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中,,求票~~~^-^
————————
在大秦,臘月是全年里節(jié)日最多的一個月,,從臘八開始,,十二,、十六、二十三,,一直到除夕,,隔上幾日便是個節(jié),加之年下各處產(chǎn)業(yè)奉帳,,因此臘月也是全年里最為忙碌的一個月,。
按照大秦的風(fēng)俗,臘八日是也是普濟日,,全國上下寺廟皆設(shè)灶熬煮七寶五味粥與門徒和百姓,,謂之“臘八粥”,亦設(shè)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而上至宮廷下至百姓人家,皆會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富貴人家還常常是一面襄助寺廟,,一面自行搭粥棚廣施臘八粥。
年府這樣的世家對臘八自然頗有講究,,官中大廚房初七就開始剝果滌器,,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以作點染,。整整熬煮一夜,,到次日天明,起鍋第一碗供佛,,第二碗供祖宗,,合家拜了祖先牌位,然后才相聚而食,,且粥不過午,。
祭祀是從日頭初升開始,冬日里晝短夜長,,一般都要辰初(七點)才會天亮,,但是年諒還是早早就起來穿戴整齊,等待祭祀開始,。
一年的祭祀里,,除了祭家神是全員參與祭拜的,其余祭祀一般是只男丁在祠堂神堂里上香供品拜祭,,正妻們在院子里磕頭,,而妾室通常是連進入院子的資格都沒有的。往往祭祀之后的飲宴,,妾室也是沒資格參與的,,充其量是有些體面的進得廳堂,卻也只能是站在自家主母身后伺候著,。
夏小滿沒有“主母”,,依照規(guī)矩是不用往那邊去的。過去幾年里,,“原版”曾有過一兩次是跟在二夫人身邊伺候著進入宴席現(xiàn)場的,,所以這次年諒也有問過夏小滿是否要去。雖然夏小滿很有興趣想觀瞻一下古代祭祀情況,,但是一來她沒興趣人家吃著她看著,,再來,也怕那些條條框框的規(guī)矩她做不下來,,一旦叫人家挑了毛病,,最次也是挨訓(xùn),實在劃不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她婉拒了,。臘八這天只伺候著年諒收拾好了,目送他出門,,然后打算回自己屋里美美的睡回籠覺,。
辰初(七點),在朝陽的光暈里祭祀開始,。先是由年老太爺獨自端著蓮花碗奉了起鍋第一碗粥進了小佛堂,,供粥、叩拜,、上香,、祈福,合家無論男女皆在院里磕頭,;片刻老太爺出來,,再用內(nèi)嵌金絲圍成族徽的黑瓷碗端了起鍋第二碗粥,帶著合家男丁進供奉祖宗牌位的祠堂拜祭,,以年老夫人為首的女眷依舊在院里磕頭,。
與年下諸多節(jié)日祭祀不同,臘八的祭祀供品只較少,,過程非常簡潔,,耗時不長,也是為之后的臘八宴留出時間,。
年家的臘八宴設(shè)在中路正院的鳴鸞樓,。這樓其實是觀戲樓,樓高兩層,,正對著戲臺,。二樓分設(shè)男女兩面觀戲席,一樓卻是極敞亮的正廳,,專門備逢年過節(jié)合家飲宴或是招待親朋之用,。辰正(八點),合家男女齊聚,,共食官中廚房前一日依照規(guī)矩所熬臘八粥,,而各房的小廚房自己煮的臘八粥,也會端上來請老太爺老夫人并全家人共享,。
粥是香甜的,,但是大部分人的精神頭都沒在粥上,而是用眼角余光瞄著在眾人視野里消失了將近一個月的五奶奶,。
自上個月五奶奶打出西側(cè)門之后,,所有人都當(dāng)這次定會有個結(jié)果,,不是五奶奶徹底回不來了,就是老夫人退步分家,。而無論哪種結(jié)果,,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都不是壞事——擺脫一個霸道的潑婦,,或者把些銀子真正揣到自己口袋里。誰知道老夫人打?qū)m里回府,,除了去過一趟長生居就再沒動靜,,而五奶奶那邊卻是翌日一早就大包小裹的回來了,然后便稱病不出,,更是誰來“探病”也不見,。
合家上下都約莫著怕是又要以五爺受罰為終結(jié),說起來五爺替他媳婦挨打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了,,板子鞭子都有過,,大家伙就抻長了脖子瞅著這次能打出什么花樣來,結(jié)果五爺離奇的沒挨罰,,甚至都沒被勒令去六爺那邊賠罪——無論怎么說,,這次是五奶奶鬧到六爺那邊去了,上次鬧九爺,,五爺還給這小兄弟賠罪來著,。
任誰都好奇怎么回事兒,卻是誰也不敢問,,當(dāng)然,,也問不出來什么——當(dāng)事人對于那天的事情緘默其口,近身伺候的仆從的嘴何止是縫上了,,簡直是拿鐵水鑄得那般嚴實,,一點兒風(fēng)兒都不露!
