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城外,,荒僻山道。
一聲吶喊,,伏兵盡起,。荊州軍不防此處竟有埋伏,不敢抵?jǐn)?,棄下輜重,,四散奔逃,。
嚴(yán)顏騎在馬上,,督促搬運(yùn)所獲軍資,,一邊防備前方,只等張飛回來,,預(yù)備突襲,。
陡聽背后一聲大喝:老家伙,,看樣子倒是個積年做賊的。偷劫他人貨物,,還親自在這里望風(fēng),。嚴(yán)顏休走,,我老張等的你恰好,!
嚴(yán)顏猛回頭時,卻被那人撞將過來,,一把扯住勒甲絳,,生擒過馬,擲于地下,,命人捆了,。抬頭看時,見來者豹頭環(huán)眼,,燕頜虎須,,手使丈八矛,騎乘烏騅馬,。不是張飛,,卻是哪個?
原來先前騎馬過去的張飛,,卻是令軍士身形相似者假扮,,借著夜幕騙過了嚴(yán)顏。
嚴(yán)顏枉費(fèi)一番心機(jī),,原本要擒張飛,,未料卻遭張飛所擒。又聽四下里鑼聲大震,,卻是荊州眾軍殺來,,將川兵前后夾擊,四面圍住,。
眾川兵見主將落在敵人手中,,只得放下輜重軍資,棄甲倒戈而降,。
張飛即令降兵為前隊,,后以刀手利刃加頸,殺到巴郡城下,。然后逼令降兵大叫:太守戰(zhàn)勝歸來,,速速開城迎接!
城上見是自家兵馬,,于是并無懷疑,,立即大開城門,。張飛縱馬而進(jìn),搶占吊橋,,便引荊州軍入城,。
嚴(yán)顏被綁縛在馬上,眼見張飛不需張弓搭矢便得江州,,只得搖頭無語,,哭笑不得。
張飛率軍進(jìn)城,,天已大亮,,遂令行軍主薄出榜安民,自己入衙升廳而坐,,令刀手把嚴(yán)顏推至,,親自勸道:事已至此,老將軍還不歸降,,更待何時,?
嚴(yán)顏叫道:我蜀中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張飛大怒,,喝令左右斬來。
嚴(yán)顏喝道:賊匹夫,!砍頭便砍,,何必發(fā)怒?
說罷回身出廳,,往外就走,。這里本來就是自己公廨衙門,自然無需他人引路,。
張飛本來儼然高坐,,怒發(fā)如雷,見嚴(yán)顏真不怕死,,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急下階喝退左右,,扶回嚴(yán)顏,,親解其縛,以禮勸降,。
嚴(yán)顏雖然年老,,卻是個吃軟不吃硬的,又自思劉璋即非明主,,連國舅吳懿等亦且背叛,,自己一個外姓之臣,,何必為其效死?且感張飛恩義,,乃欣然請降,。
張飛見嚴(yán)顏肯降,不由勞累皆忘,,歡然大叫:如此,,某與老將軍即是一家人也。這便借用你家廚房,,再勞貴府庖?guī)?,炒幾個小菜,,你我共酌同飲可好,?
嚴(yán)顏笑道:將軍如此信任在下,不怕老將給你下毒乎,?
張飛大笑:我聞蜀中只有好客將軍,,絕無下毒將軍耶!
