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佛寺,,極樂圣地。一代英雄意氣喪盡,于此歸天,。
秦王苻堅既死,,伊詳、吳忠遂勸姚萇自立,,亦稱秦王,,史稱后秦,改元白雀二年,。
姚萇即秦王之位,,乃封伊詳為丞相,吳忠為大將軍,,建都新平,。為掩飾殺害苻堅之事,遂上謚號苻堅為壯烈天王,。
而后苻丕稱帝,,則謚苻堅為宣昭皇帝,廟號世祖,。
字幕:西元三八五年,,乙酉,東晉太元十年,。
是年隴西鮮卑族人乞伏國仁自立建國,,在勇士堡亦稱秦王,史稱西秦,,建元建義,。
畫外音:隴西鮮卑源出于內(nèi)蒙古陰山,始祖名喚詫鐸莫賀,,號稱乞伏可汗,,后其子孫遂以乞伏為姓。五世祖祜鄰?fù)陀诟咂酱?,子孫乞伏利那曾擊鮮卑吐賴于烏樹山,,收其降眾三千余落。乞伏利那之子名喚乞伏述延,,又討鮮卑莫候于宛川,,降其眾二萬余落,因居宛川,。
苻堅死后,,前秦國土分崩離析,北方諸國狼煙紛起,。
正月,,慕容沖在阿房即帝位,,改元更始,是為西燕,。
四月,,蜀郡太守任權(quán)率兵攻取成都,斬秦益州刺史李丕,,益州重歸東晉,。
六月,高句麗出兵攻占后燕遼東,,占據(jù)遼東,、玄菟二郡。同月,,苻宏率數(shù)千騎兵及宗室,、母、妻西逃,;慕容沖進據(jù)長安,,大肆搶掠,殺死城中百姓不可勝數(shù),。
八月,,苻丕在晉陽為父苻堅發(fā)喪,并即皇帝位,,改元大安,。
九月,乞伏國仁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領(lǐng)秦,、河二州牧,,建元建義;分部內(nèi)為十二郡,,筑勇士城為郡,。
十月,西燕王慕容沖派尚書令高蓋率眾五萬,,征伐后秦,,結(jié)果大敗,高蓋投降后秦,。
十一月,,苻堅女婿氐人楊定徙居歷城,自稱龍驤將軍,、仇池公,,并派使者向東晉稱藩;后攻取天水,、略陽,,自稱秦州刺史,隴西王,。
翌年姚萇稱帝,,建立后秦政權(quán),建都長安,。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四方諸國,再說東晉,。
宰相謝安聞報謝玄于北伐途中染病,,部將劉牢之兵敗于鄴城,于是奏請晉孝武帝下詔,,征北伐軍還師,,命謝玄還鎮(zhèn)京口大營養(yǎng)病,待病逾再議征伐,。
謝玄奉詔,,傳令使劉牢之南返,自回京口養(yǎng)病去訖,。
會稽王司馬道子專會讒諛阿奉,,使晉武帝逐漸疏遠朝中大臣,進用安插自己親信,。
謝安恐為讒害,,思為避禍之計,于是入朝奏于孝武帝道:廣陵乃我國東方重鎮(zhèn),,今有丑囚盜賊頻發(fā)為亂,,臣請引兵出往鎮(zhèn)之,以保國泰民安,,請陛下準之,。
孝武帝:卿乃國之元老,朕委以朝議,,不可遠離,,可使別將前往守之。
謝安:會稽王有公輔之量,,必能安撫社稷,,何用臣為?鎮(zhèn)邊亦謂大事,,不可輕易托人,。
孝武帝于是準奏,,令謝安帶兵二萬,前去鎮(zhèn)守廣陵,。
謝安出鎮(zhèn)廣陵,,于是筑造新城,將家眷皆接至定居,;又筑長埭于城北,,以為城垣。
至此未久,,忽然染疾病篤,,遂喚子孫謝琰、謝鯤等至于榻前,,親口囑道:昔桓溫在時,,我嘗懷畏懼,恐不得全終,。今忽夢乘桓溫之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雞,遂得此疾,。我謂乘桓溫之輿者,,是代替其職位也;行十六里者,,至今已有十六年也,;而白雞主酉,今年太歲在酉,,我病必不能愈也,。爾等需盡忠王事,勿懷異心,,以辜負我平生之志,。
囑罷溘然長逝。謝琰等全家舉哀,,收殮安葬,,使人入報朝廷。
孝武帝深為悲憫,,詔賜謚號為文靖公,。乃以會稽王司馬道錄尚書事,朝夕飲酒宴樂,,不復(fù)理會朝政,。自此江東紛擾,百姓無不怨恨。
便在此時,,慕容沖率軍攻占長安,,就此自立為王,不復(fù)有東歸之志,。便督促農(nóng)耕,,建筑宮室,以作長久安居打算,。
起初長安有民謠傳唱:鳳凰鳳凰,停在阿房,。
秦王苻堅聞聽此謠,,認為此謂鳳凰非梧桐不棲,又聞非竹實不吃,,便令在阿房城種植梧桐,、竹子數(shù)十萬株,以待鳳凰來儀,。
卻不知慕容沖小名喚作鳳凰,,至其占據(jù)阿房城之時,終成苻堅禍害,。
鮮卑人初因慕容沖承諾引眾東歸,,方隨其反秦,今見滯留長安不走,,于是心生怨恨,。兼且前番大敗于后秦之軍,折損部眾無數(shù),,高蓋亦降姚萇,,更增部眾反意。
慕容沖不理諸將思歸之情,,只顧躊躇滿志,,任意賞罰。
諸將不忿,,即有左將軍西延與前將軍段隨商議:今燕王驕佚日甚,,軍民不安。我等百戰(zhàn)疆場僥幸成功,,卻又有功不賞,。某欲弒之,立公為君如何,?
