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鬧亂子的俘虜
蘇策雖然這兩年日子過得很平靜,但是在大乾的其他地方,,卻時不時發(fā)生戰(zhàn)斗,。
這些異邦作戰(zhàn),雖然最終都以大乾的勝利而告終,但勝利之后,還有一系列問題沒有解決。
比如怎么安置那些俘虜,?
圍繞處理俘虜?shù)膯栴},大乾的朝堂遲遲沒有決斷,,之前的俘虜都是被貶為奴隸買賣到各道,。
但是這些戰(zhàn)俘出身的奴隸今年以來,半年時間便發(fā)生了幾十起反叛,,殺害主家的事情,。
朝堂上現(xiàn)在正在吵處理辦法,而且這還與征北之戰(zhàn)有關(guān)系,,北征一戰(zhàn)九胡逃走了一部分,,被大乾俘虜?shù)牟畈欢嘤卸f人,現(xiàn)在全部分散到大乾的府道,。
要是平常邊軍會留一部分,,交換被俘府兵,每年進到內(nèi)地的戰(zhàn)俘奴隸超不過五萬,,但是九胡二十萬人,,讓大乾的奴市出現(xiàn)飽和,雖然當時都是低價出賣,,但是現(xiàn)在惹出了麻煩,。
對于大批的九胡戰(zhàn)俘就不能再強壓了,,不然活不了幾個了,嗜殺的名頭可不能丟到趙鈺民這個皇帝頭上,。
趙鈺民和三省六部的大臣們一邊在離宮納暑,,同時也在爭論如何解決,畢竟國策沒有朝令夕改的說法,。
這次即便是太子遇刺,趙鈺民都沒有回長安,,就是在商議這個事情,。
最終提出五種不同辦法,到底選哪個,,大乾君臣各有各的道理,,即便是作為大乾皇帝的趙鈺民也不能獨裁決斷,三省六部的尚書宰相們在國策的制定上,,依照祖制,,需要票投,過五成才可推行,,怕的就是動搖國本,。
而現(xiàn)在支持人數(shù)最多的辦法也只有三成支持者。
本是納暑的離宮,,但是趙鈺民卻起了一嘴泡,,因為這些天他已經(jīng)和三省宰相吵了不下十次了。
尚書令宰相戴溫,,中書令左相李信,,侍中右相竇平,秘書省秘書監(jiān)魏羨,,還有大乾皇帝趙鈺民,。五個人,五個想法,。
吵得不可開交,,其中以宰相戴溫嗓門最大。
左相李信,,右相竇平,,喜歡一語致死。
左相李信認為中書省還沒有吵明白,。
右相竇平認為中書省沒吵完,,我們門下省吵不起來。
文相魏羨認為秘書監(jiān)館藏中原歷代書籍,,他們遍觀群書,,也有想法,。
宰相戴溫大嗓門一喊,秘書監(jiān)不要添亂,,我尚書省要先免去幾個六部尚書,,這些人不聽話,不支持宰相,,這個宰相當著沒得意思,。
其他尚書,挺著脖子,,免我的官,,來,姓戴的匹夫,,你試試,,六部否決尚書令也不是沒干過。
趙鈺民不可能做出殺害俘虜?shù)闹家?,做皇帝肯定不能亂來的,。
但如何重新安置這二十萬人呢?趙鈺民也有自己的想法:“皆置之西域,,分立酋長,,領(lǐng)其部落,則永無患矣,?!?p> 意思是,把他們?nèi)窟w到西域,,設(shè)立不同的部落酋長,,讓他們相互不能統(tǒng)屬,以防他們擰成一股繩對大乾造成威脅,,這樣才能永遠保證安定,。
這是第一種意見,總結(jié)為九個字就是:置西域,,分管理,,緊防備。
以尚書令戴溫為代表的大臣說:“請改安西都護府為西域都護府,,為其節(jié)度,,此安邊之長策也?!?p> 戴溫的考慮很多,,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總體意思是說,,把二十萬九胡俘虜集中起來,,安排在西域邊境,,讓他們?yōu)榇笄刈o西域邊疆。
但戴溫沒有否定趙鈺民,,他認為即使讓他們守護邊疆,,仍然要分成不同的部落,已達到分化他們的目的,。
這是第二種意見,,總結(jié)為九個字就是:守邊疆,分部落,,慢接納,。
門下省侍中竇平拿出來的建議和上述兩位完全不同,說:“戎狄之性,,有如禽獸……置之中國,有損無益……遷于西域,,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quán)弱勢分,,易為羈制,,可使常為藩臣,永保邊塞,?!?p> 竇平的意思是,九胡這些外族留在中原,,對我們沒有什么好處,,因為我們要時刻防備他們叛變。不如讓他們遷到西域,,分成不同的部落,,相互牽制,相互爭斗,,相互內(nèi)耗,,這樣他們就沒有精力攻打我們了。
這是第三種意見,,總結(jié)為九個字是:強隔離,,互攻伐,引內(nèi)耗,。
