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叫溫飽思淫欲,,這可能就是比較早的物質決定意識的認知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甚至人類的情緒也跟物質激素相關,例如,,令人類產生快感的多巴胺,,讓人緊張興奮的腎上腺素等等。正如人類可以把聲音刻在留聲機上,,人類的記憶,,知識,情緒,,也都是以某一種物質形式記錄在人的大腦中,。這就更加佐證了物質決定意識的理念。
而我們都知道,,物質是擁有同質屬性的,。我們可以買到兩張幾乎播放同樣聲音的CD,我們用完全相同的兩組零件,,也可以拼裝成兩輛幾乎一摸一樣的汽車,,之所以不能達到百分百相同,是因為在微觀數量級上講,,最小零件之間也可能存在些許的差異,。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你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但是當我們把數量級繼續(xù)往下延展至世界物質基本組成單位——原子或者分子時,,我們可以認為同類的原子或者分子成為了完全相同的物質。如果兩組完全相同的物質,,按照完全相同的序列進行排序,,那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兩組最終得到的物體也是完全意義上相同的,。這個就是原子打印的構造原理,??垂伲闶遣皇怯X得這個東西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各種傳說以及寓言中的聚寶盆嗎?你放一錠金子進去,,會得到兩錠完全一樣的金子,,然后你會笑得嘴巴掉下來,順便得到了兩個完全相同的下巴,。當然,,故事中的聚寶盆憑空制造相同事物,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那是上帝才有的能力,。但是,把本來已經存在的事物按照模板重新鑄造,,這可是人類從樹上下來就已經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了,。只是,向內的微觀上更加細致,,臨摹的外表更加精密,,原子打印就是所有臨摹的最高境界了,它可以幫助你分析,、提煉并復刻完全意義上相同的單體結晶,、多元物體,甚至人類,。更加細思極恐的是,,與傳統(tǒng)的克隆技術不同,原子打印可以完全復制原生命體的記憶,、狀態(tài),、甚至情緒。
什么,?你認為這是天方夜譚,?你覺得這是癡人說夢?其實這個復刻過程,,就如同把大象放進冰箱一樣,,只需要簡單的三步:
1、掃描一個物體的原子比例,、數量構成以及排序規(guī)則,,進行數字建模;
2,、將含有同樣原子的原材料,,進行原子分離,;
3、將處于分離狀態(tài)下的各類原子,,按照數字建模重新排列,。
而這一理論之所以遲遲未能得到驗證,主要存在兩方面的瓶頸,。一個就是能量提供的問題,,一個是對暗物質(能量絕緣屬性)的探索。首先是能量方面,,就如同我們把鋁制品進行重鑄時需要外部加熱一樣,。當我們想讓大量原子分離時(一種物體升華的極致狀態(tài)),也需要足夠多的能量,。要知道一滴0.05毫升的水滴,,大約就含有10萬億億個水分子。所以,,能夠支持原子分離的能量也只能是天文數字級別的原子能,。當分離狀態(tài)的原子按照建模重新聚合時,也會釋放超乎想象的原子能量,,因此如果能控制好能量的“中轉”或者找到良好的過度,,就可以解決這個原子重塑中能量的問題。由于這一理論研究由中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唐博士提出,,因此這一理論也被他冠予了一個很“中”氣的名字——“原湯化原食”理論,。同時,隨著相對論的延申發(fā)展,,人類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質量(物質和能量)轉化規(guī)律,,亦即宇宙由三種形態(tài)組成——物質、能量以及暗物質,。物質和能量之間是可以轉換的,,太陽的核聚變過程,就是以損失質量的形式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與之對應的,,光速之所以成為物體最快的速度,就是因為物體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能量也會轉化為質量,。在這一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下,唐博士通過不斷探索原子能的反應,,并結合更先進的粒子碰撞技術,,前后人工合成了六種新元素。而其中一種“瓊”元素,,因為原子序列極不穩(wěn)定,,放射性超強,,核裂變觸發(fā)條件更低而被稱作“能量海綿”,這使得它成為制作“原子能電池”的絕佳材料(是的,,你沒猜錯,,瓊就是唐博士的發(fā)妻)。在一定的催化條件下,,瓊元素會進行快速核裂變,,損失質量,釋放出巨大的原子能,,并降階為以淦元素(音同干,亦是唐博士人為合成的新元素,,我懷疑唐博士也是個有為2B青年——bright and brilliant)為主的新元素,。而當淦元素在強烈原子能的環(huán)境中,通過另一種催化反應,,又會進行核聚變反應,,吸收大量的原子能,轉換為更高階的瓊元素,。通過原子能電池的過橋作用,,就可以充分利用原子間的自身能量,以最小的能量提供,,完成原子打印,。