嚴(yán)顏大悅,,便命家人整治佳饌,,搬出上好瀘州老窖,與張飛據(jù)案對飲,。酒過三巡,,并獻(xiàn)計道:敗軍之將,荷蒙厚恩,,無可以報,,愿施犬馬之勞,隨將軍徑取成都,。
張飛更是大喜,,當(dāng)夜大醉,便即睡倒衙中,,對嚴(yán)顏毫無戒備之心,。兵不血刃即得巴郡,遂令在巴郡歇兵數(shù)日,,在此等候軍師大軍,。
五日之后,諸葛亮與趙云沿江而上,,前來會兵,。
張飛引嚴(yán)顏出城,將軍師迎入城中,,訴說嚴(yán)老將軍獻(xiàn)城之功,,請求封賞,。
孔明聞?wù)f張飛未損兵士智取堅城,不由大喜,,對嚴(yán)顏深加撫慰,,令其依舊為巴郡太守,只將守軍換了荊州將士,,令守城蜀兵編為前隊,,以作向?qū)А?p> 隨后又令張飛、趙云分兵二路,,先后攻占江陽,、犍為、巴西,、德陽,。
建安十九年八月,張,、趙兩路兵馬皆至雒城城外,,與劉備會合,隨后孔明大軍亦至,。
劉備見到軍師,,痛而且悔,哭訴鳳雛先生中伏經(jīng)過,,屢加自責(zé),。
孔明忍悲撫慰玄德,親到龐統(tǒng)靈前哭祭一番,,下令撤了靈堂,,命龐統(tǒng)部將扶柩還于荊州,請關(guān)羽為其舉喪入葬,。部將領(lǐng)命,,扶靈去了。
鏡頭轉(zhuǎn)換,,三日之后,。
孔明吩咐升帳聚將,分派兵馬,,主理軍事,。
此番既有孔明居中謀劃,劉備親為先鋒,,率張,、趙、黃魏諸將并力大舉,終于占領(lǐng)雒城,,殺劉璝,、張任,并降蜀將張翼,。
劉循見機(jī)得快,,率一千兵竟出南門,逃回成都,,來見父親劉璋,。
劉璋大驚:我兒因何如此狼狽?
劉循:雒城已陷,,劉璝,、張任殉國,余將皆降劉備,。孩兒無能,,請父親降責(zé)!
劉璋:我原說要獻(xiàn)西川給他,,是你堅執(zhí)不肯,,以至如此。今反目為仇,,如何是好?
慌聚眾官,,商議應(yīng)對之策,。從事鄭度進(jìn)言道:劉備雖然攻城奪地,其鋒甚銳,,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今成都屏障盡失,主公不如盡驅(qū)巴西梓潼之民,,令遷徙過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堅壁清野,,靜以待之,。彼劉備所領(lǐng)荊州兵久無所資,不過百日自走,。那時我再乘虛擊之,,則劉備必可擒也。
劉璋雖然怯懦,,并不愚傻,,也知此是一條可行之策,。思之再三,畢竟于心不忍,,說道:我只聞為政者應(yīng)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備敵者。此計雖可使敵陷于大困,,但先使移民流離失所,,我絕不能為。
話猶未完,,階下一人出班奏道:主公以民為本,,真乃仁者之主也。若不堅壁清野御敵,,則某有一計,,可退劉備。
字幕: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現(xiàn)任益州太守,。
劉璋聞奏大喜,,問道:未知幼宰有何妙計,以退荊州之軍,?
董和:今鳳雛已死,,臥龍率軍入川,荊州必然空虛,。主公何不遣使至許都請降朝廷,,令丞相曹操出兵襄陽以下荊州?荊州危急,,劉備必退兵還救,,彼時我以成都之兵自后掩殺,孔明即有通天之能,,亦無計可施,,必為我所擒矣。
劉璋:果然妙策,,當(dāng)即行之,。
于是即修國書,便問何人可以為使,。群臣聞言,,因皆知目前東北兩面皆為劉備之兵,此去九死一生,于是充耳不聞,,低頭不語,。
劉璋見無人答言,正欲發(fā)怒,,忽殿角一人升階而前,,施禮道:主公前番不聽臣與劉巴之諫,致使引虎進(jìn)門,,今噬臍何及,!但為人臣者,君憂則臣死,;即無人敢去,,臣獨(dú)愿往。
眾人視之,,見說話者非哵,,正是前番苦苦阻諫,休令劉備入川者劉恢,。
字幕:劉恢,,字德昂,南蠻建寧郡人,。獨(dú)身在蜀為官,,家眷盡留原郡。
劉璋聞言,,既羞且喜,。雖惱他出言無狀,但也感其一片忠義之心,,當(dāng)下即遣李恢為使,往許都請降,,借兵以下荊州,。
李恢討了國書,帶十?dāng)?shù)個心腹出得北門,,回頭向成都唱一個大喏:主公,,休怪某今日要賣了你的成都,實是你不聽我前日一番好意,,自將猛虎請進(jìn)門來,,驅(qū)之不得了也。
說罷便率從人上馬,,直奔雒城,,徑投劉備。
劉備聞?wù)f李恢到來,不知何意,,因問孔明:某引兵入川之時,,這李恢與劉巴、黃權(quán)均極力反對,,從事王累更以自殺相諫劉璋,。今日來求見我,卻是何意,?
