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jié)過后是清明,,忙完祭祖掃墓事宜,,董善政來到前面院子,來找吳先生商量,如何給尚秀才送節(jié)禮之事,。
寒食節(jié)的前幾天,,尚秀才回去了尚莊,,準備自家祭祖掃墓事宜,。
依照往年的慣例,清明節(jié)后三天之內(nèi),,董家是要帶上節(jié)禮,,去尚莊請秀才回來就館的,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董善政早早來到前面院子,,就是找吳先生商量此事。
吳先生在前院夏房有一間書房,,屋里大箱小柜,,其上堆滿了書籍和賬本子。
此時,他戴著花鏡,,撥拉著算盤,,聚精會神的盤點著,各個商鋪去年的進項,。
“五哥,,又到接秀才回來就館的日子,節(jié)禮預備的咋樣了,?”
董善政開門見山的問著,,他和吳先生之間,用不著說那些虛偽的客套話兒,。
吳先生摘下老花鏡,坦然說道:
“我也正在琢磨這事兒,,還沒拿定主意,。”
說著,,站起來身來,,拉過一張椅子讓他坐,提壺給董善政倒了碗茶,。
董善政接過茶碗,,隨即講出他的想法;
“今年的節(jié)禮,,只能比往年豐厚,,拿得少了不好看?!?p> 對于使銀子花費用項這些事,,吳先生是從來不擅作主張,他只是如數(shù)家珍一般,,講往年送些什么物件,;
“依照往年的慣例,咱送的節(jié)禮是茶葉,,點心,,紙筆,外加兩吊制錢,?!?p> 講完這些就沒了下文,他在等著讓董善政來拿主意,。
董善政知道他這行事作風,,放下手里的茶碗,道:
“這些東西擱在往年,自然是沒得過去,,只是現(xiàn)如今,,不同以往,處在這樣饑荒年景,,不能以往那般對待才行,。”
吳先生當然知曉,,董善政說的不同以往,,指的是眼下的災情。
于是,,便提醒著董善政,,說道:
“去年的節(jié)禮,咱還多加了五斗麥,,這樣的災年里,,咋說咱都對得住秀才?!?p> “你也知道,,秀才那個老學究,作文教學問那是沒得說,,但是讓他使弄田產(chǎn)莊稼,,就不怎么在行……”
聽了這話,吳先生笑著接過了話茬兒,;
“當年,,還是咱幫他贖回的田地,這事你還記得不,!”
“咋不記得,,直到現(xiàn)在,老太太都還讓瞞著,,不許走漏風聲,,至今,秀才也還蒙在鼓里哩,!”
“那是怕秀才抹不開面子,,不肯來咱這兒坐館哩!”
“五哥你是不知道,,老太太怕委屈了尚家,,即便是現(xiàn)在,也還隔三差五的,,就派人送些糧食過去,,只是也都瞞著秀才罷了,。”
倆人這般閑聊著,,說起當年這些往事,。
正此時,街門前忽然傳來打竹板的聲音,。
吳先生也聽到了,,兩人對望一眼,起身走到院門外,。
出了院子就看到門前站著個人,,卻是當年擴建貴和堂,上梁之時,,來討喜錢兒的那個喜郎,。
如今的喜郎,全沒了當年的活潑喜慶勁兒,。
就跟換了個人似的,,蓬頭垢臉且面容憔悴,看上去精神有些恍惚,,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
喜郎見董善政倆人走出門來,,先是深深地鞠躬,,有氣無力的問了好。
隨即,,再次打起手中的竹板,,卻有些拖泥帶水的,不是很順暢,。
說唱起來的聲音,,略顯有些沙啞,有些底氣不足,,只是吐字還算清晰,。
祈求老天開開眼,看這世間的磨難,。
黎民百姓遭涂炭,,背井離鄉(xiāng)喪家犬。
流落街頭無人管,,忍饑挨餓冷又寒,。
饑瘦如柴跌倒地,暴斃路旁無人憐,。
野菜拌糠待親眷,,樹皮磨面老幼餐,。
只為能將命保全,走向富門告艱難,。
喜郎向來只道喜,,被逼無奈報饑寒。
如今世事多艱難,,喜事少來哀事繁,。
為求吃食勤琢磨,百般無奈乞憫憐,。
他日貴家有喜事,,喜郎必定來稱贊。
今乞大爺發(fā)慈善,,賞些五谷把命延,。
大爺如能賞些麥,保您平安度晚年,。
大爺如能賞些糧,,家里出個狀元郎。
就算大爺賞些糠,,也加福壽添吉祥,。
只要喜郎命不喪,求佛保佑您安康,。
跟隨在董善政側(cè)旁的老李,,不等吩咐,已經(jīng)拿了兩個雜面饃出來,,塞進喜郎肩上的褡褳里,。
喜郎感激流涕,不住聲的道著謝,,拖著虛弱的身子,,轉(zhuǎn)身要往下一家去乞討。
董善政卻又叫住喜郎,,隨后吩咐老李,,給他裝了半袋雜糧,隨手遞給喜郎,,說吃完了再過來拿,。
喜郎愣住了,緩過神來,,已是淚流滿面,,腿一軟跪在地上,不住地叩頭感謝,,原本口齒伶俐的他,,這會兒卻說不出話來,。
董善政扶起喜郎,說天色不早,,家里人還等著呢,。
喜郎這才千恩萬謝的去了。
老李看著遠去的喜郎,,不無惋惜著說了一句,;
“給他的那些糧食,夠換兩畝好田的哩,!”
