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納國乞降后,李繼芨盡得蜀地,,可謂大獲全勝,,李繼芨急忙向李存勖上表報捷。
李存勖接到奏表后,,龍顏大悅,,說道:“傳朕旨意,朕要在宮中大擺宴席三日,,慶賀我軍大捷”,。
唐軍大捷的消息不脛而走,不一會便傳到了劉皇后的耳朵里,,記得劉皇后如坐針氈,,忙召來趙巖和張承憲議事。
劉皇后說道:“沒想到蜀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敗得一敗涂地,,真是氣煞本宮也”。趙巖回道:“臣也想不通,,王建在蜀地苦心經(jīng)營數(shù)十載,,門生故吏無數(shù),,勢力早已盤踞蜀國各地了,繼承者王衍也不是泛泛之輩,,何況成都乃天府之國,,地大物博,富饒繁華,,糧草充足,,又有劍閣蜀道天險作為屏障,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按理說蜀軍應有一戰(zhàn)之力的,,誰知還沒出數(shù)月,蜀軍就土崩瓦解了,,真讓臣百思不得其解”,。張承憲說道:“老奴至今也是一頭霧水,不得其解,,只聽說蜀軍未戰(zhàn)先怯,,直接望風而逃了”。趙巖說道:“這更令人匪夷所思了,,蜀軍不戰(zhàn)而敗,,簡直奇恥大辱”。劉皇后言道:“你們二位就不要為別人擔憂了,,你們該想想我們到底該怎么辦,?你們可知李繼芨得勝還朝之日,便是陛下禪位之時,,更是我們死無葬身之地的時候”,。
張承憲說道:“此事罪魁禍首還是袁昌翼”。劉皇后聞道:“此話怎講,?”張承憲回道:“老奴看到了殿下給陛下的奏表了,,上面寫到是袁昌翼單槍匹馬去成都勸降的王衍”,。劉皇后聞言,,大怒道:“又是他,這個袁昌翼三番兩次跟本宮作對,,壞本宮好事,,本宮對他真的是深惡痛絕,此次一定要除之而后快,,王衍身為國君,,膽小怕事,這樣的人茍活于世還有何意義,?他也是非死不可”,。
趙巖回道:“娘娘,不可動怒,此事得徐徐圖之,,千萬不可亂了方寸,,因小失大就得不償失了”。劉皇后怒道:“已經(jīng)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了,,本宮坐立不安,,豈能心平氣和?”趙巖回道:“還不到最后時刻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劉皇后說道:“那你有何兩良策,?”趙巖回道:“陛下生性多疑,我們可以加以利用”,。劉皇后說道:“愿聞其詳”,。趙巖回道:“我們可向陛下上奏,讓王衍和他族人遷離成都,,到洛陽地界,,我們殺他豈不是易如反掌嗎?”劉皇后回道:“殺雞焉用牛刀,?王衍現(xiàn)在只是一只喪家之犬,,命如草芥,本宮下一道懿旨,,殺他不是手到擒來嗎,?”趙巖回道:“此計乃一石二鳥之計,我們借陛下之手除掉王衍,,不但可以讓陛下背上背信棄義,,屠殺降者的罪名,還可以激起蜀人的反叛之心,,李繼芨在成都往后必將是舉步維艱,,進而可以拖住李繼芨回朝,剛好給我們喘息的時機”,。劉皇后大喜道:“好一個一箭雙雕,,本宮喜歡,就按你說的辦”,。趙巖說道:“至于袁昌翼我們得步步為營,,他如今是太子殿下眼前的大紅人,太子殿下更是對他言聽計從,,儼然成了太子殿下的左膀右臂了”,。張承憲問道:“那誰是太子殿下的右臂?”趙巖回道:“自然是副元帥郭崇韜,,他們三人狼狽為奸”,。劉皇后說道:“他們三人非死不可,,你有沒有辦法幫本宮除掉他們?”趙巖回道:“我們可以先易后難,,先除掉郭崇韜,,再袁昌翼,最后送李繼芨歸西,,扶娘娘登上大寶,,當務之急是王衍”。劉皇后回道:“事不宜遲,,本宮馬上去找陛下”,。
