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朱熹的教誨:“徹底重新鑄造一番”
徐爾一不做聲了,。畢竟皇帝都點頭了,,那自然就是認(rèn)可了陳仁錫的說法。
細(xì)想一下,,陳仁錫說的也確實沒錯,。
涉及國家大事層面,若是志同道合,,通過文章著作,,也可信任。
一個人什么都可以偽裝,,唯獨他的見識水平?jīng)]有辦法偽裝,。
如果志異道乖,即便朝夕相處,,也未必能看得清,。
果然,崇禎皇帝說道:
“列位都應(yīng)該是能聽得進(jìn)道理,,能辦實事的人,。
“宮里耳目眾多,若是在那里商議,難免傳揚出去,,反倒可能讓列位愛卿被其他官員側(cè)目而視,。”
“正好玄扈先生提出修歷,,朕以討論修歷的名義在觀星臺上召集列位,。剛才已經(jīng)談到科舉,其實朕想變得不止科舉,?!?p> 陳仁錫拈了一下胡須,道:
“陛下之意看來是應(yīng)在《革》卦了,!”
在場八人都是精通四書五經(jīng)的,,對《易經(jīng)》自然也熟悉。
一說《革》卦,,便都明白了,。
徐光啟眸子發(fā)光,緩緩道:
“莫非是如紫陽夫子說的話,?”
徐光啟嘴里的紫陽夫子是指朱熹,。
徐光啟最為推崇朱熹。
他曾經(jīng)在《刻紫陽朱子全集序》中說:“學(xué)孔氏者必從朱氏始”
又說“舍紫陽,,其將何途之從而致之哉,?”
便是徐光啟大力倡導(dǎo)的格物窮理之學(xué),論說根源也來自于朱熹,。
如朱熹說的“格物窮理,,有一物便有一理。窮得到后,,遇事觸物皆撞著這道理”
“上而無極,、太極,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亦各有理,。
“一書不讀,,則缺了一書道理;一事不窮,,則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缺了一物道理,。須著逐一件與他理會,?!?p> 所以在徐光啟看來,提倡格物窮理之學(xué),,研究天文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學(xué),正是程朱理學(xué)的必然要求,。
而此刻徐光啟應(yīng)該也是聯(lián)想到了朱熹闡發(fā)《革》卦時說的話了,。
熊明遇問道:
“什么話?”
徐光啟還沒來得及回答,,陳仁錫先微微一笑道:
“朱文公在《朱子語類》里曾解釋這個《革》卦:若是更革,,則須徹底重新鑄造一番,非止補其罅漏而已,!”
徐光啟點頭:
“正是,!”
朱由檢拍手道:
“諸位先生說的不錯,朕的意思正是朱夫子的這話,,徹底重新鑄造一番”
“我召集諸位愛卿,,正因為諸位都是有見識,能務(wù)實,,不畏人言者,。”
“如今天下局勢,,危如累卵,,若不施以大變革,難以解脫危局,?!?p> 殿中八人,眼睛都亮了起來,。
其實他們都或多或少考慮過變革的問題,。
但稍一思索,便都知道阻力太大,。
最后也只能想想而已,。
而現(xiàn)在,皇帝主動牽頭,,把他們召集在一起,,籌劃大變革,而且是朱熹說的那種“徹底重新鑄造一番”的大變革,。
這多少讓他們感覺到熱血沸騰,。
只是熊明遇在興奮的神色過后,卻又沉吟起來,,神情閃現(xiàn)一絲不安,,眼神里似乎有些憂慮之色,。
顯然他是想到自己所屬的東林一系官員,對這種皇帝推動的變革,,大部分人勢必會反感抵制,。
東林官員也希望變革,但這個變革應(yīng)該是把皇帝的作用變得更低,,對皇帝權(quán)力限制更大,,最好讓皇帝就成為一個禮儀性的擺設(shè),這才是東林系官員希望的變革,。
至于可能加大皇帝權(quán)力的變革,,那勢必招來東林系官員的拼命反對。
方以智看見熊明遇的神情,,也頓時斂起興奮之色,,微微低頭,眉頭緊皺,,似乎在思索什么,。
