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讀書明理
“我滴個乖乖兒,,你咋想到這兒去了呢,?!”
姚氏大驚失色,,回頭她閨女一臉的認真,,手上動作還不停,,力道更是恰到好處,。
思索了下,,姚氏才開口道:“周家你爺爺這脈往上數(shù)五代都沒有一個讀書的,其他脈的人也就你村長爺家的海大伯考了個童生,?!?p> “可是你看你海大伯,二十歲考上童生到現(xiàn)在十來年了,,也沒再往前進一步,反倒是年年考敗光了家底,,你村長爺原本幾十畝的良田如今只剩下了幾畝,,你海大伯下頭的兩個弟弟日子苦啊,供萬里讀書咱們家耗不起,!”
姚氏嘆息,,她不想讓自己孩子讀書嗎,?她比誰都想,看她云兒盯著書本的渴望樣子,,她心酸極了,。
可是家里四個孩子呢,她不能像村長家一樣偏心,,全部錢財都拿來供一個讀書,,讓其他孩子都苦哈哈的!
周云知道姚氏看著兇悍,,實則心善,,這會兒是顧慮良多,勸慰道:
“娘,,我只是說讓萬里去讀書,,沒說讓他像海大伯那樣去耗盡家財考科舉啊,!”
“可能人人都覺得讀書就是為考科舉為官去的,,但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讀書只是為了開智,、明理,、能有見識這世界廣闊的機會?!?p> 姚氏不明所以,,但不妨礙她覺得這話很有感染力,不過心里疑惑,,這話怎么也不像是她家云兒連縣城都沒去過幾次的農家丫頭能說的,。
周云不知道姚氏疑惑,只接著道:“我想讓萬里讀書,,也是想讓他知道是非,、明白道理,對人生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只能如同爺爺,、爹他們那樣沒有任何選擇,只能一輩子埋頭種地,?!?p> 這句話重重砸在姚氏心上。
她何嘗想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一樣只能種地呢,。
周云加把勁道:“娘,,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我也沒說現(xiàn)在就送萬里去讀書,,馬上夜市開市,,我相信我們生意一定會好,,到時候掙了錢年后學堂開學就可以送萬里去了?!?p> 姚氏心里已經認同周云說的,,只是……
“云兒,你和百里他們都沒去讀書,,單單送萬里去……”
周云松開姚氏肩膀,,繞到姚氏面前,蹲下來看著姚氏輕笑,。
“娘,,我本來想讓大哥二哥也去讀兩年書的,但是你去問問他們,,他們保準跑的讓你找不到~”
人各有志,,讀書也不是唯一的出路。
“至于我……”周云調皮的沖姚氏眨眨眼,,“女娃過八歲學堂不收,,我還指望萬里回來教我呢~”
大楚朝在男女平等上,其實已經比歷朝歷代邁出了一步了,,雖說還沒有女子為官,,但是女娃也能上學堂了,成年后的女子還能和男子一樣分得人丁田,,各行各業(yè)也能看到女子的身影,,婚嫁和離也沒有限制。
周云不止一次感嘆自己穿越到了好時代,。
“更何況……娘,,我覺得萬里雖然比較調皮,但是腦袋瓜子也是聰明的,,你看上次萬里說村長家小棟都沒學會的,,咱萬里一下就學會了財不露白?!?p> 姚氏最后一波防線被擊破,,伸出食指點了點周云額頭,輕笑道:“你啊……”
“這事我說了也不算,,還要和你爺奶,、爹商量才行,過些天掙了錢我再和他們開口吧,?!?p> 周云頭靠在姚氏腿上,欣然一笑,。
萬里熊孩子,,總算不用在家搗亂了~
次日,姚氏和周云照常去擺攤,。
經過幾天的固定出攤,,客人也差不多穩(wěn)定下來,像趙老爺子這樣的客人每日都會來,,還有的客人兩三天來一次,,另外每日也會有新客來。
總體來說客戶人群其實固定在了老人小孩女人身上,,成年男人要么追求極致的味道,,要么干活累要吃些飽肚子的東西。
穩(wěn)定下來的好處就是,,周云她們每日都會帶適量的藕粉,,然后總能在中午前賣完回家。
又是在午食后回到村里,。
錢嬸子這個村口閑聊專業(yè)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眼就越過面前的大嫂子小媳婦,,瞅見姚氏推著板車和周云路過,。
錢嬸子一把推開擋在身前的大嫂子,朝姚氏吆喝:
“周大嫂,,又擺攤回來啦,?”
“別忘了中秋后頭的事啊,!”
姚氏邊走邊應著:“放心吧,,忘不了!”
錢嬸子心里美滋滋,,想到如今周家一碗琉璃羹就能賣到八文錢,,買村里藕一下就拿出了一兩銀子,那這事要是成了……
呵呵呵……
錢嬸子呲牙咧嘴笑出聲來,。
被錢嬸子推開的大嫂子扯了扯錢嬸子:“傻笑啥呢,?看上那周家的云兒了?”
錢嬸子被從美夢中叫醒,,一臉懵,,連忙擺手:“說啥呢你!”
那大嫂子笑呵呵的說道:
“看你對六斤家的那熱乎勁,,還以為你看上云丫頭呢,,別說,那小丫頭就是能耐,,給家里想了個這么掙錢的法子,,這誰家要是娶了還不是現(xiàn)成的財神,。”
說著嘆了口氣,,“可惜我們家小子大的大小的小呦~”
錢嬸子心里有其他事,,倒是沒這個心思。
其他人也是當個笑話笑笑,。
周家已經把所有的蓮藕都做成了藕粉,,也沒了什么事,在過幾天就要開始犁地準備冬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周老根領著百里千里把家里所有的農具都搬出修整修整,。
周六斤也養(yǎng)的了十天,,一手拄著棍子,一手被老劉氏攙扶著,,一只腳慢慢往前移動,。
走到周老根三人那邊就也讓老劉氏幫他搬個凳子,坐在那里幫著修整,。
他腿腳雖然不方便了,,但是手還是靈活的很,從小就跟著在地里忙活,,對這些農具就像自己身體一樣熟悉,。
姚氏照例把今天賣得銅錢和老劉氏一起串起來,一共是五百三十五文,,串做了五串,,三十五文和昨天的零散銅板一起正好串了一串。
老劉氏收進箱子里,,箱里子本來是一疊一疊的銅錢串,,都是這些天姚氏兩人擺攤拿回來的。
但是今天正好是要去李郎中那里換藥的時間,,周老根早早就借了牛車帶周六斤去找了李郎中,,一下把之前攢的花了個干凈。
如今又有進賬,,老劉氏才松了口氣,。
剛從屋里出來,老劉氏就聽見一道男聲:
“爹,、娘,、大哥大嫂!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