劉皇后來到勤政殿,說道“臣妾恭喜陛下”,。李存勖回道:“朕喜從何來,?”劉皇后說道:“第一我大唐版圖加大,第二陛下統(tǒng)一天下大業(yè)指日可待,,第三太子殿下領兵有方,,指揮有度,此三件事堆陛下來說不是大喜事嗎,?”李存勖回道:“是大喜事,,朕也沒有料到繼芨如此不凡,頗有朕當年的風范,,朕心幸甚”,。劉皇后說道:“虎父無犬子,陛下這么英明神武,,太子殿下自然隨您,,我們大唐后繼有人,千秋萬代基業(yè)將永不朽”,。李存勖回道:“說起此事,,朕要重重賞你,若不是你當初力薦,,朕就不會繼芨一個這樣的機會,,朕將永遠不知道繼芨竟然有如此神通廣大的本領”。劉皇后回道:“臣妾不敢居功,,為陛下分憂是臣妾分內之事,,一切都是陛下英明神武,殿下文韜武略”,。李存勖大喜道:“皇后你永遠是這樣善解人意,明事理,,識大體,,是朕的賢內助,,朕沒你真不行”。劉皇后回道:“多謝陛下抬愛,,臣妾誠惶誠恐”,。李存勖說道:“今晚舉國同慶,你可要陪朕多喝幾杯”,。劉皇后回道:“臣妾自當舍命陪君子,,為陛下助興。臣妾有一事想請教陛下”,。李存勖回道:“皇后請說”,。劉皇后說道:“敢問陛下?您打算怎么處理王衍等人,?”李存勖回道:“自然是以公卿之禮相待,,讓他們留于成都,安樂度日”,。劉皇后說道:“陛下萬萬不可,,您就不怕他們復叛嗎?”,。李存勖回道:“有何不可,?他們現(xiàn)在無權無勢,諒他們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劉皇后回道:“此事不可大意,,臣妾不想太子殿下回朝后,王衍卷土重來,,讓太子殿下的心血付諸東流,,陛下的千秋大業(yè)毀于一旦”。李存勖回道:“皇后你多慮了,,他們掀不起什么波瀾的”,。劉皇后回道:“恕臣妾直言,當年晉公司馬昭滅蜀之后,,為防劉禪卷土重來,,將劉禪遷到洛陽,實時監(jiān)禁,,有珠玉在前,,您可效仿司馬?”,。李存勖回道:“皇后言之有理,,就依皇后之言”。劉皇后說道:“那臣妾就讓中書省下旨了”,。李存勖回道:“下吧,,但要記住,,對王衍務必要以禮相待,不可怠慢”,。劉皇后回道:“臣妾遵旨”,。
蜀國王衍投降后,這邊百廢待興,,李繼續(xù)令郭崇韜為成都留守,,全權負責成都善后事宜,征蜀大軍準備克日班師回朝,。
突然,,士兵報告道:“啟稟殿下,陛下有密旨給您”,。李繼芨回道:“快拿上來”,。士兵急忙把圣旨拿給李繼芨,李繼芨小心翼翼打開圣旨,,閱完之后,,大驚失色道:“這該如何是好?”旁邊袁昌翼聞言,,忙問道:“殿下發(fā)生何事呢,?”李繼芨愁眉苦臉嘆息道:“先生,您自己看”,。袁昌翼畢恭畢敬接過圣旨,,看完回道:“定是朝中有人唆使陛下”。李繼芨問道:“這該怎么辦才好,?”袁昌翼回道:“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遵照圣旨行事”。李繼芨答道:“可本宮已經(jīng)答應王氏一族人,,讓他們世代居住成都,,絕不更改”。袁昌翼回道:“可圣命難違,,我們只能讓王衍等人進京”,。李繼芨答道:“這將本宮置于不仁不義的境地,讓本宮情何以堪???本宮反倒成了背信棄義的小人了”。袁昌翼回道:“為免尷尬,,此事您就不用出面了,,由微臣代您處理吧”。李繼芨無奈嘆息道:“只好如此了”。
