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近了年關(guān),兩家的父母開始商議孩子們的婚期,。正是談婚論嫁的年紀(jì)嘛,一切發(fā)生得喜悅而又從容。
訂婚的時候,,男方已將首飾送來了,,是秦軍他媽專門托人從南昌訂回來的一條金項鏈和戒指?,F(xiàn)在一旦提及婚期,禮金便又成了關(guān)鍵,。在這個問題上,,曉月的父母一直沒有明確表態(tài),。秦軍父母又不好直接相問,,便請媒人出面,打聽街上最近嫁娶禮金的水平,,最后循城里最近禮金的中等水平,,在媒人的見證下,給女方用紅紙包了三萬塊禮金送來,。
曉月父母自然是十分滿意,,三萬塊禮金在他們這兒,已經(jīng)算是較高的水平了,。去年趙家的女兒出嫁到領(lǐng)村,,禮金只給了一萬八,鄉(xiāng)親們私下議論還覺得甚是體面呢,。
禮金到位了就要準(zhǔn)備“接過門”儀式,。由男方擺上幾圍酒席,接女方的叔,、伯,、姑、舅,、姨等至親去“認(rèn)門兒”,。
嫁妝由女方的父母拿主意安排,規(guī)格通常是按禮金數(shù)額去辦,,講究的父母或許會貼補(bǔ)上一些,。一般來講,“嫁妝”的備辦,,由女方父母全權(quán)決定,,辦多辦少,男方都不能,、通常也都不會有明面兒上的異議,。
按照慣例,嫁妝辦齊后,,會在女兒出閣的前一天,,統(tǒng)一送往男方。
通常是在那天的一大清早,,女方父母便請來一輛敞篷大貨車,,開始清點置辦好的嫁妝,,作一份帳冊,再一件件貼上大紅的雙喜字兒,,將嫁妝裝滿一車,。
婚嫁大喜,村中老少都會跑來蹭蹭喜氣,,摸一摸嫁妝的質(zhì)地,、看一看嫁妝的排場、感嘆主家一定花了不少錢,、發(fā)表一番感嘆,。小娃兒們都要跑來擉(chuo)糖吃。午飯之后,,會安排新娘的兄弟押車,,一路放著鞭炮將嫁妝送往男方家中。嫁妝到了男方家中,,會有專人接待和清點,,點一樣,唱一句:“原木餐桌椅一套”,、“電動車一臺”,、“锍金梳妝臺凳一套!”,、“高級保溫壺一對”……照樣也是圍滿了觀摩的鄉(xiāng)鄰,,上下品評女方的“講究”。男方還得好生招待這些送嫁妝的貴客,,尤其是舅子,,得封一份紅包。
也有一些自私的父母,,為著這樣那樣的考慮,,希望存多一些資本,便將這禮金的大部分克扣下來,,只為女兒置辦一些被子,、箱子、桌子,、凳子之類,,看起來紅紅綠綠一大車,其實并不值幾個錢,。尤其是家中貧窮,,又有兒郎未曾婚配的人家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居多。
往往在事后這些父母自己心中作怪,,覺得對不起女兒,,又怕被人指責(zé)“賣女兒”,,便還要費盡心思地四處去宣揚自己的獨到見解:“我養(yǎng)這么大好個女兒,從今后就要給他家做牛做馬,,給他家賺錢,,我憑啥還不能賺點禮金啊,?”又或是:“我還有個仔等著娶媳婦兒呢,?全花光了拿啥折騰?那古時候還興換親呢,,我就當(dāng)是拿這錢去給我兒子換親了還不成嗎,?我又沒拿來貪自己享受……”鄉(xiāng)親不免也要故作同情的“是啊是啊……”感嘆一番。
更多的父母卻是生怕良心難安,,更怕嫁妝寒酸會導(dǎo)致自己女兒在婆家將來生活時沒有顏面、被婆家挑剔時心中沒有底氣,,以至于影響女兒將來在婆家生活的地位,,擔(dān)心女兒因此受到輕賤。所以即便舍上老本,,也要陪嫁得至少比禮金豐厚一些,。
