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外力雖然也是成大事的手段,,但對于武者而言,卻是武道攀登的障礙,,若是假于外物,,想要企及武道巔峰只會是個笑話。原隨云能夠縱橫天下,,無人能及,,所憑借的也是一身鬼神莫測的武功,。否則的話,只怕早已是尸骨無存了,。
再強大的外力臂助,,終究及不上自身就擁有強悍的實力來得可靠。
原隨云掃蕩塞外,,收復西域各大勢力,,麾下實力其實已經極為可觀,縱然仍不足以用來逐鹿九鼎,,決勝于江湖也是綽綽有余了,。卻仍然想著在武學上作出突破,自然也是想到了這一點,。
這一點雖然重要,,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還是他發(fā)現(xiàn)了原以為臻至大乘境界的明玉功其實并沒有達到第九重的地步,。在原隨云與寧道奇決戰(zhàn)前,,他與宗師境界也不過是一線之隔,決戰(zhàn)之后,,到了面對畢玄的挑戰(zhàn)之時,,其實已經達到了宗師級數(shù),雖然論功力仍然無法與畢玄相提并論,,畢竟,畢玄精修一甲子的炎陽大法也是厲害無比,,但在實質上兩者間并沒有分別,。而且,憑借明玉功的獨特性,,甚至能占到上風,。
這一戰(zhàn)的結果也沒有出乎原隨云的預料之外,他不但擊敗了畢玄,,更再次在武道上作出突破,,經歷了與寧道奇,畢玄兩大宗師級高手的交鋒,,論修為,,他已然超邁于當世武者。只是這種超越卻遠沒有他所設想的那般大的差距,,即使再度修為精進,,面對畢玄的傾力反擊,仍然是陷入了苦戰(zhàn),。
?。@卻是不可能的,。
明玉功乃是道家最為厲害的心法,前八重境界,,明玉勁力都是偏向于陰性,,而到了明玉九重,那時,,陰性力量已然達到了巔峰,。是為至陰。
九為天地之極數(shù),,故至陰即是九陰,。
道家崇尚陰柔之道,放諸于道門心法也是如此,?!熬抨幘辰纭蹦耸堑篱T武學修煉的最高境界,只是縱然是道門領袖寧道奇也未能達到那種地步,,但寧道奇卻也是厲害無比,,既然無法修煉至九陰境界。就另辟曲徑參悟陰陽平衡,,以略遜于至陰一線的力量層次衍化陽性力量,,成就了自身的自然之道。
而武學地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即是煉氣士將自身與天地自然合而為一,,由清靜之身心,而啟發(fā)自然之神覺也,。自然神覺,,為人固有之圓明之靈覺。為祖性中所發(fā)之元神,,外混沌而內空明,,先真空而后妙有。釋家謂之“正覺佛性”,,“圓覺妙心”,;儒家謂之“太極道心”、“天地之心”,;道家謂之“靈覺元神”,、“靈明真性”,最后臻至無極,。
所謂天地造化,,陰陽化生,就是說天地開辟,混沌玄黃中衍化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衍化出天地眾生,。若想要天人相合,勢必先悟通陰陽平衡,。否則的話,,一切都不過是枉然。寧道奇雖然沒有在力量層次上達到九陰,,卻能以此參悟陰陽平衡,,實是無愧于道門大宗師之名。
《易經》中以陽爻為九,,九又列為陽數(shù),。所以“九陰九陽”之境的平衡才是真正地登峰造極的力量層次。雖然寧道奇也達到了陰陽平衡,,但兩者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明玉功第九重境界在陰性力量上達到了九陰的層次。已經是陰性力量的極點,,陰極則陽生,,以至陰衍化少陽,然后逐步朝“九陰九陽”之境邁進,。所以明玉八重與九重雖然僅僅是一線之隔,,但兩者間地威力卻是天差地別,第八重與九陰尚有差距,,更別提九陰九陽了,。
然而,在與畢玄的決戰(zhàn)中,,原隨云雖然超越了畢玄,,但卻沒有本質上的差距,畢玄仍然能夠對他構成極大威脅,,決戰(zhàn)之時尚沒有所覺,塞外的兩三年間已經感覺到了不妥,。
原隨云乃是武道大宗師,,思量間已經想到了答案----他并沒有達到明玉九重。
畢玄的炎陽大法雖然威力無窮,,但卻還沒有達到至陽境界,,所以原隨云吸納炎陽之力晉升的明玉九重自然也不能衍化出九陽之力,他所達到的明玉九重當然也不是真正的“九陰九陽”平衡之境,,說是“偽平衡”反而要實在多了,。