袁昌翼帶人進入王府,,大喊道:“陛下圣旨到,,王衍接旨”,。王衍急忙回道:“臣接旨”,。袁昌翼說道:“王大人您自己看吧”。王衍小心翼翼接過圣旨,,仔細閱讀完說道:“袁大人,,這是何故啊,?”袁昌翼回道:“這是陛下圣旨,,王大人依旨而行即可”。王衍說道:“可您和太子殿下信誓旦旦要保我王氏族人永遠留在成都,,公爵之位也是世襲罔替,,如今沒出一月,就變卦了,,你們這是言而無信之舉”,。袁昌翼回道:“上意難測,我等也無能為力”,。王衍說道:“當初就是聽信你之言,,我才投降的,如今我有難,,你為何不替我據(jù)理力爭,?”袁昌翼回道:“我已用盡全力,可任然是無濟于事”,。王衍問道:“難道我只能聽任命運擺布嗎,?只能遠離故土嗎?我族人古墳皆在西川,,我不忍離開?。∵€請袁大人發(fā)發(fā)善心,,能替我想一兩全之策”,。
袁昌翼不為所動,王衍突然徑直跪倒在地,,說道:“請袁大人救我”,。袁昌翼見狀,忙向前扶起王衍,,說道:“您好歹曾經(jīng)是一國之君,,,怎可跪我,?您這是折我壽,,您快快請起,,我萬萬不敢受此大禮”。王衍痛哭流涕道:“我真是無計可施了,,還請袁大人不吝賜教,,教我逃離虎口,我將感激不盡”,。袁昌翼回道:“您先起來”,。王衍回道:“那您可一定要救我啊,!”袁昌翼回道:“實不相瞞,,此次讓您進京一定是朝中有奸佞小人向陛下進言的結果,陛下本意并非如此,,您只要進京后向陛下曉之以理,,動旨以情,此事未必沒有轉圜的余地”,。王衍回道:“多謝袁大人指點迷津,,您的大恩大德,我銘記于心”,。袁昌翼回道:“王大人您太客氣了,,舉手之勞,不足掛齒”
第二日,,王衍一族人隨即踏上了前往洛陽的道路,。王衍面對故土難離,依依不舍之情油然而生,,加之自己年過花甲母親還要陪自己顛沛流離,,不由得悲上心頭,心想自己有生之年還有機會能回到這片自己眷戀的故土嗎,?
王太后見王衍萎靡不振的樣子,,甚是心疼,忙問道:“衍兒,,你這是怎么了,?”王衍忙回道:“兒子沒事,讓母親大人擔心了”,。往太后回道:“知子莫若母,,你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你心里想什么,?難道我不清楚嗎,?你現(xiàn)在臉上愁云密布,心事重重,難道我還看不出嗎,?”王衍回道:“什么都瞞不過母親的法眼,,兒子只是覺得對不住祖宗,宗族基業(yè)皆在西川,,而如今我們卻要背井離鄉(xiāng),,以后連清明祭掃都已是奢望。兒子不孝??!不但丟了蜀國江山社稷,,如今就連故土也要遠離,,我真是無能的窩囊廢”。王太后聞言寬慰道:“我兒不必自責,,如今木已成舟,,惱也無濟于事。只要你心中有祖宗,,無論身處何地緬懷他們都是一樣的,。江山社稷堆你是一副重擔,壓得你身心俱疲,,如今丟了這副千斤重擔,,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王衍說道:“讓母親一大把年紀還隨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淪落他鄉(xiāng),兒子真的是無地自容,,也無顏面對列祖列宗”,。王太后回道:“我前半生有你父皇疼愛,又生了你這樣一位一國之君,,榮華富貴早已嘗遍了,,我已生而無憾,晚年過幾天清貧日子倒也甘之如飴,,只要我們一家子能永遠在一起,,我已心滿意足了”。王衍說道:“以前都是兒子不懂事,,惹母親生氣了,,兒子今后回加倍孝順母親,讓母親頤養(yǎng)天年”,。王太后欣慰的笑了笑,,回道:“我兒經(jīng)此一難,能鳳凰涅槃,已是上天對我王家最大的恩賜了”,。王衍說道:“時候不早了,,母親我們上路吧”。王太后回道:“好”,。