孔明回頭,,與法正相視一笑,卻不回答,。
劉備恍然大悟,,急命擺開執(zhí)事儀仗,率眾官親迎至城門,。
李恢見劉備親自迎出,,不由受寵若驚,暗道:謝天謝地,,看來果然不虛此行,。
劉備上前,一揖到地,,親自牽馬,,迎李恢進(jìn)城。
入衙之后,,先分賓主落坐,;略作寒暄,命獻(xiàn)香茶,。又命侍從,,請法孝直、彭永年出來,,使與李恢相見,。三人見面,俱各歡喜,。
劉備欲擒故縱,,不問李恢來意,先命在帳中擺排盛宴,,與李恢接風(fēng)洗塵,,并請軍師孔明居于主位,孝直,、永年兩側(cè)作陪,。
當(dāng)下水陸畢陳,,賓主雖然談笑風(fēng)聲,但許久話不及意,。李恢席間幾次要表白忠心,,均被劉備以酒相勸,截住話頭,。
孔明見李恢額頭青筋都已暴起,,便知時機(jī)已至,執(zhí)酒問道:某向聞德昂先生耿直忠義,,前番力諫季玉不聽,;今不顧誤會,親來雒城,,則必有良策,,以教我主公乎?
李恢見孔明主動來問,,心下大樂,,于是笑道:某前番力諫劉璋,是為盡臣子本份,,即不見聽,,便是他自取其禍。某今來投皇叔,,亦是為使益州之民免于涂炭也,。
劉備裝傻問道:先生此言何意?
李恢:皇叔雖得雒城,,但成都城高池深,,尚有精兵三萬,存糧足支三年,。憑皇叔這數(shù)萬之兵,,半年內(nèi)急難下之,且軍糧亦不足支,。某來之時,,有從事鄭度曾向劉益州進(jìn)言,要盡驅(qū)巴西梓潼之民過涪水以西,,盡焚倉廩野谷,堅壁清野以待皇叔,,孔明軍師以為如何,?
孔明大驚道:如此我軍休矣!但想那劉季玉雖然怯懦,,但本性善良,,必不用此毒計,。
李恢贊道:誠如軍師之言,乃深知劉季玉者,。但又有益州太守董幼宰獻(xiàn)計,,要遣使到許都向天子請降,令曹操兵下荊襄,,逼令玄德公退軍,,卻自后掩而殺之。此計卻又如何,?
話猶未了,,劉備忽從座中躍起,叫道:危乎殆哉,!季玉若從此計,,則我無家可歸矣。
李恢:皇叔望安,,荊州穩(wěn)如磐石,。
劉備:此話怎講?
李恢:劉季玉果從董和之計,,并問何人為使,。益州諸臣,哪個敢于此時出城,?是某自告奮勇,,領(lǐng)了國書,即直奔主公這里來也,。
一句話未了,,孔明及法正等皆撫掌大笑。
劉備卻道:那劉季玉見先生不歸,,亦會另派他人為使,,荊州仍是難保萬全。
李恢:主公勿憂,。某今空手來降,,自愧無功可獻(xiàn),這就去干一件大功,,令曹操無暇南顧,,必保荊州無虞。還要使云長公趁此機(jī)會率兵北伐,,拿了襄樊,,襲其許都,亦未可知,!