原隨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來推演其中地破綻,遺憾的發(fā)現(xiàn)陰陽至境雖然看起來已經觸手可及,卻總是無法突破這層屏障,。他的武學層次提升得太快了,,終于嘗到了苦果,明玉功所吸納的炎陽之力,,在決戰(zhàn)中,,不但使他修為大增,而且借此模擬出“炎陽大法”,,以畢玄心志之堅也生出了破綻,,這才讓他乘虛而入,可以說他能擊敗畢玄,,吸收炎陽之力占了極大功勞,。
但此時卻成了阻礙,原隨云若想硬生生將炎陽之力提升至九陽之境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至少也要先悟透炎陽之力,,只是這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決不會太短,而在這段時間內原隨云的修為休想能有半點長進,,不退步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
畢竟,炎陽之力乃是畢玄修煉而出,,能夠達到如此威力,,畢玄也耗費了數(shù)十年的心力,若是能隨隨便便就破解了其中奧妙,,宗師級高手就不會如此少了,。
武學之道,猶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作為武林第一神話,站到了當世武者之巔實在已經容不得半點退卻,,原隨云自然不愿意止步不前,。
所謂“大道三千,條條皆可證道”,,混沌之中,,化生陰陽二氣,陰陽氣又衍化出五行,,五行有先天,,后天之分,最上一乘者,,自然是先天大道,。原隨云想既然無法將九陰九陽修煉至巔峰,但若能將先天五行之道臻至大乘境界也不會稍弱,先天五行神通,,為東方乙木,,西方庚金,南明離火,,北方癸水,,中央戌土五大玄功,每種玄功都俱造化之力,。厲害非凡,。
昔年宗師之戰(zhàn),原隨云劍意縱橫,,引動洛水,。一劍飛仙,其時已經初悟癸水玄功,。塞外苦寒之地,,時而風寒凜冽,寒意如刀,;時而炎陽高照,。連血液也似能蒸發(fā),原隨云身負畢玄地炎陽之力,,卻是很容易就悟出了離火玄功,。又有那風沙滾滾,沙塵迷卷,,千萬年間的飛沙走石,,沙漠衍化,終于形成了人跡罕至,,草木不生地死亡絕地,,原隨云深赴其間。于死地悟出無限生機而成生生不息之乙木玄功,。土生木,,乙木玄功既成,那中央戌土玄功原隨云也參悟出了幾分,。
最難的反而是庚金之數(shù),,五行之中,庚金為西方之數(shù),,為了完善先天五行,,原隨云卻也不得不在穩(wěn)定了塞外局勢后,。也就是來到塞外的第四年孤身遠赴西方大陸,,其時西方大陸亂象紛呈。貴族平民矛盾嚴重,宗教神權至高無上,,教廷奢華無度,,人民困苦。而且由于人口稀少,,廣袤的土地沒有得到開發(fā),。險峻高山叢林。深淵惡水間猛獸出沒,,危害巨大,。這中土武林第一人踏海而來。自然是牽出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以至于在以后地千年歲月里,,仍然是仇怨漫天,無法消磨,,卻是不再一一述說了,。
----這一去,,就是五年,。
歲月悠悠,時光飛箭,,再度踏上中原大地之時離當年地洛陽一戰(zhàn),,已經過了九年。
九年的時間有多長,,當年地童稚也該是已經成長為弱冠少年了吧,,以前地莽撞少年也應該變得穩(wěn)重成熟了,自然,,當年艷絕天下的傾國紅顏此刻怕是多已為人婦,,畢竟,紅顏凋零,,彈指芳華老,。江湖滾滾千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在最新崛起的少年高手眼里,,他們這些昔年曾轟傳天下的人物恐怕也成為了前輩名俠。就算是眾口相傳中,,說起來怕也要加上“上一代武林人物”等修飾語句,。
原隨云仰望蒼穹,感慨萬分,。
