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擊梁,,胡騎渡江,。
陳霸先得知,卷甲還歸建康,,命部將侯安都夜襲胡墅,,斷其糧運。
二月,侯安都再敗徐嗣徽,,俘數(shù)百人,,陳霸先攻克北齊軍石頭、水南二柵,,大敗齊兵,。
徐嗣徽,、任約等領北齊水步軍萬余,,準備進入石頭城。陳霸先派兵據(jù)江寧阻擊,,北齊軍由此不敢再進,,駐屯浦口。
侯安都率水軍襲擊,,大破北齊軍,,徐嗣徽、任約等單舸逃走,。
陳霸先圍攻石頭城,,斷其汲水道路,城中無水,,軍民陷于困頓,。北齊大將柳達摩遣使向陳霸先求和,陳霸先遂與結盟,,簽訂和約,。
徐嗣徽、任約隨柳達摩奔北齊,,陳霸先隨即遣將攻占姑孰,。
太平二年正月,陳霸先遣陳蒨,、周文育攻克吳興,,杜龕敗死,王僧智等奔齊,。二月,,陳軍攻克會稽,斬揚州刺史張彪,。
至此,,除江州刺史侯瑱占據(jù)江州、豫章外,,王僧辯余部悉平,。
二月,曲江侯蕭勃在廣州反,舉兵北伐,。以郢州刺史歐陽頠及部將傅泰,、侄蕭孜為前軍,至豫章,,分屯苦竹灘,、蹠口城。
南江州刺史余孝頃在新吳舉兵響應蕭勃,,以弟余孝勱守郡城,,自率軍出豫章?lián)厥^,與蕭孜會合,。
陳霸先派平西將軍周文育,、大將焦譙僧度襲擊余孝頃,盡奪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柵固守,。軍糧食盡,周文育乃以舊船運老弱順流而下,,燒豫章柵欄佯退,。
余孝頃見之,不設防備,。周文育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據(jù)芊韶。當時芊韶上游有歐陽頗,、蕭孜,,下游則有傅泰、余孝頃等叛軍,,周文育據(jù)中筑城,,切斷敵軍聯(lián)系。
歐陽頠等人大驚,,退入泥溪,。
周文育派嚴威將軍周鐵虎等襲俘歐陽頠,又俘傅泰,,蕭孜,、余孝頃聞訊退走。
蕭勃在南康得知歐陽頠兵敗,,軍中驚慌,。部將陳法武、譚世遠于始興斬殺蕭勃,,持其首級降梁,。蕭孜,、余孝頃仍據(jù)石頭抵抗,陳霸先遣侯安都協(xié)助周文育攻之,。
侯安都率步軍趁夜燒其船艦,,與周文育水軍協(xié)同進攻。蕭孜出降,,余孝頃逃往新吳,。
陳霸先說降歐陽頠,以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討嶺南,。歐陽頠使子歐陽紇攻克始興,自率軍至嶺南,,諸郡皆降,,遂克廣州。五月,,余孝頃亦降。
江夏刺史王琳不服,,于太平二年五月在武昌大治船艦,,將攻陳霸先。
陳霸先命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領水軍二萬會師于武昌,,征討王琳。十月,,侯安都進抵武昌,,王琳部將樊猛棄城退走。
周文育由豫章進至武昌,,與侯安都會師,,圍攻郢州不克。
王琳引軍進至弇口,,侯安都乃撤圍移至沌口,,僅留沈泰守漢口。王琳順風大戰(zhàn),,得獲全勝,,生俘周文育、侯安都,,僅沈泰得以全軍退走,。
王琳軍移駐郢州,又派部將樊猛襲占江州,,次年正月率兵十萬進至湓城,,駐扎白水浦,。
北江州刺史魯悉達據(jù)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不敢東下,,乃向北齊求援,一邊迎請永嘉王蕭莊渡江南下,,于郢州即皇帝位,,改元天啟。
蕭莊以王琳為侍中,、丞相,、錄尚書事。
陳霸先遣侯瑱,、徐度率水軍攻王琳,,又另派謝哲前往游說。八月,,王琳同意退軍湘州,,陳霸先亦召眾軍還駐大雷。
梁敬帝蕭方智見凡事皆受陳霸先控制,,征伐政刑皆不由己,,有如綁縛,頗感不耐,。又見國內擾亂,,爭戰(zhàn)不已,忽然大徹大悟,。
乃自擇良辰,,于梁太平二年十月,禪位于陳霸先,,由此如釋重負,。
陳霸先受禪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
由是先封蕭方智為江陰王,,次年便尋故殺之,,年僅十六歲。
蕭莊天啟三年,,西元五六零年,。梁丞相王琳與陳將侯瑱在蕪湖交戰(zhàn),勝負難分,。未料就在此時,,北周突然發(fā)兵南下,,攻打郢州。王琳兵敗,,與蕭莊逃亡北齊,。
