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讓我者生,阻我者亡
1162年正月,,辛棄疾一行人一路輾轉(zhuǎn)來到臨安,,天色已然不早,眾人打算次日再參見皇帝,。有人提議今晚先在臨安城中逛逛,,不少人附議,他們都為這里的繁華驚嘆不已,,辛棄疾卻皺起了眉頭,。確實,這里近看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難窮,,遠眺云林城市層列,行人通曉不絕,。西湖兩岸,,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盡顯奢靡,。夜市三更才盡,五更又復開,,羌管簫鼓聲不絕于耳,。
這一切顯得是那么富足安逸,讓辛棄疾一時難以適應,,于是他借故有恙,,和隨之二人返回旅店,。
“隨之,你說,,這里的人還記得嗎,?記得我們也是宋朝人,還在北方飽受欺凌嗎,?還記得我們有一半土地也該如此繁華嗎,?”辛棄疾聲音有些低沉,眸中有著茫然,。
“有人記得,,你看這里?!毙岭S之指向旅店一角的墻壁上,。
辛棄疾借著燭火看去,卻見四行詩句,,無題,,字跡潦草但卻如盤虬臥龍般有力: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p> 辛棄疾臉上露出笑容:”好一個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里當不乏同道中人!”
次日,,眾人受詔前往皇宮,,南宋皇城在臨安城西,西靠鳳凰山,,東擁饅頭山,,樓閣鱗次櫛比,,屋宇錯落有致,,花草林木點綴其中,連綿的爬山廊將亭臺和上方殿宇串起,,站在上面可俯瞰西湖和錢塘美景,。看上去少了幾分皇家的威嚴,,多了幾分蘇州園林的秀氣,。
辛棄疾在一使臣的帶領下穿過山水園林,終于來到巍峨的選德殿,,只見龍椅上端坐一人,,頭戴通天冠,,身著絳紗袍,眉眼間自顯威儀,,正是高宗趙構(gòu),,辛棄疾見狀,忙跪伏在地,。
“平身,。愛卿一路跋涉,辛苦了,?!备咦诘恼Z氣甚是和藹。
“陛下,,我等此行是代表北地宋人而來,,臣等只覺榮譽,不覺辛苦,!”辛棄疾按下激動的心情,,恭敬道。然后將此行目的和討伐金軍的建議全盤托出,,順便大略闡述了起義軍在北地的功績,。
高宗認真聽完,嘆息一聲:“如若天下宋人都是你這樣的仁人志士,,我大宋何懼那金國蠻夷,!”
辛棄疾肅然道:“陛下,天下不乏愛國之人,,我們只需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見,,進而自治圖強,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高宗聽完淡然一笑:“或許吧,,但最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便是人心啊......臨安臨安,朕當年改杭州名為臨安,,只打算此地作為臨時安頓之所,,不料這一住便是三十多年,不知此生是否還能重回汴京......”說到最后,,聲音越來越低,。
辛棄疾正欲說些什么,高宗揮了揮衣袖:“朕有些乏了,,你的來意朕已知曉,,明日就回程找耿京復命吧?!?p> 次日,,使臣前來宣詔,,朝廷允許起義軍南投,封耿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封辛棄疾為承務郎,、天平節(jié)度掌書記,其余義軍將領補官二百余人,。辛棄疾等人欣然領命,。南投使命圓滿達成,辛棄疾興奮不已,,當即率眾返北復命,。
眾人剛行至海州,有一義軍將士匆匆來報:耿京被叛將張安國殺害,,各路義軍群龍無首,,已作鳥獸散。這道晴天霹靂打在辛棄疾頭上,,憤怒,、迷茫、失落,、不甘,,種種情緒潮水般涌來,擊潰著他殘存的理智,。
“會柳暗花明的,,你還年輕?!毙岭S之適時扶住即將傾倒的辛棄疾,。
辛棄疾轉(zhuǎn)頭看向這個不離不棄的兄弟,眼中漸漸有了光彩:是啊,,自己還年輕,,總會有辦法的!但在此之前,,我還要做一件事,,否則難抒這口惡氣!此時眾人中已有人提議既然耿京已死,,無法復命,,不如就此解散,。只見辛棄疾龍行虎步,,怒發(fā)沖冠,一聲怒喝打斷眾人的議論:
“各位兄弟,,我等是奉耿大帥的命令,,為了北地數(shù)十萬的義軍將士才來南投大宋,,如今大帥尸骨未寒,頭顱還高懸在叛軍營前,,如若不殺張安國這叛賊,,如何對得起朝廷的信任?對得起各義軍將士,?你們有誰愿隨我去斬了這狗賊,?”