說罷,,即將酒觥輕推,,向廳中諸人拱手為揖,傳令喚馬,,向外轉(zhuǎn)身即走,。
劉備驚問:先生哪里去?
李恢停步回身,,正色道:某聞主公在許都時,,曾與西涼討逆將軍馬騰為友。公卻不知,,某與馬壽成亦乃莫逆之交,。今馬騰全家為曹操所殺,其子馬超及大將龐德尚屯冀州,,占據(jù)隴上諸郡,,擁數(shù)萬西涼鐵騎。某若不去許都,,反至冀城,,說服馬超出兵長安,那曹操將重蹈當(dāng)年潼關(guān)之危矣,,又何暇南顧荊州乎,?
劉備及孔明聞之,皆大喜過望,,即備下厚禮,,請李恢持往,以結(jié)交馬超使用,。
李恢只取些許盤纏費(fèi)用,,說道:以某與馬騰情義,那馬超必具晚輩之禮以迎之,,金銀徒累我身,,無用也。
說罷揖首相別,,出帳而去,。劉備送至營門而回,即與孔明商議,,暫且息兵不出,,固守雒城,單等李恢冀城消息報來,,再作計較,。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劉備,,復(fù)說馬超,。
十?dāng)?shù)騎馬向北奔馳,繞過漢中西行,。李恢一行日夜兼程,,趕到冀城,向門軍遞上名帖,,請其入報馬超,,就說故人求見。
門軍請其稍候,,赍持名帖報入,。未至片刻,馬超果然率引諸將出迎,,并施晚輩大禮,。
李恢雙手挽起,也不多言,,飛身上馬,,與馬超并騎入城。進(jìn)到府中,,未待敘禮,,李恢忽然淚流滿面,向馬超喝道:馬孟起,!你父及二弟全家遭害,,你尚于此納福?某要你但借兵馬一萬,,某自與馬壽成報仇,,那時看你羞也不羞!
馬超聞聽此言,,哭倒于地:滅門之恨,,無時敢忘。叔父肯助我時,,某即日起兵,!
李恢復(fù)將馬超扶起,說道:曹操以上將夏侯淵守住長安,,此人智勇雙全,,不可輕敵。某恐你一人勢單力孤,,不如再去漢中借兵,。你自寫書,我與你為使,,去見張魯,。
馬超深然其說,,當(dāng)即修書,遣使陪同李恢前去南鄭借兵,。
李恢只討些干糧清水,,酒也不吃,即率從人,,往漢中南鄭而去,。馬超即喚眾將,與從弟馬岱及大將龐德商議,,再次起兵,,東征關(guān)中。
門將忽然入報:楊阜從表兄姜敘處借得精兵五萬,,聲言來攻冀城,,要與韋康報仇。
馬超大怒,,即令:休等他來,,我先出兵,去殺此背義之賊,!
鏡頭閃回,,補(bǔ)說楊阜去向。
前番楊阜請假回鄉(xiāng),,為妻理喪,,全是子虛烏有之事,只為借口脫身,,去搬兵報仇,。
因見馬超準(zhǔn)假,楊阜暗道僥幸,,當(dāng)即離了冀城,,放馬奔馳。一氣走出三十余里,,知道已遠(yuǎn)出城頭哨兵視線之外,,乃望明方向,直奔鹵城,,來投外兄姜敘,。
字幕:姜敘,字伯奕,,天水郡冀縣人,。西涼名將,官封撫彝將軍,率軍鎮(zhèn)守鹵城,,素為胡人所畏,。楊阜與姜敘是姑表兄弟,姜敘之母即其姑母,。
楊阜單騎進(jìn)了鹵城,,至府衙中拜見姑母和表兄姜敘,不由放聲大哭,。
姜母大驚,急問何故,。楊阜詳細(xì)敘說冀城陷落,,韋康使君本已舉城歸降,卻全家馬超被殺之事,。說畢,,便請表兄發(fā)兵,前往冀城報仇,,兼替朝廷除賊,。
姜敘聽了楊阜之語,說道:錦衣馬超之勇,,不下于當(dāng)年呂布,,隴西甘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羌氐人,,更皆以“神威天將軍”呼之。我弟既然得保性命,,脫身而回,,正應(yīng)慶幸。又何必如此悲慟,,非要與韋康報仇,,不惜得罪馬超?
