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日本棋院以及財團法人關西棋院對1949年10月制定的日本棋院圍棋規(guī)則進行重新修定,制定了日本圍棋規(guī)則。本規(guī)則必須基于對局者的良知和相互信賴的精神來加以運用,。
第1條(對局)
圍棋的目的是爭奪地的多少,,從競技開始至第9條“對局停止”時止。雙方在棋盤上較量技藝,,至”終盤“為止的整個過程稱為“對局”,。
解說:對局的范圍是指在不重開對局的情況下,對弈雙方從初手到接連放棄著手(俗稱通過)時的“對局停止”時為止,。(詳細參照第2,、9、10條)
第2條(行棋)
對局雙方,,一方執(zhí)黑另一方執(zhí)白,,輪流下子行棋。
1,、輪流下子行棋是權利,;
2、行棋權利的放棄(通過)是放棄者的對局停止宣言,,接著對方也通過時,,對局即停止,這時不能再往下行棋,。
第3條(著點)
棋盤縱橫十九路,,共有361個交叉點,棋子只要符合第4條的規(guī)定在棋盤上存在,,就能在棋盤上交叉點中空著的(以下稱為“空點”)任何一點行棋,。已經行棋落子的點稱為“著點”。
解說:1,、使用縱橫十九路棋盤,,是專業(yè)棋手的規(guī)則。除了初學者使用的九路棋盤外,,只要在對局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將來使用二十一路棋盤也是可以的;
2,、交點,、空點,、著點:參考圖1的黑1的點稱為“交點”,共計361個,;尚未落子的點稱為“空點”,,黑1那樣已經下子的點稱為“著點”;
3,、不符合第4條規(guī)定,,不能下子的空點:由于下子行棋,結果產生了緊鄰處沒有空點存在的棋形,,因而不能在棋盤上著手,。
第4條(棋子的存在)
下子后,一方的棋子在其鄰接點上只要有空點,,就可以在棋盤上存在; 如沒有空點,,則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解說:不能在棋盤上存在的棋子:參考圖3的白子,,由于鄰接處沒有空點,,則不能在棋盤上存在。
第5條(提子)
由于某一方下子,,使對方的棋子不能基于前條規(guī)定在棋盤上繼續(xù)存在時,,則應該把對方的這部分棋子全部提取,被提取的棋子稱為“提子”,。這時,,把棋子提取完畢,這步棋才算結束,。
解說:被提取的棋子參考圖4的1-5,,由于黑1,白子在其鄰處沒有了空點,,故不能繼續(xù)在棋盤上存在,,黑方必須把這部分白子全部提取。提完后,,這步棋才算走完,。 注:6-8黑1把白△子提取后,這步棋結束,。此時產生了空點,,故根據第4條規(guī)定,黑1可以走,。
第6條(劫)
雙方均可以輪流把對方的一個棋子提取的棋形稱為“劫”,。被提劫的一方,不能下一步馬上把劫提回來,。
解說:1,、可輪流把對方的一個棋子提取的棋形:參考圖5的黑1可以提掉白△子,。白棋也可以反提掉黑1之子的棋形;
2,、不能在下一步馬上把劫提回來:參考圖5的黑1后,,白棋如果不在別的地方走一步以上,就不能在白△子處下子把黑棋提回來,。由于這個目的,在別的地方下子稱為“尋劫材”,;
3,、不“尋劫材”便在下一步反提回劫,這時根據第14條規(guī)定,,形成犯規(guī),。全局即告負。
第7條-1(死活)
對方行棋著手后,,不被吃掉的棋子,,或者即使被提掉又能重新產生出不會被吃掉的棋子,則稱為“活棋”,?;钇逡酝獾钠遄臃Q為“死棋”。
解說:1,、對方著手行棋后不被吃掉的“活棋”參考圖6的1-4的所有黑棋均是“活棋”,。
2、即使被提取又能重新產生出不會被吃掉的棋子的活棋:參考圖7的1-3的黑△一子,、黑△二子和黑△一子,,如白方著手均會被提掉,但黑方下一步棋又可把白棋子提取,,從而產生出不會被吃掉的棋子,。這是“倒撲”棋例。
3,、死棋:參考圖7的1-3的白△二子,、白△一子和白△四子全部都是“死棋”。 參考圖8的1-3的黑子都是“死棋”,。
第7條-2
在第9條的“對局停止”后,,在確認棋子的死活時,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不過,,被提劫的一方一旦放棄著手權利后,可以重新反提回那一劫爭,。
解說:這是有關帶劫棋子死活的規(guī)定,。
1,、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隨著對局的停止,劫的反提也隨之停止,,即便盤上存在“搖櫓劫雙活”,,而有無限多的劫材,也不能利用它來把劫反提過來,。 參考圖9-1緊氣劫的補棋
?。?)黑方因為劫材多而不在A位補棋,就此主張終局全產生什么問題呢,?(這一點是日本規(guī)則與中國規(guī)則的相異之處,。由于日本規(guī)則規(guī)定,在終局后計算勝負是以各自所實際占得的“地”的多少來決定的,,所以黑不在A位補棋即可多得一目棋,,在半目勝負的情況下勝負逆轉。而中國規(guī)則是以實際生存棋盤上的棋子的總數(shù)來決定勝敗,,故即便黑在A位補一手棋,,也不會影響全體總數(shù)。在后面的有關雙活時的計算上同樣相異,,這都是勝負是以“地”還是以”活棋總子數(shù)“的多少來決定的差異所造成的-譯者注)
?。?)結論是:如果這樣就此終局的話,黑白雙方都是“死棋”,。
?。?)參考圖9-2的白△一子,如被黑下在A位即被吃掉,,故顯然是“死棋”,;而黑七子是“死棋”的理由如2-3白1-3所示。(根據不能反提回同一劫爭的規(guī)定,,故黑2只能棄權通過)
2,、一旦放棄著手權利后,又可重新把劫反提回來:劫被提后,,放棄下一步棋的著手權利后,,如同重開對局可以重新提劫。 參考圖10-1 緩一氣劫
?。?)黑方能否不在A位補棋而終局,?