南梁就此滅亡,歷十帝,,國祚五十五年,。
江陵西梁延繼蕭氏國統(tǒng),附屬北周,,仰人鼻息,,終在西元五八七年被隋朝廢除,共傳宣帝蕭詧,、明帝蕭巋,、后主蕭琮三世,國祚三十二年,。
齊天保十年,,文宣帝高洋死,宰相楊愔與尚書仆射高歸彥等同受遺詔輔政,。
太子高殷即位,,改元乾明。
字幕:楊愔,,字遵彥,小名秦王,,弘農華陰士族出身,,父楊津北魏時官至司空侍中。
魏末喪亂,,爾朱氏屠害楊氏,,唯楊愔得脫,潛竄歸于高歡,,為大行臺右丞,。高歡軍中文檄教令,多由楊愔為之,,頗受重用,。
高洋稱帝后,楊愔累官至尚書仆射,、尚書令,,拜爵特進,驃騎大將軍,。文宣帝高洋后期酗酒淫暴,,皆靠楊愔維持匡救,,盡力輔佐,方致主昏于上,,政清于下之局,。
常山王高演系高洋同母弟,屢次諫止高洋溺于游宴,,酗酒亂政,,因而觸逢帝怒,被毆撻瀕于命危,,唯由匹婁太后救護得免,。高演積怨甚深,于是心懷謀亂,。
高殷即立,,楊愔以為高演與長廣王高湛地位親逼,恐不利于嗣主,,心懷忌憚,。侍中宋欽道密奏,說演,、湛二王威權既重,,宜速去之;楊愔深以為然,,便即合謀,。
平秦王高歸彥本與楊愔、宋欽同心,,既而中途叛變,,告發(fā)于常山、長廣二王,。
來日齊帝高殷臨朝,,楊愔奏請以長廣王高湛出鎮(zhèn)晉陽,常山王高演為錄尚書事,,齊帝準奏,。二王拜職,于尚書省大會群臣,。
酒宴之中,,高演喚過勛貴賀拔仁、斛律金,,令執(zhí)拿楊愔,、宋欽道及燕子獻等輔政大臣于席間,遂命并皆斬之,,至此北齊棟梁摧折,。
翌日,,太皇太后匹婁氏受高湛、高演蠱惑,,公布命楊愔等人罪狀,,下令族誅。
八月,,匹婁太后詔廢高殷為濟南王,,高演即帝位于晉陽,是為肅宗孝昭帝,,改元皇建,。廢帝高殷次年為高演所殺,時年十七歲,;葬武寧陵西北,,謚號閔悼皇帝,廟號恭宗,。
歷史真相:此次政變看似平常,,其實暗含玄機。楊愔,、宋欽道及燕子獻等人皆欲推行漢化,,高演、高湛,、匹婁皇太后欲復鮮卑祖制,,兩相交鋒,故生此宮闈內變,,為其根本原因所在,。高演、高湛皆系太皇太后匹婁氏所生,,得鮮卑勛貴高歸彥、賀拔仁,、斛律金擁護,,故借此變,盡殺中原漢人世族,。此后,,北齊朝中鮮卑勛貴勢焰更盛,漢族地主地位更為低落,。亦因此故,,北齊終被北周所滅,乃是必然之事,。
字幕:西元五六零年,,陳文帝天嘉元年,,北周武成二年,北齊皇建元年,。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雖然年幼,,但堅毅剛決,不滿宇文護專權,。乃暗招武士,,常在皇宮后園演習擒拿之術,又與趙貴,、獨孤信等人商量,,決定于宮廷宴會時擒殺宇文護。
不料因謀事不密,,宮中有人向宇文護告密,,反被其先發(fā)制人,誅殺趙貴全家,,賜死孤獨信,。宇文覺先被廢黜,后被毒死,,宇文護復立周天王宇文毓為帝,,是為周明帝。
周明帝宇文毓乃宇文泰長子,,因生于夏州統(tǒng)萬城,,故乳名統(tǒng)萬突。繼立為帝時已二十七歲,,便欲親政,,唯軍旅之事仍由宇文護總理。
宇文護既怒且畏,,遂于次年四月發(fā)動政變,,遣膳部中大夫李安下毒,害死宇文毓,。
明帝臨終口授遺詔,,立其弟魯公宇文邕為帝,以阻宇文護篡位陰謀,。
按下北周,,復說南陳。
武帝陳霸先去世之時,,太子陳昌還在北周為人質,。當時外有強敵壓境,內無重臣輔佐,宣皇后章要兒便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人商議,,決定密不發(fā)喪,,速召臨川王陳蒨入宮繼位。
鏡頭閃回,,敘述陳蒨來歷,。
字幕:陳蒨一作陳茜,又名曇蒨,、荃菺,,字子華。陳霸先之侄,,昭烈王陳道譚長子,。
陳蒨少時沉穩(wěn)機敏,有膽識氣度,,儀容秀美,,陳霸先喜愛非常,常稱其為族中佳兒,。
侯景之亂時,,其父陳道譚官至東宮直閣將軍,領弓弩手兩千馳援臺城,,在石頭城中流矢而亡,。因見局勢日益混亂,陳蒨又手中無權無勢,,便移住臨安以避之,。
陳霸先舉兵后,侯景派人收捕陳蒨及陳霸先之子陳昌,,陳蒨袖中密藏利刃,,欲在入見時刺殺侯景,因侯景屬員接見而止,。其后侯景兵敗,,陳蒨才得以逃奔陳霸先軍營。