楊阜怒道:表兄是何言耶,!弟食朝廷俸祿,,領(lǐng)受曹丞相重托,不能守住其城,;至城破君死,,又不能與其同命,還有何面目茍活于人世,?馬超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后,,世為漢臣,今為一己之私,不顧父弟及全家性命,,不念天子朝廷厚恩,,叛國逞肆,燒殺黎民,,涂炭將士,。又枉殺朝廷封疆大吏,全州士大夫皆蒙其辱,。兄帶兵專管一方,,久食朝廷俸祿,卻擁兵袖手,,并無討賊之心,,正是史書所謂“趙盾弒其君”者。反勸我罷休,,是何道理,!
姜敘:馬超之勇,曹丞相亦深以為懼,,在潼關(guān)為其所迫,,我兄弟恐難圖之。
楊阜:不然,。馬超雖強(qiáng),,卻無視信義,部下矛盾重重,,大將龐德亦有背叛之心,。且其有勇無謀,甚易圖也,。我已約下梁寬,、趙衢,兄若肯興兵,,二人必為內(nèi)應(yīng),。
姜敘終為表弟忠義所動,但又擔(dān)心母親老邁,,不愿其為己擔(dān)心受怕,,猶自沉吟。
正在左右為難,,姜母早已看出兒子心事,,厲聲喝道:我兒即食漢祿,又與韋使君為友,,為國除賊謂忠,,為友報仇曰義。馬超為你表弟所騙,以請假為由離開,,至今無備,。我兒手握重兵,今不早圖,,更待何時,?人誰不有死?死于忠義,,得其所也,。我知兒孝,但勿以我年老為念,。你若不聽表弟義山之言,,我當(dāng)先死,以絕汝念,。
姜敘見此,決心已定,。遂命中軍持己名帖,,請同鄉(xiāng)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等到府,排擺酒宴,,并與席間一齊歃血結(jié)盟,,約定共同討伐馬超。
與此同時,,姜敘又派從弟姜謨,,身穿便服潛至冀城,聯(lián)絡(luò)韋康舊部梁寬,、趙衢,、龐恭等人。告知起兵日期,,使諸將屆時倒反馬超,,開門獻(xiàn)城。
打發(fā)走姜謨,,眾人歃血盟誓已畢,,各回家中,集聚私兵,響應(yīng)楊阜,。于是楊阜和姜敘便在鹵城扯起討逆大旗,,厲兵秣馬,準(zhǔn)備進(jìn)攻冀城,,為涼州刺史韋康報仇,。
閃回結(jié)束。鹵城起兵之事被探馬偵知,,報至冀城,。
馬超聞而大怒,便即披掛,,親率大兵而出,,令馬岱、龐德為前鋒,,殺奔鹵城,。
姜敘、楊阜聞馬超殺到,,引兵出城,,兩陣對圓。
楊阜挺槍大罵馬超:叛君無義之賊,!只知?dú)⒙?,毫無人性。韋使君仁德愛民,,既已率城歸降,,因何非要?dú)⑵淙遥拷袢漳骋娉⒊?,為韋使君報仇,!