段隨驚道:以臣弒君,,大不義也。且我有何德何能,,可為天子,?
西延:諸將之中,,明公功勞至巨,非他人可及,。公若不從,,則必有滅族之患。
段隨:既我屢有大功,,并無過錯,,何如便有滅族之禍?
西延:昔韓信功高蓋世,,終死于未央宮中,,公不知耶!
段隨被西延以言語相激,,且思慕容沖功高不賞,,于是說道:如此,從卿之議便了,。
西延大喜,,于是次日侵早便率五百部從,直擁入前殿,。
慕容沖正登寶座,,欲升早朝,被西延直上階揪住扯下座來,,一刀砍死,。
隨即就推段隨升座,向前來參與朝會文武群臣道:慕容沖只顧飲酒淫樂,,不理國事,,何堪為我等之主?且廢棄前諾,,不引我等東歸,,某故殺之。今有前將軍段隨仁義有德,,可為燕國之主,,汝等諸將各宜山呼參拜!
只因事發(fā)突然,,群臣各被驚得面如土色,,無言答對。
班部之中閃出黃門郎慕容永,,高聲叫道:西延與段隨兩個反賊,,爾等敢于朝堂之上弒主殺君!諸位大人有愿殺此不忠不仁臣賊者,便與我同行,!
于是直奔后宮,,去取兵器。
殿中文武齊聲應(yīng)道:愿同將軍一同殺賊,!
于是不肯跪拜山呼,,盡搶入后宮府庫尋找兵器,殺出前殿,。
慕容永持刀而出,,直奔西延。西延棄了笏版,,從軍士手中搶過一條長矛,,二人便在殿中激戰(zhàn)。西延矛長,,在殿中反而轉(zhuǎn)動不靈,被慕容永搶入懷中,,一刀刺死,,尸體倒于地上。
段隨見西延已死,,自料其事不成,,帶其五百部眾,殺出宮門出城,,投奔河東而去,。
慕容永見走了段隨,恐其借兵回來為患,;因諸將皆思東歸,,遂號令眾人棄卻長安,往據(jù)河東,。眾人齊奉號令,,皆向關(guān)東而走,隨行者鮮卑男女三十余萬人,。
因是長安空虛,,就此無人把守。
字幕:慕容永,,字叔明,,昌黎棘城人,祖父慕容運,,乃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叔父,。
鏡頭閃回,敘述慕容永來歷。
太和五年,,秦王苻堅平滅前燕,,前燕皇帝慕容暐及王公以下鮮卑族四萬多人遷到長安,慕容永便在被遷行列,。鮮卑人被遷到長安后,,大多數(shù)淪為奴役。
慕容永雖為貴族,,在長安亦陷窮困,,只得與妻子在城內(nèi)以賣靴為生。
太元九年六月,,慕容沖稱帝,,任命慕容永為帳下小將。與秦左將軍茍池在驪山大戰(zhàn)之時,,慕容永奮力作戰(zhàn)有功,,斬殺茍池等數(shù)千人,初露鋒芒,。
苻堅遣將率精騎攻打慕容沖,,慕容永獻計挖馬坎固守,終于獲勝,。慕容沖戰(zhàn)后敘功,,于是升慕容永為黃門郎。
閃回結(jié)束,,書接前文,。
慕容永既殺西延,驅(qū)逐段隨,,率領(lǐng)鮮卑族男女三十余萬人,,及乘輿服裝、御用璽印,、禮樂器物等,,離開長安向東而去。
途中聞?wù)f段隨引眾劫掠河東,,慕容永親引二千精騎奔襲,,又殺段隨,盡降其部眾,。
慕容永與諸將商議,,國不可一日無君,軍不可一日無主,。于是擁立宜都王慕容桓之子慕容凱為燕王,,改年號為建明,。
慕容凱于途中匆忙筑臺登位,遂任慕容永為大將軍,,都督諸路軍事,。
