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焚書
將這些反書神不知鬼不覺的燒掉,,是最好的結局,。
“周兄,,這本反書額幫你燒掉,,你在門房外面把風,千萬不要讓人進來,不然燒書這一件事傳出去,,先生是一定會責怪我們的……”
白貴將這本詩集拿了過來,,低聲說道,。
古人惜書!
但凡讀書人進學的第一天起,,先生就會教他們什么是敬惜字紙,。寫過字的紙都不敢隨便亂扔,必需放入惜字塔里焚燒,。
《二刻拍案》卷一開篇詩說:“世間字紙藏經(jīng)同,,見者須當付火中?;蛑瞄L流清凈處,,自然福祿永無窮?!彼未跻使母赣H就愛惜字紙,,但凡見地面有遺棄的紙張,,就設法取起焚燒,,即使是落在糞穢之處的,他也要取出來用水洗干凈,。如此多年,,忽有一夢,孔圣人說他愛惜紙張,,就遣門下弟子曾參降生在他們家,。夢后果真生了一子,因感夢中之言,,所以將其取名為王曾,。后來王曾連中三元,被封為沂國公,。
在古人眼中,,不敬字紙的罪名極大,你打架斗毆等等不會開除,,但要是不敬愛字紙,,宣揚出去,是一定會開除學堂的,。
“多謝白兄,!”
周元瞬間就有些感動了。
在他看來,,白貴可是事事敬愛師長,,團結親朋,品性極佳,。繳納束脩入學對富家子不算多難,,但對于貧家子可是千難萬難,。
現(xiàn)在白貴為了他能做到焚書,他立刻就將白貴引為知己良朋,。
什么是患難之交,?
今天他明白了。
白貴不明所以,,他雖然融入了古人的生活氛圍,,但仍有現(xiàn)代人的脫節(jié),看著周元的樣子頗有些古怪,,他也沒多想,,這詩集對于清末是反書,可在后世卻是瑰寶,,他怕周元看出什么,,隨口說道:“待會我燒書的時候,順便也看看你其他的幾冊書,,有沒有忌諱的地方……”
他覺得這是一個他燒書,,周元把風的極好理由。
剛才已經(jīng)證明他的見識要比周元厲害一些,,能看出一些書有沒有避諱的點,。
不然要是他把風,周元燒書,,他就要與這本詩集失之交臂了,。
“好,額出去把風……”
周元深吸一口氣,,壓制住內(nèi)心的感動,,他是讀書人,可不能隨意流露出感情,,時刻謹記著君子之風,。
少傾。
等看到周元走到門外,,貌似消食的動作后,。
白貴也不再遲疑,將這本詩集立刻存在鏡中,,片刻后昆侖鏡也將這古書販賣,,他的財產(chǎn)又多出了二十萬元。
“看來這本書不是于誘人的真跡,,只是印刷本,,可惜了。”
他嘆息一聲,,也覺得自己有些癡心夢想,。
前世于誘人書法作品,在他那個年代,,一個字就要幾十萬的價格,。一件拍品,三個字“潤德堂”就被拍賣出了126萬的高價,。
要是這本《半哭半笑樓詩草》是真跡的話,,不說賣出上億價格,幾千萬估計還是有的,。
從鏡中又兌換出一本印刷品,,十幾塊錢。
白貴將其扔進了灶火中,,讓其焚燒,。
有沒有書被燒,焚燒過后的灰燼還是能看出一二端疑之處的,。
趁此空隙,,他又仔細翻閱了其他書冊。
沒有放過一處,。
要是真的發(fā)現(xiàn)了有反書,,不僅對于周元,、對于南原龐家村的周家是禍事,,對于白鹿村的學堂也是禍事一樁,甚至教授周元的徐秀才也會被問罪,。
這是白貴不敢想象的事情,。
很快,他就從這些書冊中找到了有一些反清文章,,隱藏的極深,,一般人難以發(fā)覺,可稍加思索,,聯(lián)系時政,,就會發(fā)現(xiàn)“居心叵測”之處。
將這幾頁撕下,,也一同焚燒,。
“半哭半笑樓詩草是1903年在三原發(fā)行的,很快就被官府查封,,所以發(fā)行量極小,。傳到后世的存世量自然不多,那本是孤本,所以價值高些……”
“至于普通的清末藏書,,是不值幾個錢的,。”
白貴將翻閱的書冊重新合好,。
他存在昆侖古鏡的錢財相當于黑錢,,偶爾花上一兩、二兩,,以他的身份,,別人最多懷疑一會,認為是存錢,,也就不會多管,。
但若是花的太多,那就會惹人惦記,。
洗錢也是跟身份地位有關,,身份越高,洗錢也就愈發(fā)容易,。
焚燒一本書,,所需時間也是不短。
過了半刻鐘,。
白貴重重的咳嗽兩聲,,在門房外面踱步的周元聞聲進來,低聲詢問道:“白兄,,好了沒,?”
“你看!”
白貴指著土灶里面似書的灰燼,。
“終于好了,,可把額嚇壞了?!敝茉牧伺男乜?,松了一口氣,他拿起一根硬柴,,塞到土灶里面,,將書冊焚燒的灰燼搗散,看不出原本模樣,。
自這件事后,,周元和白貴幾乎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哥們。當然一般來說,,是周元在講,,白貴在聽,,白貴也后知后覺的明白了他對周元有多大的恩情,不過他也沒有挾恩自重,,而是適時的向周元請教學問,。
雖說周元的見識遠遠比不上白貴這個后世人,可在經(jīng)書的造詣卻比白貴遙遙領先,。四書五經(jīng)他已經(jīng)通讀,,只是破善治春秋。
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絮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大意是,到一個國家,,看那里的風俗,,就可知道該國的教化。如果為人溫和柔順,、忠厚樸實,,那就是《詩》的教化成果;如果通曉遠古之事,,就是《書》的教化成果;如果心胸寬闊坦蕩,,那就是《樂》的教化成果,;如果清潔沉靜、洞察細微,,那就是《易》的教化成果,;如果端莊恭敬,是《禮》的教化成果,;善于辭令和鋪敘,,就是《春秋》教化的成果,。
白貴在知道徐秀才和周元都是治春秋為本經(jīng)后,自然不會舍近求遠,,在學習四書之后,,也選擇了《春秋》作為本經(jīng)。
治尚書或者治其他本經(jīng)于后世民國來說,,有些雞肋,。
善春秋,至少也能學學胡博士,,寫一本《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出來,,到時候可就是聞名全國了。
知道白貴選擇治春秋之后,,周元也是大喜過望,。
有了交情之后,白貴向他請求學問,,他自不會推辭什么,。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1-11/146521e4673906a3151dde9140b06050k905bFiiPXhNKtj.jpg)
黑心師尊
還有一更,求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