父母坐在燈下細(xì)數(shù)這些由頭,回憶著自己結(jié)婚時的趣事,。母親說,,幾十年前的嫁妝,常常是以家畜或日用品為主,,比如一對羊,、一對鵝、一對雞,、一對鴨,,一雙豬仔、一雙茶缸,、一對熱水瓶,、一對痰盂、八套鋪蓋,、還有給男方的親友們準(zhǔn)備下的十八,,或二十八、或三十八雙鞋等等,。家畜們頭頂一律都被抹上了一大塊紅漆,,煞是好看。女方的叔伯們將嫁妝歸置整齊,,擔(dān)挑肩扛,,或牽,、或拉,熱熱鬧鬧地驅(qū)趕著這群趾高氣昂的家畜們,,伴著鞭炮聲,、鑼鼓聲,咩咩,、嘎嘎,、咕咕地亂叫著,前往女婿家中,,像陪嫁的丫環(huán)一般,,它們將要集體去往一個陌生的家中,陪伴自家即將出閣的姑娘,。再后來出現(xiàn)的嫁妝,,常常會有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一臺荷花牌縫紉機(jī),、一臺燕舞牌錄放機(jī)、一個電飯煲之類的,。
現(xiàn)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嫁妝慢慢變成了各類新式家具、電器,,甚至有豪氣的女方家長,,陪嫁上一臺小汽車、一套房的,。
“大妹啊,,咱跟人家沒得比啊,!”母親拍著曉月的手說:“但是也不能丟人,,曉得不?”
“送嫁妝這事兒得是兄弟干,,得把一鳴叫回來,,二妹晴芳也得早些叫她回來幫忙,順便說說她跟那混小子柯鵬的事兒,?!惫榷鹨贿叡P算著,一邊支使老爺子,。
曉月是家中長女,,頭一樁兒女婚事,家中本就看中。母親突然又想到曉月是這幾年村里唯一嫁到城里去的女娃,,愁苦地說這嫁妝可千萬不能叫親家笑話,。
曉月家雖說也有弟弟尚未婚配,但弟弟谷一鳴是堂堂大學(xué)生,,畢業(yè)后在東莞工作,。雖說父母時時事事毫不避諱地偏袒弟弟,但想來弟弟應(yīng)該并不需要這點補(bǔ)貼,。曉月心想,,母親一向把面子看得金貴,在這件事上她絕對不會落人口實,。
曉月的父親是黨員,,又是退伍的軍人,有一些文化,。家中經(jīng)濟(jì)條件雖然一般,,但父親仍早早表了態(tài),說嫁妝怎么辦完全以尊重孩子們的意愿為先,。所以讓小夫妻倆先列下自己的愿望清單,,再由父母領(lǐng)著他倆上縣城去置辦。
曉月這人并沒有什么主見,,秦軍倒是毫不客氣甚至有點急不可待地點名要了一臺一萬八的摩托車,而且指定非要那個牌子不可,,搬出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說是質(zhì)量好、又省油,、又安全,。為了表達(dá)他的執(zhí)著,他幾次三番聲明說,,除了這臺摩托車,,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買,這要求讓曉月的父母心里其實很是肉疼,。鄉(xiāng)下人一年辛辛苦苦勞作,,也難攢下兩萬塊錢,一臺小小的摩托車就花去了禮金的一大半,??墒沁@辦嫁妝哪能只買一臺摩托車呢?多不好看哪,,起碼也要紅紅火火裝滿一大貨車吧,?過日子的家電、家具這些,更是不能少的呀,。樸實的老人只能咬咬牙自己貼上一些,,心中禱告,但愿這娃娃對自家女兒也能像對這摩托車一般專一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