(2)結論是:只要是白方不在實戰(zhàn)中通過劫爭來加以解決,,而就此終局的話,,圖中的白一子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從而不必在A位補棋,。
?。?)黑八子是“活棋”的理由如參考圖10的2-4的白1至黑6所示。黑2放棄著手權利一次,,故可于黑4提回劫爭,。
3、反提回同一劫必須滿足放棄著手的條件:同時出現(xiàn)兩個互提的劫時,,必須指定在哪一個劫放棄著手權利,。 參考圖11-1“緩一氣劫”與“連環(huán)劫雙活”并存。
?。?)右角和左角的棋形同時在棋盤上出現(xiàn)時,,對于右角的“緩一氣劫”,黑方能否不在A位補棋而終局呢,?
(2)結論是:如果這樣終局的話,,即使左角存在“連環(huán)劫雙活”,,右角的白△一子也是“死棋”,黑八子是“活棋”,,左角的“連環(huán)劫雙活”不變,,黑方不必在A位補棋。
?。?)其理由如2-4圖白1至黑12所示,。黑4反提回劫,是因為黑2已經滿足在同一劫爭中放棄著手的條件,。
第8條(地)
某一方的活棋所圍住的空點稱為“目”,,目以外的空點稱為“單官”。有單官存在的活棋稱為“雙活棋”,,雙活棋以外的活棋的目稱為“地”,,地的一點即為“一目棋”。
解說:“地”的基本概念是:“完全的并且獨立生存的活棋的目稱為地,,而共有單官才得以生存的雙活棋,,因其本身不是獨立的活棋,所以其圍住的目不是地”,。(這是終局后計算勝負時涉及的概念,。日本規(guī)則規(guī)定,勝負是以“地”的多少來決定的,。中國規(guī)則則是以生存于棋盤的總子數(shù),。其中包括“雙活棋”的子數(shù)的多少來定。因此,計算同一盤棋的勝負,,用不同的規(guī)則就可能產生相反的結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局面相當細微并且只存有一個“單片劫”時,,日本規(guī)則是只要打贏該劫便可多得一目“地”,單官與最后計算“地”的多少無直接關系,。中國規(guī)則由于是以總的活棋子數(shù)來定勝負(包括單官)。故在劫材有利的情況下,,可以強行“打劫收后”,,以此多占得一個甚至數(shù)個單官-譯者注)
1、目與地參考圖12的a-d是黑棋獨立生存的活棋的目,,所以是地,。
2、雙活棋與單官參考圖13的a位是單官,。黑十二子與白五子是共有單官而生存的活棋,,所以是“雙活棋”,A位是雙活棋中的目而不是地,。 連環(huán)劫雙活 參考圖14的a, b位,,不是某一方的活棋所圍住的空點,故為單官,。黑六子與白十二子是共有單官的雙活棋,。
3、為確定“地”收單官 參考圖15的狀態(tài),,因黑白都是共有a位單官的活棋,,故為雙活棋。圍住的目不成其為地,。黑白雙方為了使目變成地,,必須在a位下子。
第9條-1(終局)
一方放棄著手權利,,接著另一方也放棄時,,“對局停止”成立。 解說:放棄著手是對局停止的宣言,。接著對方也同樣放棄時,,對局即停止。雙方表明放棄著手的意思時,,也就是對局停止之時 ,。 第9條-2 對局停止后,雙方確認棋子的死活以及地,,并且達成議對局結束,,稱之為“終局”。
解說:1、“收單官”,、“補棋”是必要著手 為了確認棋子的死活和地,,根據第8條規(guī)定規(guī)定,終局前必須“收單官”及“補棋”,。
2,、對局停止后的“收單官”、“補棋”規(guī)定的例外 根據對局者的協(xié)議,,對局停止后所進行的適宜的 “收單官”,、及“補棋”。不屬于規(guī)定內的著手 ,。
第9條-3
對局停止后,,一方要求重新開始對局時,必須服從對方有先行下子的權利,。
解說:1,、重開對局的要求即解除對局的停止狀態(tài)。再次開始競技,。