王僧辯死后,,其女婿杜龕占據(jù)吳興,,兵勢強盛。陳霸先密令陳蒨返回長城縣,,立起寨柵防備杜龕。陳蒨招兵僅得數(shù)百,,杜龕部將杜泰領五千精兵乘虛殺來,,將士相顧失色。
陳蒨談笑自如,,部署精明,,激勵將士,,親自上陣,相持數(shù)十日,,杜泰兵退走,。又與周文育帶兵討伐杜龕,命將軍劉澄,、蔣元舉領兵進攻,,杜龕大敗,走投無路,,只好請降,。
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攻臨海太守王懷振,陳蒨與周文育率輕兵奔襲張彪于會稽,。張彪部將沈泰開門迎入,,陳蒨盡收張彪私兵家財,張彪敗逃,,被若邪村百姓所殺,。
陳蒨因功被授為持節(jié)、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山越環(huán)境險惡,,山民不時外出侵擾,,陳蒨分兵出擊,將山越全部平定,,從此威德日隆,,名聲大振。
閃回結束,。陳蒨至此被宣皇后迎回建康,,即皇帝大位。
于是陳蒨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改元天嘉,,是為陳文帝。
繼而下詔,,大封皇室及勛臣:尊武帝皇后章要兒為皇太后,,宮室稱慈訓宮。晉升鎮(zhèn)南將軍歐陽頠為征南將軍,,平南將軍周迪為鎮(zhèn)南將軍,。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繼奉為始興昭烈王陳道譚后嗣,改封始興嗣王陳頊為安成王,。立妃沈妙容為皇后,,皇子陳伯宗為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
此時乃梁末陳初,,南方大亂,土著豪強乘機起兵割據(jù)州郡,,不奉朝命,。天嘉元年二月,高州刺史紀機反叛,,占據(jù)宣城,,響應王琳。
文帝遣太尉侯瑱在梁山大敗王琳,,且在博望擊敗入侵北齊軍,,生擒北齊將領劉伯球,盡獲其輜重,,俘敵軍萬計,。王琳及蕭莊北逃齊國,其所屬郢州刺史孫瑒舉州歸附陳朝,。
同月,,高祖陳霸先第六子陳昌歸國,被封為驃騎將軍,、湘州牧,,晉封為衡陽王。
天嘉元年夏,,江州刺史周迪平定南中,,斬殺賊首熊曇朗,傳首京師,。北齊軍棄守魯山城,,陳文帝詔令南豫州刺史程靈洗鎮(zhèn)守。
二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叛逃北齊,,北周湘州城主殷亮降陳,湘州平定,,陳文帝以太尉侯瑱為車騎將軍,、湘州刺史。
四月,,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各郡平定,;十月,,霍州西山蠻率部歸陳;十一月,,高麗國遣使向陳朝貢獻方物,,肯定陳朝為正統(tǒng)。
陳文帝以武昌,、國川兩地歸屬竟陵郡,,安定流民??N州刺史留異割據(jù)一方,,不服管制,陳文帝詔司空侯安都率兵前往討伐,,平之,。
天嘉四年正月,周迪割據(jù)臨川郡以叛,,陳文帝遣將擊之,,周迪棄城而逃,奔閩州刺史陳寶應,,臨川郡叛亂平定,。
同年七月,周迪卷土重來,,再次興兵攻打臨川,,陳文帝命護軍章昭達率大軍前往征討。十一月,,章昭達大破周迪軍,,將其黨羽全部擒拿,唯獨周迪單人獨騎逃出重圍,。
十二月,,陳文帝宣布大赦天下,詔護軍將軍章昭達進軍建安,,討伐閔州刺史陳寶應,。
直到次年十一月,章昭達在建安生擒陳寶應,,及東陽郡叛匪留異,,擒送京師,,晉安郡亦被平定。陳朝于此數(shù)年間致力于平定內亂,,與北周,、北齊并無大戰(zhàn),故一并記之,。
北周明帝二年,,西元五五捌年二月,北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請求投降北周,。三月,,周柱國大將軍楊忠奉命與達奚武率五千騎兵,前往迎接司馬消難來降,。
二將兼道馳入北齊境內五百里,,前后三次遣使與司馬消難聯(lián)絡,皆不得通,。距北豫州虎牢城三十里,,達奚武疑有異變,便欲回軍,。
楊忠諫道:我等深入敵國,,身負重任,只有前進赴死之責,,并無后退求生之理,!
