成功者去,,如春,、夏,、秋,、冬之更迭互乘,無不衰之德,。董仲舒謂:“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薄?p> 六,、禪國讓賢,。【見災異降,知天命改,,應早物色賢人讓國,;否則革命起,,終無以保其位,?!?p> 七、新圣人受命,。【此下循環(huán)不息,,中國已往五帝三代,,皆在此公式支配下演進,。】
武帝以前,,漢儒鼓吹變法,;武帝以后,,漢儒漸漸鼓吹讓國,,始終是循著上述的理論。
眭弘,、【在昭帝天鳳三年?!可w寬饒【在宣帝神爵二年,,相距不二十年?!烤哉堊対h室讓位伏誅,,然其后谷永等仍主天運循環(huán),、漢德巳衰之說,,漢廷乃無從裁抑,。【永之言曰:“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tǒng)理之。方制海內,,非為天于,,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垂三統(tǒng),列三正,,去無道,,開有德,不私一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奔礉h宗室劉向亦言:“王者不可不通三統(tǒng),,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笨梢姶藶楫敃r普遍信仰之理論,。】
二為禮樂和教化論。
另一派漢儒,,認為政治最大責任,,在興禮樂,講教化,;而禮樂和教化的重要意義,,在使民間均遵循一種有秩序、有意義的生活,,此即是古人之所謂“禮樂”,。【在此點上,,西漢中葉以后的學者,,頗不滿于武帝之郊祀、封禪種種奢侈的浮禮,。此等乃對上帝,、對天,而非對民眾,、對人,;一虛一實,一恭儉一驕奢,,意義迥殊,。】要達此境界,,不僅朝廷應恭儉自守,,又應對社會一般的經(jīng)濟不平等狀態(tài)加以調整?!疚涞蹖Ξ敃r社會經(jīng)濟不平衡之狀態(tài),,并不能有所矯救。特以對內,、對外浪費無度,,使社會一時走上共同破產(chǎn)而已。經(jīng)昭,、宣之休養(yǎng)生息,,社會經(jīng)濟復蘇,如閑日之瘧,,舊病后發(fā),。故當時學者,頗主還復王朝之恭儉,,而轉移目光,,對社會經(jīng)濟有所整頓,。】
此派理論,,亦遠始戰(zhàn)國晚年之荀卿,。【如其禮論篇即可為代表,。惟禮論并不主帝王之恭儉,,是其異?!恐敝翝h儒賈誼、【晁錯亦時言之,?!慷偈妫径洗篌w為齊學,,而議論有近儒學處,。】下及王吉,、貢禹等皆是,。前一派于漢為“齊學”,后一派于漢為“魯學”,?!窘韵惹貣|方學之傳統(tǒng)?!魁R學恢奇,,魯學平實,而皆有其病,。齊學流于怪誕,,【其病在不經(jīng)?!眶攲W流為訓詁,,【其病在尊古?!苛⒄摫疽夥遣皇?,而不能直湊單微,氣魄,、智慧皆不夠,,遂不足斡旋世運,而流弊不免,。
王莽的受漢禪而變法,,即是此兩派學說之匯趨,。
八、王莽受禪與變法
王莽受禪,,一面循著漢儒政治理論之自然趨勢,,一面自有其外戚的地位及王莽個人之名譽為憑借。
王莽姑母為孝元皇后,。元帝后,,成、哀,、平三君皆不壽,,莽諸父鳳、音,、商,、根相繼執(zhí)政而及莽,莽之地望已尊,。莽又不失書生本色,,治禮,務恭儉,,迂執(zhí)信古而負大志,,又恰合時代潮流。漢儒群主讓賢,,而苦無一種明白的選賢制度,,王莽在政治上、學術上均足膺此選格,,遂為一時群情所歸向,。【莽為宰衡辭封,,上書者吏民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反莽者惟劉崇、翟義,?!?p> 王莽居攝及受禪后之政治,舉其尤要者,,如王田,、【盡收天下田畝為國有,而均之耕者,?!繌U奴、【解放奴隸,?!坑靡庠诮鉀Q當時社會兼并,,【此乃自先秦以來早待解決之一重要問題也?!肯糌毟徊痪?,為漢儒自賈、董以來之共同理想,。
其他如“六筦”,、【一、鹽,,二,、酒,三,、鐵,,四、名山大澤,,五,、錢布銅冶,,六,、五均賒貸,皆歸國家慣例,,故曰“六筦”,。】“五均”,,【征工商百業(yè)所得稅為母金,,國營賒貸,使無重利盤剝,,為“六筦”之一,。】有似武帝時之鹽鐵,、酒榷,、算緡、均輸,?!疚寰髌绞袃r,與均輸略似,?!繉嵰嘁环N如近世所謂之“國家社會主義”,仍為裁抑兼并著想,。
王莽又屢次改革貨幣,,使民間經(jīng)濟根本發(fā)生動搖,,極為擾民。然原其用意,,仍為求達裁抑兼并,、平均財賦之目標而起【當時人見解,以為財富不均由于商人兼并,,商人兼并由于利用貨幣,,故有主張根本廢棄貨幣者。晁錯,、貢禹之徒,,皆有此想,而王莽承之,?!?p> 王莽政治失敗,約有數(shù)端:
一,、失之太驟,,無次第推行之計劃。
二,、奉行不得其人,,無如近世之政治集團來擁護其理想。
三,、多迂執(zhí)不通情實處,。【復古傾向太濃厚,。莽之得國,,多本齊學,有太涉荒誕者,。莽之新政,,多本魯學,有太過迂闊者,?!?p> 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冶,。
王莽的失敗,,變法禪賢的政治理論,從此消失,,漸變?yōu)榈弁跞f世一統(tǒng)的思想,。【至少是希望能如此,?!空沃磺蟊M跏抑踩?,亦絕少注意到一般的平民生活?!竞笫缹ν趺У呐u,,全是沿著東漢王室之意見?!窟@不是王莽個人的失敗,,是中國史演進過程中的一個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