慕容桓弟護軍將軍慕容韜私有異志,卻將慕容凱誘到臨晉殺死,,自稱燕王,,欲強迫眾官相從。慕容桓大怒,,自引本部兵眾離去,。
慕容永與武衛(wèi)將軍刁云決意平叛,率兵攻打慕容韜,。
慕容韜遣司馬宿勤黎迎戰(zhàn),,被慕容永抓獲殺死。慕容韜至此害怕,,跑出臨晉城投奔其兄慕容桓營中,。慕容桓于是擁立慕容沖之子慕容瑤為帝,年號建平,。
眾官及鮮卑部眾大嘩,,全都離開慕容瑤,轉(zhuǎn)而投奔慕容永,,并推其為首,前往平叛,。
慕容永引眾攻打慕容桓大營,,擒捉慕容瑤殺之,復(fù)擁立慕容泓之子慕容忠為帝,,改年號為建武,。慕容忠便以慕容永為太尉,守尚書令,,封爵為河東公,。
慕容忠引眾前至聞喜,知悉慕容垂已經(jīng)稱帝,,遂止東進,,修筑燕熙城以自固。
太元十一年六月,,武衛(wèi)將軍刁云等人又殺慕容忠,,推舉慕容永為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自封雍,、秦、梁,、涼四州牧,、河東王,并遣使向慕容垂稱臣,。
十月,,慕容永因秦王苻丕兵駐平陽,便派使者請求苻丕借路,,欲回東部,。
苻丕不應(yīng),慕容永引兵擊之,,大敗苻丕,,俘其皇后楊氏。苻丕引殘部向南敗逃,,被東晉大將馮該擊殺,。
慕容永于是自稱皇帝,復(fù)國號燕,,改年號中興,,以長子為都。
燕王因見苻丕妻楊氏美貌,,欲納為后,,楊氏不從,遂被慕容永所殺,。
西秦建義二年,,北魏登國元年,張大豫鳳凰元年,,后涼太安元年,。
是年乞伏國仁收服鮮卑三部,自稱大單于,,兼任秦,、河二州牧,建立西秦,,建年號建義,。任命乙旃音埿為左相,屋引出支為右相,,獨孤匹蹄為左輔,,武群勇士為右輔,弟乞伏乾歸為上將軍,,余授官職不同,。設(shè)置武城,、武陽、安固,、武始,、漢陽、天水,、略陽,、漒川、甘松,、匡朋,、白馬、苑川十二郡,,并筑勇士城為都城,。
鮮卑匹蘭懾于其威,又感其懷柔政策,,率眾五千投降乞伏國仁,。
南安秘宜及各部羌人聯(lián)合興兵來攻,乞伏國仁率五千軍出其不意襲擊,,大敗秘宜,。秘宜及弟莫侯悌率三萬戶部眾投降,乞伏國仁授秘宜為東秦州刺史,,莫侯悌為梁州刺史,。
是年代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十五歲,流徙于獨孤部及賀蘭部,。
時有上谷沮陽人張恂字洪讓,,進言于拓跋珪道:殿下春秋既茂,宜收中土士庶之望,,以建大業(yè),,興復(fù)代國,。何必久居人下乎,?
拓跋珪聞聽此言,深以為然,,于是召來祖父舊將燕鳳,,自訴己志:我欲繼承父祖之業(yè),志在天下,,恨不能及,,心甚恥之。公有何遠策,?請為教之,。
燕鳳聞其志大喜,,于是獻計:今秦王已滅,中原皆為燕王所有,。為今之計,,莫若以近親為質(zhì),請命為燕國藩屬,,乘此聚兵屯糧,,則我代國大業(yè),可復(fù)興矣,。
拓跋珪聽之,,于是請燕鳳主持,招集舊臣,,聚納亡命,;大會故代國文武于牛川,自立代王,,建元登國,。又遣參軍叔孫建引軍護送叔父拓跋觚入中山,朝見燕王慕容垂,,請復(fù)祖父代王之位,,愿為燕國北藩。
慕容垂:拓跋珪肯稱藩于朕,,則我有何不允,?