馬超大怒,也不答話,,只顧縱馬沖將過來,,白馬銀槍,迅如狂風(fēng),。
姜敘,、楊阜二人不敵,回身大敗而走,。
馬超驅(qū)兵趕來,,卻被尹奉、趙昂引軍趕至,,拼力抵住混戰(zhàn),。馬超奮起神威,,四將亦不得近身,如走馬燈一般,,只辦得遮架,,手忙腳亂。
正斗之間,,刺斜里大隊軍馬殺到,,卻是夏侯淵接到楊阜密報,率領(lǐng)關(guān)中精銳到來,。
馬超雖勇,,奈何兵少,如何當(dāng)?shù)萌奋婑R廝并,?多虧馬岱及龐德接應(yīng),,拼力殺出重圍。于是大敗,,奔回冀城,。
奔至城下,天已昏黑,。馬超剛要命人叫門,,卻聽城上梆聲響亮,亂箭射下,。馬超大驚視之,見梁寬,、趙衢,、龐恭立在城上,妻子家人皆都綁縛,,羅列城樓,。
馬超大叫:爾等賊子,焉敢反我,?
梁寬:我等皆為朝廷命官,,韋使君部下世僚。今為朝廷討逆,,更為韋使君報仇,,何謂反你?你不顧父弟及全家性命,,只為一己之私欲圖自立,,才是反叛。來啊,,與我砍了,!
一聲令下,,左右刀手應(yīng)聲上前,先將馬超之妻楊氏從城上一刀砍了,,又將其幼子三人,,并至親十余口,都從城上一刀一個,,剁將下來,。
至此西涼馬氏一門凈盡,只剩得馬超和馬岱兄弟兩個,。馬超氣噎塞胸,,幾乎墜下馬來,又見背后塵頭大起,,夏侯淵引兵追至,。
馬超血貫瞳仁,還要回身再戰(zhàn),,被馬岱一把抱住,,與龐德連夜奔走,不分南北,。
當(dāng)晚四更時分,,三人帶數(shù)百殘兵,眼見前面一座城池,。
馬岱抬頭看時,,見是鹵城,仗著深仇大恨及滿腔血?dú)?,縱馬上前叫道:城上聽著,,姜將軍現(xiàn)今被馬超戰(zhàn)敗回城,后有追兵,,速開城門,!
守門之將聽得真切,往下看不清楚,,但聞是姜將軍回,,不敢怠慢,急開城門接入,。
馬超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即從城南門邊殺起,,盡洗城中百姓,。天色大亮,認(rèn)清道路,,即至姜敘府宅,,搜出姜敘老母,。
姜母聞聽面前之人便是仇人馬超,不但全無懼色,,反而手指大罵,。
馬超大怒,抽劍殺之,,另有尹奉,、趙昂全家老幼,亦盡被馬岱,、龐德所殺,。
日上三竿之時,滿城百姓幾被屠殺凈盡,,馬超猶自怒恨不息,。忽聽城外征鼓震天,龐德跑入來報:夏侯淵大軍已至,,離城不到五里,。
馬超自料不敵,引殘眾棄城殺出,,望西而逃,。
行不二十里,前面一軍擺開,,為首之將正是楊阜,。馬超切齒痛恨,拍馬挺槍上前,,楊阜及宗弟七人一齊將馬超圍住,。
馬超奮起神威,那支槍若舞梨花,,頃刻間楊氏宗弟七人皆被刺落馬下。
楊阜身中五槍,,猶然死戰(zhàn),。馬岱、龐德敵住后軍,,見夏侯淵大軍趕來,,只得保著馬超且戰(zhàn)且走。一口氣奔出五十里,,見只十余騎隨后,。
這一番大敗,更甚于潼關(guān)之戰(zhàn),。馬超心下凄惶,,自不必表,。因見終于殺出重圍,一口氣松了,,在馬上搖搖欲墜,。回首來路,,征塵又起,,想是夏侯淵追至。
馬超勉強(qiáng)打起精神,,對龐德道:經(jīng)此大變,,馬氏一門只剩伯瞻一人。望公保我弟逃命,,至一隱蔽所在改名換姓,,度此一生,為我馬家留一根血脈,。則我馬超即死,,亦不忘公之大恩。某來斷后,,你等去罷,!