達奚武猶豫不敢向前,楊忠于是親帶千騎,,連夜趕到城下,。虎牢城兩面皆山,,四面極為高陡,,猶如絕壁,只聞城中傳來更坼之聲,。
四更以后,,楊忠遂選出擅于登高者五十人,皆以百抓索緣絕壁以登,,突襲進城,。
五十勇士緣壁入城,飛速打開城門,,楊忠引軍殺入,,遂得虎牢雄關。乃派親隨出城,,飛馳通知達奚武前來,,與自己一并守關,。
當時北齊守將伏敬遠引兩千甲士據(jù)守東城,點燃烽火嚴加警戒,。達奚武懼而不敢守城,,于是大肆虜掠城內百姓而歸。
楊忠萬般無奈,,乃使司馬消難所部先回長安,,自帶三千騎兵殿后,緩緩而歸,。軍隊行抵洛水南岸,將士解鞍躺臥休息,,齊軍忽追至洛水北岸,,眾軍大擾。
楊忠對將士說道:爾等只管飽餐,,今我處于必死之地,,敵軍怕我拼命,定不敢渡河,。
將士餐罷,,齊軍方欲渡河,楊忠揮騎奔迎,,齊軍不敢逼近,。楊忠終引軍平安返回。
達奚武嘆道:我達奚武自謂天下健兒,,今在楊將軍面前,,尤為服氣!
武成元年,,武帝宇文邕繼位,,楊忠晉爵隨國公,繼而升任大司空,。
朝廷商議與突厥聯(lián)合討伐北齊,,群臣皆謂:齊有北國之半,國富兵強,;我若從大漠以北入并州,,極為艱難,且大將斛律光善戰(zhàn),,不易對付,。今若深入其巢,非需十萬軍不可,。
楊忠聞此,,呵呵笑道:軍勝在于內諧,,不在人多。若使某率兵攻齊,,只需一萬精騎足矣,。斛律光小子,能有多大本領,?
宇文邕大喜道:壯哉,,楊公是言!
宇文護聞言不悅,,滿朝文武聞之,,無不張口吐舌,大為訝異,。
字幕:周武帝宇文邕,,小字禰羅突,文帝宇文泰第四子,,漢化鮮卑族人,,祖籍代郡武川,生于同州武鄉(xiāng),,生母乃文宣皇后叱奴氏,。
宇文邕幼年便侍奉雙親至孝,且聰明敏達,,極有氣度,。宇文泰因此甚為寵愛,常對別人說道:將來能實現(xiàn)我之大志者,,定是此子也,。
武成元年,宇文邕入朝任大司空,、治御正,,進封為魯國公,兼任宗師,。周明帝對此異母弟十分親近,,朝廷凡有大事,多同其商議,。宇文邕性格深沉,,識見宏遠,不是明帝垂問之事,,則始終不輕易發(fā)表意見,。周明帝常贊嘆道: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元年四月,,宇文護派人毒死周明帝,,立宇文邕為帝,當年已是十七歲,,成長一個豐神雋秀少年,。宇文邕深知宇文護勢力已成,故而韜光養(yǎng)晦,,不敢暴露不滿,。
宇文邕為討好宇文護,又下詔令,,吩咐眾臣今后在文書或圣旨中,,不得稱謂晉公宇文護之名,以示尊崇,。
宇文護故不似對宇文覺,、宇文毓以待武帝,然專橫跋扈,,欲取而代之異志不改。
鏡頭轉換,,按下北周,,復說北齊。
齊文宣帝高洋駕崩,,嫡長子高殷繼位,。太皇太后把攬政權,詔以高演為太傅,、錄尚書,,令與高湛共同輔政。高演字延安,,神武帝高歡第六子也,。
高演不甘為臣,因與中領軍高歸彥勾結發(fā)動政變,,殺尚書令楊愔,、右仆射燕子獻、領軍可朱渾天和,、侍中宋欽道,、散騎常侍鄭子默。
大開殺戒之后,,又至昭陽殿,,請皇帝高殷、太皇太后婁昭君,、皇太后李祖娥皆升御座,,呈奏楊愔等人罪狀,,并請降擅殺之罪。名為請罪,,實為揚威,。
當時庭院中及兩廊下衛(wèi)士兩千余人,皆身披鎧甲,,等待皇帝高殷命令,;武衛(wèi)娥永樂武力超群,準備隨時為高殷效力,,誅殺高演,。高殷口吃,加上事出突然,,一時不知所云,。
太皇太后婁昭君對皇太后李祖娥發(fā)誓,說高演并無異心,,只為清除權臣而已,。
高歸彥不等天子發(fā)話,便令衛(wèi)士解除戒備,,退出內庭,。娥永樂將刀入鞘,眩然而泣,。高演遂命高歸彥帶侍衛(wèi)去華林園,,派京畿衛(wèi)隊入宮守門,并在華林園殺死娥永樂,。