于是遣使隨叔孫建北還,立拓跋珪為代王,。
拓跋珪由此復(fù)國,,因恨劉衛(wèi)辰及劉顯舊日圖害,遂與文武商議,,欲發(fā)兵前往報仇,。于是令燕鳳為前鋒將軍,自為后軍,,將兵二十萬來伐二劉,。
細作得知,飛報劉顯:拓跋珪投靠燕帝慕容垂,,自立代王,,引大軍二十萬來報前仇。
劉顯急使人通報劉衛(wèi)辰,,會同兩處兵馬,,先出邑城,前來迎敵,。兩軍相遇,,代王使南部大人長孫嵩出馬,,與劉顯對敵交戰(zhàn)。
二馬相交,,刀槍并舉,,戰(zhàn)夠二十回合,劉顯不敵,,勒馬走回本陣,。
代王拓跋珪麾軍大進,殺得劉顯大敗,,兵馬損折十之八九,,其余皆降。劉顯只引百余騎逃回本部,,避于西陰,。拓跋珪引得勝之兵,復(fù)來攻伐劉衛(wèi)辰,。
劉衛(wèi)辰自得劉顯之書,,即發(fā)五萬軍前來,因路遠遲至,,至則劉顯已敗,。當下兩軍對圓,劉衛(wèi)辰親自出馬,,代王使叔孫建迎戰(zhàn),。
二人交鋒僅有十合,叔孫建奮起神威,,將劉衛(wèi)辰戰(zhàn)敗,。代王揮軍追殺,匈奴部眾死傷大半,,劉衛(wèi)辰率余部遠遁,。
拓跋珪遂入據(jù)新平,盡收劉衛(wèi)辰家屬,,命皆斬之,,只走了劉衛(wèi)辰子劉勃。拓跋珪于是奏凱還師,,徙返故都定襄郡盛樂城,。
四月,,拓跋珪改國號為魏,,稱魏王,改元登國,,史稱北魏,。
畫外音:此時北魏初建,,北有賀蘭部、南有獨孤部,、東有庫莫奚部,、西邊河套一帶有匈奴鐵弗部、陰山以北為柔然和高車部,;太行山東為慕容垂后燕,,以西則是慕容永西燕,四周強敵環(huán)伺,。代王叔父拓跋窟咄欲爭王位,,又與劉顯勾結(jié),企圖取拓跋珪而代之,。有部落大人于桓意圖殺害拓跋珪以響應(yīng)窟咄,,莫題等人,亦與窟咄互通言訊,。
面對如此內(nèi)憂外患,,少年國主拓跋珪從容應(yīng)對,會者不忙,。
于是先派人偵知于桓等人圖謀,,殺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題等七姓,。其部眾但因恐懼內(nèi)亂而往依賀蘭部,,借陰山作屏障以為防守。
魏王親引兵往征,,復(fù)派安同為使,,向后燕求援。
燕王慕容垂欣然同意,,使子慕容麟率兵五萬前往支援,。安同拜謝,引燕軍向盛樂而來,。
登國元年十月,,拓跋咄窟引十萬叛軍逼近盛樂城。
因魏王引兵在外,,城內(nèi)部眾惶恐不安,,急遣使往賀蘭部大營,向魏王告急,。
慕容麟后燕援軍尚未趕到,,于是遣安同先回盛樂城,令魏人知燕軍已將到達,以穩(wěn)定城中人心,。拓跋珪亦聞報從賀蘭部回軍,,與慕容麟來援之軍碰個正著。
于是會合燕軍,,在高柳列陣迎擊叛軍,,一戰(zhàn)而大敗拓跋窟咄。
窟咄帶領(lǐng)殘兵西逃,,前往依附鐵弗部,,卻被鐵弗部首領(lǐng)劉衛(wèi)辰所殺。拓跋珪隨后追來,,接收窟咄部眾,,由此平定叛亂,犒賞后燕援軍,,再三向慕容麟致謝,,厚贈珠寶使歸。
十二月,,后燕皇帝慕容垂加拓跋珪西單于之號,,封上谷王,拓跋珪堅辭不受,。
二年六月,,拓跋珪在馬邑南親征劉顯,追至彌澤,,大敗其軍,。劉顯單槍匹馬向南,投奔西燕王慕容永,。拓跋珪由此稱霸大漠南北,,年僅十六歲。
因十五歲被舉為王,,兩年間平定內(nèi)亂,,此后便開始南征北戰(zhàn)、東擋西殺,,開疆拓土,。
登國三年,拓跋珪大破庫草奚等部,;次年,,大破高車等部;登國五年,,又西征高車袁紇部,,并在鹿渾海大勝,俘獲人口及牲畜共計二十多萬。不久更聯(lián)同慕容麟所率后燕軍進攻賀蘭部,、紇突鄰部及紇奚部,紇奚部向北魏請降,。
賀蘭部遭鐵弗部攻擊,,帝舅賀訥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領(lǐng)兵救援,,擊退劉衛(wèi)辰之子直力鞮大軍,,并將賀訥等人遷至東界。
拓跋珪進擊高車,,諸部皆望風而降,,唯獨柔然不降,其王缊紇提且引兵來寇朔方,。
畫外音:柔然因以游牧為主,,兼好剽掠,故向為中原朝廷仇視,,常加以蔑稱,,呼其為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泛稱之為匈奴,、鬼方,。柔然名號始于其首領(lǐng)車鹿會自稱,而蠕蠕之名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智力低下,,只靠武力不用計謀,,故嘲諷其為蠕蟲。柔然一詞謂是“聰明,、賢明”之意,,或謂含有“禮義、法則”之義,,阿爾泰語謂之異國人,,或是“艾草”代指。關(guān)于柔然人來源,,由于史籍記載歧異簡略,,致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柔然最鼎盛時約在公元五世紀初,其勢力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東南與西拉木倫河之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并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麓諸國服屬,。所統(tǒng)轄姓氏,,共有六十余種。
魏王聞報柔然來侵,,不由大驚,,于是命張恂之兄張袞為先鋒都督,自為合后,,共率兵十萬,,來討蠕蠕王缊紇提。
柔然王見魏兵勢大,,遂率眾退避,,直逃入大漠深處。
拓跋珪揮軍追擊三百余里,,張袞前來報說軍糧用盡,,請求回兵。
拓跋珪:此番若是縱敵,,其后必為久患,。今正宜乘其兵敗破之,否則必然復(fù)至侵邊,。雖則糧盡,,可殺副馬為食,可足備三日之用否,?
