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章 老臣,,必不敢辜負圣恩
出大和門,,過一道枯水橋,,前方一片開闊,,便是左神策軍大營,。
頂在最前方的是扈陛都營地,。
如今左右神策軍共有四十九都,京城內(nèi)外駐十八都,,外鎮(zhèn)關內(nèi)三十一都,,其中以左神策軍名下的天威(軍)、玉山(軍),、扈陛,、捧日四都人數(shù)最眾、戰(zhàn)力最強,,都駐在禁宮附近,。
可此刻親眼得見的扈陛都,卻絲毫沒有神策精銳的樣子。
營地四周毫無巡備,,李曄等人來的這一路上,,沒遇到一支騎兵巡邏。
遠看過去,,正面壁壘上空有望樓高塔,,卻也不見戍衛(wèi)士卒。
隨著天子巡幸的消息傳來,,營地里倒是熱鬧了起來,,不斷有將士一邊披甲一邊忙著從轅門內(nèi)鉆出來,整個過程卻慌亂不堪,、毫無章法,。
甚至還看見了一大隊婦女正從側(cè)門被轟出營去……
李曄停在橋頭,沒有繼續(xù)朝營轅行去,。
他只想借機敲打一下楊復恭,,讓他將精力放到治軍上來,,并不是要有意羞辱他,。
可其余宦官和宰臣們卻不這樣想。
當楊復恭在營地里出夠了氣,,帶著都將曹誠,、副將李君實等人匆忙來橋頭接駕時,張濬第一個站出來嘲諷道:
“楊公一意反對向河東用兵,,我原以為是楊公與河東沙陀人有舊,,循私廢公。如今看來,,是我誤會楊公了,。原來楊公深知神策軍底細,執(zhí)意反對出兵,,是在替圣上和朝廷著想,,是真正的大忠大義之舉。張某在這里陪個不是,?!?p> 說罷還真向楊復恭叉手彎腰,以示賠罪,。
楊復恭的臉更紅了,。
向來大嗓門的他此刻只能任張濬嘲諷,一個字也回擊不了,。
劉崇望接著站了出來,,直接抨擊道:“京城百姓無不知曉,神策軍軍紀敗壞,,時常哄搶里巷,,直如盜匪一般……今日方知,,我大唐的神策軍已墮落至此,也只能干些盜匪的劫民之事了,。
“請問楊公,,朝廷如今度支緊張,仍貢賦之州不過十數(shù),,幾乎全托付于楊公編練禁軍,,把所有希望都交于楊公一人之手,楊公便是這樣回報朝廷的么,?
“再問楊公,,圣上把神策軍交于你統(tǒng)領,實則是將大唐的安危交付于你,,你如此懈怠軍備,,對得起圣上的厚望嗎?”
楊復恭依舊張不了口,,只把手中馬鞭握得吱吱作響,,心中羞憤難耐。
他身旁曹城,、李君實二人更是汗流浹背,。
同時悄悄把身子挪開了些,生怕楊復恭惱羞成怒,,一鞭子就朝他們招呼了過來……
“罷了,。”
李曄出聲阻止了眾臣責罵,。
“今日之事錯不在楊國老,,是朕一時興起,沒提前招呼國老,。軍內(nèi)本是繁雜之地,,若無充足的準備時間,原是難以整肅的……這也是朕的疏忽,。你們也別再難為國老了,,隨朕一道回宮去吧?!?p> “圣上……”
張濬等人急欲再言,。
這可是讓楊復恭當眾出丑的大好機會,進而可打壓在他軍中的威信,,甚至可借機剝奪他的部分軍權收回……
卻見李曄已調(diào)轉(zhuǎn)車駕,。
“圣上……”
楊復恭忙追到了李曄的車駕旁。
“楊國老還有何事,?”
李曄止步問,。
方才天子替他解了圍,楊復恭自是感激,,他追上來預備請罪,、并說些保證之類的話,可他拙于言辭,,憋紅的臉半天也沒吐出話來,。
李曄等了片刻,方道:“方才眾卿的話,,楊國老也別往心里去,。大家都是有感于朝廷日漸衰弱,藩鎮(zhèn)猖獗,,急于中興大唐,,整頓軍備,才一時心直口快了些,。因而,,楊國老也不必向我解釋什么,我心里一直都是相信國老的……
“但國老若想要讓大家都相信你,,恐怕得做點什么……
“國老以為呢,?”
“老臣,,必不敢辜負圣恩,。”
楊復恭躬身回道,。
……
……
天子放棄出兵河東的消息一早就傳入各地藩帥耳中,。
各藩帥的回信也及時傳回京城。
華州距長安不過兩百里,,因而鎮(zhèn)國軍節(jié)度使,、華州刺史韓建的回信來得最快。
“臣建言:圣上止戈于亂,,罷兵河東,,英明睿智達于四海,寬厚仁德啟于民心,,臣幸甚之……今宇內(nèi)動蕩,,兵戈四起,民不堪其擾,,甚是可憐,,誠請圣上以民為望,切勿輕言戰(zhàn)事……罷兵戈、興農(nóng)桑,、養(yǎng)民生,,實興國利民之舉也?!?p> 韓建極言罷兵之利,,并不意外。
在原定的出兵計劃里,,華州也將派出軍隊前往河東,,韓建顯然不樂意自己的實力受損,同時還要觸怒李克用這頭受傷的猛獸,。
再且,,張浚是招討使,孫揆為招討副使,,即便討伐河東得勝,,最后獲得封賞的也是這二人,與他韓建又有多大好處,?
而且韓建還另有一個職務——供軍糧料使,。意思便是此次征討河東大軍所需糧草,主要由他韓建來提供,。
華州自是除長安外的關中的首富之地,,可畢竟也只有一州五縣,家底子薄,,要全部掏出來去供養(yǎng)朝廷的數(shù)萬大軍,,他心里一百個不樂意。
而他之前接受朝廷任命,,純是因為他僅華州一地,,實力弱小,又夾于關中與河陽之間的要沖之地,,時刻面臨關東的威脅,,更不敢違逆朝廷。
這是眼下韓建的利害所在,。
李曄再在腦海里整合史料,,從更多方面來權衡此人。
印象最深刻的,,莫如乾寧四年(公元八九七年)至光化三年(公元九零零年),,韓建幽禁天子李曄于華州整整四年。期間,,解除了天子身邊所有禁軍,,殺死天子宗室親王共十一人,,自古大逆不道者,莫逾于此,。
單憑這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韓建此人心中根本就沒有什么君臣忠義之說,他的一切行為,,只以自己的利害為標準,。
他此時向朝廷妥協(xié),愿意出兵出糧隨朝廷一同征討李克用,,也只是因為他還沒有看清楚朝廷虛弱的本質(zhì),,被朝廷賬面上的數(shù)萬神策大軍給鎮(zhèn)住了,。
在這方面,,他顯然比不上同出身忠武軍、同曾在楊復光手下效力,、同時奔投田令孜治下神策軍,、又同在田令孜失勢后外鎮(zhèn)地方的好兄弟王建,后者此時已洞察了朝廷的虛弱本質(zhì),,正忙著在西川大肆攻城略地,,絲毫沒將朝廷的制令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