高殷被迫詔命高演為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高演遂效其父高歡當年所為,,自請出鎮(zhèn)晉陽,擁重兵遙控朝廷,,軍國大事咸由決斷,。
乾明元年八月,太皇太后婁氏令廢皇帝高殷為濟南王,,同日高演在晉陽宣德殿登基,,改元皇建,詔復尊太皇太后婁昭君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稱文宣皇后,,出居昭信宮。
高演倒也算得逆取而順守,文治武功兼盛,,頗留心政事,,任用賢能,政治清明,。并親征北討庫莫奚,,出長城,虜亡遁,,分兵征討,,大獲牛馬以歸。又事母至孝,,友愛諸弟,。
之前高演封廢帝高殷為濟南王,約定不相殺害,,但后來自違其誓,,次年終殺高殷。
婁太后再三質問高殷所在,,高演不應,。太后便知高殷必已被害,因而怒發(fā)如狂,,咒罵不已,。高演愧疚難當,以致神志錯亂,,屢夢兄長高洋持劍,要為高殷報仇,。
皇后叫人入宮驅鬼,,高演稍愈,出城郊獵,,又落馬傷肋,。
高演受傷以后,病情急劇惡化,,之前夢境幻像又復出現(xiàn),,高澄、高洋輪番上陣,,向其為高殷索命,。高演日夜不吃不睡,只是跪地叩頭求饒,,狀若瘋顛,。
其后神志稍清醒時,便思皇位承嗣大事。暗道:我欺負高殷年幼勢單,,殺君篡位,。誰能保我死后,長廣王高湛不殺我子,,自立為帝,?況高湛并非仁義之人,我素知焉,。
斟酌再三,,為保諸子性命,改立高湛為皇儲,?;式ǘ晔辉拢哐菰t令長廣王高湛繼承皇位,,又寫遺書:我死后請務必善待我妻子兒女,,勿學我樣,否則我亦來夢中找你,。
囑罷溘然長逝,,終年二十七歲,葬于文靖陵,,謚號孝昭,。
高湛受詔即位,改元太寧,,乃北齊武成帝,。
字幕:高湛,小字步落稽,,高歡第九子,,武明皇后婁昭君所生。
高湛登位,,大封百官:以平秦王高歸彥為太傅,,趙郡王高睿為尚書令,太尉尉粲為太保,,尚書令段韶為大司馬,,豐州刺史婁睿為司空,平陽王高淹為太宰,,彭城王高浟為太師,、錄尚書事,博陵王高濟為太尉,,任城王高潛為尚書左仆射,,并州刺史斛律光為右仆射,,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為樂陵郡王。立妃胡氏為皇后,,子高緯為皇太子,。
河清二年三月,齊帝詔令司空斛律光在軹關都督五營軍士筑戍,。
九月,,北周以楊忠為帥,統(tǒng)率大將軍楊纂,、李穆,、王杰、爾朱敏,、開府元壽,、田弘、慕容延等十余名上將,,率領步騎萬人,,與突厥從北路出發(fā),討伐北齊,。同時命達奚武率領步騎三萬人,,從平陽南路出發(fā),與楊忠約期在晉陽會合,。
十二月,,楊忠留爾朱敏據(jù)守什賁,派兵在黃河邊巡邏,,自率軍從武川出兵,。
途經自家老宅,祭祀祖先,,大宴將士,,隨后揮軍東進,迅速攻占北齊二十余座城池,。
齊軍防守陘嶺山口,楊忠出奇兵奮勇進擊,,復大勝,。乃留楊纂屯守靈丘,阻擊北齊從后而來救兵,。突厥木桿可汗,、地頭可汗、步離可汗各引本部南下,,與楊忠北周軍會合,。
保定四年正月初一,周軍大舉進攻晉陽。當時大雪連下經月,,寒風勁烈,,千里內平地雪深三尺。齊軍精銳全出,,吶喊沖出城來,。
突厥騎兵震驚,先引兵馬退向西山,,不敢與齊軍交戰(zhàn),,北周士兵驚恐不安,神色大變,。
楊忠命令部下:“昔諸葛武侯有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已入死地,,后退無望,諸公不必考慮人數(shù)多少,,是否能勝,,只拼全力,方有生望,。
