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文興武廢和文流武滯
閻應(yīng)元剛才說出那番話,,其實心中也是頗為忐忑,。
他怎么會不知道自己這個議論,驚世駭俗的程度,。
這等于是徹底顛覆現(xiàn)在大明的權(quán)力體制,,徹底抄了文官的老家,。
如果宣揚出去,,他甚至可能成為天下文人的仇敵,,死無葬身之地都有可能。
他也不知道皇上聽了自己的話,,會有什么反應(yīng),。
如果認為自己說的是奇談怪論,那不僅徹底斷送前途,,而且性命也未必能保全,。
但現(xiàn)在看皇上雙目發(fā)光的神情,還有稱呼自己為閻愛卿,,分明不但是理解了自己的話,,而且還非常欣賞。
在這一瞬間,,閻應(yīng)元只覺得一股洶涌澎湃的熱流沖上心頭,,回蕩振刷。
自己終于遇上了知己,。
而且這個知己還是當今皇上,。
閻應(yīng)元感覺自己的眼眶都有些濕潤,眼淚似乎都要掉下來了,。
閻應(yīng)元連忙克制住自己洶涌的感情,,平復了一下情緒,才沉聲道:
“世人紛紛埋怨,,當今無名將,,更無軍事天才,以至連占據(jù)彈丸之地的建虜都不如,。其實以我大明承平兩百多年,,人口繁庶,人才濟濟,,豈真無大才,?”
“只是我朝取士,第一等出身便是文人科舉,?!?p> “只有進士出身才能做最大的官,才能到地方上主政,?!?p> “一成進士,便萬眾敬慕欽仰,?!?p> “所以第一等聰明練達之人,,便都是去考文舉了?!?p> 高文彩插嘴道:
“這么說,,從軍當武官的,雖然不是第一等聰明,,但也有第二等聰明,?”
閻應(yīng)元搖搖頭。
“第二等聰明人,,也不會去從軍,。第二等聰明就算考不中進士,也有希望考中舉人,??疾恢信e人,還可以考中秀才,。中了秀才當了廩膳生員,,生活有保障,在地方上也很體面,,地方官對秀才也要禮敬三分,。還可以做私塾先生,束脩也不菲,?!?p> “閻愛卿說得有理?!敝煊珊喓呛切Φ?,“你這么一說,還真是,。我朝第二等,,第三等聰明,甚至第四等聰明的大多去考科舉了,。那能去應(yīng)武舉的,,豈不是大部分都屬于第五第六等了?”
“圣上明斷,。其實不止是考科舉,。那第二等,第三等聰明的,,也有大量去經(jīng)商,去做工匠,?!?p> “我朝商人稅負極低,,做了商人成了巨富,再與名流賢達交往,,又沒有許多束縛,,尊貴舒服程度比高官勛貴有過之而無不及?!?p> “況且如今走海獲利巨大,,那一二等聰明的,又肯冒險的,,便是去做海商,,甚至做海盜,都比應(yīng)武舉要強得多,?!?p> “從軍,官職最高也不過當總兵,,而做了總兵在文官面前,,依舊要屈聲下氣,巴結(jié)迎合,。有幾個豪杰,,肯忍受這等恥辱?”
“即便有一兩個才能卓越者,,因為志趣,,研習武事,從戎效力,。朝中掌握實權(quán)的文官,,卻又大多對軍事似懂非懂。百般掣肘之下,,就是有一二才能卓越的武將,,也難以充分發(fā)揮作用?!?p> 朱由簡聽到這里,,深有同感的點頭。
事實上,,熊廷弼,、毛文龍就是如此。他們自己的軍事才能算得上卓越,,可擋不住朝廷里一大幫豬隊友搗亂掣肘啊,。
“如此狀況,豈不是文興武廢,?”閻應(yīng)元一口氣說到這里,,停了下來,。
“那文流武滯又怎么說?”朱由簡問,。
閻應(yīng)元緩了一口氣,,繼續(xù)說道:
“我大明文官皆是流官,無世襲之說,,全憑科舉考試,。”
“以文論文,,選拔出來的人在文史典籍的學問上,,雖有濫竽充數(shù)者,有真才實學的也數(shù)不勝數(shù),。
“只是武官和衛(wèi)所士兵卻是世襲,,年深日久,就成了空耗錢糧的弊病,。
“世襲日久,,不但武官子弟耽于富貴,紈绔無用,?!?p> “而且國初這屯田養(yǎng)衛(wèi)所兵。這屯田所出,,原本也都是國家錢糧,。”
“如今衛(wèi)所廢弛,,衛(wèi)所兵大多和農(nóng)夫無異,。這屯田也大多化為私田。等于國家近千萬軍餉都被民間侵吞,,化為烏有,。”
“為今之計,,要振作武備,,必須徹底廢除武職世襲,衛(wèi)所兵制,,徹底實行定期兵役制,。”
“如此,,天下豪杰皆可為兵為將,。退役之后,又可回輸?shù)胤?,助力地方武備,?!?p>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如此死水化為活水,天下事方可有為,?!?p> “不過若要實施徹底,需對天下戶口人數(shù)做一徹底清查,?!?p> 閻應(yīng)元一口氣說了許多,說到興奮處,,揮手比劃,。
顯然他心中積蓄了許多意見,到如今才第一次有人如此認真聽他講述,。
朱由簡連連點頭,,補充道:
“對,依照愛卿剛才說的以武舉代科舉,。武舉選拔出來者,,再于邊軍中實際歷練,才有為官資格,。
“這一來,,地方官便是一方大將,可主持當?shù)匚鋫?,調(diào)查人口,,抽取壯丁,訓練成兵,。朝廷再從各地軍兵里,,優(yōu)中選優(yōu),調(diào)集京師,。如此何愁外患,?又何愁不得名將?”