聽了這話,,董善政忽然想起了什么,轉(zhuǎn)而問道:
“對了李叔,,收購田地的事兒,,進展得咋樣?”
老李收回遠望的目光,,道:
“還只是在咱莊附近,,收了有幾百畝田地,再遠些的村莊,,還沒有去呢,,如今這田地價格還在下跌,想再等等,?!?p> “不能再等了,即便是遠點的村莊,,也要去收購,只要能收的都收過來,?!?p> “以后咱也置辦塊‘義田’,預防以后遇到這樣的災年,,就不必像現(xiàn)在這樣,,手忙腳亂的了?!?p> 吳先生文縐縐地說了一句,;
“大富貴必從陰騭中來”。
老李讀書不多,,卻也知道置辦義田,,是件積德行善的好事,連聲答應著,,說明兒個就去外莊收田,。
董善政則轉(zhuǎn)而對吳先生說道:
“五哥,,我看今年給秀才的節(jié)禮,就多送些糧食好了,,如今,,也沒啥有比這更金貴的東西?!?p> 吳先生點頭稱好,,道:
“那就依照去年的例子,再多加五斗麥,,若是太多也怕惹事端,。”
董善政沉思片刻,,‘嗯’了一聲,,道:
“今年的節(jié)禮,就讓老七和你家經(jīng)民送去,,兩個小的也該出去勵練勵練,,讓他們親眼瞧瞧,災年是個怎樣的凄慘,?!?p> 董善政這個決定,讓吳先生有些擔憂,,道:
“他倆的年紀都還小,,經(jīng)民也還不成器,得有個大人跟著才好,?!?p> “就讓根生趕車跟著去,不會有事兒……再者說了,,做弟子的去接師傅回來,,本就天經(jīng)地義?!?p> “事不宜遲,,現(xiàn)在就打發(fā)他們過去,天黑前就能返回,?!?p> 董善政這樣說著,已是打發(fā)人招呼根生套車,,安排準備節(jié)禮等等事宜,。
吳先生見他已是有所決斷,不好再多說什么,。
便找來董七女,,以及兒子吳經(jīng)民,,教導他們,到了尚家秀才家里如何行事,,以及參拜老師,,進獻節(jié)禮等禮儀方面的細節(jié)。
末了,,囑咐著董七女兩人,,路上不得胡鬧,聽從根生的安排……
董七女聽到去接秀才來坐館,,很是有些興奮的樣子,,擔心父親反悔,連忙跳上騾車,,催促著根生快點趕路,。
董善政看著根生,趕著騾車離開,,他和吳先生閑聊幾句,,這才回去了內(nèi)院。
董老太太打發(fā)小丫頭玉珠,,來叫董善政過去,。
玉珠年長七女幾歲,來到貴和堂后,,因她善解人意,,口齒伶俐且又識文斷字。
董老太太很是喜歡,,將她留在身邊,,與其他幾個小丫頭區(qū)別對待。
百合的年紀最小,,暫時交給香椿帶著,,讓她慢慢適應新環(huán)境。
董老太太叫來董善政,,說得卻是給七女定親的事兒。
前幾年,,南陽寶家看過七女的生辰八字,,與寶家女兒的八字很是相合,這門親事大體算是訂了下來,。
但寶家的習俗,,卻是有所不同,雖說是親事已訂,,但卻沒有聘書的約束,。
這門親事最后的結(jié)局怎樣,,還要等那寶家的女兒,到了出閣的年紀,,由她自己來決定,,
那時,若是寶家的女兒,,沒有相中七女,,這門親就自動廢除。
董老太太并不關(guān)心這些細節(jié),,雖說沒有下過聘書,,但早年訂下的這門親,卻是記在了心里,。
如今,,遇到這樣的饑荒年景,哪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今兒個叫兒子過來,,是讓他派人給南陽寶家,送些糧食過去,,無論將來咋樣,,不能忘記了人家。
董善政知道母親的心思,,這些年來,,除去給孫子定親這件事,其他別的,,沒見老太太這么上心過,。
他自是不能違背老太太的意愿,連忙答應著,;
“明個兒就叫人去辦,。”
“尚莊秀才那里,,也不能虧欠了人家,,還有張家店、毛家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