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其中地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tài),。太極又生兩儀,,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yǎng)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臟,、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陰陽衍化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大乘,,則再次相融重歸于陰陽,所以先天五行神通實際上也是天人相合的過程,。
先天五行浩瀚深淵,,原隨云現(xiàn)在遠遠還不能將它們互相融合,僅僅達到了小乘的境界,,但五種玄功還是有著上下之分,,其中參悟得最多的就是癸水玄功,,畢竟它花費的時間最長,而且也是五行之道中最開始就參悟地,。
天地間,癸水之精乃是先天水源,,由陰陽二氣衍化,,大半以上都是存在于四海汪洋之內,原隨云現(xiàn)在高踞于東海沿岸,,感受著空間內大量的水性力量,,卻也有著想要借此將癸水玄功推上更高一層次的想法。這是天地自然予以的機會,,乃是自然之機,,自然之機,便是天機,,便是造化,。
若論對于五行大道的了解以及應用,當世再無一人能超越于原隨云,,凝神之間,,心境自然空明,感受著海面空間內涌動著的癸水精華,,無窮無盡,,至高至大。對于他而言,,游離于天地之間的癸水之精氣再非無形之物,,而不可捉摸。
海面空間內癸水之精磅礴無盡,,隨著一種玄奧,,密不可測地弧線流動著,那無數(shù)條交織出來的流線,,就像是蜘蛛網(wǎng)般密密麻麻布滿了整個空間,,整個天地間都充斥著水地力量與靈動。這種力量層次無人能參悟,,即使是原隨云也僅能略知一二,,而其靈動變化更是奧妙無方,筆墨難以描述,。
隨著原隨云的呼吸,,吐納……無窮無盡的癸水之精像是潮汐一樣涌動、澎湃著流轉于全身的奇經八脈之間,,原隨云心神無悲無喜,,一片空明澄澈,,無數(shù)玄奧的意識悠然浮現(xiàn),通明無垢,。園轉流淌間攝入癸水之精,,然后提存,再攝入……
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地過程,,但卻不會枯燥,,癸水之精地每一次流轉都使得心神更加的寧靜通透,對于五行中水性力量地應用也更加的了然于心,。周天運行間,,就如同天地星辰的輪轉無息。隨著癸水之精如體,,連肉身也開始因為卒煉而升華,。
反反復復……大海中存在的癸水之精相對于原隨云而言還是太過于強大了,在他的感覺中,,也不過是心神流轉了數(shù)息,,癸水玄功就已經達到了飽和。
海風吹拂間,,發(fā)絲隨著海風舞動如飛,,衣衫獵獵揚揚,發(fā)出細微的摩擦聲音,,頃刻就融入了海浪涌動,,浪花沸騰的聲響間,此刻的海面雖然浪花依舊,,濤聲滾滾,,卻又著另一種異樣的寧靜。
原隨云笑了,。他縱聲長嘯,,海浪,激風就像是感受到了其中的韻味澎湃飛揚,,卷起了層層波濤,,擊打出無數(shù)燦爛璀璨的浪花。癸水玄功,,終于在這一刻大成,。
在昔年的江湖歲月里,他擊敗了當世兩大宗師級的絕世強者,,問鼎武林第一人,,天下武者莫可爭鋒。而今,,踏海而歸,,武道進境卻是遠勝于當年,,達到了一種連自己也無法測度的地步。
原隨云面對著東海的濤浪起伏,,心中感嘆,,他與這大海倒還真是有緣。
九年前,,他深陷大海,,海中勁浪暗流令他無計可施,只能隨波逐流,,本以為必死無疑,誰知卻被王通所救,,那是他第一次踏足中原,,當然在另一個世界的自然不算。九年后,,他再次自大海復出,,卻是踏波逐浪,如履平地,,數(shù)日間蕩盡五湖四海,,雖然是收復了巨蟒,但單憑一人之力,,上窮碧落,,橫絕滄海,這份修為也已經是震古爍今了,。
既然已經來到了東海,,原隨云倒也想到了一些故人,當年他的一切都是自東平郡始,,此刻也不妨再去看看,,也不知老朋友---大儒王通還在沒有?想必現(xiàn)在他非常后悔救下了我吧,。
天地之道,,陰陽二氣造化萬物,衍化五行,,所以金木水火土五種力量是整個物質世界構成的本源,,此刻原隨云身負先天五行神通,所以縱然雙目俱盲,,但是,,天地間無所不在,無窮無盡的五行之力將成為他的指引,。
他再不會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