張袞:若只殺副馬以備三日軍糧,,則足矣。
拓跋珪:若足夠三日食用,,則只管率兵追之,。
張袞不解,只得從命,,令眾軍皆殺副馬,,燒制成肉干,負于背囊前往驅(qū)殺,。星夜連追六百里,,肉干食盡之時,,至廣漠赤池南林山下,趕上柔然部眾,。
柔然見魏兵竟然追至,,以為神兵天降,不戰(zhàn)自亂,,各自潰散,。
張袞乘勢驅(qū)軍掩殺,屠殺過半,,并俘其余眾,。缊紇提僅率百余騎逃往陰山,,復(fù)遣使來見魏主,,約請投降。拓跋珪準其投降,,并使率領(lǐng)余眾守其故地,,振師而還。
回軍途中,,拓跋珪問諸將道:公等可知我為何料定三日,,必能追及柔然否?
張袞:我等不知,,正欲求問,。
拓跋珪:其若連續(xù)奔走三日,畜產(chǎn)失飲,,則必尋水源停留,,某故知必能追及也。
張袞等諸將皆道:陛下天資豪邁,,算無遺策,,雖魏武皇帝曹操不如也。我等必效忠力,,隨陛下早立大功,。
魏王聞聽大喜,乃命厚勞三軍,,振旅東還,。
途經(jīng)漠南之時,魏王復(fù)令趁勢進兵世仇鐵弗部,,直攻其都代來城,。鐵弗部毫無防備,倉促出城迎敵,,一戰(zhàn)而潰,,張袞于馬上力擒鐵弗匈奴少主直力鞮,。
猷長劉衛(wèi)辰率數(shù)百騎棄城逃,后為部下所殺,,將其首級獻送魏王,。
拓跋珪于是兵進代來城,盡誅劉衛(wèi)辰宗族共五千余人,,將尸體全部丟入黃河,。陰山以南匈奴及東胡諸部聞訊驚懼異常,于是皆遣貢使,,來向魏王投降,。
北魏至此國力大增,獨霸陰山以東大漠南北,。拓跋珪撫慰諸部已畢,,還師盛樂,與群臣商議,,心系舊日滅國之恨,,決意引軍向南,與后秦爭奪中原之地,。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代北,復(fù)說關(guān)中,。
自慕容永引眾東歸,,長安便成空城,一片廢墟,。后秦王姚萇聞知,,即率全班文武百官士民人等,離安定徙都長安,,兵不血刃占領(lǐng)西京,。
于是即皇帝大位,國號大秦,,改元建初,,立子姚興為皇太子,并改長安為常安,。
又禮聘先秦舊臣同理國政,,因此權(quán)翼復(fù)被請至朝中,拜為太常卿,。姚萇本性簡率,,無有文采,群臣如有過錯,,經(jīng)常當面辱罵,。
權(quán)翼于是諫道:陛下弘達自任,,不修小節(jié),頗有高祖之量,;然若除輕慢大臣之風,,則盡善盡美矣。
姚萇:粗陋無文,,此乃孤之本性也,。我于虞舜之美,未有片長,;漢祖之短,,已收其一。若不聞公之直諫,,安知其為過耶,!