此言一出,底下一片嘩然,,張安國斬殺耿京后,,花言巧語騙拉攏了了一部分將士共同投靠了金國,此時坐擁五萬大軍鎮(zhèn)守濟州,,而在座不過數(shù)百人,,如何能與其抗衡。于是眾人紛紛勸告:“大人,,賊兵勢大,,小不忍則亂大謀啊,!”
辛棄疾不為所動,,沉聲道:“諸位放心,我并非莽撞之輩,,自有把握,。”聽到此話,,有不少平日里仰慕欽佩辛棄疾的人猶豫片刻,,便站了出來,義軍將士中不乏血勇之人,,無懼生死,,只是怕死的毫無價值。
不多時,,辛棄疾身邊就聚集了五十勇士,,辛棄疾不禁豪氣干云:“兄弟們,今日我們便以五十人闖五萬人大營,,取那叛賊首級,!”說罷,橫刀縱馬,,五十輕騎一路北上,,直往濟州軍大營而去。
濟州軍營,張安國正與屬下飲酒作樂,,身邊歌伎環(huán)繞,,聲樂糜糜,其部署紛紛逢迎拍馬,,將叛國行徑說成是英雄事跡,,張安國聽得哈哈大笑,也開始信口胡吹,,值此熱鬧之際,。突然有士兵來報,說營外有人求見,,自稱辛棄疾,。營內(nèi)頃刻間悄然無聲,在座不是原義軍將士就是金軍士卒,,都聽聞過辛棄疾的威名,,一時間冷汗直冒,酒也醒了大半,。張安國更是大驚失色,,辛棄疾追討帥印、怒斬義端的場面,,他可是親眼見過,!
“他帶了多少人馬?”張安國顫抖著聲音問道,。
“沒有人馬,,只有四五十個隨從?!笔勘鸬?。
張安國一聽,不由放下心來,,暗中思付:我坐擁五萬大軍,,任他項王轉(zhuǎn)世,憑區(qū)區(qū)五十人能翻出什么浪花,,莫不是來投靠我的,?張安國越想越覺得可能,也不想在屬下面前墮了威風,,于是硬著頭皮說道:“帶他們進來,。”
不多時,,辛棄疾帶著幾人進來,,張安國為顯威風,乘著酒膽,踉踉蹌蹌地走上前去,,咧嘴笑道:“辛將軍,,難為你還能想著我,,想必是來投靠......”
辛棄疾一進大廳,,便看到張安國和一眾叛將在飲酒作樂,好不歡快,,心中已是怒極,,雙目赤紅,也不與張安國廢話,,欺身上前,,張安國身側(cè)的兩名護衛(wèi)見勢不對,立即上前阻止,,只見辛棄疾手中利劍出鞘,,銀光四濺,兩名護衛(wèi)便捂著胸膛倒下,。兔起鶻落間,,劍尖還滴著鮮血的寶劍便橫在張安國喉前,辛隨之上前抽出繩索,,將其綁起,。待到此時,其余叛將才反應過來,,不由遍體生寒,,紛紛抽出兵刃護在身前。
“我今日只擒此賊,,其他人要是想死,,我不介意送他一程!”辛棄疾冷眼睥睨眾人,,血氣沖天,,獨特的青眼中似有幽光閃爍。眾叛將看到這番異象,,又想起金軍中流傳的辛棄疾非人力可敵的傳說,,心中膽怯,不由得讓開一條通道,。
辛棄疾冷哼一聲,,押著張安國,帶著部眾從容離開營帳,。
營帳外,,辛棄疾舉目四顧,四周已被金戈鐵馬的洪流裹挾,黑壓壓的人潮涌動,,一眼望不到頭,,兵戈碰擊聲四起,融入肅殺的北風中,。五十人中已有人臉上現(xiàn)出決絕之色,。
“辛棄疾,你以為你們走得掉嗎,?”說話的竟是張安國,,雖然面如死灰,但還是勉強開口,,聲音顫抖不已,。“現(xiàn)在放了我,,我保證,,放你們安然離去?!?p> “張安國,,你怕是太高看自己了吧?!毙翖壖侧托σ宦?,不再理會。反而轉(zhuǎn)頭看向橫亙在己方面前的眾多士兵,,里面,,有著許多熟悉的面龐。
