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宗教
“假如一個被稱為大儒的人整天收人錢財,,用收來的錢財為孔子鑄金身,,修建金碧輝煌的大殿放置孔子雕塑,甚至畜養(yǎng)教徒,,你會覺得他是真正的大儒嗎,?”楊誠發(fā)問,。
宋缺聽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嘆道:“若按你的想法,,或許如今的佛門大多都不是真正的僧人吧,!”
“但你也說的確實有道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才要滅佛吧,。”
楊誠又笑道:“這怎么是滅佛呢,?這明明是護佛??!”
宋缺聽了一愣:“這兩位武帝都是行滅佛之舉,,推倒寺廟、強令僧人還俗,、燒毀佛經(jīng),,怎么還成了護佛了?”
“前輩所說是站在僧人的角度,,要是從佛的角度來看就不一樣了,。”
“佛祖既然慈悲為懷,,又豈會忍心看見國家衰落,,百姓流離失所呢?”
“而北周武帝與北魏太武時期,,寺廟繁多,,且占地不小,寺廟占地多了,,耕地就少了,。”
“況且那些寺廟大多富麗堂皇,,不知消耗多少人力物力才建成,。”
“而寺廟多僧侶也多,,幾乎占了當時北周,、北魏一成的人口,,這是什么概念!相當于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僧人,!”
“兩位武帝推倒寺廟,、強令僧人還俗后,皆是國力大漲,?!?p> “國家強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yè),,而當時寺廟和僧人已經(jīng)妨礙國家了,,要是因佛門的緣故,導致百姓活不下去,,那佛祖豈不是罪孽深重,。”
“所以兩位武帝的行為是在為佛祖減少罪孽??!這又怎么不是在護佛呢?”
“況且當時佛門勢大,,不知多少江洋大盜躲入佛門寺廟,,官府都不敢上門查,嘿,!不知多少罪孽深重之人因此逃過一劫,。這不也是在給佛祖增加罪孽嗎?”
“雖然經(jīng)過兩位武帝的打擊,,佛門的世俗勢力變小了,,但佛祖的罪孽減輕了啊,!”
“佛門既然拜佛祖,,那必然是要以佛祖的利益為先,兩位武帝所做之事都是在保護佛祖??!當然是護佛了!”
宋缺聽了一時間腦子有點暈,,怔怔的呆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你這一通歪理都把我給弄暈了?!?p> 楊誠叫屈道:“怎么能叫歪理呢,?我這說的難道不是事實嗎?”
“若是他們拜的是心中之佛,那么外在的寺廟與佛像就無關緊要,,那么建造輝煌的寺廟,、為佛祖鑄金身,不過是滿足其自己的私欲罷了,?!?p> “若他們拜的是佛祖本佛,但他們的行為反而是在傷害佛,?!?p> “若是佛祖見到自己的徒子徒孫,為了給自己鑄造精美的佛像,,給佛像建造恢宏的寺廟,,而導致國家動蕩,百姓受苦,,只怕也忍不住落淚,。”
“所以兩位武帝的行為,,是在幫佛祖撥亂反正?。 ?p> “只可惜這幫假和尚太厲害,,如今再次崛起,,我看用不了多久,又會開始損害國家,,禍害百姓了,。”
“真希望世上的僧人都是大德高僧,,一心求佛??上н@世上高僧太少,,貪嗔癡俱全的僧人倒是多!”
宋缺聽了楊誠的話,,好奇的問道:“你說的“心中佛”和“佛祖本身”是什么意思,?”
“所謂“心中佛”,就是并非真的信仰佛祖這個神,,而是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佛,,每個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睏钫\回答道。
“既然我也是佛,那我又何必拜其他佛呢,?只需拜自己心中的佛就行,。”
“不過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假和尚借這一套說辭破戒,。在我看來,,能夠正在做到拜心中佛的,都是正在的大德高僧,?!?p> “故而像這一類高僧,一切外在的表現(xiàn),,在外人看來可能是虔誠的釋迦牟尼佛教徒,,但實際上他拜的不是寺廟里的釋迦摩尼雕像,而是自己,?!?p> “至于“佛祖本身”就好理解了,大多數(shù)佛教徒都是如此,,拜的是釋迦牟尼佛,。”
楊誠又補充道:“不管是拜的什么佛,,如果是真正的大德高僧,,在皇帝亂來之時,必然會勸阻,,例如梁武帝出家這樣的事,。”
“畢竟皇帝乃是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跑去出家了像什么話,!那么多需要皇帝決策的事,他跑了,,誰來定,?”
“除非是退位了,新皇帝繼位,,國家有一個新統(tǒng)治者了,,那么老皇帝想拜佛還是求道都隨便,不要再干預朝政就行,?!?p> 宋缺沉吟道:“這么說確實有道理,那么你怎么看待道教呢,?”
楊誠說道:“原始道教多有血腥殘忍,,有悖人倫的教規(guī)或儀式,,好在在寇謙之等天師的整頓下,如今的道教已經(jīng)好很多了,?!?p> “也更加符合我理想中的出家人,或者說宗教人士,?!?p> “宗教人士?”宋缺疑惑道,。
楊誠解釋道:“不錯,,雖然儒釋道合稱三教,但是儒教在我看來不能稱為宗教,?!?p> “道教信仰三清,追求成仙,,佛教信仰佛祖,,追求成佛?!?p> “無論是三清還是佛祖,,在各自的經(jīng)書中都是大神通者,非凡人也,?!?p> “而儒家的圣人孔子,亞圣孟子,,世人皆知其二人沒有什么法力,,也不能長生不老?!?p> “其二人之所以被稱為圣人,,是靠著品德、學識,、貢獻,,所以被稱為圣人,不具備像佛祖,、三清那樣的神性?!?p> “所以我認為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是宗教,,信奉神靈?!?p> “而儒家不是宗教,,儒家的經(jīng)典中更多的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道德要求,以及告訴世人在什么時候,、身處什么位置,,應該做到什么樣子,才是理想中最好的狀態(tài),?!?p> “而不是要你信仰什么神,對于神的態(tài)度也是“敬而遠之”,?!?p> 復又提到:“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在中原就有著特殊地位,。”
“到如今,,不通儒學不可能入朝為官,。”
“儒家與朝廷已經(jīng)融為一體了,,不管是哪個王朝,,是誰在當政,都無法改變朝堂中一定有大量儒家學子做官,?!?p> “儒家的理念也在千年的時光里,與百姓融為一體,,深入人心,,無人可以動搖?!?p> “而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或許會有少量在朝為官的人,但并不能威脅到儒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