于是始改其過,群臣皆悅,。
姚萇在位期間并無別事,,只顧連年與隴東西秦國主苻登交戰(zhàn),。
字幕:苻登,,字文高,前秦宣昭皇帝苻堅族孫,,建節(jié)將軍苻敞之子,。
鏡頭閃回,補說苻登之事,。
苻登從小勇猛,,有豪氣,粗暴狠毒,,不重細節(jié),。初為長史,后任殿上將軍,、羽林監(jiān),、揚武將軍、長安令,,因犯事被黜任為狄道長,。
關(guān)中動亂時,苻登前往枹罕,,歸附河州刺史毛興,。兄長涼州刺史、右將軍苻同成向毛興舉薦,,請求任其弟苻登為司馬,,毛興允之,,使苻登常隨帳下。
苻登器量不凡,,好用奇計,,苻同成于是常勸:我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弟不要屢預(yù)時事,,否則必遭識者之忌。后若掌權(quán),,自然可行己意也,。
苻登于是從兄之諫,因而深自收斂,,不再隨意交游,。毛興有事召見,常以“小司馬”呼之,,以咨詢軍政,,苻登一開口便切中事理,料事無有不中,。
毛興雖然佩服其才,,然因敬畏其能,而不委以重任,。
姚萇作亂時,,遣其弟姚碩德率軍進攻毛興,相持良久,,不分勝敗,。
毛興將死,對苻同成說道:某與卿連年共擊羌賊,,終未成功,,遺恨何深!今將后事交付卿弟小司馬,,消滅姚碩德者,,必定是此人也。
言訖而亡,。苻同成于是表薦苻登代理河州司馬長史,,輔佐繼任河州刺史衛(wèi)平。
太元十一年七月,,枹罕眾氐族部落大人計議,,因為河州刺史衛(wèi)平年老,難以與其成就功業(yè),,便欲以公議廢黜,。但懼其宗族強大,,多日不能決定。
氐人啖青越眾而出,,說道:茲事重大,,宜及時而決,不然必生變故,。諸君只要請求衛(wèi)平召集聚會則可,,屆時看我眼色,一同行動,。
眾人皆都贊成,,計議乃定。
正逢七夕佳節(jié),,衛(wèi)平大宴聚會群僚,,水陸畢陳,肉山酒海,,賓主盡歡,。
酒過三巡,啖青忽拔劍上前,,對眾人說道:今先帝被逆賊姚萇所弒,,天下大亂,我等休戚與共,,若無賢明君主,,則無法成就大事,。衛(wèi)公已經(jīng)年老,,應(yīng)辭去官職,為賢人晉升讓路,。今狄道長苻登雖是王室遠親,,但志向才略宏偉,請共立為首領(lǐng),,以赴秦主苻丕,。諸君如有不同意者,即請?zhí)岢霎愖h,。
說著揮劍捋袖,,目示左右。眾人全都服從,,無人敢仰頭直視,。
衛(wèi)平見此,哭入內(nèi)室,,稍頃令人持符印而出,,獻于啖青,。
啖青便與諸部落大人共舉苻登為使持節(jié)、都督隴右諸軍事,、撫軍大將軍,,領(lǐng)雍、河二州牧,,略陽公,。于是苻登率領(lǐng)五萬兵眾東下隴郡,攻拔南安,,復(fù)自封南安王,。
苻登自立南安王,每欲征伐后秦姚萇,。
十月,,聞苻丕為晉將馮該擊殺,于是代為發(fā)喪服蓑,,立壇于隴東,,招集氐族離散士眾,收大將王城等人,,秦國舊臣軍士紛紛前來投效,。
十一月,尚書寇遺奉苻丕之子渤海王苻懿,、濟北王苻昶,,從杏城來投奔苻登。
苻登請立苻懿為主,,眾氐部大人皆不從,,上疏奏道:渤海王雖先帝之子,但幼沖不堪承難,。國亂立長,,《春秋》之義也。今三虜僭稱帝號,,豺狼忘恩,,負義者比比皆是;自古極厄,,未之有也,。大王如鳳翔秦隴,以偏師擊潰姚萇,,實副眾人之望,。宜奮龍威以還舊都,復(fù)社稷宗廟,不可只顧微義,,而失謀取國運,,不建復(fù)興之業(yè)也。
于是苻登不再謙讓,,便即皇帝大位,,國號秦,改年號為太初,。
十二月,,苻登以為秦帝苻堅報仇為由,帶兵攻擊后秦,。
出師之時,,命先在軍中豎立苻堅牌位,載于車中,,用鳥羽連綴為蓋,,車上豎黃旗,用武賁勇士三百人護衛(wèi),。將要作戰(zhàn)之前必定告請靈位,,然后方敢施行。
于是修繕兵甲,,率軍向東,,當眾稟告苻堅牌位:孫皇帝臣苻登,憑太皇帝之靈恭登寶位,。昔五將山罹災(zāi),,賊羌肆害圣身,實是苻登罪過,。今集合義軍五萬余眾,,精甲勁兵,足以建功,;年成豐登,,足供軍食。即日如流星閃電直撲賊庭,,奮不顧身,抱必死決心,,上報皇帝大冤,,下雪臣子大恥。請先帝神靈降臨,,監(jiān)督忠誠之志,。
祭告已畢,因而流涕不止。
將士無不悲痛慟哭,,皆在長矛鏜甲刻上“死休”字樣,,表示決一死戰(zhàn)。
苻登于是調(diào)兵遣將,,親自排列陣法,,令諸將眾軍演習。此后每次作戰(zhàn),,皆命以長矛鉤刃列成方圓大陣,,親自居中分布將士,所以人自為戰(zhàn),,所向無敵,。
姚萇聞?wù)f苻登發(fā)兵來攻,毫不在意,,即遣弟姚碩德引隴右之軍迎敵,,但每戰(zhàn)不利。
當時由于連年混戰(zhàn),,雙方軍糧奇缺,。符登便鼓動士兵拼命作戰(zhàn),得勝后即斬殺俘虜為軍糧,,喚做“吃熟食”,。并對部將道:公等早上打仗,晚上就可吃肉,,尚憂何饑荒,!