李信作為中書令,,他們認為之前的做法沒有什么問題,說:“王者之于萬物,,天覆地載,,靡有所遺,。今九胡窮來歸我,奈何棄之而不受乎……授以生業(yè),,教之禮義,,數(shù)年之后,悉為吾民,?!?p> 李信的意思是,這些九胡既然歸順(被俘虜)了我們,,我們怎么能不要他們,。我們應(yīng)該把他們遷到內(nèi)地,讓他們放棄放牧的傳統(tǒng),,改學(xué)中原人農(nóng)耕,,然后我們再教他們禮儀,數(shù)年之后,,他們就被我們同化了,,徹底變?yōu)槲覀兇笄膰窳恕?p> 這是第四種意見,換湯不換藥,,總結(jié)為九個字是:遷內(nèi)地,,改耕種,可同化,。
不過最狠的還是要算秘書省魏羨對其他人的意見嗤之以鼻,,魏平說:
“九胡世為寇盜,百姓之讎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盡殺,,宜縱之使還故土,,不可留之中國。夫戎狄人面獸心……今降者眾近十萬,,數(shù)年之后,,蕃息倍多,必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
魏羨的前半部分和竇平說的很相似,他認為九胡這些民族“人面獸心”,,不可相信,。
趙鈺民既然不忍心殺了這二十萬俘虜,就千萬不能讓他們留在中原。因為數(shù)年之后,,二十萬人變成三十萬萬,,成倍的增長,這么多“白眼狼”在大乾腹地,,將來必然成為心腹大患,,若不早做處理,將后悔莫及,。
這種言論雖然僅僅是魏羨一家之言,,但非常犀利,總結(jié)為九個字是:白眼狼,、必為患,、不可留。
朝中宰相,,左相,,右相,文相,,皇帝,,五個人都覺得自己有理,六部尚書把本部左右侍郎都領(lǐng)進了大殿,,紛紛選邊支持,一時間,,離宮之上沸沸揚揚,。
趙鈺民坐在朝堂之上,氣喘吁吁,,五個想法都有人主持,,而政見是最不可能妥協(xié)的,這代表了本部的施政風格,,就連皇帝趙鈺民自己也有自己的執(zhí)政風格,。
吵到后面,趙鈺民雖然覺得李信和魏羨二人的話代表了兩種極端,,謀劃頗遠,,可為百年國策。
李信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士林稱其為大儒在世,,他提出的第四種意見,要同化外族,,格局很大,,趙鈺民有些心動。
但一想到魏羨說的,,這些九胡人要是久居于大乾腹地,,控制不好必將反叛,,趙鈺民又猶豫起來。
其實,,李信和魏羨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徹底接受,一個是徹底排斥,。以至于,,他們兩個最不認可對方的建議,爭辯的最為激烈,。
魏羨以胡人南下亂華為例,,反駁李信的觀點,而李信以東漢和南匈奴的和睦關(guān)系來反駁魏羨,。
趙鈺民畢竟想做一代仁君,,而且擴大票投之后,最終選擇了李信提出的“大格局”戰(zhàn)略得到了過半人數(shù)的支持,。
國策已定,,魏羨大呼:“腐儒亂國!”摘冠走人,,不伺候了,,愛咋咋,看書館的老實人也急眼了,。
但是國策已定,,魏羨的建議被排除掉了,三省各相,,互不搭理,,但是還是按照流程,決議,,審議,,簽發(fā)六部。
要將這些九胡安置到河北等地,,即使魏羨摘冠,,掛印而去說的那句:“必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也不會改變國策了,。
趙鈺民最終下令,把二十萬俘虜重新贖買回來,,遷移到各道荒地,,教授種植,進而同化九胡。
贖買,!
戶部尚書看著趙鈺民,,六月底就要戶部出錢,這才七月底呀,,又要讓戶部出錢,。
戶部:兵部,你怎么看,?
兵部:哈哈,,今天天氣晴朗,老夫站著看,,要錢沒有,,要命,百萬府兵,,你試試,!
戶部:氣煞我也,但是錢還是要給的,,但是今年戶部一分錢也不會分給內(nèi)帑了,。
不,以后十年的也沒了,!
二十萬九胡奴隸,,兵部上次賣掉這些俘虜賺了八十萬貫,這錢現(xiàn)在讓戶部出,,憑什么,,老夫的戶部錢庫都快跑老鼠了。
長安城的戶部功曹輕點著錢庫的金銀銅錢:這怕是三十年前的大乾銅錢吧,,要翻出來曬曬了,來人把銅錢搬出來,,把這些金銀搬進去,,錢庫里都跑老鼠了。
趙鈺民后背一涼,,看到戶部尚書憋紅的臉,,當做沒有看到戶部尚書憋屈的眼神,笑瞇瞇沖著百官喊道:“今夜趁著下山南風,,曲水流觴,!”
趙鈺民盤算著自己的花費,最近來離宮花錢有點多,,去年內(nèi)帑的攢下來的錢不多了,,只夠再辦三次宴席的錢了。
改日讓人去戶部把今年自己十二個月的月俸一同領(lǐng)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