顯然他也想到了熊明遇擔(dān)心的事情。
“不知陛下說的大變革具體包括什么,?”徐光啟也很快平靜下來,,沉穩(wěn)地問道。
他想聽到皇帝更切實的闡述,,除了在科考里加入格理學(xué),、度數(shù)學(xué)之外,還有什么要變的,。
看看皇帝究竟是一時心血來潮,,還是真有變革的方向和決心。
朱由檢把昨天和閻應(yīng)元討論的內(nèi)容說了一遍,。
最后總結(jié)道:
“科舉要變,,地方制度要變,朝廷制度也要變,,軍隊制度要變,,財稅制度要變,當(dāng)然占據(jù)要職的大臣更要變”
朱由檢一口氣說了六個要變,。
在場眾人卻陷入思考和沉默中,。
他們當(dāng)然希望變革,但這么多要變,,談何容易,。
變得越多,難度越大,。
弄得不巧就是亂上加亂,,反而把國家徹底推入深淵,。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方以智。
他在剛才的思索中,,已經(jīng)有了一些看法,。
“陛下,小子有幾句話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
“盡管講,,今日論事,不必有什么顧忌,,暢所欲言?!敝煊蓹z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多謝陛下,既然如此,,小子就直說了,。”方以智點點頭,,朗聲道,,“欲變革,自然是好事,。只是天子所行,,光明正大,何事不可對人言,?
“所行變革越大,,便越應(yīng)開誠布公,集思廣益,。
“若利于社稷,,利于蒼生,臣民自會衷心擁戴,。
“豈有撇開閣老,、尚書,百寮群臣,,只私下聚集數(shù)人,,會于密室,而能成大事,?”
“小子機緣湊巧,,忝為觀星臺議事的數(shù)人之一,只是所受圣賢教訓(xùn),,不敢或忘,。實不愿為佞幸之人,。”
“在座諸公,,皆是小子的師長父友之輩,,想必有同感。
“直言忤耳,,觸犯陛下龍威,。任憑陛下裁治?!?p> 朱由檢微微一笑,。
現(xiàn)在的方以智不過才十七歲,正是單純的年齡,。
未歷風(fēng)雨吹打,,思想尚未通達(dá),滿腦子正言大論也不奇怪,。
“密之,,你的意見,朕知道,。
“你不妨稍安勿躁,,耐心在旁邊看一會兒。若是覺得今天的討論應(yīng)當(dāng)馬上散播于眾人,,朕也不攔你,,你看如何?!?p> 方以智愕然,。
他原先預(yù)料自己這一番話出來,皇帝即便不是勃然大怒,,也至少會駁斥幾句,。
沒想到皇帝只是輕描淡寫,說讓他旁觀,。
他一時之間,,也猜不透皇帝葫蘆里究竟賣的什么藥了。
心中起了幾分好奇心,。
便真的決定不再說話,,先靜默旁觀。
徐光啟,、溫體仁等人都是久經(jīng)官場,,知道輿論險惡,對皇帝秘密議事,,倒是都理解,。
對方以智這個毛頭小子的議論,,覺得幼稚。
沉默了片刻,。
最先開口的是溫體仁,。
“不知道在陛下籌劃的變革中,我等七人,,放在什么位置,?”
他是這些人里最關(guān)心實際具體政務(wù)的。
因此一問就奔著職位安排去問,。
在朱由檢心目中,。
這些人里,溫體仁是比較特殊的一個,。
他并沒有什么過人的見識,,對技術(shù)器械數(shù)理方面也沒有什么興趣。
但他卻是一個相對切實的執(zhí)行者,,而且輕易不會在輿論攻擊下屈服。
而這樣的特質(zhì)對變革的推行是很有必要的,。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12-24/b918215eb66bd4ec299f3ae3760e88222T45C6MbN8eVpp9.jpg)
迷糊綠林
讀者有多余的票,,給些推薦票或月票吧。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