士卒皆從,總能盡飽人肉,,復(fù)又健勇能戰(zhàn),。
姚萇急召姚碩德回軍,說道:若不回軍,,我族人必被苻登食盡矣,。
姚碩德得令,如蒙大赦,,于是帶兵逃回長安,。苻登自后追擊,正行軍間,,前軍來報:今有中壘將軍徐嵩,、屯騎校尉胡空,各引部眾五千人,,來向陛下投誠,。
苻登大喜,傳令引入,因問道:二公何來,?
徐嵩:臣啟陛下,,當初長安將陷時,我二人依據(jù)險阻修筑堡壘自保,,并接受姚萇所授官爵,。到姚萇殺我天王陛下時,我等以王禮將天王葬在兩壘之間,。此時聞陛下引兵前來報仇,,故來投降故主,并指先王埋尸之處,。
胡空:我二人當初投降姚氏,,俱是被迫無奈,尚請陛下寬宥,。
苻登大喜,,遂拜徐嵩為鎮(zhèn)軍將軍、雍州刺史,,胡空為輔國將軍,、京兆尹;復(fù)命其二人指點苻堅埋骨之所,,并用天子之禮改葬,。
太元十二年正月,苻登立妻毛氏為皇后,,從弟苻懿為皇太弟,。又派使持詔,拜原東海王苻纂為使持節(jié),、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lǐng)大司馬,,進封為魯王;苻纂弟苻師奴為撫軍大將軍,、并州牧,、朔方公。
苻纂不肯奉詔,,怒道:渤海王乃世祖之孫,,先帝之子,南安王因何不立,,而自稱皇帝?
使者未及答言,長史王旅忙勸:南安王既已即位,,必無更改之理,。今賊虜未平,愿大王效光武帝劉秀推崇圣公劉玄之義,,待剿滅姚萇,、慕容永二虜之后,再從長計議不遲,。
苻纂這才息怒,,勉強接受任命。
東海王即受詔封,,于是貳縣虜帥彭沛谷,、屠各董成、張龍世,、新平羌雷惡地等各氐胡匈奴諸部咸起,,皆以本部兵響應(yīng)苻登,眾至十多萬人,。
苻纂派苻師奴進攻上郡羌首領(lǐng)金大黑,、金洛生,大敗之,,斬首五千八百余人,。復(fù)引得勝之兵東來,欲與苻登合兵,,會攻長安,。
姚萇聞報,使姚碩德迎戰(zhàn)于涇陽,。未料姚碩德只經(jīng)一戰(zhàn),,復(fù)又大敗。
消息傳至長安,,姚萇大驚,,于是親引兵出,至陰密抵御苻纂,。
苻纂不敵姚氏兄弟合力,,戰(zhàn)之不勝,遂退屯于敷陸,。
當時苻丕手下大將竇沖引兵屯于河西,,因聞兩秦交戰(zhàn),便趁機進攻姚萇軍所據(jù)汧,、雍二城,,將其攻克,,斬殺守將姚元平、張略等,。復(fù)與姚萇在汧東交戰(zhàn),,卻被姚萇擊敗。
苻登在瓦亭駐扎,,姚萇率兵疾進,,攻陷彭沛谷所筑堡壘。
彭沛谷逃奔杏城,,姚萇遂移兵到陰密,。苻登遣征虜將軍、馮翊太守蘭犢率兩萬軍從頻陽進入和寧,,與苻纂首尾呼應(yīng),,將要謀取長安。
苻師奴勸其兄苻纂脫離苻登,,自稱帝號,,苻纂不從;苻師奴乃殺兄苻纂,,自立為秦公,。蘭犢聞此與其絕交,結(jié)果二人皆被姚萇趁機各個擊破,。
九月,,胡空降而復(fù)反,欲與姚萇勾結(jié)聯(lián)盟,。
苻登聞訊大怒,,親引兵攻占胡空堡壘,戎夏各族來歸附者十余萬人,。
與此同時,,姚萇遣將軍姚方成攻陷徐嵩堡壘,徐嵩被執(zhí),。姚方成高坐而問:公受我主官爵,,其后卻投苻登。今某天兵到此,,緣何固守不降,?