龐德稍作猶豫,不肯獨(dú)去,。馬岱則擲刀于地,,放聲大哭。
當(dāng)此危急之時,,忽見南邊塵土遮天,,鼓聲如雷,又一彪人馬潑風(fēng)般滾地而來,,讓過馬超等人,,直殺入對面夏侯淵陣中。
曹軍不知是哪里來的人馬,,以為中了馬超埋伏,,前鋒返身而逃,與后隊沖作一團(tuán),,全軍大潰,。夏侯淵喝不住,只得回軍,,心想又不曾殺絕馬超,,懷恨不已。
那支飛來之兵擊退夏侯淵,,追出十里而回,,與馬超兄弟相見,。卻是李恢自漢中借來人馬五千,帶隊將官正是漢中名將楊昂,。
經(jīng)此一戰(zhàn),,馬超、龐德均已累病,,只得隨楊昂往漢中來投張魯,。
張魯聞馬超來投,因他也是一路諸侯,,遂以禮迎出三十里,,待若上賓,分與大宅,,令與龐德,、馬岱同居養(yǎng)病。
張魯?shù)玫今R超,,以為霸業(yè)可成,,便欲招其為婿。大將楊柏諫阻,,且欲陰圖馬超,。
李恢得到信息,急勸馬超外出避禍,,向張魯自求出鎮(zhèn)葭萌之北各縣,,以防劉璋。張魯議婚不成,,只得許之,,便分給馬超三萬兵馬,赴任守邊去了,。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馬超,復(fù)說夏侯淵,。
夏侯淵徹底擊敗馬超軍團(tuán),,揚(yáng)名天下,威震西涼,。遂一面安撫隴西諸州,一面命人用車載重傷楊阜,,前赴許都,,見曹操報功。
曹操見說隴右平定,,不由大喜,,封賞功臣,,以楊阜厥功甚偉,加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楊阜不受封賜,,再三推辭。曹操說道:卿與表兄姜敘共創(chuàng)大功,,西部百姓傳為美談,。當(dāng)年子貢辭讓封賞,孔子認(rèn)為不妥,。卿盡心報國可嘉,,亦不可推辭。姜敘之母勸子起兵,,前漢楊敞之妻不過如此,。卿之姑母,實在賢能,!朝廷自有良史記錄忠義之士,,豈能忘哉。
楊阜遂受封爵,,請回鹵城,,為姑母守喪三年。
曹操封賞功臣已罷,,即遣使前往長安,,傳令夏侯淵,使其追殲韓遂余眾,。
夏侯淵領(lǐng)命,,引兵七萬復(fù)出長安,再奔西涼,。因聞韓遂自前番潼關(guān)兵敗,,又與馬超反目,引領(lǐng)敗軍進(jìn)入氐王千萬部落,,占據(jù)顯親,,于是長驅(qū)直入,徑直襲取顯親,。
韓遂聞報,,自忖只余三萬軍馬,定然不是夏侯淵敵手,,只得棄了顯親逃走,。
夏侯淵兼程趕來,擊潰韓遂后隊人馬,繳獲軍糧無數(shù),,緊追再至略陽,。
韓遂便依地勢之險牢扎營寨,任憑夏侯淵百般毀罵,,只不出戰(zhàn),。
夏侯淵見韓遂固守軍營不出,因知韓遂部眾羌人極多,,忽思一計,。于是不去沖擊韓遂軍營,卻留部將守衛(wèi)輜重,,親率精銳步騎突襲諸羌之地,,焚毀長離羌屯,斬首七千余級,。
韓遂軍中羌兵聞?wù)f老巢被襲,,紛紛離開韓遂軍營,回援各自部落,。
韓遂恐軍士盡散,,迫不得已,只得離開營壘,,率軍來救各屯,,而與夏侯淵對陣。羌人于是復(fù)聚,,眾至十萬,,聲威再振。
曹軍諸將眼看韓遂軍力龐大,,皆勸主將扎營挖塹,,以做持久之計。
夏侯淵:我軍轉(zhuǎn)戰(zhàn)千里,,若扎營與彼相持,,士氣衰矣。韓遂烏合之眾,,不難破之,。
遂令士兵在營前挖塹,以麻痹西涼眾軍,;卻于夜間聚集眾將,,全軍擊鼓奮擊。于是再次大破韓遂軍,,并奪其帥旗,。
韓遂被夏侯淵用計劫營,,仗著馬快落荒而走。奔出三十余里,,回頭看時,見部眾皆已離散,,唯有一人相隨,,乃是心腹大將成公英,不由失意至極,。
二人見背后再無追兵,,遂進(jìn)密林,解開馬鞍,,稍歇馬力,。
韓遂即問成公英:此次被夏侯淵殺得只剩我兩個,在西涼無能為也,。聽聞劉備正與劉璋戰(zhàn)于雒城,,我欲從羌中撤至蜀地,去依附劉備,,若何,?
