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疑惑的說道:“可他不是與藍玉他們走得很近嗎,能夠為我所用,?”
黃子澄解釋說道:“殿下,,李景隆同屬武將集團,與藍玉他們關(guān)系親近也是自然的,,可是并不代表就是與他們共同進退,!”
“李景隆的父親是陛下的外甥李文忠,,李文忠十四歲就養(yǎng)在陛下身邊,,陛下對他十分寵信,,李文忠多次領(lǐng)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zhàn)功顯赫,,這才獲封曹國公,。”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他的肖像掛在功臣廟里,,位次第三,賜葬鐘山,。
由此可見陛下對他的信任,,以及他在軍中的威望是何等之高!”
最后黃子澄又說道:“所以李景隆屬于皇帝陛下的支持者,,與勛貴集團還是有所區(qū)別的,,……
“李景隆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深得陛下的看重,多次到湖廣,、陜西,、河南等地練軍……”
朱允炆聽他這么一說,覺得也有希望,,便熱切的問道:“那么依先生之見,,我當(dāng)如何呢?”
黃子澄說道:“殿下要借著這次西南叛亂,,立刻舉薦李景隆擔(dān)任主將前去平叛,,如此一來李景隆身上就會打上您二殿下的名號,接下來嘛……哼哼……就順理成章了……”
朱允炆心中大喜,,趕緊行了一禮說道:“多謝先生教我?。 ?p> 黃子澄立刻高興的將他扶住,,說道,,“殿下不必多禮,微臣也不過略盡綿薄之力罷了,,當(dāng)不得殿下如此厚愛,?!?p> 于是在一旁,也面露滿意之色,,“黃先生盡心竭力教導(dǎo)允炆,,勞苦功高,先生可以坦然受之,?!?p> 黃子澄趕緊謙虛的說道:“都是殿下勤奮好學(xué),也是太子妃的信任,,微臣只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
事不宜遲,。
黃子澄也是得了教訓(xùn),今日在大殿之上,,若是文官們率先發(fā)難,,他要想逃脫就會難上三分!
有國家大事在前面壓著,,后面的彈劾就顯得不再洶涌,。
朱允炆殿下稍做準(zhǔn)備之后,便起身前往謹身殿拜見朱元璋,。
“允炆啊,,你怎么來了?”
正在處理公務(wù)的朱元璋看見朱允文進來,,便停下了手中的筆,,不由得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
朱允炆端著一壺茶跪地行禮說道:“啟稟皇爺爺,,孫兒看今日天氣炎熱,,記掛皇爺爺身體,特地煮了一壺涼茶,,來給皇爺爺散散熱氣,。”
朱元璋一聽,,瞬間滿面紅光,,“那趕緊起來吧,別多禮了,,給咱倒一碗讓咱嘗嘗,。”
朱允炆便站起身來,,走到朱元璋面前倒出一碗涼茶,,奉到朱元璋面前說道:“皇爺爺請用?!?p> 一舉一動都非常得體,,卻沒有太過親近,,也沒有疏遠陌生的感覺。
朱元璋端起碗嘗了嘗說道:“果然不錯,,口味甘甜,,清涼舒爽,你也喝一碗,,來人,,給二殿下看坐?!?p> 朱允炆恭敬地說道:“啟稟皇爺爺,,孫兒已經(jīng)喝過了,此時不渴,,多謝皇爺恩典,。”
行了謝禮,,便坐在太監(jiān)搬來的凳子上,,又理了理衣服,衣衫絲毫不亂,。
朱元璋關(guān)心的問道:“最近課業(yè)怎么樣,?有沒有遇到什么不懂的?”
朱允炆乖巧的回答說的:“多謝皇爺爺?shù)年P(guān)心,,孫兒最近學(xué)了《道德經(jīng)》,,黃先生講得很好,倒是沒有什么太過疑難的,?!?p> 朱元璋點點頭,,又考了他一些課業(yè)上的學(xué)問,,朱允炆總能很準(zhǔn)確的回答出來,這也讓朱元璋越發(fā)滿意,。
朱允炆看時候差不多了,,便是試著說道:“皇爺爺公務(wù)繁忙,不過總得注意勞逸結(jié)合,,萬萬不可累壞了身體啊,,尤其西南不穩(wěn),想必更讓皇爺爺操勞……
孫兒看了實在擔(dān)心皇爺爺?shù)凝報w,,不知孫兒可否為皇爺分憂一二,?”
朱元璋眼中一亮,欣喜的說道:“哦,,莫非咱的皇孫有什么好建議,?”
朱允炆連忙謙虛了起來,,“皇爺爺,孫兒只是有一些想法,,還不一定正確呢,。”
朱元璋欣慰點著頭,,鼓勵說道:“那你只管說來聽聽,,不用擔(dān)心?!?p> 朱允炆得了鼓勵,,便試著說道:“皇爺爺,西南地區(qū)本來就是少數(shù)部族的聚集地,,朝廷在那里也駐有兵馬衛(wèi)所,,況且叛軍人數(shù)并不是很多,
因此只要派遣一員大將前去平叛,,數(shù)月便可平定,,因此皇爺不用太過憂慮……”
朱元璋揉了揉眉頭,說道:“可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這么多武將里面想要選出能夠勝任的,,還真不容易……”
朱允炆見狀,鼓起勇氣說道:“皇爺爺,,孫兒看曹國公李景隆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從小熟讀兵書,又在各地參與練兵,,才能卓著……
只不過沒有機會成為一路主帥,,皇爺爺若是給他機會,想必他一定能夠不負皇恩,,平定叛亂,,報效朝廷?!?p> 朱元璋的眼神之中閃過一絲黯淡,,可臉上仍然堆著笑容說道:“曹國公李景隆……嗯……,你覺得他可以擔(dān)此大任,?”
朱允炆堅定的說道:“是的皇爺爺,,曹國公李景隆確實有大將之才?!?p> 朱元璋笑的說道:“李景隆是咱外甥的兒子,,按照輩分他還得叫我一聲舅爺呢,下次舉行家宴的時候也可以把他叫上,都是一家人不用那么生分……”
聽到這話,,朱允炆覺得自己的舉薦被皇爺爺認同了,,欣喜的說道:“孫兒遵命!”
他明白自己只管舉薦就好,,到最后如何使用那還是朱元璋的事情,,因此并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
又關(guān)心了一番朱元璋的身體,,惹得他心情暢快,,便告辭返回東宮了。
朱元璋望著他離去的身影,,不由得微微皺起了眉頭……
今天的朱元璋注定不會冷清,。
朱允炆剛剛離去。
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慶童又稟報說道東宮三殿下求見,。
朱元璋撇著嘴,,把筆扔在書案上,“讓他進來,!今天的公務(wù)看來是處理不完了,!”
“奴婢遵命!”
慶童領(lǐng)了命令退下,,不一會兒便引著三殿下進入殿里,。
朱允熥一進入殿中,便迫不及待的說道:“皇爺,,孫兒有本啟奏,!”
說著學(xué)了一個在朝堂上官員奏事的樣子,手持又章當(dāng)做朝笏,,然后出列,,接著行禮。
他這一本正經(jīng),,倒是把朱元璋給逗笑了,,臉也不再緊繃,笑罵道:“你這又是干什么,,朝臣沒見了你學(xué)他們的樣子,,還不羞的老臉通紅!”
朱允熥說道:“皇爺爺,,孫兒是大明的郡王,也是大明的朝臣啊,?!?p> 突然又正色說道:“孫兒向皇爺獻上平南策!以供皇爺爺平定西南!”

我要做皇帝
請大家支持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