“諸位濟州軍將士,!我是辛棄疾,,剛奉耿京大帥之命前往臨安,面見我們當今圣上,。圣上隆恩,,允許我們義軍將士南投,這正是我們精忠報國,、建功立業(yè)的大好時機,!如今,宋朝十萬大軍已在百里之外,,不久便會兵臨濟州,!我知道諸位當中不少都懷報國之心,只是因耿大帥身死才不得已跟隨張安國?,F(xiàn)在,,還有回頭的余地,。你們,可愿隨我南渡,?”辛棄疾聲如洪鐘,,言辭真摯。
五十名隨從不禁瞪大了雙眼,,他們哪有十萬宋軍相助啊,,這赫然是辛棄疾的“空城計”。
此言一出,,叛軍將士中一片嘩然,,有畏懼者,,有懷疑者,,也有被打動者,這五萬人中,,不少都是原耿京麾下將士,,本就有滿腔熱血,奈何隨勢所趨,,不得已投靠了金國,,此時辛棄疾一番話勾起了他們的忠肝義膽。
“言盡于此,,如有愿追隨者,,這一路不要阻我,以免誤殺,,待我突出重圍后,,在濟州城外聚首,我?guī)еT位歸國,!”辛棄疾豪邁一笑,,不再多言,帶領眾人認準一個方向沖去,。
前方,,竟真有士兵默默退至兩側(cè)。仍有阻攔之人,,辛棄疾也不手軟,,手中寶劍仿佛化作凜冽寒風,無孔不入,,所過之處敵人如割麥般倒下,,無人是一合之敵。有人想從背后偷襲,,卻被辛隨之一劍攔下,。有人設下陷坑,,辛棄疾連人帶馬不慎落入,卻又縱身躍起,,劍斬拳打,,白衣染血,化作一輪血邊銀月絞殺著四周敵眾,,隨即翻身上馬,,左沖右突,一路狂飆,。敵軍漸漸膽寒,,有幾個嚇破膽的士兵不住哭喊:“青兕轉(zhuǎn)世!青兕轉(zhuǎn)世,!”,。
不遠處已能看到城門,辛棄疾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水,,一劍拍飛面前敵將,,放聲長嘯:“讓我者生,阻我者亡,!”敵眾聽聞,,上至將軍,下到士卒,,無不望風而逃,。
濟州城外,殘陽如血,,風塵掠起,,辛棄疾麾下僅剩十余人,無不身負數(shù)創(chuàng),,渾身浴血,。“我們......竟然......真的殺出來了,?!逼渲幸蝗肃溃袥]有多少死里逃生的慶幸,,反而滿是難以置信,。
“當然能殺出來,因為他們的人心已然散了,?!毙翖壖草p輕拭去劍刃上還騰著熱氣的鮮血,面帶笑意,。
前方,,人山人海,,粗略看去竟有萬余人。這些士兵正是聽從了辛棄疾的號召,,在混亂之中殺了反對南投的將官,,躍馬直奔城外。辛棄疾等人能從萬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也有這些士兵幫忙掩護的功勞,。
“辛將軍,我等愿隨您南歸,!”
“好,!我們即刻啟程!”
萬余人浩浩蕩蕩,,沿著泗水,,橫渡淮河,直奔臨安,,金軍得知消息時已鞭長莫及,。臨安朝廷得知此事,,舉朝嘩然,,高宗更是連嘆三聲,在旁的史官思慮片刻,,揮筆寫下:
辛棄疾,,年方二十三,孤軍深入,,以五十人縱橫于五萬大軍,,擒賊首張國安,全身而退,,勸降萬余叛軍,,從古而今,少年英豪,,未能有與其比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