徐嵩高聲罵道:姚萇當初罪該萬死,先帝赦而不殺,,且授任內(nèi)外之職,,可謂榮寵極矣。曾不如犬馬尚知養(yǎng)育之恩,,親為大逆之舉,。爾等羌人,,豈可以人之禮儀期之!休得多言,,何不速殺我去見先帝,,取姚萇之命于地下,,按其罪惡而治之,!
姚方成被罵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遂親斬徐嵩為三段,,將其眾軍全部活埋坑殺。
姚方成還軍,,將徐嵩之言報與后秦之主,,姚萇亦大怒,乃命掘秦王苻堅之尸,,加以鞭撻裸剝,,并以荊棘裹身,復(fù)掘土坑葬之,。
次年二月,,苻登率軍進入朝那,姚萇依據(jù)武都相持,。苻登軍中缺糧大饑,,采收桑葚給食。八月,,立子苻崇為皇太子,,苻弁為南安王,苻尚為北海王,。
十月,,姚萇退回安定。苻登到新平獲取軍糧,,留下大軍在胡空堡,,自率騎兵萬余人包圍姚萇營寨,在四面放聲大哭,,哀聲震撼人心,。
姚萇聞聽哭聲極其厭惡,即令三軍也齊聲痛哭,,與苻登軍哭聲相應(yīng),。
苻登哭戰(zhàn)不敵,于是率軍暫退,。
鏡頭轉(zhuǎn)換,,按下二秦交兵,,回說諸燕爭立。
太元十一年正月,,慕容垂于中山自立為帝,,改元建興,立慕容寶為太子,,史稱后燕,。
于是設(shè)置百官:以庫辱官偉為左長史、段崇為右長史,,張崇為龍驤將軍,,中山尹封衡為吏部尚書,慕容德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領(lǐng)司隸校尉,撫軍慕容麟為衛(wèi)大將軍,。
又封后宮:追尊母蘭氏為文昭皇后,,遷謫慕容皝后段氏,以蘭氏配饗,。
六月,,慕容垂遣太原王慕容楷、趙王慕容麟,、陳留王慕容紹,、章武王慕容宙分別領(lǐng)兵,攻伐西秦苻定,、苻紹,、苻謨、苻亮等部,。
慕容楷先禮后兵,,寫信給苻氏眾人陳述利害,苻定等人遂降,。
八月,,慕容垂留太子慕容寶守中山,以慕容麟為尚書右仆射,,錄留臺,。自率范陽王慕容德等諸將及五萬步騎,向南略取中原土地,。
十月,,宦官吳深在清河反叛,燕主慕容垂發(fā)兵攻打,,十二月攻拔吳深堡壘,,吳深單騎而逃,。慕容垂引兵東向,進屯聊城之逢關(guān)陂,。
東晉濟北太守溫詳屯駐東阿,,據(jù)城固守。
次年正月,,慕容垂觀兵于河上,,欲攻東阿,問計于群臣,。
高陽王慕容隆向慕容垂建議:溫詳之徒,,皆白面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黃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zhàn)也。
慕容垂從之,,遂下詔令:命鎮(zhèn)北將軍蘭汗,,護軍將軍平幼各領(lǐng)一軍,于碻磝津渡過黃河進攻溫詳,。使慕容隆率大軍于北岸,,列陣以待。
蘭汗,、平幼領(lǐng)旨,,各率本部渡河。溫詳部將溫攀,、溫楷不敢抵敵,,放棄渡口逃往東阿,平幼率部追擊,,大破之,。溫詳攜家人夜逃彭城,其部眾三萬余戶向燕軍投降,。
慕容垂便以太原王慕容楷為兗州刺史,,鎮(zhèn)守東阿。
晉河北郡守光祚因見燕軍勢大,,亦不敢拒敵,,遂親至燕營來降慕容垂。光祚初為前秦冗從仆射,,曾向秦王苻堅聲言慕容垂非久為人下者,,勸其殺之,,苻堅未從。及燕王慕容垂引兵圍攻鄴城之時,,光祚投降東晉,,至此復(fù)又降燕。(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