這種平靜一直持續(xù)了到了今天,。
五奶奶武氏一出現(xiàn)就吸引了大多數(shù)人的目光,,她是面色紅潤,氣宇軒昂,;那腰板兒倍兒直,,走路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祭拜時跪拜磕頭也都無比利索,,起身都沒用人扶,,總之,這個號稱臥病在床一個月的人看上去一點兒生病的模樣都沒有,。
到了席上,,二奶奶半真半假的噓寒問暖兩句,,武氏臉上卻跟刮大白了似的,一點兒表情都沒有,,嗯嗯啊啊的敷衍了兩個詞兒,,就直接用粥碗堵住了自己的嘴。
言字輩兒的媳婦里四奶奶嘴最巧,,言字輩兒在家的閨女里七小姐年諺嘴最巧,,現(xiàn)在這倆人都坐在年老夫人為首的長輩那桌逗趣,那邊倒是熱熱鬧鬧的,,而以二奶奶為首小輩兒這桌子上氣氛就有些冷清,,——五奶奶拿粥堵了嘴,七奶奶是要不也沒話的人,,九奶奶向來和五奶奶不對付,,這會兒也是一句話不肯說,幾個小姑娘更是埋頭喝粥,,萬事不理,。
二奶奶撐了幾句場面話,鮮少被回應(yīng),,也沒興致再說什么了,。幸而這頓飯吃的時間并不長,早早散場免去了許多尷尬,。
年家這粥品也是要分給下仆的,,這些須得在未初(下午一點)之前吃完,——按照大秦的風(fēng)俗,,臘八粥過了午時無論剩下多少都不得食用,,只能倒掉,否則就是不吉利——所以主子們的宴席早早散場,,也給下仆喝粥的時間,。
男丁這邊吃席的時候,按著年紀(jì)排的座次,,年諒正在五爺年訪和七爺年誼之間,。
年諒要去玫州的事情兩位老人是打算臘月十二祭家神那日再宣布,所以現(xiàn)在口頭上,,還處于封鎖消息的狀態(tài),,但是種種姿態(tài)已能讓人尋出端倪,而且家里耳朵長愛聽墻角的,、腦子快愛分析的實在太多,,所以,也有人影影綽綽得到些風(fēng)聲,。
七爺年誼就似是得了什么信兒的人,,席上對年諒倒是熱絡(luò),。平素倆人不常見面,一個月下來說的話一只手就能數(shù)過來,,而今兒這一頓飯上說的話,,抵得上尋常說半年的。而五爺年訪倒是依舊如常,,該說的客套話一句不少,,其余的廢話一句沒有。
年諒心里明鏡似的,,嘴上應(yīng)付著,,就覺得這粥也索然無味了。散席后,,他乘著小輦往回走,突然懷念起往年臘八滿娘熬的粥來,。
滿娘并不會拿那些山珍海味做上等佳肴,,卻能把如白菜蘿卜的尋常菜翻出許多花樣來,做得極為入味,,尤其是熬粥,,算得上一絕,連老太爺老夫人那邊也是夸贊的,。他初時吃到,,還好生贊過滿娘,細問她如何會得這些,。滿娘只勉強一笑,,說家里貧苦,也就只靠換著樣的吃這些尋常菜才不會覺得日子難熬,。
他忽然唏噓起來,,往年,只要他想,,隨時都能吃到滿娘做的吃食,,也沒想過這些事情,而如今難能吃到那些了,,他倒越發(fā)憶起些枝末細節(jié)來,,而在惋惜和悵然之外,倒對滿娘的身世添了憐憫,。
年諒自嘲的搖了搖頭,,想那些個沒用,還是趕緊回去讓她在午時之前吃了粥正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