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段大娘在跟綺羅說了訂婚的事之后第二天,,就讓綺羅一氣給自己挑四個陪嫁的丫頭,說輸人不輸陣,,既然兩家要準(zhǔn)備了,,她們女家事多,就該先準(zhǔn)備起來,。
聽得綺羅很無語,,一口氣陪嫁四個丫頭,老娘真的挺敢想啊?她想想,,自己之前嫁到程家,,好像老娘也沒這么努力過,果然因為那時自己不聽話,,所以她也不用心嗎,?不過,她用的程安的班底,,也不錯,,青兒和程槐對她一直很忠心,,她并不覺得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不過看看母親,,還是選了,。
既然已經(jīng)決定了聽爹娘的話了,她也懶得再多想了,,既然自己上一世欠了顧仁的,,那么這一世,她當(dāng)做牛做馬也好,,好好的對他就是了,。
所以好好備嫁也是她給顧仁的面子,嫁妝就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新娘要自己繡嫁妝,,自己現(xiàn)學(xué)也來不及,依著她,,根本就不會買繡娘,,不過聽老娘說得也對,嫁到人家家里,,總有些要用得上的,,總不能每次都去買吧,讓人笑話,。
綺羅一想也是,,看看自己和老爹身上穿的,可全是自己老媽做的,,雖說繡花不行,,但是,對老娘的針線活卻是不錯的,。上輩子,,她一直是寡婦,而家里惟一不是寡婦的三嫂,,三叔一直在邊關(guān),,一屋子沒男人的女人,真不知道還有這個問題于是想想看,,她還是接受了母親的建議,。
然后又選了一個廚藝不錯的,理由也同上,,綾羅這個倒沒糾結(jié),,因為在程家,青兒的手藝就不錯,,有時她看書看晚了,,青兒就總給她做好吃的,。食物是很能帶來溫暖的,所以她不介意自己帶點溫暖到顧家去,。
挑會廚藝的,,比挑繡娘難多了。要知道繡娘只要看看她繡過的東西就成了,,而挑會廚藝的,,就麻煩多了。要知道廚房其實是最講究智慧的地方,,所以看幾個都說自己菜做得好,,綺羅只讓他們上灶。她只讓她們一人炒了一個青菜,,只是看看她的手式,。
她聽太君說過,會不會做,,不是看味道,,而是看她在廚房怎么做,綺羅注意到,,從摘菜到菜做好上了盤,,她的灶臺都是干凈的,總是趁著中間的工夫,,把邊上的東西拾綴出來了,,所以她挑了一個最利索的。
剩下的兩個都只有十二歲的小丫頭,,沒什么特長,,但是她選人時,只有這兩個人會認(rèn)真的看,,順手會幫著挑著線,,幫著去拿個工具什么的,。眼里有活,,話也不多,這對綺羅很重要,。然后想想她又讓牙婆找了一個粗壯的丫頭回來,,她這是買給父母的。
段大夫也沒阻止,,現(xiàn)在家里事多,,凡事也的確要段大娘親力親為,多幾個人幫忙是必須的,。結(jié)果,,段大娘還帶人選料子,,選花樣的,結(jié)果段老爺這邊談完了就直接告訴她,,兩個月后就成親了,,段大娘能不罵段大夫嗎?有嫁得這么急的嗎,?罵完了,,又處怎么樣,于是,,段家就開始了綺羅備嫁的倒計時,,一下子就忙碌起來。
最忙的就是繡娘,,婚期在即,,要繡的東西實在太多,原本段大娘是想著至少買兩個懂刺繡的,,結(jié)果綺羅只選了一個,,所以一些不要繡的,其它四人幫忙,,因為其它四個人都比綺羅做得好,,所以大家沒事時,全在繡房里幫忙,。
繡娘就做細(xì)致活,,但就這樣,她還是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段大娘又著急了,,所以,綺羅又讓母親請相熟的繡戶臨時過來幫忙,,雖說工錢有點貴,,但是馬上效果不同了。
連段大娘都偷偷跟段鼎說,,別看他們姑娘不怎么說話,,可心里有數(shù),看這事做得多漂亮,。每個人都選得都有道理,,而且看人都特別準(zhǔn),每一個都選得好,。又沒人教過她,,怎么就這么聰明呢?
段大夫其實也挺高興的,,雖然綺羅很少出門,,但段大夫好歹也是京中的名醫(yī),,他出入各大府門,雖然他也備受各家家主的信任,,尊重,。但是,和他打交道最多的,,卻還是各府的管家,、下人。
這么多年了,,他倒是從下人身上能看出這府的家風(fēng)如何,。讓女兒嫁到顧家,他其實也有點擔(dān)心的,,顧家雖然也不是什么高門大戶,,可是真是有錢人。家里下人真不少,,他多少有點擔(dān)心,,女兒從小在藥鋪,除了藥鋪的小伙計,,她就沒用過下人,,可小伙計真不算下人。
所以段大娘說給買丫頭時,,他原本不想答應(yīng),,因為有這錢,置辦點啥不比這強(qiáng),?但想想顧家的那仆婦如云的,,帶幾個人過去,總算能練個手不是,。所以真的選人時,,他也跟著看了,其實他也糾結(jié)了,,因為這個他也沒經(jīng)驗,,他和段大娘一個孤兒,一個出身平民,,從小都是自己照顧自己,,有了自己的店,,明明家里也不缺錢,,但真的兩人都沒想過找個幫手。
所以選人時,,他們就只能讓綺羅試試,,結(jié)果綺羅竟然做得不錯,,是很有章法的。不過,,他酷慣了,,他就沒夸過女兒,所以這回他也沒打算夸,,白了妻子一眼,,自己去藥房研究藥方好了。
是的,,對于段鼎和綺羅來說,,只要把事情安排下去了,于是他們就可以做自己能做的事了,。段大夫收拾著自己多年積攢的藥方,,這是他給女兒的陪嫁。
所有的藥方為何要備份,,這除了怕麻煩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是他為女兒而攢的,。他年輕時讀過書,,后來拜師學(xué)藝,可還是不改書生的本色,,啥都看記下來,。后來師父也說他這點極好。后來也證明,,他這愛收集整理的習(xí)慣,,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成就,所以這習(xí)慣也就一直繼續(xù)著,。相同的病癥,,不同的病因,不同季節(jié),,不同的方子,,他都分邊放好,不時的拿出來對比,,整理,,做筆記。也不算是書,,就是多年的心得,,現(xiàn)如今,他也有一大箱子的筆記了,表明,,他這些年,,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病人,。
曾經(jīng)想的是,,不管女兒能學(xué)成什么樣,他把一生的智慧,,都寫在這兒了,,不管是成功的,失敗的,,代表了一個病例,。就算女兒用不上,她還會有孩子,,只要女兒好好的保管著,,他的智慧就能保存下去。現(xiàn)在他知道女兒能完整的承襲他的衣缽,,他當(dāng)然更加想好上加好,,讓女兒能看到他一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