乃率領七百人與齊軍在雪地中奮勇步戰(zhàn),,陣亡者十之四五。戰(zhàn)至天將黑時,,達奚武誤期不至,,楊忠只得撤軍。齊軍恐有埋伏,,不敢十分進逼,。
此時突厥兵似又還醒過來,便如打了雞血一般,,趁機放縱兵士大肆搶掠,。從晉陽直到平城,沿途七百余里,,人畜擄掠一空,,俘殺極眾。
楊忠率殘部回至京師,,宇文邕迎接慰勞,,大設筵宴以待,席間大加賞賜,。宇文邕欲命楊忠為太傅,,晉公宇文護從中作梗,,改任楊忠為總管涇、豳,、靈,、云、鹽,、顯六州諸軍事,。
八月,楊忠會同突厥再次討伐北齊,,兵到北河而返,。十二月,宇文護親引軍出兵洛陽,,命楊忠從沃野出兵,,接應突厥。
由于營中軍糧短缺,,糧官懷憂,,一籌莫展,報于主帥,。
楊忠說道:事急用詭,,亦無不可。
即派人將稽胡眾首領騙至,,一同席坐,,議論軍情。正寒暄間,,忽河州刺史王杰統(tǒng)率士兵,,擂鼓而至。楊忠故作吃驚,,問王杰道:將軍此來何謂,?
王杰:大冢宰已攻下洛陽,天子聞報銀,、夏二州胡人騷亂,,故派某引大軍前來除之。
言猶未畢,,突厥使者飛馬而至,,向王杰報說:我家可汗已進入并州,兵馬十萬在長城待命,,使某來向將軍請求,,若有稽胡不肯歸順,,助將軍一并剿滅,。
在座稽胡首領無不驚駭,,乃皆向楊忠叩首,請代為求情,。
楊忠一一安慰,,佯作向王杰講情,后向稽胡諸首領道:我大周兵馬無妨,。惟突厥十萬大軍糧草不敷,,豈能空手回去?
眾首領急道:但得大軍能退,,我等愿獻軍糧,。
楊忠大喜,釋之使歸,。次日,,稽胡各部相繼歸順,送來糧草軍資塞滿道路,,軍糧于是充足,。正欲出兵,忽聞宇文護攻洛陽失利退軍,,楊忠即罷兵返回鎮(zhèn)所,。
北齊河清三年正月,周軍復聯(lián)合突厥大軍,,至并州城下列隊為陣,,與齊軍雙方在城西大戰(zhàn)。北周與突厥軍因失地利大敗,,人畜死者數(shù)百里不絕,。
北齊平原王段韶大舉追擊突厥軍,直至塞外方才回師,。北齊獲此大勝,,齊帝高湛即行為狂悖,開始濫殺宗室大臣,。三月殺太師,、彭城王高浟,六月殺樂陵王高百年,。
九月突厥軍去而復回,,南下攻打幽州,突入長城,,虜掠一番之后回去,。
突厥軍來去自由,其速如風,,一日千里,,北齊軍自是毫無辦法,,也只得自認晦氣,加強邊哨,,預設烽火而已,。
閏九月秋深,突厥再次飛騎入關南下,,前來攻打幽州,。北周軍亦趁機分兵三路并出,來報前仇:尉遲迥攻掠洛陽,,楊檦進入軹關,,權景宣逼近懸瓠。
齊帝高湛聞報,,亦出國內精兵悍將,,詔令蘭陵王高長恭、大將軍斛律光為左右先鋒,,率部抵御,。齊軍進至洛陽北郊,駐扎邙山之下,,遣使報回晉陽,,請問以何人為帥。
高湛急召太師段韶問道:我欲委卿親去往解救洛陽之圍,,但突厥駐軍于此,,又要派人防御,太師以為該當如何,?
段韶說道:北虜侵擾邊地,,無非只為擄掠,饑則來食,,飽則遠揚,,倒是容易對付;惟今西羌窺逼內地,,方為心腹之病,,非除不可。老臣請受詔掛帥南行,,必斬其首將以歸,。
武成帝道:此亦乃朕之本意,只恐太師勞苦,。
便命段韶督率一千精騎,,到軍中為帥。段韶五日后渡過黃河,會合諸將,,安排寨柵,。來日清晨,領二百騎兵與諸將同登邙阪,,察看周軍陣勢。
不料剛至大和谷,,就遇上周軍蜂擁而來,,勢如奔雷。段韶旋即派人馳告各營,,令集中兵馬,,并同諸將搶占高阜之處擺開陣勢,以作防備,。
段韶自為左軍,,使高長恭為中軍,斛律光為右軍,,與周軍在曠野列陣,,兩軍對圓。
段韶對尉遲迥喊道:宇文護幸得其母歸國,,不懷恩報德,,今發(fā)兵來,究竟何意,?