經(jīng)過數(shù)月跋山涉水,,王衍一行人終于到了洛陽。
張承憲奉劉皇后之命,,在洛陽城門外相迎,。張承憲見王衍一行人浩浩蕩蕩前來,上前說道:“可是安樂公王衍王大人”,。王衍掀起轎簾回道:“真是在下,,敢問您是何人?怎么會識得在下的名字,?”張承憲回道:“您的大名如雷貫耳,,天下誰人不識君?老奴乃張承憲,,專門奉陛下旨意,,特意來迎安樂公入朝的”。王衍回道:“原來是張總管??!有勞了”。王衍忙走下轎子,,向張承憲施禮,,張承憲急忙還禮道:“安樂公,這可不敢當”,。王衍說道:“在下初到洛陽,,人生地不熟,以后還要仰仗張總管照顧一二”,。張承憲笑了笑回道:“安樂公太客氣了,,這事好說”。王衍回道:“那就有勞張總管前面帶路,,在下去拜見陛下,,當面感謝陛下的皇恩浩蕩”。張承憲回道:“此事不著急,,您長途跋涉,,風塵仆仆而來,老奴特意為您準備了幾杯薄酒,,您喝了暖暖身子,,再進宮也不遲”,。王衍答道:“還是張總管想得周到,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張承憲說道:“安樂公請”,。王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張承憲說道:“安樂公好酒量??!再飲”。王衍推辭不過,,一連飲了三杯,。
王衍突然覺得小腹一陣酸痛,眼花繚亂的,,破口而出道:“這酒中有毒”,。張承憲冷笑了幾聲,王太后聞聲急忙走向轎子,,見王衍嘴色發(fā)青,,急切問道:“衍兒,你怎么了,?”王衍用微弱的語氣回道:“母親這酒中有毒,您快跑??!”說罷,王衍身子東倒西歪的,,王太后連忙扶住王衍,,回道:“我們已是人家的甕中之鱉了,還能逃到哪里去,?”王衍哭泣道:“都是兒子不孝,,連累母親了”。王太后說道:“我早知會有今天這么一天,,可沒想到來得竟然如此之快”,。王衍回道:“兒子不行了,兒子今生不能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下輩子您還是我母親,,我再向你磕頭盡孝”。說完,,王衍便永遠閉上了眼睛,,王太后連續(xù)大叫了幾聲,見王衍還是毫無反應,,身后眾位嬪妃也跪下喊道:“陛下,,陛下”,。
張承憲見狀大喊道:“京城重地,豈容你們哭哭啼啼的,?這成何體統(tǒng),?”王太后突然站起來回道:“請這位大人高抬貴手,能放我孫兒一馬,,所有罪過都由我一人承擔”,。張承憲大怒道:“你想得倒美,你還想一人抵罪,?你這是異想天開”,。王太后問道:“那你想怎么樣?”張承憲回道:“封陛下圣旨,,王衍一族人惡貫滿盈,,罪無可恕,殺無赦”,。王太后聞言,,大笑了幾聲,說道:“他李存勖算什么英雄好漢,,如今連我們手無寸鐵的婦孺都不放過嗎,?”張承憲大怒道:“大膽賤婢,我們陛下的名諱豈是你能叫的,?”王太后不甘示弱回道:“他李存勖不仁不義,,言而無信,我還要在此詛咒他李存勖將被萬箭穿心而死”,。張承憲大怒道:“給我殺”,。士兵聞言,一擁向前,,瞬間將王衍族人屠殺殆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