閻應(yīng)元兩眼發(fā)出興奮的光芒,,拍手贊嘆道:
“陛下所言,,簡直和臣想得完全一樣?!?p> 這時高文彩忽然拱手道:“陛下,,文彩卻有一個顧慮,不知當不當說,?”
朱由簡瞥了他一眼:“哦,,但說無妨,!”
高文彩皺眉道:“按方才閻總旗和陛下所言,確實能振興武備,。只是如此一來,,地方官都能練兵帶兵,只怕釀成軍閥割據(jù)之禍,!”
朱由簡微微一笑,,把視線投向閻應(yīng)元,看看他如何回答,。
閻應(yīng)元胸有成竹,,沉穩(wěn)回答道:
“這個問題,微臣也早已想過,。只要官是流官,,就不愁割據(jù)。流官的父母親屬都在異地,,若是反叛割據(jù),,則無異坑害家人。
“再者實行如此制度,,以縣為基礎(chǔ),。一個知縣所掌握者不過一縣之人力物力,縱使真有野心,,又哪來的實力造反或割據(jù),?此與前代節(jié)度使之類統(tǒng)轄地域甚大又是不同。便是知府,、巡撫,、總督之類可以暫時管制更大地域的官員,也必須是奉朝廷號令才行,。因為是不斷輪換更替的流官,,和下屬地方官并無深厚密切的私人關(guān)系。若是作亂反叛,,則地方必不聽命于其人,。
“再再者,若是天下皆弱,,而一地武力獨強,,或可以擔心此地坐大,割據(jù)成患,。但若是天下各地皆強,,即便某地叛亂,又何足為患。一地之力又何足以與天下相抗,?
“與其使天下皆弱,,不如使天下皆強!此正如眾人皆跪,,一人獨立,。顯出此人高大。若是眾人皆立,,則方才這一人,,在眾人之中,,也泯然而已,!”
朱由簡撫掌拍手道:“閻愛卿說得好!好一個‘與其使天下皆弱,,不如使天下皆強,!’”
高文彩低下頭,沉思片刻,,也覺得閻應(yīng)元所說的話,,無可辯駁。
閻應(yīng)元神采飛揚,,繼續(xù)說道:
“臣還想過在京師和地方分別設(shè)立武校,,系統(tǒng)培育將帥之才,教師不僅需有熟讀兵書者,,也需有經(jīng)歷實戰(zhàn)的老兵,。比起如今將帥,大多自學成才,,豈非遠勝,?”
說到這里他遺憾的長嘆了一口氣:
“臣最欽佩昔日抗倭名帥戚少保。戚少保真乃文武雙全,,陣法器械都精通的奇才,。
“當年若有武校制度,戚帥一身本領(lǐng)能傳授年輕學子,,若能再培育出百多個年輕將帥,,代代相傳,則如今我大明何至于如此窘迫,,缺將可用,?”
朱由簡知道閻應(yīng)元說的武校就相當于后世的軍校。
這閻應(yīng)元說的每一件事情,,幾乎都說到自己心坎里去,。
也不由遺憾地嘆了一口氣:
“以閻愛卿如此大才,朕恨不能馬上讓你當兵部尚書,至少也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可惜可惜,。”
閻應(yīng)元苦笑一下,,說道:
“若是那樣,,臣只怕立刻成為眾矢之的,反倒還不如現(xiàn)在當一個錦衣衛(wèi)總旗自在,?!?p> 朱由簡點點頭,隨即面色嚴肅道:
“朕讓你當這個總旗,,你卻不可真將自己視為一個區(qū)區(qū)總旗,。”
“按制,,總旗可領(lǐng)兵五十人,。朕特許你領(lǐng)百人。并且這百人許你自行招募各方豪杰,。你把這一百人若能訓成和你一般的將才,,每人再帶百人,愛卿這百人就可相當于一支萬人的精銳之師,?!?p> 閻應(yīng)元聽了,心潮起伏,,他明白皇帝的意思,。
只要自己能訓練出這樣一支隊伍。
以這個實力做基礎(chǔ),,陛下自然可以鎮(zhèn)住反對意見,,繼續(xù)往上提拔自己。
到那時候自己所設(shè)想的種種變革,,能全部實施都有可能,。
他想到這里,彎腰恭敬行禮道:
“臣閻應(yīng)元,,謝皇上的知遇之恩,。”
朱由簡又沉吟片刻:
“你明天起,,以錦衣衛(wèi)總旗身份移駐昌平州,,免得在此地受親屬鄉(xiāng)黨干擾?!?p> “朕明日就從內(nèi)帑里撥給你五萬兩白銀,,爾后裁削錦衣衛(wèi),,裁減太監(jiān)宮女,至少也可省下十五萬兩,,也會陸續(xù)轉(zhuǎn)撥給你,。”
“這二十萬銀兩用途,,全由卿自定,,旁人不得干涉?!?p> “總之,,朕要你先在兩個月內(nèi),訓練出百人精銳,。兩個月后朕就要用,。你可能答應(yīng)?”
閻應(yīng)元目光沉凝,,略微思索后答道:
“練兵最好從少年開始,,不過陛下若是要急用,應(yīng)元也可先招募已具備成熟技藝,,精通技擊的百多名壯士。
“不瞞陛下,,臣幼時曾隨父闖蕩四方,,也結(jié)交了不少民間豪杰。燕趙之地,,草野之間多有壯士,。只是官府不取。
“陛下給臣以自擇之權(quán),,莫說百人,,就是千人也能得?!?p> “臣嚴加訓練,。散則各為萬人敵,合則可成所向披靡之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