尉遲迥答道:你國內造亂,,主昏臣庸,天使我大周伐之,,值甚么大驚小怪,!
段韶冷笑道:茲爾胡羌,妄說甚么天意,!上天賞善罰惡,,概是派你等來送死乎?
尉遲迥大怒道:你北齊也是鮮卑胡,,憑甚么便罵我是羌胡,!
便令步兵在前,馬隊在后,,向山上沖擊,。
段韶見其步兵在前,更是冷笑,,便令馬隊退卻,,指揮部眾邊退邊誘,先撤出十里遠近,。
周軍步兵吶喊奔襲,,卻哪能趕上戰(zhàn)馬,?追出十里之遙,便已顯疲憊,,腳下行走遲滯,。段韶看得清楚,便令吹號,,眾騎兵一齊下馬,,回頭攻擊追兵。
兩軍短兵相接,,齊軍以逸待勞,,自上俯擊,周軍步兵大潰,。段韶乃揮中軍大進,,令旗所指之處,周軍迅速瓦解,,投墜溪谷而死者極多,,不可勝計。
包圍洛陽城周軍諸部聞邙山兵敗,,亦皆棄置營幕不顧,,上馬逃遁,從邙山到谷水三十里內,,到處都是所棄軍資器物,。
段韶大破尉遲迥,解洛陽之圍,,令人馳報晉陽,。
高湛大喜,親至洛陽慰問三軍將士,,在河陰擺設宴席,,款待眾將。又策勛命賞,,拜段韶為太宰,,封靈武縣公?;砻饴逯菀荒曜赓x,,大赦城內死囚。
再說北周第二路軍馬楊檦,,當時兵出軹關,,有北齊太尉婁睿引兵來迎。
楊檦自以為鎮(zhèn)守東境二十余年,遂有輕敵之心,;又深入敵境,,不設防備。
婁睿笑道:宇文護使此等人為將,,豈能不?。?p> 于是揮軍奄至,,三面設伏,,大破周軍。楊檦前進不能,,后退不可,遂引敗眾投降北齊,。
北周由此兩路兵敗,,再說第三路兵馬。
權景宣引軍來攻懸瓠,,聞說北齊守將乃豫州刺史王士良,,因問眾將:此何許人也?
旁有開府郭彥答道:此公乃晉陽人,,原為高澄帳前大行臺右丞,、鎮(zhèn)西將軍,進爵為公,,封邑千戶,。高澄死后,高洋重用督護唐邕,,使其趕赴晉陽,,行使高澄軍權,王士良不得已回歸鄴都,,授給事黃門侍郎,,領中書舍人,降為新豐縣子,,封邑僅三百戶,。高演自立為帝,王士良重被起用,,又被高湛拜授太子太傅,、少師,方調為豫州刺史,。
權景宣聞言大喜:如此說來,,我大事成矣。其由公爵降為子爵,鎮(zhèn)西將軍反為小小豫州刺史,,必然心懷怨恨,。將軍可擇人前去勸降,若果能獻城,,我必表其為三公,,絕不食言。
郭彥答道:今有王士良妻弟董遠秀,,就在末將帳下,,可使其前去。
權景宣便將董遠秀招至,,令赍重禮前往,,教給如此如彼說辭。
董遠秀果然前往報名進城,,先見其姐,,再與姐姐共做王士良思想工作。
王士良本就怨望朝廷,,且處內外夾攻之下,,于是二話不說,獻城投降北周,。權景宣果然奏請周武帝,,授其大將軍、大司徒稱號,,賜爵廣昌郡公,,不久又為荊州總管。
此番北周三路伐齊,,一路敗,、一路降、一路全勝,,亦可謂旗鼓相當,,不賺不賠。
北齊河清四年三月,,彗星出現(xiàn),。太史官奏稱是除舊布新之象,當有新皇帝出,。
武成帝心中惕厲不安,,于四月二十四日派太宰段韶兼任太尉,持節(jié)奉皇帝璽綬,,傳位于皇太子高緯,,又詔皇太子妃斛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天統(tǒng),。
群臣因上武成帝尊號為太上皇,,軍國大事皆向其奏報,仍掌朝政,。當年十二月初十日,,太上皇在鄴宮乾壽堂去世,時年三十二歲,,謚號武成皇帝,,廟號世祖,葬于永平陵,。
北周天和三年,,西元五六八年。
七月初七日,,上柱國大將軍楊忠因病回京,,死于長安,享年六十二歲,。追贈太保,,都督同,、朔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原來生前官職照舊,,賜謚號桓,。
其子楊堅承襲封爵,稱隨國公,。
建德元年,,西元五七二年,宇文邕以為時機已至,,決心鏟除宇文護,。
宇文護從同州返回長安,宇文邕約其一同往見太后,,宇文護不疑,,欣然進宮。