看官,您可不要以為我是揣著暖寶寶寫的這些話,,就以為我拿暖寶寶的加熱原理來忽悠您,。因為您也都知道,大道至簡,,萬物互通,,科學的升華就是哲學(狗頭保命)。
唐博士的研究成果為原子打印中能量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理論上的可能,,但是人類在相關實驗驗證階段卻遲遲無法取得突破,。這是因為相關理論發(fā)展到這一階段似乎走進一種所謂“紙包不住火”的研究悖論——即如果火焰能夠被某一物質包住,則包住它的物質應該具備非可燃性或者燃點極高,。同樣道理,,原子打印是在超高的原子能能量場下進行的,而在這一條件下所有物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原子都會被激發(fā)而處于原子分離狀態(tài),,那么也就無法存在常規(guī)物質能包裹住它們——除非這一物質不是由原子構成,,且同時具備能量的絕緣性。因此,,解決原子打印問題的關鍵點就落在了尋找能量絕緣屬性的暗物質身上,。作為一種不是物質的暗物質,,尋找它的困難不言而喻,因為除了在理論公式和探測數據中能夠找到它存在的痕跡外,,人類還無法通過任何實際可被感知的手段證實它的存在,。原子打印技術似乎又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然而歷史的進程總是出奇的相似,。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令當時地球的生物霸主——恐龍遭遇滅頂之災,。這場對恐龍來說的世界末日卻為后來更智慧的生物乃至人類的進化提供了空間和契機,。誰又能想到,當代人類科技乃至命運的轉折,,也竟是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而引發(fā)的呢,?只不過這次被撞擊的對象,不是地球,,而是那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那顆幾乎與地球同樣古老的,地球唯一的衛(wèi)星星球--月球,。
這其實是一場意外,,因為按照所有的前期觀測和分析來看,這顆小行星應該只是一位過客,。雖然與歷史上的各種天外來客相比,,它經過地球時與地球的距離會相對更近,但是科學家也幾乎排除了它會造成災難后果的可能性,。因此,,這個消息除了在科學界和天文愛好者界激起不小波瀾外,在大眾視野中,,似乎基本的漣漪都無法泛起,。然而當它在快速經過地球時,卻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軌跡,,并加速直奔地月方向而來,。我們知道,根據牛頓經典力學,,一個物體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改變,,必定是受到外力的作用。但是對于這顆一直被密切監(jiān)視下的小行星,,科學家卻找不到任何證據去解釋其突然改變軌跡的原因,。起初,對這顆小行星的直播僅限在科學界和業(yè)余愛好者中,但是很快,,小行星的新聞逐漸占據新聞頭條,,也成為各個頻道持續(xù)滾動直播的重點內容。
世界陷入恐慌之中,,世界末日論再起,。被科學統(tǒng)治了良久的世界,似乎又要被顛覆而重新回歸神的掌控,。這顆行星因為莫名的轉向,,也被稱為“上帝之手”,它也被推斷是神明派來懲罰人類的工具,,這全都都是因為無神論在人類的泛濫,,助長了人類的傲慢,從而滋生了人類長期對神明的無視和褻瀆,。街上,,有些人擁抱在一起哭泣,以求最后的溫存,,有些人沖上街頭狂舞,享受末日的狂歡,;有些人撥通了電話號碼,,進行最后的告白;有些人把公文包扔向天空,,釋放久違的坦然,。眼看著社會秩序開始陷入混亂,科學家出面緊急辟謠:經過準確推算,,這顆小行星極大概率是會降落在月球表面,。考慮到小行星速度極快,,質量較高,,距離地球距離已十分接近,因此,,專家并不建議使用核武器進行攔截,。因為如果小行星沒有完全被破壞,則它極有可能改變方向從而會對地球造成更直接和不可預計的傷害,。因此,,靜等月球去抵擋這次沖擊,或許是在如此短的決策時間內,,人類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辦法,。
世界安靜下來。人類從沒有像今晚一樣凝視著月亮,滿懷著崇敬和期望,。作為地球唯一的衛(wèi)星,,月球承擔起了保衛(wèi)地球全人類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