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康體察黎民百姓疾苦,,宣傳先祖禹的功德,積極爭取黎民百姓支持,,并且號召夏王朝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等各地的勤王之師會合在他的大旗之下后,少康便準備發(fā)動對“山寨”國君寒浞的反攻,。但少康并沒有冒然派大軍攻打寒浞,,而是先派出兒子季杼消滅寒浞的二兒子戈意,大大削弱寒浞的兵力后,,才派兵攻打寒浞大兒子澆的軍營,。因為澆的軍力強大,硬攻無法取勝,,為獲得澆的兵力的真實情況,,少康便派出聰明伶俐而又膽識過人的女將軍艾喬裝打扮前往澆的軍營,刺探澆軍情報,,以便知己知彼,打澆一個措手不及,。
艾女受派遣后不負少康所望,,喬裝打扮后深入敵營,搜集到許多有價值的情報,。少康利用這些情報,,從綸發(fā)兵,一路勢如破竹,,不久便攻克舊都,,誅殺寒浞,奪回王位,,并建都于陽夏,,少康因而成為夏王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成為夏王朝君主后,勵精圖治,,不僅使夏王朝進一步鞏固,,還變得強大,史書上稱之為“少康中興”,。
這位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間諜是如何刺探澆的兵力虛實的,,史料上沒有細說。但女艾的故事說明,,至少在四千年前,,中國的政治家們就已經比較善于運用諜報進行軍事斗爭了。
少康通過間諜大獲全勝之后,,人們開始認識到間諜的作用,,以后的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都把間諜作為秘密武器,,無論是軍事戰(zhàn)爭還是政治斗爭,,都因間諜的使用將歷史演繹得更加有聲有色。
夏王朝的末代君王桀荒淫無道,、民怨沸騰,。此時,以湯為首的商部落逐漸強大,。湯在積蓄力量的同時,,派間諜伊尹潛入夏王朝都城搜集情報。伊尹不僅掌握了夏王朝都城的軍事布防情況,,還成功策反了夏王朝的重要官員,。結果湯起兵討夏一舉成功。這個間諜戰(zhàn)的案例,,史稱“伊尹間夏”,。
在商代還有一個“呂尚間商”的案例。商紂王當政時,,朝廷腐敗,,以姬昌為首的周部落圖謀代商。姬昌的軍師呂尚是位謀略大師,,在呂尚的領導下,,周部落廣設“耳目”、“游士”和“羽翼”等具有間諜性質的職務,,四處搜集商王朝的政治和軍事情報,,最終消滅商朝,建立周朝,。
“女艾諜澆”,、“伊尹間夏”和“呂尚間商”是中國古書典籍中記載的三個典型的諜戰(zhàn)案例,,而女艾則成為華夏歷史上第一位間諜。
女艾的出現(xiàn),,無疑將中國間諜史的歷史推進到了公元前二十一世紀,,遠遠刷新世界其他國家最早使用間諜的紀錄。年輕的女間諜艾一舉創(chuàng)造了四個第一的記錄,,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間諜和第一位女間諜,,也是世界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間諜和第一位女間諜。
在后來司馬遷的《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中,,也記載了“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辯,。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為中诇長安,,約結上左右”,。意思是:淮南王有個女兒叫劉陵,聰敏,,有口才,。淮南王很喜愛劉陵,,經常給她很多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情,結交皇上身邊親近的人,。
以上是史書上明確記載的間諜和間諜案,,史書上沒有記載的更是大海繁星,不可勝數(shù),。從古至今,,間諜、眼線之類,,都是對敵斗爭的重要手段,。歷代統(tǒng)治者不僅在政治、軍事斗爭的實際中廣泛使用間諜,、眼線,、耳目等特殊手段,,古人還把間諜的使用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孫子兵法》就有專門的“用間”篇,,不僅論述了用間的重要性,,還詳細介紹了使用間諜的五種形式: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并且說“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
后來,,對敵斗爭的手段也被運用到經濟領域,,商業(yè)間諜后來出現(xiàn)在經濟活動中,并取得和對敵斗爭同樣的實效,。這實際上是間諜活動重要作用的體現(xiàn),。
在高后的強勢壓制下,各諸侯王為了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很自然地會想盡一切辦法,,在京城或皇宮安插或收買為自己服務的眼線,以獲取對自己有用的情報和信息,。
異姓王陸續(xù)被誅殺,,只剩下劉姓王后,考慮到王爺們因京城有事必須到京城,,到京城后不可能都住在皇宮,,高祖便允許諸侯王在京城設置王邸,作為他們在京城的歇腳之地,,并且允許每隔一段時間王邸可以派人到諸侯王的封地去,,給在封地的諸侯王送去朝廷賞賜的物品,傳達京城的情況或者是皇上的旨意,。同時,,也允許諸侯王除定期運送一些土特產到京城奉獻給皇上和宮廷外,也可以送一些到自己的王邸,。朝廷有重大活動如祭祖或重大節(jié)日,,在封地的諸侯王回京城參加活動后,也可以在京城的王邸短暫居住一段時間,。當然,,除皇上有明確旨意外,居住的時間是有明確限期的,,并不是諸侯王想在京城住多久就住多久,。
薄昭就是利用這些機會,在京城的代王邸蓄養(yǎng)了一些死士和斥候,,以便能夠將京城和皇宮的消息傳遞到代國,。
劉恒到封國的時間已經不短,,不管是代王宮的人,還是京城代王邸的人,,都積累了不少傳送京城消息的經驗,。只要有情況,京城代王邸的人就會想辦法通過各種渠道將京城和皇宮里的消息傳遞到代國,。
代國是這樣,,其他封國更是這樣,有實力的封國如吳國,、齊國等,,他們的方式方法更多,也更讓人難以把握,。
從京城急馳到代國的是代王邸副總管馬馳,,是薄昭在京城安插的心腹。當然,,京城代王邸的總管是薄昭更為信任的人,,他是薄昭的親侄兒薄貴。
劉恒雖然貴為王爺,,但除了他的阿母外,,沒有其他任何親近的人。盡管自己的阿翁是皇上,,也有不少哥哥弟弟,,還有姐姐,但他們都只是同父,,并非同母,,并且都各自有自己的封國或食邑,大家相互之間也都是你防著我我防著你,,完全不可能依靠,,唯一能夠依靠和信任的,只有自己的阿母和阿母的家人,。
劉恒是這樣,,其他侯王同樣是這樣,只不過侯王的母族勢力有大有小,,母族勢力大的自然能夠依靠的人就多,,母族勢力強的依靠起來就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