2,、對方有先行著手的權利 (1)對局再開之前,在停止期間如果有規(guī)定外的著手 ,,可視其為無效,重新開始對局,; (2)從要求重開對局的對方開始行棋,。
3、必須服從本項規(guī)定被要求重開對局的一方,,如果認為無繼續(xù)著手的必要性,,可以放棄著手權利。
第10條-1(決定勝負)
雙方達成終局協(xié)議后,,相互把自己地中的對方死棋子取出,,加算到提子中。
解說:地中的對方的死棋子,,沒有必要根據第5條的方法將其全部圍住之后再提取,,可以不著手而直接就此提去。
1,、終局后可以就此提去的棋子 參考圖16的白△一子是黑地中的死棋子,,終局后黑方可以就此將其提去;
2,、終局后不能就此提取的棋子 參考圖17的黑△二子雖是死棋,,但由于白棋是雙活棋,其中的目不是地。因而終局后白方不能就此提去黑二子,。 注:白棋可在終局前,,在a位提掉黑△二子,黑補,,白再提去該黑一子,。
第10條-2
用提子互填對方的地,比較雙方地的目數(shù),,多的一方為勝,。相同時稱之為“和棋”。
解說 :提子數(shù)多于對方的地的目數(shù)時,,以剩下的提子數(shù)加算到自己的地的目數(shù)中,。
第10條-3
一方對勝負有異議時,必須通過復盤再現(xiàn)等辦法,,再次確認勝負,。
解說:從第一著起復盤再現(xiàn),再次確認勝負是義務,,不得加以拒絕,。
第10條-4
雙方確認勝負后,不能以任何理由來加以改變,。
解說:例如,,發(fā)現(xiàn)了“提子”的一部分,或在棋譜中發(fā)現(xiàn)對方有連續(xù)下子,、未尋劫就提回劫等犯規(guī)事實(如在勝負確認之前,,犯規(guī)一方在犯規(guī)時即時告負……第14條)。但在確認了勝負之后,,不能以上述事實為由來改變勝負,。
第11條(認輸)
在對局途中,可以提出自己失敗來結束對局,,稱之為“認輸”,,對方獲“中盤勝”。
第12條(無勝負)
對局中出現(xiàn)同一局面反復的情形時,,經雙方同意,,為“無勝負”。
解說:1,、同一局面反復的例子 即參考圖18的三劫,、循環(huán)劫、長生劫等出現(xiàn)時,;
2,、雙方同意時作為無勝負 考慮到確認反復次數(shù)有困難,,經雙方同意時為無勝負。
第13條-1(雙方負)
第9條的有關對局停止后,,對局者發(fā)現(xiàn)了有效手段,,因此而關系到勝負,以至于不能達成終局協(xié)議時,,雙方都為負,。
解說:雙方在放棄著手權利后都發(fā)現(xiàn)了有效手段,如果讓對方先下手則自己必敗時,,就都不要求重開對局,,而不能就終局達成協(xié)議時,雙方都為負,。 參考圖19的1-2圖的狀態(tài)下“對局停止”之后,,雙方都發(fā)現(xiàn)a位是有效手段,如讓對方先著則敗局定,,并就終局又達不成協(xié)議時,,雙方為負。
第13條-2
對局中棋子移動了位置,,并又繼續(xù)了對弈,,把移動的棋子復歸原位后繼續(xù)進行對局。這時,,如果對局者對此不能達成協(xié)議,,雙方告負。
解說:對局者就移動的棋子復原不能協(xié)調時,,或者在原來的位置上已有別的棋子存在,,或成為不能在棋盤上存在的棋子等到情況。在規(guī)則上不可能復歸原位時,,雙方對此都有責任,故均為負,。
第14條(犯規(guī)負)
如果在雙方確認勝負之前,,一方違反了以上規(guī)則時,在犯規(guī)時即告負,。
解說:在確認勝負前,,無論任何情形,當犯規(guī)著手出現(xiàn)時即時告負,。
注:勝負確認之后發(fā)現(xiàn)時,,根據第10條-4的規(guī)定,勝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