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計劃,!
顧傾城一聽,,興致立即就來了,熱切地問道:“具體是什么事,?”
“編撰標準教材,。”
鄭經以他所熟知的模式回道,。
眾所周知,在后世,,優(yōu)秀的大學教師除了教書,、科研以外,還有一件極為光榮的事,,那就是編撰教材,。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研博的標準教材,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學編撰的,。
比如說有名的小學教材人教版,。
而現(xiàn)在,他還是準備先干他最為熟悉的事,。
這個在這個時代暫時還沒有的概念讓顧傾城楞了一下,,疑惑道:“標準教材?”
“就是讀書之人從識字啟蒙到學習經義的一整套書籍,?!?p> 這么一說,顧傾城倒是理解了,,但他還是不解地問道:“這個不是已經有了嗎,?”
“有是有了,,但未必是最好,而我想要的,,是一套全天下人都可用,,而且可以流傳百世的標準教材?!?p> 鄭經又回道,。
顧傾城又楞了一下。
可以流傳百世的標準教材,?
對于鄭經的這一說法,,他的第一本能反應是不可能,他心想,,天下可讀之書那么多,,又怎么可能做到統(tǒng)一?
但礙于鄭經之前所表現(xiàn)出來的水準,,他又不敢輕易質疑,,因此轉而問道:“為什么想做此事?”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事一旦做成,,將會有多大利潤。
“咱們問道求真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讓自己明理之外,,還不是想把道理傳播給天下人,讓天下人智,?
“而若想讓天下人智,,讀書識字就是重要前提。
“現(xiàn)在你想,,若是咱們能編撰出一套既好學易懂,,還讓普通老百姓買得起的標準教材出來,其功德是不是比著書立說還大,?”
鄭經卻拿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顧傾城又一次愣住了。
一套既好學易懂,,還讓普通老百姓買得起的標準教材,?
這事真要能做成,其功德豈止是比著書立說大,?
確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p> 不用鄭經過多解釋,,他就明白,,現(xiàn)在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普通老百姓讀不起書,一百人里,,真正識字的也就三五個,,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這事真要是能做成,,其功德恐怕比圣人還大。
只是有可能嗎,?
他立即又問道:“具體打算怎么做,?”
這次鄭經沒有直接回答了,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一疊書稿,,遞給顧傾城說:“傾城兄,,先看看我這新編的識字啟蒙教材質量如何?”
他準備用事實來說話了,。
事實上,,當?shù)峦蹂饝褧炙徒o他,他又打算靠印教材來發(fā)財之后,,他就已經在為此做準備了,。
反正呆在船上很無聊,因此他干脆默寫起了《三字經》和《弟子規(guī)》,,而現(xiàn)在他遞給顧傾城的這疊書稿,,就是經過適當調整,截去了隋唐以后歷史的《三字經》,。
《三字經》全文總共也就一千一百四十五個字,再截去二十四史中隋唐以后的部分,,也就只剩下八百來字,,再加上修改斟酌的時間,也就費了鄭經一個下午,。
而這一下午的成果,,卻把顧傾城給看懵了。
為啥,?
因為《三字經》原本就屬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濃縮的精華,,包含了文學、歷史,、哲學,、數(shù)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jié)義等幾乎所有類別的內容,,而取材,卻是讀書人所熟悉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
毫不夸張地說,,古代讀書人一輩子所學,幾乎全部濃縮在了這里面,。
最為關鍵的是,,它還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不是一般的好學,因此顧傾城一入手,,就被它給深深吸引住了,。
而且還越看越震驚。
看到一半,,他便停了下來,,滿臉不可思議地問道:“先生,這是您所作,?”
“嗯,,我過往讀書時,為便于記憶,,便把所學之識簡單總結了一番,,現(xiàn)在把它給整理了出來,打算將它當成識字啟蒙教材,,你拿去跟他們討論一番,,看看是否合適?!?p> 鄭經大言不慚地回道,。
又把鍋甩到了那個被他所取代了的倒霉鬼鄭經頭上。
這是相當合理的,,畢竟《三字經》原本就是讀書之人所學之識的濃縮精華,。
而顧傾城也不疑有它,只是感慨道:“難怪先生十七歲就中秀才,,十九歲中舉,,現(xiàn)在學問又如此高深,原來是學有方!”
他又一次開啟了腦補模式,。
腦補過后,,他又說道:“此文豈止是合適?在我看來,,此文一出,,必成萬世經典,別說啟蒙學童,,就連我看了,,都想牢記之?!?p> 一記不算馬屁的彩虹屁又從他嘴里冒了出來,。
這話確實不算馬屁,而是客觀評價,。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三字經》里的這些內容,顧傾城雖然十有八九都懂,,大部分的出處,、典故他都知曉,但在看這篇《三字經》之前,,他是一團混沌,,而在看了之后,卻是有了一個極為清晰的輪廓,。
鄭經剽竊《三字經》,,自然不止是原文剽竊,而是在原文的基礎上,,將其分為了六篇,。
第一篇:勸學篇,主講學習的重要性,。
第二篇:仁孝篇,,弘揚仁孝的儒家思想。
第三篇:常識篇,,從天地人到日月星到三綱五常到七情六欲全都涵蓋,。
第四篇:學方篇,,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具體怎么學,,全在這里面,。
第五篇:史學篇,從三皇五帝到秦漢兩晉,,全都濃縮在其中,。
第六篇:教誨篇,敦敦教誨,,如何來學以致用,,學成大才。
其實鄭經啥都沒有做,,他只不過是剽竊,,加歸納總結,加去蕪存菁,,可最終的效果卻是,,為天下讀書人指明了學習的方向。
就連顧傾城這樣的已成名士子,,在看過之后,,也能清晰地知曉,自己還有哪些缺陷,,還有哪些書要去讀,,在學習方法上有哪些該改正之處。
這也正是三字經一經問世,,就能流傳千古的原因,。
“哦,既然你覺得不錯,,那你就拿下去,,跟其他士子商議一番,把它的疏義給備注出來吧,?!?p> 鄭經則理所當然地派起了任務。
《三字經》雖然通俗易懂,,但行文還是屬于文言文的范疇,,因此,要想便于大眾,,尤其是初學字的幼童理解,,必要的解釋,也就是疏義,,還是蠻有必要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這一句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典故又來源于哪里,?
這就是疏義所起的作用。
俗話說,,無商不奸,,而有文化的文人一旦奸起來,比奸商更奸,。
按照他的想法,,是在把《三字經》作為標準教材推出之前,先利用船上這些士子,,整理出來一個疏義版,,先普及到現(xiàn)有的讀書人手里再說。
給幼童啟蒙,,先得有足夠多的老師不是嗎,?
要是老師都還沒讀懂,又怎么去教學生,?
這就是他的如意算盤,,既要賺錢,還要給船上這些士子找點事干,。
顧傾城領命而去,。
很快,當《三字經》的手稿在船上傳開之后,,船上又起了一片驚呼,。
浪之先生之才,堪比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