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上元節(jié)詩會(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鼎盛的時期,,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成就就是詩歌,唐詩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唐代人喜歡看詩,、賞詩、唱詩,,時間久了,,便也喜歡自己作詩,但自己作的詩終究比不過詩人們所作,,大部分人最終也只是自娛自樂罷了,。
楊秀穎雖是重生者,但她是一個正宗的,、受到過世家完整教育的唐代人,,她也是愛詩的,雖然本身在這方面并不擅長,,只是偶爾與閨中密友作上幾首詩,,但是喜歡看別人作詩,特別是作好詩,。
每品一首好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詩人在這個年代就如同后世的明星一般,,不過含金量可比后世的明顯們高多了,,明星們可以沒有演技,只憑一張好臉蛋,,詩人們肚子里可得有真材實(shí)料,。
人們喜歡詩就像后世喜歡明星一樣,詩人每有一首好詩出世,,全城都會爭相傳閱,。
不過好歸好,就是沒有傳世經(jīng)典罷了,,這一點(diǎn)倒是和明星們相同,。
哪個女孩兒的心中沒有一點(diǎn)點(diǎn)浪漫的心思,楊秀穎重活一世,,既然決定重新來過,,心態(tài)也變得年輕。
她并不擅長作詩,,因此對詩反而更加喜歡,,愛屋及烏,,自然也喜歡作詩的人。
李恪曾在她面前作出兩首好詩,,實(shí)在讓人震驚,,以她的文學(xué)素養(yǎng)來看,這兩首詩的水準(zhǔn)不是一般的高,,雖然辭藻不華麗,但是質(zhì)樸率真,,字里行間全都是掩抑不住的才華橫溢,。
登高和論秋這兩首詩真該給國子監(jiān)的那些先生看看,簡直可以當(dāng)世大儒比肩了,。不過楊秀穎也就是想想,,當(dāng)時大儒可不止在詩詞這一樣上造詣極高。
《登高》和《論秋》都是李恪自己起的名,,將王偉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命名為《登高》,,將劉禹錫的《秋詞》命名為《論秋》,算是一種符合穿越實(shí)際狀況的運(yùn)用,。
詩詞僅僅是生活中精神追求的一部分,,平時楊秀穎還是喜歡看書。
楊秀穎面前素紙上所抄的詩,,都是她剛剛聽著感覺不錯的,,于是便隨手記在紙上。
這張紙本是讓李恪作詩用的,,現(xiàn)在被楊秀穎用了,,不過沒什么關(guān)系,她知道李恪不作詩,,沒什么人會閑的沒事來追究的,。
絲竹聲一直悅耳,舒緩卻又不停,,就像雨天淅淅瀝瀝的小雨一樣讓人歡喜,。
一張張的素紙?jiān)诒娙耸稚蟼鱽韨魅ィ星鄻桥佑们宕嗟穆曇魧?yōu)秀的詩作吟誦,。
“夫君,,你瞧這個?!睏钚惴f時不時讓李恪看別人作的詩,。
李恪雖然看不太懂,但還是一直在肯定地點(diǎn)頭,,贊同楊秀穎的看法,。
詩會上傳閱素紙時都在小聲討論,,與自己好友交流,說哪個好哪個不好,,直到所有紙張傳閱一輪,。
接下來就是評委們的評選時刻,作為地位最高的兩位客人,,甚至剛開始的時候,,說過一番“諸位乃國家棟梁之才”之類的話。
評委們評選佳作,,也不是說要別人保持絕對安靜,,只要聲音小些就好,評論的形式也與現(xiàn)在不一樣,,并不是最后直接總評,,而是一段時間評一次。
詩會上的才子若有佳作,,多半會直接起身與眾人展示,,雖說讀書人都謙虛,但是展示自己的詩時是真不謙虛,,一點(diǎn)也不含糊,。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3-07-31/96352b6742e18daf912c2b3cdab50443rzNHrT8fKF18aiC.jpg)
酸酸吃檸檬
不行了,這或許就是我和大神們的一大差距,,我有點(diǎn)受不了了,。 以前看小說時總想讓作者多更點(diǎn),更這么點(diǎn)夠誰看哪,,自己寫時才知其中滋味,。 不知道有沒有追更的朋友,畢竟我寫的不好,,我自發(fā)書起連續(xù)二十九天日三千,,我以為我會一直保持下去直到上架,沒想到第三十天后開始為期九天的日兩千,,就當(dāng)我以為我會日兩千保持到上架時,,我又開始了日一千…… 我會恢復(fù)日三千的,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后天考科一,,這幾天刷題已經(jīng)刷到九十多分了。毫不夸張的講,,我現(xiàn)在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認(rèn)識比網(wǎng)絡(luò)小說各種創(chuàng)作技巧認(rèn)識的還要深刻,。 就是沒弔用。