宇文邕邊行邊道:太后年事已高,,頗好飲酒,。雖我屢次勸諫,太后未曾采納,。太后只信兄長之言,,今兄長入朝,,請勸諫太后少飲。
一邊說著,,便從懷中掏出一篇《酒誥》交給宇文護,,請其以此勸說太后。宇文護見其不涉政事,,更是放心,,乃進到太后居處,果從宇文邕所言,,對太后跪讀《酒誥》,。
正讀之間,宇文邕舉起手中玉珽,,猛然擊其后腦,,致頭顱開裂。宇文護跌倒在地,,宇文邕尚懼其不死,,再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殺,何泉心慌手顫,,連砍幾刀,,都不中要害。
這時宇文邕同母弟衛(wèi)公宇文直跑出,,一刀割下宇文護首級,。
宇文邕升殿,召集心腹大臣,,分派諸將,,命將宇文護諸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
宇文護既除,,宇文邕親政,規(guī)定六府不必聽于天官大冢宰,,以加強皇權,;又改諸軍將領稱為侍官,以示從屬朝廷,;再取消兵源種族限制,,境內男丁悉可為兵,擴充軍力,。又限定地方官與其僚屬關系,,以防官吏私屬。為使宗室兄弟發(fā)揮輔助作用,,又同時冊封齊國公宇文憲,、衛(wèi)國公宇文直,、趙國公宇文招、越國公宇文盛,、滕國公宇文逌等兄弟,,皆令晉升為王。
鏡頭轉換,,按下北周,,再說南陳。
天嘉六年,,陳文帝為皇太子伯宗行元服之禮,,以弟驃騎將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為司空,。又冊封諸皇子,立陳伯固為新安王,,陳伯恭為晉安王,,陳伯仁為廬陵王,陳伯義為江夏王,。改次年為天康元年,,又冊封安成王陳頊為尚書令。
安成王陳頊由此勢壓朝野,,部下直兵鮑僧睿依仗其主勢力橫行不法,,作奸犯科。
御史中丞徐陵上奏彈劾,,當時陳頊正站在殿上侍候,,臉上流汗變色,。徐陵叫殿中御史領陳頊下殿,,朝廷眾臣對徐陵肅然起敬。
陳文帝病中,,臺閣官署諸事皆由尚書仆射到仲舉,、五兵尚書孔奐共同決定。
孔奐,、到仲舉,、陳頊、吏部尚書袁樞,、中書舍人劉師知,,五人進宮侍候天子服藥。文帝對安成王陳頊說道:太子陳伯宗懦弱,,我欲效太伯,,將天下讓卿,,可乎?
陳頊流淚拜伏在地,,堅決推辭,。
文帝不許,又對到仲舉,、孔奐說道:今天下鼎立三分,,國需長君。近效晉成帝,,遠遵殷法,,朕傳位與弟,公等為之,。
孔奐流涕答道:陛下欠安,,不久康復?;侍诱谑⒛?,威德日甚。安成王貴為御弟,,足承周公之任,。陛下欲行廢立,臣等雖愚,,實不敢奉詔,。
文帝說道:古直道而行遺風,于公等見之,??讑J忠貞可欽,命為太子詹事,。
四月二十七日,,陳文帝去世,時年四十五歲,,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位,,年號光大。群臣為文帝陳蒨上謚號為文皇帝,,廟號世祖,,葬于永寧陵。
陳光大二年,,陳頊終廢陳伯宗,,降封為臨海王,自立為帝,,史稱陳宣帝,。
字幕:西元五七二年,,南陳太建四年,北周天和七年,,北齊武平三年,。
正月,齊太師段韶由晉州道抵達定隴,,筑威敵,、平寇二城,返回京師,。次月周軍寇掠,,高緯派段韶與右丞相斛律光、太尉蘭陵王高長恭迎敵,。
三月底,,齊軍到達西邊柏谷城。周軍于此天險守之,,石城千仞,。
段韶聚集部將說道:汾北、河東痼疾盡在此城,,我等如不拔除柏谷,,兩地不復為國家所有也。某料其援兵當在南道會合,,今若斷此要道,,便可使其援兵無法趕至。我觀此城雖高,,但甚狹窄,,以火弩射擊,便可下之,。
諸將以為妙計,,于是鳴鼓齊攻,終至城墻坍塌,,俘虜北周儀同薛敬禮,,斬殺首級無算,。乃仍在華谷筑城,,置戍凱旋。朝廷以此大功,,封段韶為廣平郡公,。(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