成公英答道:不可。將軍縱橫西涼數(shù)十年,,天下無對,。今雖經(jīng)挫折,但若棄西涼而轉(zhuǎn)投蜀州客軍,,是重蹈當(dāng)年冀州牧韓馥覆轍也,。將軍雖敗,威信猶存,。今宜先躲入羌氐部落,,重攬部眾,等待機(jī)會卷土重來,。曹操南方未靖,,不可能長期專注于西涼。待其再敗于孫劉聯(lián)軍,,將軍隨勢再起,,天下誰能制之?
韓遂被他說的雄心復(fù)升,,于是放棄投靠劉備念頭,,騎馬出林。卻見林外竟有數(shù)千名羌人列隊立候,,大驚視之,,卻正是自己所離散部下。
于是韓遂死中得活,便納成公英之策,,率部退走羌中,。因曾有恩于羌人,故得羌人保護(hù),,隱藏下來,,就此蜇伏不出。
夏侯淵派出細(xì)作四處打探,,卻不知韓遂哪里去了,,便如平地消失一般。如此月余,,軍中糧食將盡,,夏侯淵只得回軍長安。
畫外音:后至建安二十年,,夏侯淵為征張魯前往漢中,,留下閻行鎮(zhèn)守西涼。韓遂聞夏侯淵遠(yuǎn)離西涼,,趁機(jī)再次結(jié)集羌胡數(shù)萬兵眾,,攻破閻行,連得數(shù)城,。此戰(zhàn)之后不久,,韓遂便即得病而死。部將田樂等不欲再與朝廷為敵,,便斬下韓遂頭顱,,至許都送于曹操。
夏侯淵擊潰韓遂,,回師途中,,乘勝圍攻興國。
興國氐王阿貴,、百項氐王楊千萬雖然驍勇,,但不敵夏侯淵關(guān)中鐵騎猛攻,數(shù)戰(zhàn)皆敗,。阿貴旋被擊滅,,楊千萬亦逃奔漢中,依附故主馬超去了,。
夏侯淵又揮師轉(zhuǎn)擊高平,、屠各,皆獲大勝,,收其軍糧牛馬物資無數(shù),。
甘涼就此全部平定,,捷報送至許都。
曹操覽表大喜,,因遣來使赍持相令,,傳檄夏侯淵:今有隴西人宋建占據(jù)枹罕,稱王置官,,割據(jù)三十余載,,根深蒂固,實為朝廷大患,。賢弟休辭辛苦,可率張郃,、張既,,討伐枹罕。
夏侯淵領(lǐng)命,,遂約會張郃,、張既,自興國迅速進(jìn)軍,,數(shù)千里長途奔襲,,圍攻枹罕。
直至兵臨城下,,宋建猶且絲毫不覺,。夏侯淵乃先以老弱之兵將枹罕軍誘出城來,再與二張兵分三路,,趁夜發(fā)起突擊,,攻破其城。
由此大破數(shù)萬彪悍兵馬,,自宋建以下,,及其所置官員,一概斬首,。(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