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金山宗
給林啟賢托夢之后,,柳青沒有馬上就走,,還在這里逗留了幾天,觀察他們是怎么執(zhí)行的,。
觀察結(jié)果還是挺滿意的,。
那一座神廟被正式命名為長生廟,,供奉的神自然就是長生大帝了,。
還沒有雕刻好神像,甚至施工都沒有完成,,皇室已經(jīng)每天都去那里上香跪拜,。
長生國的皇室還下達了命令,命令傳達到盆地的每一個村莊每一戶,,要他們每天都背誦《地祇感應(yīng)真經(jīng)》,,說是這樣可以消除災(zāi)殃,可以給長生國祈福,。
島上幾十個修真者也都出動了,,負責將這樣的命令傳到長生國境內(nèi)的每一個村莊。
有人聚居的地方,,就得立廟供奉長生大帝,,就得每天早中晚去上香跪拜。
廟不用建得多好,,反正要建那么一個廟,,放得下神像,放得下香爐就可以了,。
目前既沒有神像,,也沒有線香,但是那并不要緊,,可以去采購,。
林啟賢就得到了柳青的指點,到了大乾和寧國這兩個鄰國掃貨,,把他所看到的線香都買光了,。
店鋪里面也買,作坊里面也買,,還給一些大的制香作坊下了大訂單,。
柳家的作坊都收到了很大的訂單,逼得他們不得不擴大作坊規(guī)模,。
同時,,長生國也開始搞線香作坊。
長生神廟中,,長生大帝的雕像也被弄了出來,,是一尊高達十米的神像,不是木頭的,,也不是石頭的,,里面是鋼鐵,外面鎏金,。
雕像就是以林啟賢夢中所見長生大帝的形象鑄就,,由林啟賢親自動手。
柳青借著這個機會也了解了一下修真者強大的冶煉技術(shù),。
就這么一尊鋼鐵鑄就的神像,,里面也是實心的,還是質(zhì)量很高的鋼鐵,,重量怕沒有一兩百萬斤,。
以柳青所了解到的情況,整個大乾國一年生產(chǎn)的鐵也才千多萬斤,,而鋼的產(chǎn)量更低,,一年才二三十萬斤的樣子。
而葉啟賢去礦山用一個大爐煉出這么一尊神像出來,,還不到一天的時間,。
他也算是明白了為什么這大山之中的北方蠻族會對大乾造成那么大的危害,那些修真者都不需要出手,,只要做一做后勤工作就可以了,。
對于這樣的生產(chǎn)力,他還是挺眼饞的,。
在這幾天的時間里,,他還用造夢術(shù)進入了幾個修真者的夢境,營造出不同的環(huán)境,,從那幾個修真者嘴里套出了一些關(guān)于長生國和這里的修真者的事情,。
長生國立國才百年。
在立國之前,,生活在這里的只是一些為大乾國和寧國苛政所迫,,逃于山中的老百姓。
大乾和寧國都稱他們是蠻族,,實際上并不是這么回事,,他們都是同文同種,同一個民族,,只不過被迫成為山里人了,。
他們分散于大山各處,山路崎嶇,,出行一趟很不容易,,還要面對山中野獸的威脅,一般都不會出去,,和外界也沒有什么聯(lián)系,,不具備建國的能力。
山中的生活很艱苦,,還要面對野獸的威脅,,人口一直都上不來,。
這一大塊盆地,在千余年前就有人在這里居住,,但也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人,,百年之前,大概只有幾千人居住在這里,。
被稱為長生國皇室的林家,,是在百年前才來到這里的。
他們以前在一個叫金山宗的修真門派,,家族里有不少的修真者,,在這個門派中,也算是比較豪橫的一個修真家族,。
但是,,百年之前,他們這個家族的頂梁柱,,也就是林啟賢嘴里的老祖宗林幽夢突然昏迷不醒,,想盡了所有的辦法,都不能弄醒她,,失去了宗門煉器長老的位置,,家族聲勢一落千丈。
沒有了她的庇護,,以前被他們欺負過的人也開始欺負他們,,很快就在宗門生存不下去,只能夠離開門派,。
然后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地方,,與世隔絕,風景也不錯,,于是就在這里住了下來,。
他們在宗門混不下去,,但是面對這里的凡人,,還是高高在上的,。
家族中也有一些不能修真的人,,為了給他們一個更好的出路,讓他們享受榮華富貴,,就動了建國的主意,。
長生國,,就是這么弄出來的,。
長生二字,,就是修真者最大的追求。
立國之初,人口就那么幾千人,,地盤也就是這么個盆地,。
但是百年時間,靠著修真者所特有的能力,,幫他們驅(qū)逐野獸,,幫他們冶煉鋼鐵獲得更好的農(nóng)具和武器,幫他們治療疾病,,慢慢的讓他們的生活條件變得更好了,人口也開始增多,。
這一塊盆地邊緣地帶圍起來的圍墻就是他們弄出來的,,沒有別的原因,就是為了防備野獸出沒,,讓這里的老百姓有一個安全生活的環(huán)境,。
還將這盆地之外那些躲進大山中的人自然形成的村落,一個個的串聯(lián)起來,,這樣就將長生國的版圖延伸了出去,。
人口增長到一定的地步后,感覺山中資源已經(jīng)很難滿足這么多人的生活所需,,就想著擴張,。
就有了后面的戰(zhàn)爭。
他們可不只是對大乾動手,,他們還對寧國動手,。
只是金山宗有規(guī)定,門派子弟不能參與世俗間的戰(zhàn)爭,。
他們也不能直接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
最多就是利用修真者的能力修條路搭個橋什么的,讓他們的戰(zhàn)士能夠出山,。
金山宗就在這藏金山脈中,,不過不是在大乾國和寧國交界的這一片地方,而是在往東數(shù)千里的深山之中,。
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那是一輩子都沒法過去的距離。
可是對于修真者來說,,甚至都不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
他們等于就是在金山宗的眼皮子底下。
這么近的距離,,他們可不敢違背金山宗的戒律,,不能動用修真者的能力來參與到戰(zhàn)爭中。
雖然如此,他們也有著他們的優(yōu)勢,。
武器精良,,單兵素質(zhì)更高。
但也有著他們的劣勢,。
人口不夠,。
戰(zhàn)線拉得太長,就沒法打下去了,。
每一次發(fā)動戰(zhàn)爭,,都是先期取得勝利,后面就被耗盡優(yōu)勢,,只能退回來,。
對他們來說,發(fā)動戰(zhàn)爭當然有著好處,,那就是可以掠奪一些生活物資過來,。
可也會造成他們青壯年人口的減少。
不發(fā)動戰(zhàn)爭,,大山里面又養(yǎng)不活那么多人口,,人口越來越多,不去擴張,,自己就能把自己給耗死,。
那還不如把敵人給耗死。
多年來發(fā)動戰(zhàn)爭,,沒有一場戰(zhàn)爭取得最后的勝利,,青壯年倒是減少了上百萬。
最后還是決定暫時不用發(fā)動戰(zhàn)爭了,,休養(yǎng)生息一段時間,。
沒有了那么多的青壯年去打仗,這是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一二十年時間里減少了上百萬青壯年,也讓他們的人口壓力大減,,又可以茍上一段時間了,。
這也是為什么這兩年他們沒有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和鄰國談判和平共處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